最終密鑰

字數:1986   加入書籤

A+A-


    就在徐文龍焦頭爛額之際,李將軍認為時機已到。
    他選擇在一個規格很高的內部軍工科技研討會上,以一種看似不經意的方式,拋出了部分真相。他沒有提及“納迦”或“琥珀計劃”,而是以反思曆史教訓的口吻,提到了多年前那次重大航天失敗的“可能的新發現”。
    “…最近的某些技術爭議和相關調查,讓我們重新審視了‘長風係列’失敗的某些細節。”將軍的聲音沉重而清晰,“現有證據表明,當年可能不僅僅是材料工藝的問題。有跡象顯示,某些外部勢力,為了獲取極其特殊的、關乎人類極限狀態下的生物數據,可能間接甚至直接地影響了任務的安全性,最終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他的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會場 silent(寂靜)地爆炸。在場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分量。他沒有指名道姓,但“外部勢力”、“特殊生物數據”這些詞,已經足夠將許多線索串聯起來。
    這篇內部發言的要點,很快通過某些渠道,謹慎地泄露給了極少數核心媒體和資深調查記者。一篇篇深度報道開始醞釀,雖然措辭極其謹慎,引用的都是“消息人士”、“專家推測”,但矛頭已經若隱若現地指向了當年與外資合作密切、最終獲益巨大的遠誌集團(金橡樹的前身之一),以及其背後盤根錯節的國際資本。
    舊日的傷疤被再次揭開,但這次,滲出的不再是無奈的血,而是可能燃燒一切的怒火。公眾的憤怒開始被引導,不僅僅是針對技術倫理,更是針對那段被褻瀆的犧牲和曆史。
    這股壓力,比任何商業競爭或輿論攻擊都更加沉重,直接壓向了金橡樹及其庇護者。
    內部外部的巨大壓力,讓徐文龍陷入了最後的瘋狂。但他也清楚,自己手中或許還有最後一張牌——那份與外資簽署的、關於“琥珀計劃”的原始協議,以及可能存在的、級別更高的國內合作者名單。他相信這份東西被他父親或外祖父藏在某個絕對安全的地方,既是罪證,也是護身符。
    他動用了最後隱藏的力量,開始瘋狂尋找這份“最終的密鑰”。
    與此同時,馬建國的記憶恢複進入了最後階段。在一次次深度催眠和神經反饋治療中,他斷斷續續地拚湊出了最後的圖景。
    他想起,當年他並非直接將核心數據備份藏在機床裏。他是將讀取數據的物理密鑰——一個特製的、含有特殊磁性編碼的金屬棒——藏在了千分尺的校準孔內。而真正的、包含完整協議、名單和“琥珀”原始數據的加密存儲器,則被他以特殊手法,密封在了一個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地方——
    ——那枚被他嵌在學校紀念碑裏的、屬於他姐夫張淑芬丈夫的軍工勳章內部。
    勳章是空心的!他用微型工具打開了它,將微縮存儲器用耐高溫材料包裹,藏入其中,然後重新精密焊合,看不出任何痕跡。他相信,隻有真正懂得其價值、並且絕不會玷汙這份榮譽的人,才會最終發現它。
    “勳章…大明的勳章…鑰匙…在尺子裏…數據…在榮譽裏…”馬建國用盡力氣,說出了最終的秘密。
    張淑芬、趙剛、林小雨震驚不已。他們立刻行動。
    趙剛找出了那把見證了一切的老式千分尺,果然在一個極其隱蔽的校準孔內,用磁鐵吸出了那枚小巧的金屬密鑰。
    然後,他們懷著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從校碑上取下了那枚熠熠生輝的軍工勳章。趙剛用比繡花還精細的手法,在放大鏡下找到了幾乎看不見的焊點,輕輕剝離。
    一枚指甲蓋大小、漆黑如墨的微型存儲器,靜靜地躺在勳章的中心。
    它承載的,是足以決定無數人命運、終結這場漫長戰爭的最終真相。
    所有目光都投向張淑芬。她的手微微顫抖,握緊了這枚沉重無比的勳章和數據。
    最終對決的時刻,終於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