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歸航
字數:2583 加入書籤
處暑的火星黃昏,穹頂外的沙暴染著鈾蓬的幽藍。小滿盯著氣壓表——指針正滑向危險區,備用氧氣的警報燈像垂死者的瞳孔般明滅。
“地球最後通牒。”通信官遞來紙質文件——火星的打印機因缺乏耗材早已停用。文件邊緣焦黃卷曲,像是從舊檔案裏撕下的:“限期歸還全部鈾蓬基因樣本,否則切斷星際航道。”
老人們圍坐在退役的製氧機旁,機箱蓋內壁刻滿正字——那是地球斷供後的每一天。王師傅用扳手敲著鏽蝕的管道:“搶?他們忘了這機器怎麽來的!”
1978年紮鋼廠的勞保倉庫,這台製氧機本是鄭幹事克扣的物資。何雨柱帶著工人連夜“借”出,才保住三車間十二條人命。
小滿撫過刻痕,指尖沾著鐵鏽與藍晶的混合物。她望向穹頂外枯萎的鈾蓬田,植株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沙化。火星的孩子卻圍著她跳皮筋——橡皮筋是上次地球補給艙的包裝帶,孩子們叫它“星星的禮物”。
轉機在午夜降臨。通信塔接收到微弱信號,來自流浪三十年的“星辰號”——當年載著第一批誌願者的飛船,被認為早已墜毀。
信號斷斷續續:“……帶回禮物……坐標……”隨後是爆炸般的靜電噪音。
導航組定位到小行星帶。影像顯示飛船被鈾蓬根係包裹,如琥珀中的昆蟲。更令人震驚的是:船體表麵長滿水晶般的果實,正是火星枯竭的鈾蓬變種。
救援計劃充滿風險。需要穿越地球封鎖線,且飛船能源僅夠單程。小滿查看誌願者名單時停頓——王師傅的名字在首位,年齡欄寫著八十二。
“我去。”老人整理著1975年的勞保服,“當年沒追上星辰號,這次該團圓了。”
改裝的火星艇像顆鏽蝕的釘子射出穹頂。地球艦隊立即攔截,但雷達屏突然雪花一片——枯死的鈾蓬田集體爆發電磁脈衝,為火星艇撕開缺口。
航行日誌記錄著詭異見聞:小行星帶的岩石正自我組裝,形成類似紮鋼廠車間的結構。王師傅透過舷窗拍攝到齒輪狀星雲,雲團間飄著半截標語牌:“安全生產”。
對接星辰號時,宇航員們毛骨悚然。船內布滿鈾蓬根係,控製台上結著藍果。駕駛座蜷縮著宇航員遺體,懷中緊抱鐵盒——盒內是紮鋼廠1980年的勞動獎章。
返航遭遇地球艦隊圍堵。王師傅開啟全頻段廣播,播放1978年何雨柱的演講錄音:“……工人造的,該歸工人……”艦隊突然停止攻擊——許多士兵的父母曾是紮鋼人。
火星艇墜回穹頂時,王師傅已無生命體征。他右手緊握星辰號的藍果,左手攥著張照片:1975年紮鋼廠民兵集訓,年輕的他與何雨柱並肩笑著。
藍果在火星土壤中瘋長。新生的鈾蓬呈金屬質感,根係自動接入生命係統。缺氧警報解除那刻,地球發來新消息:華北鈾蓬森林突然枯萎,疑似基因退化。
小滿凝視兩種鈾蓬的雜交苗,葉片脈絡恰似星辰號拍攝的齒輪星雲。她突然明白:鈾蓬在宇宙中尋找同類,地球植株的枯萎是進化中的蛻皮。
“該回家了。”她向地球發出申請,附上星辰號發現的坐標——某星際塵埃帶藏著鈾蓬的起源密碼。
地球方麵卻回複冰冷指令:“移交所有外星基因數據,否則視同叛球。”
對峙中被意外打斷。火星孩子們集體出現異常:他們的掌紋變成電路圖,能徒手修複報廢設備。醫學檢查發現孩子們脊椎閃爍藍光——與星辰號宇航員遺體的變異完全一致。
“星際移民的後遺症?”醫生翻著發黃的檔案,“1985年就有預測……”
小滿做出決定。她帶領孩子們走進鈾蓬田,將手掌按在雜交植株上。藍光順著根脈湧入地下,整片大地開始震顫。
地震儀顯示震源深度五百公裏——火星核心處,鈾蓬根係織成了星球尺度的神經網絡。此刻網絡正被激活,向宇宙發射某種信號。
三小時後,太陽係所有射電望遠鏡同時捕獲數據流。破譯後是段視頻:紮鋼廠1978年春節聯歡,工人們合唱《咱們工人有力量》,鏡頭掃過每個笑臉。
地球沉默良久,回複兩個字:“歡迎。”
返航飛船降落地球時,迎接他們的是荒蕪的華北平原。鈾蓬森林已完全沙化,唯紮鋼廠遺址矗立著嶄新穹頂——用的是火星技術。
小滿走進廠門,觸摸生鏽的車床。鈾蓬根係從地底湧出,纏繞機床形成共生體。車床自動啟動,加工出的零件閃著藍光。
夜幕降臨時,所有幸存者掌心亮起星辰圖案。他們仰望星空,火星正在天頂閃爍,頻率與心跳同步。
深空探測器傳回最終影像:冥王星軌道上,鈾蓬根係組成了巨大的廠徽。徽章中心飄出段摩斯電碼,破譯後是1975年的勞動競賽口號:
“抓革命,促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