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新芽
字數:4437 加入書籤
芒種後的晨霧還沒散盡,軋鋼廠新刷的標語已經起了泡。鄭幹事踩著自行車衝進廠門,車把上掛著的公文包拍打著前輪,發出急促的啪啪聲。
“緊急會議!全體中層以上幹部,現在就到會議室!”他扯著嗓子喊,聲音在霧裏顯得發悶。
何雨柱放下手裏的枸杞苗,在工作服上擦了擦手。苗圃裏的新芽長勢喜人,但靠近電鍍車間的幾排明顯發黃。他記下這個現象,準備回頭讓小李取樣分析。
會議室裏煙霧繚繞。新來的黨委書記老馮敲著桌子:“上級指示,要深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各車間、科室都要拿出具體方案。”
鄭幹事趕緊遞上一疊材料:“我們政工科初步擬了個計劃,主要是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覺悟……”
“光有思想不夠。”生產科長老馬打斷他,“廠裏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設備老化,廢品率高。得從技術上想辦法。”
“技術?”鄭幹事提高聲調,“現在強調的是政治掛帥!工人們要是思想不通,再好的技術也白搭!”
何雨柱默默翻開筆記本。上周的報廢率又升了零點三個百分點,主要出在軍工訂單的彈殼鍍層上。他注意到一個細節:同一批原料,夜班生產的廢品率總是比白班高。
散會後,他直接去了車間。老趙正帶著人檢修拋光機,滿手油汙。
“夜班最近誰負責質檢?”
“還能有誰?鄭幹事新安排的小舅子。”老趙壓低聲音,“那小子初中都沒畢業,量具都認不全。”
何雨柱走到成品區,隨手拿起幾個夜班生產的彈殼。對著光一看,鍍層厚度明顯不均。他掏出隨身帶的千分尺一量,最薄處隻有標準值的一半。
“這事得反映。”
“反映?”老趙苦笑,“現在誰管這個?鄭幹事天天喊著‘算政治賬’,技術上的事,能糊弄就糊弄。”
下午,何雨柱還是去找了老馮。他帶著夜班和白班的產品對比數據,還有枸杞苗圃的最新報告。
老馮漫不經心地翻著:“我知道了。現在運動期間,要顧全大局。”
隔天,廠門口貼出大紅榜:政工科被評為“增產節約先進集體”,鄭幹事上台領獎,胸前戴著大紅花。
小李悄悄找到何雨柱:“何叔,我有個想法。能不能把枸杞淨化土壤的原理,用在電鍍液淨化上?”
“說具體點。”
“我觀察過,枸杞根係能吸附重金屬。如果仿照這個原理,做個電解淨化裝置,也許能提高鍍層質量。”
何雨柱沉思片刻:“需要什麽支持?”
“主要是試驗材料。另外……”小李猶豫了一下,“得瞞著鄭幹事。”
試驗在廢料庫秘密進行。小李用廢舊零件組裝了個簡易裝置,原理是通過特殊電極吸附電鍍液中的雜質。第一次試驗效果不錯,淨化後的電鍍液鍍出的彈殼,光澤度明顯提高。
但問題隨之而來。淨化裝置耗電量大,夜班使用時導致車間電壓不穩。一天晚上,整個車間突然停電,正在運行的拋光機卡死了。
鄭幹事帶著人衝進車間:“怎麽回事?誰在亂接電線?”
小李的裝置被發現了。鄭幹事如獲至寶:“好啊!私接電線,破壞生產!這是典型的無組織無紀律!”
裝置被沒收,小李被勒令寫檢查。何雨柱站出來承擔責任:“是我同意他試驗的。這個裝置如果能成功,每年可以節約大量原料。”
“節約?”鄭幹事冷笑,“光是昨晚的停電損失多少?這是節約還是浪費?”
爭論中,軍工代表來了。他隨機抽查了最近的產品,眉頭越皺越緊:“這樣的質量,我們沒法驗收。”
全廠大會緊急召開。老馮拍著桌子:“現在是什麽時候?軍工任務完不成,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鄭幹事搶先發言:“我認為,關鍵是加強管理。建議夜班由政工科派人跟班,加強思想工作。”
何雨柱站起來:“我有個建議。能不能成立個技術攻關小組,專門解決鍍層質量問題?”
會場安靜了一瞬。老馬率先支持:“我同意。光靠喊口號,喊不出合格產品。”
表決結果出乎意料,多數人支持技術攻關。鄭幹事臉色鐵青。
攻關小組當天成立,何雨柱任組長,小李是技術顧問。他們重新啟用淨化裝置,並做了改進:避開用電高峰,專挑中午休息時運行。
效果很快顯現。使用淨化液鍍出的彈殼,合格率提高了百分之十五。軍工代表再次來廠,這次露出了笑容:“這才像話。”
鄭幹事卻沒有認輸。他在廠報上發表文章,標題是《警惕技術至上主義的回潮》。文中不點名地批評“某些人誇大技術作用,忽視政治掛帥”。
更麻煩的是,廠裏突然流傳起小道消息:小李的父親有曆史問題,他本人可能裏通外國。
流言愈演愈烈。一天,保衛科突然搜查了小李的宿舍,翻出了那本俄文筆記。
“這是什麽?”鄭幹事舉著筆記質問。
“技術資料。”小李平靜地說,“都是公開出版物上的內容。”
“俄文的?誰知道裏麵有沒有夾帶私貨?”
何雨柱推開圍觀的人群走進來:“這本筆記我審查過,沒有問題。倒是有些人,該把精力放在正道上。”
對峙中,老馮來了。他翻了幾頁筆記,突然問小李:“你說這是公開出版物?哪一本?”
小李準確報出書名和出版日期。老馮點點頭:“這本書我見過,確實沒問題。”他轉向鄭幹事,“運動要搞,生產也不能停。這件事到此為止。”
風波暫時平息,但何雨柱知道,事情沒完。他在下班路上被鄭幹事堵住。
“老何,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鄭幹事遞過一支煙,“你保那小子,圖什麽?”
“圖廠子好。”
“別扯了。”鄭幹事吐個煙圈,“那小子來曆不明,萬一是特務,你擔得起責任?”
何雨柱盯著他:“你要是真為廠子好,就該支持技術革新。”
“革新?”鄭幹事冷笑,“我看是亂來!你們那個淨化裝置,問過電力部門嗎?符合安全規程嗎?”
這話倒是提醒了何雨柱。第二天,他親自去電力局備案,又請安全科做了鑒定。手續齊全了,鄭幹事也無話可說。
淨化裝置正式投入使用那天,車間裏擠滿了人。當第一批彈殼鍍完出爐,銀亮的光澤晃花了所有人的眼。老趙拿起一個彈殼,輕輕一彈,聲音清越悠長。
“好家夥!這質量,趕上進口貨了!”
軍工代表當場簽下驗收單,還追加了新訂單。廠門口貼出喜報,這次是技術科上了光榮榜。
但何雨柱發現,小李並沒有顯得多高興。下班後,他看見年輕人獨自在苗圃裏發呆。
“怎麽了?”
“何叔,我是在想……技術再好,也抵不過人心啊。”
何雨柱順著他的目光看去,苗圃邊緣,幾株枸杞苗被人連根拔起,扔在路邊。斷口處還留著清晰的鞋印。
“是鄭幹事?”何雨柱問。其實他知道不是。那鞋印他認識,是許大茂常穿的那種勞保鞋。這個刑滿釋放人員,不知何時又摸回了廠區。
小李搖搖頭:“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麽總有人見不得廠子好?”
何雨柱沒有回答。他蹲下身,把那些被拔掉的枸杞苗一株株重新栽好。泥土從他指縫間漏下,帶著一股鐵鏽味。
晚風吹過苗圃,新栽的幼苗在風中輕輕搖晃。它們的葉子在夕陽下泛著奇異的金屬光澤,像是鍍了一層薄薄的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