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9章 離山

字數:7128   加入書籤

A+A-


    一道劍光在潮來峰閃過。
    劍光收斂,一身玄衣的林照輕飄飄落在峰頂。
    他收了劍,走進觀劍樓。
    將近一年的沉澱,這座年歲算得上新的高樓也成了風雪廟弟子熟悉的景色。
    半年前又有兩名弟子歸山,接了劍書,進入觀劍樓修行。
    走進樓內,高台上有兩道身影正在弈劍,劍光淩厲,隱隱有股兵家殺伐之氣,引得林照駐足。
    他倒是認識台上的劍修,一位是大鯢溝的女子劍修,另一位山鬼崖的年輕劍修。
    有意思的是,山鬼崖的年輕劍修用的是大鯢溝的【覆龍經】,而出身大鯢溝的女子劍修,用的卻是秋月湖的【秋雷劍經】。
    ‘符師說得沒錯,她的確適合修習秋月湖的雷劍。’
    林照倚著欄杆,默默想著。
    觀劍樓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被允許進入觀劍樓修行的風雪廟弟子,有處於四境、五境的下五境,也有洞府境、觀海境,以及龍門境練氣士。
    對於下五境的練氣士來說,最緊要的無疑還是修行破境,而對於中五境,則是更需要拓寬眼界,博采眾長。
    山主趙景真與大鯢溝秦氏老祖一起推動建立的觀劍樓,便是提供了最好的場地。
    對於樓中的中五境練氣士,貫通六脈傳承卻是不容易,也沒必要,可是貫通二脈、三脈,以他山之石攻玉,可謂是進步神速。
    林照看了一會,隨後向第二層走去。
    路上有人影倚欄觀劍,也有人捧著一本古籍與同伴交談爭論。
    見著林照走來,都停下跟他打招呼。
    “小師叔祖,早啊。”
    “早。”
    “小師叔祖,我對神仙台的【蒼雪劍】有幾分疑惑,得空了可否指點一二?”
    “最近怕是沒有時間,我先前留在六樓的劍術心得,有一份是關於此劍的,倒是可以尋來看看。”
    “小師叔祖,您半月前傳我那式劍已悟透了,什麽時候再來一式?”
    “那得看你什麽時候請樓裏大家吃頓好的。”
    天賦高,性情好,對劍領悟極深,又不吝惜自身劍術,時常願為同門指點解惑......一路走來,林照可謂是頗受歡迎。
    他亦一一笑著回應。
    行至九層樓的一間僻靜書閣前,他停下腳步,輕輕叩門。
    “進。”
    符殤那清朗而略帶慵懶的聲音從門內傳來。
    林照推門而入。
    書閣內陳設簡潔,符殤正坐在一張寬大的書案後,手執一卷古籍,玄色文武袖襯得他麵如冠玉。
    見是林照,他微微挑眉,手中書卷未曾放下,道:“怎麽又是你?”
    語氣嫌棄之餘,又帶著一點親切。
    “我這不是想您老人家,想多來看看您。”
    林照合上門,笑道。
    符殤不滿的放下書卷:“別人都是一部劍經看個三五月、一年到頭也就問過我兩三次,你倒好,三天兩頭往這裏跑,待在我這靜室的時間怕是比在神仙台還久。”
    隨後他往後一仰,修長的身軀倚躺在竹椅上:“說吧,又是哪道劍式不通?”
    “這次真不是問劍的。”
    林照搖頭,從方寸物中取出一枚通體瑩白、形製古樸的小玉劍,輕輕放在書案上。
    “符師,我需離山一段時日,按樓中規矩,特來歸還此物。”
    這枚小玉劍,乃是山主趙景真置於觀劍樓九層的古蜀劍脈傳承信物之一。
    當初林照得趙景真首肯、符殤允準,拿到小玉劍,參悟其中蘊含的古蜀劍術傳承。
    “哦,這樣啊......”符殤了然,隨手將玉劍收起,問道:“打算去往何處?”
    “年關將近,打算回去看看。”林照答道。
    “那便先存在我這,等你回山再還你。”
    符殤微微頷首,隨即又叮囑道:
    “古蜀劍脈頗有獨到之處,昔年蜀地劍仙輩出,威震一方,以一域並肩一洲,使天下人念及劍修,想到的除了劍氣長城,便是蜀地劍仙與俱蘆洲,常言‘蜀地劍仙,俱蘆洲劍豪’。你既有機緣參悟,切莫懈怠。”
    “晚輩明白,定不負符師與山主期望。”林照恭敬應下。
    符殤看著他,忽然想起一事:
    “對了,你前些時日向我請教那‘劍氣雷音’的關竅,如今你自家悟得幾層了?”
    他稍稍起身,抬手拿起桌上的壓著的書籍,一邊又道:
    “秋月湖除了那道‘雷劍’,還有一道‘秋殺之術’,雖是道法,可與劍術相得益彰,以道法悟劍,也正是‘術劍’的路子,你也可試試參悟著。”
    聞言,林照沉默了一會兒。
    【銜燭】悄無聲息地懸浮於身前。
    這柄源自楊老頭贈與的劍條,後有經過阮師鑄造而成的飛劍,即便是師兄魏晉看來,也說了一句“品秩極高”。
    一年時間,林照除了修行劍術外,也順手將【銜燭】煉化為本命物。
    算上伴生的本命飛劍【飛光】,林照同時擁有兩柄本命飛劍。
    如今【銜燭】也多了些變化,那道墨色愈發深沉,幽幽而動,竟似夜色一般。
    他抬起右手,指尖凝聚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劍意。
    隨後屈指,輕輕彈在【銜燭】劍身之上。
    錚——!
    一聲清越劍吟驟然響起。
    那聲音並非簡單的金屬顫鳴,而是帶著一種奇特的韻律。
    初起時如古箏撥弦,清亮悠遠,尾音卻陡然轉為低沉,仿佛一顆玉珠墜入深潭,激起圈圈漣漪。
    餘韻不絕,隱隱竟有幾分雷霆悶響前的壓抑之感。
    正是秋月湖【秋雷劍經】中記載的高深劍術——劍氣雷音!
    雖不及陳爍那般引動天地氣機、雷音滾滾的聲勢,卻已得其中精髓。
    若是有同為觀海境的劍修,聽得這道劍吟,怕是回如當初的林照一般,五感皆失,神魂困厄。
    可對於符殤而言,這道劍吟中蘊含的神魂殺力不值一提。
    他隻是停下來拿書的動作,麵無表情的垂眸,望著林照。
    “哦,成了?”
    “……”
    “……”
    “昨夜剛好有些感悟,便試了試。”林照收起【銜燭】,麵不改色,“符師,我練得可有差錯?”
    “沒錯。”
    符殤收回目光,淡淡說道,“不錯,嗯,練得很好。”
    “就是威力弱了些,還需潛心修行。”
    他緩緩低下頭,將那部記載秋月湖“秋殺之術”的典籍放回原處。
    安靜了片刻,符殤聲音涼涼道:
    “短短時日,能悟到這一步,已屬難得,看來你在這部劍經上確實下了番功夫。”
    “就是太弱了,何時你能讓這劍音不僅入耳,更能撼神,令聞者如見天威,方算真正登堂入室。”
    林照拱手道:“多謝符師指點,弟子受教。”
    “去吧,”符殤重新拿起書卷,揮了揮手,“早去早回。山中雖好,紅塵亦是砥礪場。”
    林照再行一禮,悄然退出書閣。
    符殤緩緩抬起頭。
    沉默片刻,男子站起身來,在房間裏走來走去。
    半晌後忽然停步,在原地露出沉思之色。
    一道黑色劍光忽現在他手旁,懸停,是一把無柄飛劍。
    符殤瞧著自己的本命飛劍,心湖波動難以平息:
    ‘後天劍體,真就這麽不講道理?’
    ......
    ......
    林照從九樓走下。
    符殤提及劍氣雷音,讓他不由想起那位秋月湖的劍修,陳爍。
    將近一年的光陰,林照修習四脈劍術,修為也慢慢從觀海初境,突破至觀海中境,陳爍......還是觀海巔峰。
    練氣士第七境與第八境的那道“龍門”,當真不是那般好越過的。
    登山一途,有人快便有人慢。
    天賦這種東西,無法與人平分。
    魏晉二十修行,四十玉璞,修行不過二十年。
    馬苦玄拜師真武山,連破三境。
    李希聖在小鎮潛修,一年登臨洞府。
    劉灞橋、蘇稼可以視“龍門”於無物,福緣深厚的賀小涼,年紀輕輕更是成為金丹境。
    可這些不能代表修行這件事很容易。
    君不見浩然九洲,多是白發蒼蒼、壽元枯竭的龍門境、金丹境練氣士。
    短短不足一年的時間,並不足以支撐那名劍修躍過此關。
    他走出觀劍樓,迎麵一陣山風裹挾著細雪撲來,打斷了思緒。
    抬眼望向神仙台的方向,心念微動,墨色長劍【銜燭】悄無聲息地懸浮於身前。
    林照抬步,輕輕踏上劍身,身形隨之飄然而起,隨後化作一道深沉的墨痕,切入漫天風雪之中。
    劍光過處,風雪為之辟易,留下一條短暫的真空軌跡。
    墨色很快便升過了半山腰的雲海,將風雪廟連綿的群山殿宇拋在腳下。
    雲海之上,天光豁然開朗。
    下方是翻滾如浪的雲層,上方是湛藍無際的蒼穹。
    劍光速度更快,向著北方疾馳而去。
    ......
    ......
    風雪廟,祖師堂。
    趙景真轉身看向天邊,滿是稚意的眸子裏,映出一道如夜色般深沉的劍光。
    “老祖,可要讓山裏的護道者暗中跟隨?”
    秦氏老祖在一旁說道。
    趙景真搖頭。
    秦氏老祖緩緩踱步至門外,瞧了眼天邊,又忍不住道:
    “老祖,那可是‘後天劍體’啊!”
    “觀此子這一年來的進境,悟性之高,心性之穩,實屬罕見。假以時日,莫說貫通我風雪廟六脈劍術,便是繼承您那部分古蜀劍脈真傳,也不是難事。若悉心栽培,未必不能成就一位比魏晉更年輕的上五境劍仙!如此璞玉,您……您就這般放心?”
    趙景真目光看著遠方,那雙清澈的眸子裏仿佛映照著千年風雪。
    心想有什麽不放心的。
    人家家裏放著的那位,咱風雪廟聯手真武山,兩家再喊上中土祖庭那邊,順帶把風雷園、正陽山、寶瓶洲大大小小的山門都拉下水,一起並肩子上,都不夠那位前輩砍的。
    想起那塊變成空殼子的斬龍台,和前輩的幾句指點,趙景真看著天邊消失的劍光,愈發感到不真實。
    ‘莫非那驪珠洞天……當真是我風雪廟大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