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掛靠正式造車資質,新車立項!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的一個月,發生了幾條小新聞。
    【保時捷將一眾“低俗老頭樂”廠商告上法庭,以外觀設計專利被侵犯,品牌形象受損要求巨額索賠】
    信息公開後。
    吸引了一大批吃瓜群眾。
    沒過多少時間,又有一條小新聞傳出。
    【一審過後,保時捷法務團隊主動撤銷了對星辰公司的訴訟,而其他高仿廠商紛紛敗訴】
    但這還沒完。
    一名業內知情人士透露消息。
    【星辰以侵犯專利與外觀設計為由,將雷丁、金彭、麗馳幾家友商分別起訴,並進行索賠】
    ……
    這一新聞,直接把網友給看懵了!
    “我靠…什麽逆天展開!!”
    “??保時捷取消了對星辰汽車的起訴,然後星辰反手以同樣的罪名起訴了友商?”
    “不是,這新聞確定不是編出來的?有這麽離譜嗎??”
    “查了下目前公開的信息,好像確實如此,星辰這家公司還真有專利,在設計之初就做了更改,實際上打的一招非常極限的擦邊球,你覺得他很像,但嚴格來算並不是。”
    “好家夥,這是開了眼界。。。。”
    “那他起訴幾家友商又是什麽情況?”
    “這個簡單,友商的造車尺寸和規格上和他有大量相似之處,又都頂著這個外觀,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據說這次星辰的法務團隊特別硬,實際在庭下溝通的時候保時捷就放棄了,但其他友商就慘了,這回怕不是要氣得吐血!!”
    哪怕是很多路人,在看到這些信息時,也忍不住瞠目結舌!!
    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偶然。
    隨著時間推移。
    “星辰汽車”的小道消息越來越多。
    甚至多了一些營銷號,將整件事情的始末進行整理,發到各大頭條號上和某U網頁新聞上。
    諸如【逆天老頭樂廠商,下沉市場的巨頭成長之路】、【讓保時捷敗訴,讓友商流淚,星辰汽車發展史】、【震驚!國內汽車市場新星崛起,平均月銷四萬台,盈收突破幾十億,所造的車型竟無法上路】……
    越來越廣泛的傳播。
    讓網友直呼活久見的發展史,也讓星辰汽車這個名字,在互聯網有了一定的熱搜度和初步印象。
    ……
    “群主,可以了嗎……現在企鵝號上文章點擊量已經突破一萬了,評論也突破了三十條,這樣做真的可以領到一百塊錢嗎?”
    馬龍是一名段子手,平時喜歡逛頭條號來著,逛多了,便一時興起注冊了一個賬號。
    在這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類似的自媒體平台也在隨之興起。
    類似趣頭條、企鵝號、以及頭條號這些,都在隨著時間飛速發展,甚至比百家號出現得還要早。
    而很多混跡互聯網的人也驚奇的發現,通過發表文章獲取點擊率便可以掙錢。
    各類的推廣稿和熱稿,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近期馬龍就在一個會員群裏,偶然接到了一份高價任務,隻要按照資料寫一篇關於近期老頭樂市場發展史的文章,有一定點擊量就可以掙錢,唯一的要求就是對文筆有點高,要盡量描述自然,且吸引人一點。
    對於他一個老段子手來說,不是問題。
    現在令他有點提心吊膽的是,怕數據到了對方不給錢,畢竟是以紅包的方式,而他還是第一次接這種任務。
    隨著手機一震,一百元紅包到賬。
    馬龍臉上立刻露出了欣喜之色。
    群裏的哥們沒說謊,互聯網是真能掙到錢啊!!
    居然打打字就能掙到錢,這份業餘愛好真是太爽了,這一瞬間,他內心不禁萌生一種想要一輩子靠打字掙錢的衝動!!
    …
    沒錯。
    這些熱稿,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星辰的市場部門有意推廣。
    借著“保時捷起訴”的熱度,讓“星辰汽車”這個名字狠狠傳播了一把。
    倒也沒有太多別的目的,就是趁機刷波存在感罷了。
    在這個流量還沒被瓜分徹底的時代,早早的在人們視線刷一波印象分,低成本宣傳絕對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到了幾年後的激烈競爭期,車圈眾多巨頭才意識到國內這個大環境,不光車的質量很重要,營銷更是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另一邊。
    許易也順利接觸到了國金集團的老總和其股東團隊,經過一段時間交流與試探,確認得出了初步協商結果。
    陝汽通家的現有工廠與改造汽車產線、股權生產資質等掛牌價1.8億、國金集團現有高新區300畝工業地皮掛牌1.2億元,集團原有資質與鹽湖探礦權掛牌一千萬……
    全資收購後還將承接國金集團剩餘兩億元債務,以及即將到期的鹽湖探礦權資質續期5年,需要追加支付一千萬。
    按照國金集團現在的狀況,這個談判價格絕對是偏高的。
    以至於在雙方律師團隊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都順利到令對方不敢想象。
    等到全部資產清算與股權轉移手續走完。
    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情。
    至此。
    他也終於在淄搏高新區,擁有第二家獨立造車工廠,加上一份真正能上市售賣的掛靠造車資質。
    “許總,淄搏獨立工廠內部環境和產線設備清算已經初步完成了,狀況比我們預想得還要好,這條客車改汽車生產線,本身的規格並不差,甚至說比我們目前的自有工廠,還要好一些!”
    高新區會議室。
    鄭鐵匯報道,升任成生產部總監,他也是第一時間調任過來,負責處理新廠區的改建和入駐。
    這件事有點出乎意料。
    但想想也正常。
    國金集團為了將這條產線搬過來,先是花了接近上億元收購陝汽通家的股份,又在擴充和改造產線上燒了幾億。
    實際這條客車改汽車產線的整體規模,已經達到了量產正式車型的級別。
    比那種投資二十億,年產50萬台以上的工業4.0造車工廠,肯定是差遠了,但也勉強夠用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後續的資金斷了,加上國金汽車水平實在太菜。
    第一款造出來的車,上市直接撲街了,還欠著供應商一堆貨款,壓根沒有任何投資回報,後續隻能一門心思奔在申請獨立造車資質上,想著融資套錢,結果活生生將自己憋死了。
    …
    看著這片麵積更大的廠區,以及這套現成的汽車生產線。
    星辰內部的高管們和老員工們心潮澎湃!神色激動得有點難以自抑!
    淚目了家人們!!
    一份造車生產資質,卡了他們那麽久,最終甚至走上製造老頭樂這條邪道。
    而現在,也算是走上正軌,可以真正研發製造一款自己獨有的上市車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