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一個偏商務,另一個偏運動

字數:4744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
    “許總,廬州本地的政府財政補貼下來,前3年增值稅&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返還了50%,按照平均十億的年營收計算,可以返還2500萬……”
    “另外,我們的“電動農用觀光車”生產牌照,也同步下來了。”
    財務總監梁守拙帶來一個好消息。
    目前他們星辰的年營收早已經超越十幾億,有關於地方財政免稅補貼這件事,從車輛上市售賣的時候就已經向當地運作申請過了。
    地方財政補貼的延遲,大約是六個月左右,到今天也算是下達了。
    除此之外,還有“電動農用觀光運輸車”的正式工廠生產牌照。
    沒錯。
    “星辰01”和“星辰02”實際上都是以農用觀光車的名義,給生產出來的。
    這樣一來,無論是工廠生產還是上路,也算是被列入了《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能夠享受相應補貼的同時,還不會被省內的交管部門攔截罰款。
    也就是說在省內這片區域,也算是走向“偽正規化”了。
    就算是不在田間,隻要不是違反交規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口頭警告一下這樣。
    這也算是一種上有政策,地方有對策的體現吧。
    隻要中央沒有下達“明確要求禁止、清理違規車型”的這種文件,那麽地方保護就不會失效。
    起先,廬州地方政府其實並沒有太過重視,隻是當一家普通的電動車廠家處理。
    可隨著工廠這邊的市場份額和營收飛速增長,態度很快就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開玩笑。
    誰會和本地GDP大力創收的企業過不去。
    可以說,以星辰工廠現在的地位,如果廠房換設備,能輕鬆申請到“新能源技改”補貼,擴張工廠拿開發用地,也可以非常容易的拿到銀行低息貸款和低價地皮。
    “許總,還有一件事,針對咱們已經上了《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的車子,已經申請上了購置補貼,每台車地方可以補貼一千元,咱們企業這邊再補貼500元/台,落到消費端,省內購車比以前足足便宜了1500元!”
    如果說上麵隻是普遍的企業優待。
    那麽這一條,毫無疑問就是妥妥的“示好”了。
    隻要你能創造GDP,那就是地方政府最關注的崽!!
    雖說不是正規資質的汽車,可他們創造的財政收益,又比那些中小型的車企少了多少?
    許易聽完點點頭,立刻問道:
    “有關造車資質申請方麵呢,有透露話風嗎?”
    其實以廬州的條件,新能源產業配套也在布局,且本地有國軒高科這一大電池廠,絕對算得上完善。
    梁守拙搖搖頭:“依然是說支持,但沒有太過明確表示。”
    這意思——也就是說廬州地方並沒有絕對的把握。
    要知道。
    哪怕是在20年之前,能申請下來獨立新能源造車雙資質的,也唯有山棟國金這一例。
    顯然兩地在政策環境資源上有很大差別。
    而且。
    廬州本地已有江淮汽車了。
    繼續再申請下去,省內第二家獨立資質的難度很高,後續即使是扶持,也不可能百分百押注投入。
    之前,相關的領導許易已經見過一麵,走過一番章程之後,口風也基本探清楚了。
    現在隻是重新確認一下,看有沒有希望。
    許易:“山棟這邊呢?”
    “所有的補貼和免稅政策申請都提交上去了,相關的優待一樣也不會少……至於申領獨立造車資質這一塊,花費了一番力氣通過地方的內部渠道,得到了一點確切的消息。”梁守拙答道。
    “哦?!怎麽說。”
    “本地掛牌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達到七萬台以上,或者投資建設年產能20萬台的工業4.0工廠,加上拉地方城投集團入股,應該就可以開始運作了。”梁守拙說道。
    相比於廬州,山棟省內這邊的意向,明顯就要開朗得多。
    許易一聽,頓時眼神一亮:“要求這麽寬鬆?!”
    梁守拙:“這個年銷量產值是針對一般十萬塊以上的新能源車,咱們進軍微型車市場,雖然也算具備上路資質的新能源車,但畢竟售價低,可能要達到年銷十萬的水平才比較好運作。
    有了先決條件,城投集團下場入股,獲得政策資源傾斜,再運作申請獨立造車資質,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許易聽完,在內心盤算著。
    其實按照他的預估,聯合地方運作申請獨立資質可能不好辦,畢竟是售賣微型車這種產物。
    但沒想到,隻需要年銷十萬台上下,就能達到要求。
    想想也是,現在整個新能源市場,新能源車年銷量能突破5萬台的車企其實兩隻手數得過來。
    最強的比亞迪,也才不過三十萬台。
    後續地方城投集團下場入股,大力跟投,無非是將雙方的聯係變得更緊密。
    有了這一層關係,那就說明地方徹底認可你了,各種地方資源都會優先給你傾斜。
    以後你就是地方政府最“偏愛”的崽了!
    但是——
    要達到這一步,還是要先有那個被認可的實力。
    像之前的國金集團,純純的套殼工廠,也無法為地方創造GDP,即使是在地方有一些關係運作,也難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說到這裏。
    梁守拙似乎是想起了一些令人難繃的事情。
    他嘴角略微抽了抽:
    “另外,咱們把星辰01的產線搬過來之後,地方的城鄉結合部,以單位采購的名義,額外購置了三千台星辰01。”
    聽到這話。
    許易也是微微傻眼,“呃——?單位采購?!城鄉結合部這麽做不合適吧,好歹也是政府單位……”
    梁守拙深吸一口氣,“走的是農機運輸車的采購清單,在後備箱加裝了一個貨鬥。”
    許易:“……”
    有點繃不住了。
    這也行??
    沒錯。
    就是這麽誇張。
    廬州那邊是給買車購置補貼也就罷了。
    誰又能想到。
    到了山棟這邊,愣是給他們的“老頭樂”走上了單位采購。
    要不怎麽說山棟是全國最大的“農機”、“老頭樂”發源地。
    看看人家這政策寬容程度。
    風格是粗獷了一點,但對於他們這種新駐廠家來說,何嚐不是一件好事。
    在當下這個新能源群雄崛起的時代,隻要你能表現出足夠的潛力,那麽毫無疑問,地方政府是不吝嗇押注的。
    在發展省內gdp和產業升級這種“十年大計”麵前,什麽潛規則和附加關係都得讓路。
    隻不過。
    押注的方式跟地方產業鏈完善程度,與地緣政策風格也略有不同。
    總結一下。
    廬州那邊早期對新能源供應鏈布局比較正規,資源和扶持也“偏商務”。
    而山棟這邊,走的是粗獷路線,城鄉結合部更多,更偏實用主義,風格“偏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