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星辰汽車的車標設計

字數:4194   加入書籤

A+A-


    整車設計部經理宋國強拿來一份車標設計樣品。
    之前公司資源有限。
    設計部和整車架構部、工程技術部是合並為整車性能研發部。
    而現在。
    因為開發的東西多了,設計團隊也經過了一輪擴招獨立出來,由原本的設計工程師宋國強擔任老大,負責整車的造型設計,還有內飾和漆麵設計等。
    要知道。
    之前星辰01和02的車標,是沒有經過任何設計的,就連內飾為了節約成本,都是用的供應鏈的公模。
    但現在不一樣了。
    作為一家正式的造車公司,車標是個明顯的記憶點。
    一個好的車標設計,哪怕沒有特別的具有美感,但起碼不會令人因此產生抵觸心理,或者與某些事物特別雷同,最終往抽象的方向發展。
    而很多國產車企,因為成立時間太早的緣故,零幾年的時候能把車子賣出去就不錯,大環境審美缺失,則是壓根沒考慮過這一點。
    導致車標後續被吐槽醜,不上台麵。
    像幾年後較為流行的後現代設計。
    其實總結下來,高級感的來源,無非是那幾種:
    極簡、深邃、精準幾何、留白、完美弧角。
    秉持著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心態。
    許易以星辰為概念,讓設計部按照他的要求設計了十幾款車標,最終反複修改,得到了眼前這個成品。
    整車的車標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大麵積鏤空為基底,內部銀白啞光鋁合金星環設計,共有六顆實心圓點精準分布於軌道交叉點,構成北鬥七星的排列。
    其中缺失的一顆天權星,是北鬥七星裏較暗的一顆。
    在視覺上去掉這顆天權星,既保留北鬥大致形態,又正好因為這顆“暗星”的留白,讓畫麵的留白感和深邃度更高,也算是符合了“宇宙星辰”這個字麵概念的遐想。
    ……
    不一定能被所有人喜歡。
    但至少更符合年輕受眾的審美,能看出一定的高級感。
    這就是許易的評價。
    足夠了!
    應對當下的環境,是沒什麽問題。
    以後推出百萬級的車型,類似傳統車企,也可以花錢請設計師,將車標進行重新的藝術設計和打磨改動。
    “車標的選用,就這個吧。”
    許易點點頭道。
    除了車標設計外,公司內部也進行也一次重構。
    首先是星辰造車廠正式更名為星辰汽車公司,單獨負責旗下汽車業務的整車銷售與售後、渠道管理、市場推廣。
    此外。
    新成立了一家由許易百分百個人控股的公司“星辰科技”,負責控股星辰汽車的大部分股權和投票權,其次掌控研發專利、持有品牌/IP、管理固定資產廠房、設備這些核心資產。
    所有的技術專利由星辰科技名義申請,包括內部服務器數據與將來擁有的用戶數據。
    說白了,核心就是“科技公司控資產、銷售公司扛風險”那一套。
    除此之外,星辰科技與星辰汽車兩家公司,均有類似《一致行動人協議》、《否決權條款》、《股權回購約定》的協議製定。
    具體內容包括:創始人與投資人約定在重大決策(如並購、增資)上統一投票,創始人保留對資產出售、專利授權、業務轉型的一票否決權(即使持股<50%),投資人3年內未促成IPO或關鍵銷售目標,創始人可按原始價+8%利息回購股權……
    保證許易個人的絕對控製權,和創始人的絕對地位,不會因為任何形式動搖。
    &nini”這一款車,但相關專利也是注冊超過二百多條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增加。
    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外觀專利,隻有一小部分是技術研發專利。
    ……
    到了下午。
    “許總,魔都聯合車展那邊的主辦方有回複了,說是T3展區爭取到一個空位。”
    俞年最近一直在跑新車宣發的事情。
    現在的主流車企勢力,宣發新車無非就哪幾種渠道。
    廣告、網絡、發布會、線下門店渠道活動宣傳。
    和互聯網手機不同,傳統車企要開發布會,也是需要相當的體量的。
    否則的話,根本無人關注,無人在意的那種。
    而且還要配合上鋪天蓋地的互聯網平台宣發,才能有一定的預熱效果。
    許易倒是想開發布會。
    這樣一來。
    係統的詞條buff加成效果,可就妥妥的利用上了。
    但詳細算了算,發現目前階段想辦一場能吸引到大眾,起碼也要走網絡全平台宣發的路子,再大力邀請線下媒體和車評人參與傳播和曝光,甚至再搞個一線明星來代言拉拉熱度這種,至少也要上一兩千萬的成本。
    這些成本對於他們來說,倒不是什麽問題。
    隻是有另一個問題。
    &nini作為一款入門級的車子,不是非常適合大張旗鼓開發布會搞宣發。
    首先。
    很多車企開發布會,都是已經完成了初期銷量積累,並有了自研平台和技術儲備,才會正式大張旗鼓開發布會。
    強如雷布斯,在宣布第一次造車,到真正把車子工廠和研發搞得七七八八,都過去了三四年多的時間。
    才正式召開了第一場技術發布會。
    開始吹自研平台,吹電池,電機電控技術,以及車子的賣點。
    這麽一來,無論是買過車的車主,還是被吸引來的路人觀眾,起碼能有個看點。
    不管怎麽樣,都能看個樂的那種。
    很多車企,邀請明星不光發布新平台新技術,還會同時發布兩到三款車,以及一些企業文化,或者車圈記錄之類的宣傳,將發布會的傳播效應利用到極致。
    簡單來說,有賣點隻是最基礎的,關鍵是有技術,有逼格!
    &nini這一款。
    實在是太少了。
    相比之下,走線下渠道宣發與公開亮相這一方式,對於微型車來說,才是最快的。
    線下渠道這邊,除了鋪開直營4S店外,直接利用原本售賣老頭樂客流量較大的車行門店,做起了現成的宣傳,其次還打通了其他城市的汽貿店,作為補充售賣渠道。
    而要談起公開亮相,且還能沾到更多的媒體流量,即將開幕的魔都聯合車展,倒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