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摳門媳婦兒26
字數:3626 加入書籤
安家人都是實在人,畢竟買房他們一分力沒出,親家一氣兒一千四百多萬拿了出去,他們可不敢再讓對方多出彩禮了,於是和閨女商量之後,隻要了個8.8萬的吉利數,外帶三金。
須寧自然是沒意見,她本來就要補償這個兒媳婦兒,三金變五金,而且專揀最重的買。
這時的金價是真貴啊,一克要一千多,五件首飾光是一對龍鳳鐲就花了12.6萬,金項鏈5.8萬,全下來總計花了31萬。
至於車子,兩家都沒提,安家人覺得親家母說的,騎車子上下班也挺好的,他們直接給錢給閨女當壓箱底兒,彩禮也一分不差的給女兒全帶回去。
兩家的婚事談的順利,婚禮也辦的順利,兩家都沒張羅給孩子買車,結果賀雪送了一輛八十多萬的,賀小鵬結個婚那是啥也不缺了。
隨著兩人的婚禮結束,賀家在京城買房的事兒村裏人也全知道了。
以前村裏人沒一個不笑話賀家娶了個摳門兒媳婦兒的,一家子整天忙啊忙的。
結果,老兩口整天連錢都摸不到,穿的也是最差的,被個兒媳婦支使的團團轉,也不知道他們這老兩口是咋想的。
可現在呢,就沒有人不誇的。
在京市買房啊,大家都是識數的,可是得好幾百萬呢,普通人家誰能拿出幾百萬來?
賀富平家這個兒媳是真厲害啊!
還有人誇賀富平老兩口運氣好,找到一個會過日子會把家的兒媳婦,這樣好的兒媳怎麽就沒嫁到他們家呢!
也有人也生起了養魚的心思。
憑養魚能買房,也不知道老賀家這魚塘一年到底能養出多少魚來?
有人去套賀富平的話,賀富平也很無奈,“說了你們可能不信,這些事兒都是我兒媳婦管的,我壓根兒不知道她每年放多少苗,甚至她放不放魚苗我都不知道。”
他隻是覺得自家魚塘裏的魚好像賣不完似的,釣魚佬們天天來釣,兒子天天賣,但就沒有撈不上魚的時候。
村裏人知道賀家的魚塘掙錢,也紛紛動了心思,最近這幾年外麵的工作不好找,村裏好多人今年都沒打算出去打工,幹脆在家養魚好了。
於是,有人來找賀富平打聽如何選魚苗,如何養魚,賀富平又是一問三不知。
講真,他養了二十多年,真不知道魚到底該如何養,而且他能告訴別人的似乎隻有倆字兒:喂草?
這話說出去誰信?
偏偏這還真就是事實。
他要啥也不說又怕別人以為他是看有人搶生意這才故意不教。
於是他想出了一套說辭,“當初我家養魚也養的不好,後來我家兒媳進城和人家養魚的專家打聽了,還自己看書。
我家養魚的書有一大堆,你們要我說我不會,但你們可以進城找專家問問。”
專家啊,那怪不得了,怪不得賀家的魚養的那麽好呢,他們還以為放進塘裏再使勁兒喂飼料就行了呢。
之後那些蠢蠢欲動的賀家村人大部分都打消了跟風學養魚的念頭,隻有一人,跑到村長那裏,承包了村尾那處連著河的荒地,雇人雇機器挖了好幾天,挖出了一處近二十畝的大塘,竟是真的要開始養魚了。
“村裏多了魚塘會不會影響咱家魚的銷量?”賀富平有些擔心。
家裏剛花了那麽多錢出去,估計把老本都掏光了,要是自家的魚賣不出去那可就麻煩了。
“不會,別人養多少魚都影響不了咱家,大不了塘裏的魚多養一年再賣,還能多掙一些呢。”
賀富平麵上嗯嗯了兩聲,實則心裏還是擔心不已。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事想出了神,這天晚上,他從家裏吃完飯回去看塘的時候,一不小心摔了個跟頭,可就是這麽寸,明明平時老頭也是身強力壯的,腿斷了!
好在他當時拿著手機,忍著疼給兒子打了電話,賀明和須寧連忙從家趕來,小心翼翼將人抬上車,然後一路風馳電掣送到了縣醫院。
“我,我給你們添麻煩了。”
須寧急道:“什麽時候了您還說這個,摔成這樣是您願意的嗎?咱們好好治病就是了。”
賀富平心踏實了些,不知怎麽的他總有種自己摔斷腿兒媳婦會不給自己治的感覺,好像有誰這麽幹過似的。
還好,兒媳婦沒這麽說。
到了醫院,賀富平被推進了檢查室,之後又進行了手術,好在傷的不是太重,而且他身體並不差,醫生說,營養跟上很快就能好了。
等賀富平從手術室出來,須寧才讓賀明把老太太接了過來,老太太哭了一路,但等到了醫院看到人後,她反而沒那麽激動了。
“你爸傷成這樣,魚塘可怎麽辦啊?”
胡英蘭是肯定要留在醫院照顧老伴的,家裏的活誰來幹?
“這有什麽難的,我把我娘家人叫過來幫忙就行了,飯菜我讓賀明送,您隻要照看好我爸就行,明晚我讓賀明來替換您。”
“不用換,我一個人就行,你們把魚照看好。”
啥也沒有家裏的魚金貴。
須寧也沒假模假式的客套,實在是老太太今年雖然六十八了,但那小身板是真的很好,一口走上十裏八裏路都不帶大喘氣兒,別人這個歲數頭發都白了,人家老兩口全黑的,看起來也就五十多歲,照顧老頭絕對是沒問題的。
“那明天我讓賀明過來送飯。”
“不用了,從家做不夠費事兒的。醫院有啥我們吃啥就行了。”
她可不敢指望兒媳婦給她們一天三頓送飯來,之前也就每年收麥時她才會下幾天廚,畢竟人家不下地,後來收麥也雇人,她就連飯都不做了,她都不知道有多少年沒吃過兒媳親手做的飯了。
沒有二十年,十四五年總是有的。
這麽久不下廚,她做的飯還能吃嗎?
賀明滿臉擔心地帶著媳婦兒回家了,不回不行,今晚他得回去看塘。
“你開車慢點兒,實在不行,就再雇兩個人看塘吧?”
“雇誰?長期雇的話,爸好了他幹啥?”
大塘那邊早就雇了兩個人,一個月三千塊錢,上一天待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