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校慶晚會來了!蘇寒要表演?(三章七千字合一)
字數:13034 加入書籤
第二天上午,《軍事英語》課依舊是孫教員的主場。
有了前一天的經驗,學員們雖然依舊緊張,但多少有了些心理準備。
孫教員顯然也調整了策略,加強了對基礎詞匯和句型的梳理,課堂氣氛不再像昨天那般令人窒息。
而蘇寒,自然再次成為了課堂的焦點。
無論是快速翻譯複雜的軍事文書,還是就某個戰術概念進行流利的英文闡述,他都表現得遊刃有餘。
孫教員看他的眼神,已經徹底從欣賞變成了“你可以出師了”的欣慰。
李振、王濤、劉斌三人則抓緊一切機會,向蘇寒請教著英語問題,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下課鈴聲響起,眾人如同卸下重擔。
“總算又熬過一關!”王濤伸了個懶腰,“下午是政治理論課,可以稍微喘口氣了。”
李振看了看課程表,又看了眼時間,提議道:“現在才十點,離午飯還有段時間。我聽說今天戰略指揮係那邊有一場《現代戰場數據分析與應用》的公開課,主講的是搞數據研究的張教授,水平很高。反正沒事,要不要去蹭個課,聽聽看?”
“戰場數據分析?”劉斌推了推眼鏡,表示讚同,“這個方向現在很熱,多了解沒壞處。而且是大課,混進去聽聽應該沒問題。”
王濤也無所謂:“行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去見識見識。”
三人都看向蘇寒。
蘇寒自然沒有意見:“好啊。”
一行人便朝著研究生教學樓的大階梯教室走去。
能容納近三百人的階梯教室此刻已經坐了大半,大多是穿著軍裝常服的高年級國防生和部分研究生學員,偶爾能看到幾個像李振他們一樣來蹭課的進修軍官。
授課的張教授是一位四十多歲、看起來精明幹練的技術型軍官,肩扛上校軍銜。
課程開始,張教授開門見山,直接在大屏幕上投射出一組複雜的數據圖表。
“同誌們,現代戰爭是信息化的戰爭,更是數據化的戰爭。如何從海量、雜亂、實時湧動的戰場數據中,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洞察敵方意圖,預測戰場態勢變化,是擺在每一位現代指揮員麵前的課題。”
他操作著電腦,調出一個模擬的戰場環境:“假設,這是無人機群、地麵傳感器、電子偵察單位傳回的,關於藍軍一個裝甲旅在72小時內的部分機動、通訊、後勤補給數據流。數據經過脫敏處理,但保留了其複雜性和噪聲。”
屏幕上瞬間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坐標點、信號強度波紋、物資流動曲線等等,看得人眼花繚亂。
“現在,我們的任務是,通過這些數據,初步判斷:第一,藍軍的主要集結地域和可能的進攻方向;第二,其指揮所的大致方位區間;第三,其後勤體係中最脆弱的環節。”
張教授提出了問題,然後開始講解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和模型。
他講得深入淺出,從數據清洗、特征提取,到關聯分析、模式識別,引用了不少專業術語和數學工具。
台下的國防生們大多聽得認真,不時低頭記錄。
然而,對於李振、王濤這種更多依賴實戰經驗和直觀判斷的野戰軍官來說,這些內容就顯得有些晦澀難懂了。
王濤聽得直撓頭,低聲道:“我的媽呀,這又是傅裏葉變換又是聚類分析的……感覺比英語還催眠。”
李振也皺著眉:“道理是這麽個道理,可真到戰場上,哪有時間給你搞這麽複雜的計算?”
劉斌倒是能跟上思路,但也在努力消化那些數學模型。
張教授講完理論,開始進行實際操作演示。
他運用軟件工具,對那堆龐雜的數據進行篩選、計算和可視化呈現。
隨著他的操作,屏幕上紛亂的數據開始呈現出一定的規律,一些異常點和關聯性被逐步挖掘出來。
“大家看,通過對機動軌跡數據的聚類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幾個區域的車輛回傳信號異常密集且規律,結合地形判斷,很可能是藍軍的預設集結地域。”
“再看通訊信號頻譜特征,這個頻段的信號在特定時間段異常活躍,且具有短時、高強度的特征,符合指揮通訊節點的模式,結合信號源定位,可以大致圈定其指揮所的可能區域……”
“後勤補給數據流顯示,通往C區域的運輸線路負荷遠高於其他方向,且多次出現臨時變更路線的情況,表明該區域可能物資消耗巨大或補給困難,是其後勤鏈條上的一個潛在弱點……”
張教授的演示邏輯清晰,推導過程嚴謹,引得台下不少國防生頻頻點頭,露出欽佩的神色。
演示告一段落,張教授環視教室,準備找學員談談看法。
他的目光掃過後排,忽然定格在了蘇寒身上。
顯然,他也認出了這位學校裏的新晉“名人”。
“後排那位同學,對,就是蘇寒同誌。”
張教授直接點了名,“聽說你昨天在陳教授的戰爭指揮課上一鳴驚人,陳教授對你青睞有加。”
“現在,我也很想看看,你對我這門課,是不是也有不一樣的見解。
“剛才,你也聽了我的講解和演示,結合你自身的經驗,你對這種基於數據的戰場態勢研判方法,有什麽直觀的感受或者疑問嗎?”
唰!
幾乎整個教室的目光都再次聚焦過來。
很多國防生都興奮起來,想聽聽這位傳奇兵王對“高科技”的看法。
李振三人也看向蘇寒,心裏捏了把汗。
這數據分析和蘇寒之前展現的特長領域差別有點大,他們擔心蘇寒萬一說不上來,或者提出比較“外行”的問題,會折了麵子。
蘇寒站起身,神色平靜,並沒有直接回答感受,而是目光投向大屏幕上那些已經被初步處理過的數據圖表,緩緩開口:
“張教授的分析方法和結論非常專業,也很有啟發性。”
“不過,如果是在實戰環境下,麵對這些原始數據,我可能會優先關注幾個容易被模型忽略的‘細節’。”
“哦?哪些細節?”張教授來了興趣,身體微微前傾。
蘇寒走到教室側麵的空白黑板前,拿起粉筆,一邊畫一邊說:
“比如,機動數據中,這些看似無序的、小股單位的零星機動軌跡。”
他在黑板上畫出幾條散亂的線,“模型可能會將其視為噪聲過濾掉。但如果結合他們出現的時間點,以及其軌跡終點往往指向我軍可能的偵察盲區或側翼,我認為這更可能是藍軍派出的前沿偵察或警戒分隊。他們的活動規律,反而能更早地揭示藍軍主力的真實意圖和主要進攻軸線。”
他又指向通訊數據中的某個頻段:“這個低頻、低強度的持續背景信號,模型可能判定為環境幹擾。但它的信號源位置,始終緊跟著藍軍那個疑似指揮所的信號群移動,且強度穩定。”
“在複雜的電磁對抗環境下,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可能用於底層單位間保持靜默聯絡的‘心跳信號’,其穩定性有時比高強度的主通訊信號更能可靠地指示核心節點的位置。”
最後,他點向後勤數據中幾個微小的波動:“這幾處運輸量的瞬時陡增,又快速回落,模型可能歸因於數據誤差。但它們發生的時間,恰好對應了藍軍幾次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之後。”
“這或許說明,藍軍的後勤補給對前線部隊的即時消耗反應非常敏感,其後勤指揮係統可能存在‘微操’習慣,或者其物資儲備臨界點比我們預估的要低。這可以作為我們後續進行後勤破襲戰的重要參考。”
蘇寒侃侃而談,他提出的這些“細節”,完全跳出了複雜的數學模型,而是從一名頂尖特種兵和戰場指揮員的直覺與經驗出發,從那些看似無關緊要、常被算法過濾的“噪聲”中,捕捉到了潛在的、至關重要的戰場信息!
整個教室鴉雀無聲。
不僅李振三人目瞪口呆,連那些原本對數據分析充滿自信的國防生們也陷入了沉思。
張教授更是雙眼放光,緊緊盯著蘇寒畫在黑板上的簡圖和分析。
這哪裏是提問?
這分明是一次基於深厚實戰經驗的、對數據分析模型的補充和升華!
他指出的這些點,恰恰是純數據模型容易忽略的、帶有“人性”和“戰術智慧”的戰場痕跡!
“精彩!太精彩了!”張教授忍不住鼓起掌來,臉上充滿了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蘇寒同誌,你提出的這幾點,完美地詮釋了‘人腦’與‘電腦’在情報分析中的結合!”
“數據是冰冷的,但戰場是充滿智慧和欺騙的活體!再先進的模型,也需要像你這樣擁有極其敏銳戰場嗅覺的指揮員去解讀和修正!”
“不過,關於你的個人經曆,我也是知道一些的。你有過很多功績,但你畢竟也才一年多的兵齡。可從你剛才的分析來看,顯然,你是有著非常豐富的實戰演練經驗的,能不能給我解惑一下?”
其他人也是一臉好奇的看著蘇寒。
張教授的疑惑,也是他們的疑惑,更是306宿舍三名舍友的疑惑。
蘇寒苦笑:“張教授,不滿您說,我的確有不少戰鬥經驗。就像你們在新聞上看到的那樣,那些也是我的經曆。包括……在一些其他部隊學習過的,至於什麽部隊,我也不能說,但你們也能猜出一些。”
張教授微微點頭。
他當然能猜出來。
像蘇寒這種尖兵中的尖兵,自然會被特種部隊看上。
他的九連冠,對外說是全軍大比武,但他這個級別的,自然也能猜到,那是全軍各大特種部隊的比武!
在那樣的頂級舞台上,拿到九個冠軍,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而其他學員,也不是傻子,自然也能猜到。
張教授看向台下所有學員,語氣激動:“同誌們,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今天這堂課最重要的收獲!技術是工具,是指南針,但最終撥開戰爭迷霧的,永遠是指揮員充滿智慧和經驗的頭腦!蘇寒同誌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教室內沉寂片刻,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所有看向蘇寒的目光,已經不僅僅是崇拜,更帶上了一種對真正“大師”的敬服。
王濤一邊用力鼓掌,一邊對李振歎道:“我現在算是明白了,跟蘇寒一起來蹭課,就是個錯誤……這哪是蹭課,這分明是來看他個人專場秀的!”
李振深有同感地點頭,苦笑道:“以後還是讓他自己來吧,咱們跟著,壓力太大。”
蘇寒在《戰場數據分析》公開課上的表現,再次以驚人的速度在進修隊乃至部分高年級國防生中小範圍傳開。
如果說前一天的英語和戰役指揮課,展現的是他卓越的語言天賦和戰術指揮潛力,那麽今天在數據分析課上的發言,則體現了他那種將深厚實戰經驗與新興軍事理論融會貫通的恐怖能力。
這種全方位的強大,帶給同期學員的,除了敬佩,更是一種無形的、沉甸甸的壓力。
午飯時間,食堂裏。
306宿舍四人坐在一起,能明顯感覺到周圍投來的目光比昨天更加複雜。
偶爾有其他班的進修學員過來打招呼,語氣也變得更加客氣,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拘謹。
王濤扒拉著餐盤裏的米飯,壓低聲音道:“我說哥幾個,有沒有感覺……氣氛有點不對?”
李振頭也不抬,悶聲道:“有什麽不對?吃飯。”
“不是啊老李,”王濤用筷子指了指周圍,“你看他們看咱們的眼神,尤其是看蘇寒的眼神,以前是好奇加崇拜,現在……我怎麽感覺多了點別的東西?有點像……看怪物?”
劉斌推了推眼鏡,冷靜分析:“可以理解。蘇寒展現出的能力維度太廣,層次太高,已經超出了‘優秀學員’的範疇。這會無形中拔高教員和中隊對所有學員的期望值,也會讓其他人產生一種‘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望其項背’的挫敗感。這種壓力是客觀存在的。”
蘇寒聞言,放下筷子,有些無奈:“我沒想那麽多,隻是就事論事。”
李振終於抬起頭,拍了拍蘇寒的肩膀,語氣鄭重:“蘇寒,你別有負擔。你強,是你本事大,我們替你高興,也以你為榮。至於壓力……”
他頓了頓,環顧了一下食堂裏那些不時瞟向這邊的目光,嘴角勾起一絲野狼般的弧度:“當兵打仗,什麽時候沒壓力?有壓力是好事!這說明咱們這期進修班,有能攪動風雲的人物!水漲才能船高!他們覺得壓力大,那就自己憋著勁追!咱們306,可不能慫!”
王濤也被激起了血性,一挺胸膛:“沒錯!怕個球!他們越覺得咱們是怪物,咱們就越要拿出怪物的樣子來!老子還就不信了,跟著蘇寒這麽一個‘人形自走掛’,咱們宿舍的成績還能差了?”
蘇寒看著三位瞬間鬥誌昂揚的室友,心中微暖。
軍隊就是這樣,崇尚強者,但也講究戰友情誼。
有競爭,更有扶持。
這時,中隊長趙城和教導員文磊端著餐盤走了過來,很自然地在他們這桌空位坐下。
“聊什麽呢?這麽熱鬧。”趙城看似隨意地問道,目光卻銳利地從四人臉上掃過。
李振立刻起身:“報告中隊長,我們在討論下午的政治理論課預習內容。”
這是睜眼說瞎話,但他們肯定不能說實話。
趙城不置可否地“嗯”了一聲,扒了口飯,然後看向蘇寒,語氣聽不出喜怒:“蘇寒,行啊你。英語課出風頭,指揮課受青睞,這蹭個數據分析課,都能把人家張教授激動得差點當場收你當研究生。你這進修生活,過得比我們當隊幹的都精彩。”
蘇寒放下筷子,立正欲起身回答,被趙城用手勢壓下了。
“坐著說。”
“是。”蘇寒重新坐好,平靜回答:“報告中隊長,我隻是根據自身經曆,談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不成熟?”趙城哼了一聲,“你的‘不成熟看法’,都快成某些課程的標杆了。現在好些教員看我們三班其他學員的眼神,都帶著‘你們怎麽就不能像蘇寒一樣’的期待。”
這話一出,李振三人都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
教導員文磊笑著打圓場:“老趙,你這是給蘇寒施加壓力了。蘇寒同誌表現突出,是咱們中隊的榮耀。其他同誌有壓力,正好可以轉化為動力嘛。”
他看向蘇寒,溫和地說:“蘇寒,繼續保持你的學習和思考狀態,很好。但也注意和戰友們的交流,共同進步。”
“是,教導員!”蘇寒應道。
趙城臉色緩和了一些,對四人道:“叫你們過來,是通知個事。鑒於部分同誌在基礎體能,特別是某些特種作戰基礎科目上還存在短板,經隊裏研究決定,從今天下午體能訓練時間開始,增加一項‘夜間滲透與偵察’基礎強化訓練,由我親自帶隊。以後每周兩次。”
“夜間滲透與偵察?”王濤眼睛一亮,這是他的強項。
李振和劉斌也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趙城的目光掃過四人,最後落在蘇寒身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考校:“蘇寒,這項訓練,你應該是專家了。到時候,也給其他同誌示範示範,講講要領。”
“是!”蘇寒答道。
他知道,這所謂的“加餐”,一方麵確實是補齊短板,另一方麵,恐怕也是趙城想看看,他在這種更貼近其老本行的科目上,究竟能展現出何等水平,同時也借此敲打和激勵其他學員。
看來,這平靜(相對而言)的校園生活下,競爭的暗流已經開始湧動。
下午的政治理論課波瀾不驚。
授課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講課深入淺出,但內容相對宏觀,更多是思想和理論層麵的引導。
蘇寒依舊聽得認真,筆記做得飛快。
李振三人也收起了上午被“打擊”後的些許躁動,沉下心來學習。
傍晚,體能訓練時間。
在完成了常規的五公裏越野、器械和力量訓練後,趙城果然吹響了集合哨。
“三班全體!帶好單兵裝備,訓練場西北角集合!進行夜間滲透與偵察基礎訓練!”
學員們精神一振,都知道“加餐”來了。
有人躍躍欲試,有人麵露苦色,但更多的是一種被激發起來的鬥誌——尤其是在蘇寒這顆“珠玉”在前的情況下,誰也不想表現得太差。
訓練場西北角模擬了一片複雜的城鎮和叢林結合地域,設置了鐵絲網、矮牆、壕溝、廢棄房屋等障礙,並且天色已經漸暗,能見度開始降低。
趙城站在隊伍前,言簡意賅:“訓練內容,單兵利用地形地物,隱蔽接敵,完成指定路線的滲透,並記錄沿途設置的‘敵’哨位、火力點坐標。要求,全程隱蔽,不得暴露,限時四十分鍾完成。我會和幾名教員在製高點及沿途進行觀察和評判。現在,按花名冊順序,間隔三分鍾,依次出發!”
第一個出發的是班裏一個以體能和戰術見長的上尉。
他動作敏捷,利用陰影和障礙物快速前進,姿勢標準。
但在翻越一道矮牆時,動作稍大,帶動了牆頭的碎屑,發出了輕微的響聲,立刻被高處的趙城用激光指示器“點名”——暴露,扣分!
第二個學員更加小心,但在通過一片開闊地時,匍匐前進的速度過慢,導致耗時過長,最終超時。
接連幾個學員,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問題,要麽動作不夠隱蔽,要麽路線選擇不佳,要麽在記錄目標時暴露了自己。
趙城的臉色越來越沉。
“下一個,蘇寒!”趙城的聲音響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蘇寒身上。
李振三人更是屏住了呼吸,想看看他這個“專家”能做出什麽示範。
蘇寒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裝備,深吸一口氣,眼神瞬間變得銳利而專注。
隨著趙城一聲令下,他的身影如同鬼魅般融入了漸濃的夜色之中。
他沒有選擇直線快速突進,而是充分利用 陰影、植被和地形起伏。
他的移動節奏十分奇特,時而如靈貓般悄無聲息地疾走,時而如同石雕般完全靜止,與周圍環境完美融為一體。
翻越障礙時,他的身體仿佛沒有骨頭,總能以最小幅度的動作,精準而輕巧地完成,不發出任何多餘聲響。
更讓人驚歎的是他的路線選擇。
他並非沿著預設的、看似最便捷的路徑,而是不斷迂回,甚至偶爾會短暫地“倒退”,巧妙地避開了高處觀察員最可能關注的區域,以及那些容易發出聲音或留下痕跡的地段。
他的眼睛如同最精密的掃描儀,在移動的間隙,快速而準確地記錄下沿途的目標坐標。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高處的趙城和幾名教員,舉著夜視儀,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嚴肅,逐漸變成了驚訝,再到最後的凝重和讚歎。
他們幾乎捕捉不到蘇寒完整的身影,隻能偶爾在夜視儀的綠色視野中,看到一抹極淡、一閃而逝的陰影,或者某個障礙物旁似乎有東西動了一下,但定睛看去時,又什麽都沒有。
他就像徹底消失在了夜色裏,成為了環境的一部分。
當蘇寒悄無聲息地出現在終點線,向趙城報告時,計時器定格在三十五分鍾。
比規定時間提前了五分鍾!
而他記錄的目標坐標,經過核對,無一錯漏!
趙城看著氣息平穩、軍服甚至都沒怎麽沾上塵土和草屑的蘇寒,沉默了好幾秒鍾。
他原本是想借這個機會,讓蘇寒展示一下,也敲打一下其他人。
但現在他發現,蘇寒的展示,已經超出了“示範”的範疇,這根本就是一場完美的滲透教學!
“成績……優秀。”趙城最終隻吐出了這四個字,但其中蘊含的分量,在場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後麵尚未出發的學員,看著蘇寒,再想想自己之前那磕磕絆絆的表現,一股巨大的差距感撲麵而來。
那無形的壓力,在這一刻變得無比真切和沉重。
王濤看著蘇寒,喃喃道:“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麽他能一個人攪得藍軍雞飛狗跳了……這他娘的根本不是人,是夜梟,是幽靈!”
李振重重吐出一口氣,眼神卻更加堅定:“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要追趕的目標!別愣著了,輪到我了,老子拚了!”
………………
時光飛逝,蘇寒在國防科大的學習生活逐漸步入正軌。
白天是密集的理論課程,下午是雷打不動的體能和軍事技能訓練,晚上則是在宿舍與李振三人一起鑽研陳教授贈予的資料,或是去通宵自習室獨自消化吸收浩瀚的知識。
他的存在,如同一劑強效催化劑,讓整個進修三班,乃至中隊都彌漫著一股你追我趕、不甘人後的學習訓練熱潮。
就在這種緊張而充實的節奏中,一則通知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一周後的例行晚點名,中隊長趙城站在隊伍前,宣布了一個消息:“同誌們,再有一個月,就是我們國防科大建校XX周年校慶。學校高度重視,要求各院係、各單位積極準備,拿出高質量的節目參加校慶晚會。我們進修中隊,作為學校的一份子,也不能落後!隊裏決定,出兩個節目!”
台下頓時響起一陣細微的騷動。
對於這些習慣了摸爬滾打、操槍弄炮的軍官們來說,搞文藝表演可比搞戰術推演難多了。
趙城目光掃過眾人,繼續道:“一個節目,隊裏已經定了,由劉斌同誌牽頭,組織一個小合唱隊。”
劉斌推了推眼鏡,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這個任務在他意料之中,畢竟他以前在機關搞過宣傳。
“至於第二個節目嘛……”趙城的聲音頓了頓,目光如同探照燈一樣,精準地落在了隊伍中某個身影上,“蘇寒!”
“到!”蘇寒下意識地立正應答。
“這個節目,由你負責!唱歌、跳舞、樂器、武術、小品……隨便你表演什麽!總之,你必須給我上一個節目!”趙城的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啊?”蘇寒愣住了,臉上難得地露出了錯愕的神情,“中隊長,我……我沒什麽文藝才華啊。”
他是真有點懵了。
讓他去滲透偵察、讓他去戰術推演、哪怕讓他去搞極限體能,他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可這登台表演……實在是觸及到他的知識盲區了。
前世今生,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和槍械、戰術、生死打交道,跟文藝表演幾乎是兩條平行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