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實地考場

字數:8321   加入書籤

A+A-


    考斯特穩穩停在縣招待所略顯氣派的大門前。
    這棟樓在周圍低矮商鋪和老舊居民樓的襯托下,顯得有些鶴立雞群。
    外牆幾年前翻新過,米色的瓷磚在秋陽下泛著光,透著一種實用為主的樸素整潔。
    李毅飛率先推開車門,一股帶著塵土和淡淡煤煙湧入鼻腔。
    他側身,對緊隨其後的王一方教授和幾位略顯疲憊的博士生道:“王教授,各位同學,一路辛苦。
    條件有限,先在這裏安頓下來,歇口氣。”李毅飛刻意放慢了腳步,目光留意著博士生們手裏那些貼著“精密儀器”標簽的特製箱子。
    大堂裏燈光明亮,地麵鋪著光潔的淺色地磚。
    前台穿著藏青色製服的工作人員動作麻利的辦好了入住手續。
    房間不算奢華,但勝在幹淨清爽。
    白床單、白被套漿洗得非常幹淨,獨立衛生間裝了還算新的熱水器和淋浴。
    空調、電視是標配,靠窗還擺了張簡易的書桌和一把椅子,網線接口赫然在目。
    在2013年的陽興縣,這樣的條件,絕對算得上“上檔次”,離三星級酒店的門檻不遠了。
    不知道是當初建造時就有點遠見,還是近幾年為了接待上麵來人特意拾掇過。
    “李縣長,這…這太破費了!用不著這麽好的地方!”王教授走進房間,環視一周,臉上滿是意外和一絲不安,連連擺手。
    他原本想著,一個貧困縣,招待所能有張幹淨床和有熱水就不錯了。
    “教授,您千萬別見外。”李毅飛笑容溫和,“您和團隊是陽興縣請來的貴賓,是咱們未來的希望。
    陽興再窮,也不能怠慢了您的團隊。這裏清淨,正好方便你們整理資料、討論方案。
    李毅飛說完,看向一直跟在後招待所負責人周主任:“老周,王教授一行是縣裏最重要的貴賓,生活上、工作上,有任何需要,必須第一時間解決!
    解決不了的,立刻聯係張秘書,不許耽擱!”
    “李縣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周主任挺直腰板,胸脯拍得砰砰響,嗓門洪亮,“王教授,您幾位就把心放肚子裏!
    有啥事,隨時招呼,24小時熱水,值班室電話一撥就通!”他說著,眼疾手快地接過一個博士生手裏抱著的小號儀器箱,動作輕拿輕放,像捧著個寶貝。
    秘書張浦立刻上前,將印有自己名字和手機號碼的名片恭敬地遞給周主任和王教授:“周主任,王教授,這是我的聯係方式,隨時待命。”
    王教授看著李毅飛事無巨細的安排,再看看周主任和張浦那副鄭重其事的樣子,心裏那點初到陌生之地的忐忑被一股暖流衝散了。
    這位年輕的縣長,人到了他的地盤上,態度卻沒半點怠慢,這份實實在在的尊重和看重,讓這位常年和儀器數據打交道的老教授心裏格外舒服。
    毅飛縣長,太感謝了!我們正好需要點時間,把考察方案和路上記錄的數據規整規整。
    你先忙,下午咱們再去看現場。”
    “好,那你們先休息。”李毅飛點點頭,又低聲跟周主任交代了幾句細節,這才帶著張浦轉身離開。
    考斯特再次啟動,卷起幾片落葉,朝著縣委大院的方向駛去。
    縣委書記賈磊辦公室的門虛掩著。李毅飛抬手,指節在門板上敲出兩聲清脆的“篤篤”。
    “進來。”裏麵傳來賈磊的聲音。
    推門進去,賈磊正埋頭在一堆文件裏,鋼筆在紙上沙沙作響。
    聞聲抬頭,看到風塵仆仆的李毅飛,臉上立刻綻開笑容,放下筆:“喲,毅飛同誌!回來了?
    快坐!京城之行,怎麽樣?”他起身,走到牆角的飲水機旁,拿出個白瓷杯,給李毅飛接了杯熱水,水杯中的熱氣在午後的陽光裏升騰。
    “書記,托您的福,還算順利。”李毅飛接過水杯,暖意透過杯壁傳到掌心。
    他在賈磊辦公桌對麵的沙發上坐下,言簡意賅地匯報:“王教授團隊安頓在招待所了,狀態不錯,下午就去實地考察。
    資金那塊兒,”他頓了頓,聲音裏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振奮,“綜合司的張愛國司長那邊,對我們的申請報告基本認可了,下一步就是上會走流程評審。”
    “基本認可了?部委的項目資金?”賈磊端著茶杯的手停在嘴邊,眼神猛地亮了一下,臉上瞬間堆滿了驚喜和難以置信,“毅飛同誌,你這…你這是放了顆大衛星啊!
    賈磊放下茶杯,身體微微前傾,語氣裏是毫不掩飾的讚歎,還帶著點探究的意味,“那地方,別說你一個縣長,就是咱們龍市長親自去跑,那也是難上加難!
    你這路子…行啊!好,太好了!你這是給咱們陽興立了大功了!”
    賈磊興奮地從椅子上站起來,背著手在不算寬敞的辦公室裏踱了兩步。
    多年的基層經驗讓他瞬間嗅到了更大的機會。
    賈磊猛地停下腳步,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盯在李毅飛:“這麽大的好消息,不能光捂在咱們縣裏!
    這樣,你準備準備,明天!明天一早就去市裏,向龍沐市長做專題匯報!
    把咱們的整體規劃和王教授的技術優勢,特別是部委的這個支持意向,原原本本地匯報上去!
    讓市領導也看看咱們陽興的決心和潛力!這種時候,市裏能沒點表示?配套資金、政策傾斜,該張嘴要的時候,就得張這個嘴!”
    賈磊這番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李毅飛眼前的迷霧!他心裏“咯噔”一下,瞬間通透了!
    對啊!市裏!光顧著自己想辦法去啃硬骨頭了,怎麽把這茬給忘了!
    一絲懊惱閃過,隨即被更大的興奮取代。
    賈磊不愧是老書記,這政治敏感度和借力打力的本事,確實老道。
    部委的“東風”眼看要吹過來,這把火點起來,市裏怎麽可能幹看著?
    這不僅是錦上添花,更是順理成章爭取更多資源的天賜良機!
    思路一開,如同閘門泄洪。李毅飛的心跳快了兩拍:市裏能要,那省裏呢?
    冷明沐省長可是燕大以前的老書記!雖然自己算不上他的嫡係門生,但頂著“燕大博士”和“年輕縣長”的牌子,又實實在在從部委啃下了一塊硬骨頭,這就是一份響當當的成績單!
    跑去省裏匯報工作,尋求省級層麵的指導和支持,名正言順!
    冷省長就算出於對母校人才的關照或者對這個“循環經濟試點”項目的重視,多少也得給點支持吧?
    哪怕隻是口頭上的肯定,那也是無形的力量!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李毅飛此刻深切體會到班子協作和集思廣益的重要性。
    自己再能跑,精力也有限,不可能麵麵俱到。
    賈磊這一句話,瞬間就把陽興縣的發展路徑拓寬了不止一條車道!
    這讓他心頭一凜:未來的路還長著呢,陽興的發展絕不是靠一兩個人能扛起來的,需要整個班子擰成一股繩,需要匯聚方方麵麵的力量,更需要一茬接著一茬幹。
    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拚盡全力,把眼前這關鍵幾步走穩、走好!
    “書記,您這話真是及時雨!”李毅飛由衷地說,眼神裏閃爍著感激的光芒,“我這就回去準備材料,明天一早就去市裏!
    這份‘東風’,必須讓市領導也感受到它的勁頭!”
    賈磊滿意地笑了,拍了拍李毅飛的肩膀:“好!材料要準備紮實,重點突出咱們陽興的規劃藍圖、現實困難,特別是這個‘垃圾變能源’項目的重大意義和部委的支持意向!
    要讓龍市長看到,咱們不是空喊口號,是真有決心、有路子、有盼頭!”
    午後,秋日的陽光帶著點慵懶的暖意。李毅飛在招待所食堂簡單陪著王教授一行吃了頓工作餐——兩葷兩素的家常菜。
    飯畢,考斯特便朝著規劃中的產業園區選址地駛去。
    車子駛出縣城,窗外的景象漸漸變得開闊而蕭索。
    道路兩旁是大片收割後的稻田,遠處散落著灰瓦白牆的低矮村莊,偶爾能看到一兩個冒著白煙的磚廠煙囪。
    李毅飛指著窗外,對身邊的王教授介紹:“陽興底子薄,過去發展有點亂,一些小廠子汙染不小。
    現在縣裏下了決心,該關的關,該升級的升級,政府也在想辦法幫扶。
    以後,那些有規模有前景的企業,都要集中搬到咱們規劃的園區裏。”
    王教授專注地聽著,不時點頭。後排的博士生們也好奇地打量著這片即將成為他們“戰場”的土地。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李毅飛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力量,“就是要走一條新路,既要發展經濟,也要守住綠水青山。
    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這個園區,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發動機’。”他指著前方一片地勢開闊、植被稀疏的區域,“到了,就是那裏。”
    車子在一片略顯荒涼的土地邊緣停下。眾人下車。
    腳下是砂質偏多的土地,稀稀拉拉長著些耐旱的茅草和荊棘叢,與遠處連綿青翠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一陣秋風吹過,卷起細微的塵土,帶著一種空曠和寂寥的味道。
    “就是這兒了,”李毅飛踏上一塊半埋在土裏的青石,環視著這片廣袤卻貧瘠的土地。
    “地質勘探報告顯示,這片地方深層地質結構穩定,承載力強,就是表層土不行,種莊稼收成差。
    正好拿來建咱們的新能源處理廠,物盡其用,也省得占用好地。”
    王教授沒說話,他像是瞬間切換了頻道,眼神變得極其專注,甚至帶著點銳利。
    王教授蹲下身,從旁邊博士生遞過來的一個半舊帆布工具箱裏,熟練地掏出一把地質錘和一截亮閃閃的金屬探杆。
    他用錘子在不同位置敲擊地麵,側耳聽著回音,感受著手腕傳來的震動,然後選定幾個點,將探杆用力旋進土裏,再慢慢拔出來,仔細撚著帶出來的土樣,觀察顏色、顆粒大小和濕度,甚至湊近鼻子聞了聞。
    “嗯…砂壤為主,含礫,透水性良好…下層估計是頁岩…”王教授一邊看,一邊低聲自語。
    幾位博士生立刻進入工作狀態,有人拿出GPS定位儀記錄坐標,有人攤開大幅的測繪圖紙用鉛筆標記,還有人手腳麻利地支起一個三腳架,架上了便攜式風速儀。
    李毅飛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心裏暗暗點頭:這才是搞技術的樣子,嚴謹、務實,一絲不苟。
    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科學的態度。
    “位置選得確實好!”王教授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臉上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王教授指著鋪開的地圖,“李縣長你看,這裏到銅山市邊上,直線距離也就二十多公裏,到鄰縣清河的地界,撐死四十公裏。
    咱們的廠子建在這裏,以後不光管陽興的‘垃圾’,銅山市外圍幾個鎮,還有清河縣的一部分,都能覆蓋到!
    運輸距離合理,服務範圍最大化,經濟效益一下子就出來了!這個選址,有眼光!”
    李毅飛點點頭,目光掃過眼前這片貧瘠卻承載著希望的土地:“教授,技術上的事,您是絕對的權威。
    我隻有一個要求:要建,就建一個能管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
    規模、技術、處理能力,必須一步到位!不能因為現在錢緊或者怕擔風險,就弄個‘小玩意兒’湊合。
    我們要建的,是能扛起陽興未來環保和能源供應大梁的標杆!
    是基石,不是過幾年就得拆了重建的累贅!”
    王教授聞言,瞳孔猛地一縮,隨即眼中爆發出熾熱的光芒!
    他剛才心裏確實有那麽一絲顧慮,擔心地方上魄力不足,隻想搞個小的“樣板”應付一下。
    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縣長,眼界和魄力遠超他的想象!
    “好!毅飛縣長,有你這句話,我王一方這把老骨頭,就拚了!
    王教授的聲音帶著激動,他上前一步,用力握住李毅飛的手,那粗糙有力的手掌傳遞著沉甸甸的承諾,“隻要縣裏能把土地、資金和配套政策落實到位,技術上,我打包票!
    一定拿出看家本事,結合國際上最前沿的技術,設計一座國內領先且處理能力強大、能源轉化效率高的現代化綜合處理廠!
    讓它成為陽興循環經濟真正的‘心髒’!”
    李毅飛感受到王教授手上傳來的力量和那份沉甸甸的決心,胸中豪氣頓生。
    他看著腳下這片尚顯荒蕪的土地,眼前仿佛已經浮現出未來的景象:整潔高大的廠房矗立,先進的設備高效運轉,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輸送出去。
    圍繞著這顆“心髒”,綠色的產業園區生機勃勃。園區內的企業有序生產,產生的廢料被高效回收,成為新能源廠的“燃料”;
    而新能源廠產出的電、熱、氣,又反哺園區企業,形成一個完美的、自給自足的生態圈。
    運輸成本降了,資源利用率高了,汙染近乎絕跡!
    “教授,我們一起努力!”李毅飛的聲音沉穩有力,在空曠的田野上清晰地傳開,“陽興的未來,就看咱們怎麽在這片地上把它幹出來!”
    夕陽的金輝給荒原鋪上了一層暖色。考察團隊的身影在拉長的光影中忙碌著。
    王教授和博士生們還在激烈地討論著技術參數,測量著數據。李毅飛站在稍高的土坡上,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這片承載著無限可能的大地。
    這時,口袋裏的手機震動了一下,打斷了他的思緒。
    他掏出來一看,是妻子蘇舒發來的短信,隻有短短一行字:
    “一切都已弄好!”
    李毅飛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揚了一下。京城的資本布局悄然落子,陽興的科技藍圖正在實地展開,兩條線在這一刻仿佛交織在了一起。
    他收起手機,目光重新投向坡下忙碌的王教授團隊。
    秋風掠過田野,帶來一絲涼意,也吹動了李毅飛額前的發絲。
    李毅飛的目光看向市區方向,心裏盤算著明天市裏匯報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