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 在困難中前行

字數:8349   加入書籤

A+A-


    清晨七點半,白水縣委大樓裏已經有不少辦公室亮起了燈。
    李毅飛坐在辦公桌前,麵前攤開著一份被退回的項目申請報告,手指無意識地輕叩著桌麵。
    這已經是本月第三個被卡住的重點項目了,每次的理由都冠冕堂皇,挑不出毛病,但明眼人都知道其中的蹊蹺。
    "進。"聽到敲門聲,李毅飛頭也不抬地應道。
    縣長徐誌國推門而入,臉上帶著幾分壓抑的焦灼。
    他將一份文件放在桌上,聲音盡量保持平穩:"書記,開發區汙水處理項目的批文又被卡住了。上麵這次給出的理由是"需要進一步論證"。"
    李毅飛抬起眼,接過文件掃了一眼。陽光從窗外斜射進來,在他臉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論證?"他輕輕搖頭,"這個項目從規劃設計到可行性研究,我們已經論證了大半年了。專家組評審都通過了三次。"
    "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徐誌國壓低聲音,"我私下打聽過,不是技術問題。
    說是有人打了招呼,要"慎重"處理白水報上來的項目。"
    李毅飛站起身,走到茶水櫃前,不緊不慢地泡了兩杯茶。
    紫砂壺裏的水汽氤氳上升,茶香漸漸彌漫在辦公室裏。
    李毅飛將其中一杯遞給徐誌國,語氣平靜:"既然大的項目暫時推不動,我們就先做點別的。"
    徐誌國接過茶杯,有些不解地看著李毅飛。
    "你去請環保局王局長來一趟。"李毅飛抿了口茶,"就說我有些環保方麵的工作想和他探討。注意,不要聲張。"
    半小時後,環保局局長王建設準時來到書記辦公室。他是個謹慎的中年人,進門後先仔細關好門,然後在沙發上半邊屁股坐下,姿態恭敬。
    "書記,您找我?"王建設的聲音裏帶著幾分試探。
    李毅飛將茶杯往他麵前推了推:"放鬆點。就是想問問,咱們縣的環保工作,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王建設謹慎地回答:"我們一直是按照國家規定執行,該檢查的檢查,該處罰的處罰,該達標的達標……"
    "這個我知道。"李毅飛打斷他,"我的意思是,除了按規定執行,我們能不能做得更好?
    比如,製定一些高於國家標準的地方環保標準?
    特別是在旅遊景區和工業園區這些重點區域。"
    王建設明顯愣了一下,隨即露出為難的神色:"書記,這……提高標準意味著企業的成本會增加,他們恐怕會有意見。而且,這需要市裏甚至省裏的支持,程序上……"
    "有意見是正常的。"李毅飛笑了笑,"但是你想過沒有,好的環境本身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
    現在很多大企業選址,首先看重的就是當地的生態環境。
    再說了,"李毅飛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說,"現在有些大項目批不下來,我們總得做點實事吧?總不能閑著。"
    徐誌國在一旁若有所悟:"書記說得對。反正現在那些大項目都卡著,不如先把環保搞起來。這也是為將來打基礎。"
    王建設猶豫片刻,終於點頭:"那……您看從哪些方麵入手比較好?"
    李毅飛從抽屜裏取出一份材料:"我初步想了幾個方向:一是提高汙水處理標準,特別是古鎮景區周邊的民宿和餐館;
    二是加強揚塵治理,對建築工地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三是推行垃圾分類,先在機關單位和學校試點。
    你先拿個詳細方案出來,要具體有可操作性。"
    "好的,我這就去辦。"王建設起身告辭,走到門口又回頭問,"書記,這個方案要做到什麽程度?"
    "就按最高標準來做。"李毅飛語氣堅定,"我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等王建設離開後,徐誌國忍不住問:"書記,您真覺得搞環保能破局?"
    李毅飛走到窗前,望著樓下正在晨掃的環衛工人,意味深長地說:"誌國啊,有時候直路走不通,就得繞個彎。
    環保這事,利國利民,誰都說不出個不字來。
    再說了,"李毅飛轉過身,目光深邃,"就算我以後不在白水了,能給老百姓留下個好環境,也值了。"
    就在這時,李毅飛的手機響了。來電顯示是金市長。
    "毅飛啊,"金市長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帶著幾分隨意,"最近在忙什麽?"
    李毅飛心中一動,麵上卻不露聲色:"正在研究環保工作呢,想在這方麵做些提升。
    市長有什麽指示?"
    "環保?"金市長語氣中帶著幾分興趣,"這個思路不錯,詳細說說?"
    李毅飛簡單匯報了想法,金市長在電話那頭沉默片刻,然後說:"這個方向很好。現在上麵越來越重視環保,你這一步走得很對,需要市裏支持的地方,盡管開口。"
    掛掉電話,李毅飛對徐誌國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看,這不是有支持了嗎?"
    徐誌國恍然大悟:"原來您早就……"
    "有些事情,心裏明白就好。"李毅飛擺擺手,"去準備一下環保專題會議吧,把各局局長、鄉鎮一把手都叫來,陣仗搞大點。"
    三日後,縣委會議室裏座無虛席。各局局長、鄉鎮一把手都到齊了,每個人麵前都放著一份厚厚的環保提升方案。
    李毅飛開門見山:"今天把大家請來,就一件事:環保提升,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會想,現在經濟發展才是重中之重,搞環保是不是有些不合時宜?"
    李毅飛環視全場,繼續說道:"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好的環境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
    從今天起,我們要把環保工作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會場裏響起一陣竊竊私語。
    工業局局長舉手發言:"書記,提高環保標準意味著企業要增加投入,這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
    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保增長啊。"
    "短期內可能會有影響,但長遠來看是值得的。"李毅飛回答得很幹脆,"我們要的是高質量發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增長。
    而且,"李毅飛話鋒一轉,"我已經和財政局研究過了,會對進行環保改造的企業給予一定補貼。"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環保工作推進得出奇順利。
    之前卡著的幾個批文,居然在會議後陸續批下來了。
    徐誌國拿著新批下來的文件,百思不得其解:"書記,之前卡得死死的,現在居然主動給批了。
    這也太奇怪了。"
    李毅飛淡淡一笑:"這有什麽難理解的?我們大張旗鼓搞環保,他們要是再卡著項目不放,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現在從上到下都在強調生態文明建設,這個節骨眼上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跟環保過不去。"
    環保工作推進過程中,難免遇到阻力。一些企業老板找到縣委訴苦,帶頭的是本地知名的企業家老楊。
    "李書記,您這個環保新規是不是太嚴格了?"老楊在辦公室裏坐立不安,"我們小本經營,增加這麽多環保投入,實在吃不消啊。
    一套汙水處理設備就要幾十萬,這得賣多少特產才能賺回來?"
    李毅飛耐心地請他們坐下,親自給每個人倒了茶:"楊總,你的難處我理解。
    但是你想過沒有,好的環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現在遊客越來越注重旅遊體驗,一個髒亂差的環境,誰還願意來?"
    話鋒一轉,拋出一個讓在場所有人都意外的消息:"而且,我已經讓財政局研究相應的補貼政策,會對進行環保改造的企業給予百分之三十的設備補貼。
    環保局還會派人上門指導,幫你們用最低成本達到新標準。"
    老楊愣住了:"還有補貼?百分之三十?"
    "當然。"李毅飛笑著說,"我們要的是共贏,不是要把企業逼死。
    不過有個條件,必須是真正投入使用的設備,我們會組織驗收。"
    等企業代表們離開後,徐誌國忍不住問:"書記,咱們哪來的錢搞補貼啊?財政那邊我都問過了,根本拿不出這筆錢。"
    李毅飛神秘地笑笑:"市裏答應支持一部分,縣裏擠一部分,再爭取些上級專項資金。
    關鍵是先把態度擺出來,讓企業看到我們的決心。"
    令人意外的是,環保工作的推進竟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周後,一家外資企業主動找來,表示想在白水投資建廠。
    "李書記,我們就是看中了你們對環保的重視。"外資企業代表在洽談時直言不諱,"我們考察了很多地方,大部分都是先汙染後治理的路子。
    你們能做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重,這很難得。"
    談判進行得很順利,項目很快就落地了。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家企業的到來,帶動了上下遊產業鏈的發展,一下子帶來了好幾個配套項目。
    "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徐誌國在項目簽約儀式後感慨道,"沒想到搞環保還能招來商。
    這下那些卡我們項目的人,怕是腸子都悔青了。"
    李毅飛卻看得很透徹:"這說明我們的方向是對的。
    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環境和經濟雙贏。以後這就是我們白水的金字招牌。"
    隨著環保工作的深入推進,白水的環境明顯改善。
    天空更藍了,河水更清了,連空氣都變得清新了許多。
    老百姓的滿意度大幅提升,這讓李毅飛感到很欣慰。
    然而,就在一切向好發展的時候,周天宇帶來了一個讓人不安的消息。
    "書記,我們接到舉報,有些企業在環保整改過程中遇到了奇怪的阻力。"
    周天宇神色凝重地匯報,"有些環保設備供應商突然提高價格或者拖延交貨。而且這些供應商似乎都和一些特定的公司有關聯。"
    李毅飛皺起眉頭:"查清楚背景了嗎?"
    "正在查。"周天宇點頭,"初步看來,這些公司和省裏某些人有關聯。
    更奇怪的是,這些公司的注冊地都在外地,但在本省的業務卻很活躍。"
    李毅飛沉默了一會兒,突然笑了:"看來我們是捅了馬蜂窩了。
    不過這樣也好,說明我們做對了,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
    第二天,李毅飛特意召開了一個環保工作推進會,主動邀請了幾家媒體記者參加。這個舉動讓在場不少幹部感到意外。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來監督我們的環保工作。"李毅飛開門見山,"我們要把環保工作放在陽光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有什麽問題,歡迎大家隨時反映。"
    這個舉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環保工作推進得更順利了,那些暗中阻撓的力量似乎也收斂了不少。
    一家媒體的記者在會後私下對李毅飛說:"李書記,您這招真是高明。
    現在誰要是再阻撓環保工作,就是在跟輿論過不去了。"
    更讓人驚喜的是,白水的環保經驗引起了上級部門的注意。
    省環保廳專門派人來調研,打算將白水的做法在全省推廣。
    李書記,你們可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大驚喜啊。
    省環保廳的調研組長握著李毅飛的手說,"沒想到一個縣城能在環保方麵做出這樣的成績。
    你們這套"高標準、嚴要求、真補貼"的做法,很有推廣價值。"
    李毅飛謙遜地說:"我們隻是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
    環境保護利國利民,本來就應該重視。
    現在我們嚐到了甜頭,環境好了,客商來了,老百姓也滿意了,這才是真正的多方共贏。"
    晚上,李毅飛獨自在辦公室整理材料。月光透過窗戶灑在辦公桌上,給一切披上了一層銀輝。
    電話響了,是伊副省長打來的。
    "毅飛啊,聽說你們環保搞得很不錯?"伊副省長的聲音聽起來很愉快,"這步棋走得很好。
    既做出了成績,又讓別人無話可說。"
    "謝謝老師肯定。"李毅飛說,"我也是被逼無奈,隻能另想辦法總不能坐著等死不是?"
    伊副省長意味深長地說:"有時候,迂回比直衝更有效。
    你做得很好,繼續堅持下去。記住,隻要是為了老百姓好的事,就大膽去做。"
    夜幕降臨,白水縣城被燈火點綴得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遠遠望去,城市的輪廓在夜色中若隱若現,繁華的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絡繹不絕。
    然而,在這片喧囂的背後,還有一處地方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那便是位於縣城邊緣的新汙水處理廠工地,盡管夜色已深,但工地上依然燈火通明,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在燈光下穿梭,機器的轟鳴聲和金屬碰撞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獨特的交響樂。
    李毅飛站在遠處,靜靜地凝視著這片繁忙的工地。
    這個汙水處理廠的建設並非一帆風順,其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
    但他堅信,隻要堅持下去,做出成績,那些原本對項目卡著不放的部門自然會主動靠攏過來。
    畢竟,在官場中,政績就是一切。沒有人會願意與能夠帶來實際成果的人過不去,尤其是在這個以發展為導向的時代。
    正是深知這一點,所以李毅飛選擇了用實際行動來回應那些阻礙。
    這就是李毅飛的反擊策略——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將朋友變得越來越多,而將敵人變得越來越少。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推動白水縣的發展建設,還能在官場中贏得更多的支持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