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 在白水最後一個春節
字數:7966 加入書籤
臘月二十,年關已近,白水縣城裏開始彌漫著淡淡的年味。
街道兩旁的行道樹掛起了喜慶的紅燈籠,集市上人頭攢動,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比往日更加熱鬧了幾分。
然而,縣委大院裏,卻因為一紙突然到來的通知而驅散了些許節日的鬆弛氛圍。
辦公室主任牛正明拿著剛收到的傳真件,快步走進李毅飛辦公室,語氣帶著一絲不解:“書記,省聯合調研組,後天到我們縣,開展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專題調研。這都快過年了……”
李毅飛接過通知,目光快速掃過內容。紅頭文件,蓋章齊全,程序規範。
他的眉頭也是微不可察地輕輕一蹙。年終歲尾,各項考核檢查本應已近尾聲,省裏突然下來調研組,這個時間點的確有些微妙,不符合常規。
但他很快恢複了平靜,將通知放在桌上,手指習慣性地在光潔的桌麵上有節奏地輕點了幾下。
“既然通知來了,我們就全力配合做好接待準備。”李毅飛語氣沉穩,聽不出絲毫波瀾,“正明,你馬上擬一個詳細的接待方案,調研組要看的點、要參加的座談會、需要準備的匯報材料,都要考慮周全。
通知相關分管領導和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真做好準備。
年要過,工作更不能耽誤。”
“好的,書記,我立刻去辦。”牛正明領命而去,心裏卻暗自嘀咕:這都快放假了,省裏來的哪門子調研?真是年關也不讓人安生。
消息很快在縣委縣政府小範圍傳開,不少幹部心裏都泛著同樣的嘀咕,甚至有些抱怨,但誰也不敢怠慢,各項準備工作還是迅速、有序地鋪開。畢竟,這是省裏來的調研組,分量不一樣。
調研組如期而至。 帶隊的一位處長,陣容不算龐大,但級別足夠,符合專題調研的常規配置。
歡迎座談會上,李毅飛代表縣委縣政府做了簡要匯報。
他脫稿發言,著重介紹了白水縣在環保倒逼下艱難轉型、探索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的曆程、主要創新做法、初步成效以及當前麵臨的實際挑戰。
匯報條理清晰,數據詳實,既有宏觀思路把握,也有鮮活微觀案例,充分展現了對縣情的透徹掌握。
調研組的成員聽得都很認真,不時低頭記錄。
但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他們後續的提問並沒有預想中那般尖銳和深入,更多的是對一些宏觀政策和整體效果的概括性了解,對於技術細節、資金配套、具體阻力等深層次問題隻是泛泛而問,似乎意不在此。
“李書記,你們提出的‘環保+’產業模式,很好,很有創意。
在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過程中,縣裏層麵的政策配套主要有哪些導向?”
“在新項目引進和落地過程中,你們是如何具體平衡環保門檻和發展需求的?”
“全縣幹部隊伍對轉型發展的共識度怎麽樣?政策執行層麵有沒有遇到比較大的阻力?”
這些問題雖然專業,但更像是一種程式化的、常規性的了解,而非針對性的深入考問。
陪同調研的徐誌國、周天宇等人原本略微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了一些,但心底的疑惑卻更深了:這調研,規格不低,但內容似乎有點“雷聲大,雨點小”?
接下來的實地調研更是印證了這種感覺。
調研組在李毅飛、徐誌國等人的陪同下,看了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綠色產業項目和一個生態修複樣板點。
但在每個點停留的時間都不長,聽取現場簡短匯報後,也隻是象征性地問了幾個問題,並未深究關鍵技術和運營細節。
與項目負責人的交流也更像是禮貌性的走過場,並未進行深入訪談。
然而,下午安排的幹部座談會,氣氛則略顯不同。
調研組從縣委組織部提供的名單裏,隨機抽選了八九名科級幹部,涵蓋了發改、環保、農業、開發區以及兩個典型鄉鎮的負責人。
李毅飛等縣領導依例回避。
會議室的門的關上後,裏麵的談話內容外人不得而知。
但事後,幾位與會的幹部私下交流感受時,都感覺這次座談“有點怪”,話題指向性很明確。
“問了好多關於縣委班子決策和運行的情況,比如重大決策是怎麽醞釀和形成的,決議後的執行力度怎麽樣,有沒有打折扣的現象。”
“還挺細致地問了李書記平時的領導風格和工作方法,是不是經常深入基層一線,聽不聽得進下麵不同的意見和反饋。”
“對去年環保整治最艱難那段時間的情況問得相對細一些,特別關心當時班子思想統一不統一,有沒有出現明顯的不同聲音,李書記作為班長是怎麽協調、把握和最終拍板的。”
“好像……對咱們這些基層幹部個人的工作想法、職業發展考慮以及對縣裏未來發展的具體建議也挺感興趣。”
種種跡象拚湊起來,表明這次調研的重心,似乎並不僅僅在“綠色循環經濟”這個業務主題本身,更在於推動這項工作的“人”(尤其是主要領導者)和“機製”(班子的凝聚力與執行力)。
這些情況很快被匯總起來,反饋到李毅飛那裏。
徐誌國、周天宇先後來到他辦公室,低聲匯報了各自的觀察和感受。
李毅飛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樓下院子裏調研組的車輛,沉思了片刻。
他回想起之前市委組織部長姚桃的談話,回想起老師伊春濟此前的提醒,心中已然明了。
這恐怕不是一次簡單的業務調研,而是幹部選拔任用組織程序中,對擬提拔考察對象的一種延伸考察和側麵印證,旨在更全麵、更立體地了解其真實的工作能力、領導水平、群眾基礎和品行作風。
市裏的推薦建議顯然被省裏采納了,並且進入了實質性的深入考察環節。
“好了,我知道了。”李毅飛轉過身,臉色平靜如常,仿佛隻是在聽一件日常工作報告,“調研組想了解什麽,我們就如實匯報什麽。
白水的工作經得起看,白水的幹部也經得起問。
大家正常工作就好,不要有什麽負擔,更不要刻意去準備什麽。”
他語氣淡然,舉止如常。眾人見書記如此鎮定自若,也便安下心來,各忙各的去了。
但心裏都清楚,這平靜之下,恐怕正在醞釀著重要的變動。
然而,李毅飛並不知道,關於他的這次調動,背後的波瀾遠比想象中更深。
那位高高在上的錢永昌書記,可是“出了大力氣”。
時間回溯到2016年年底,那次決定全省多個地市和省直單位重要人事變動的省委常委會上。
當議題進行到一定程度時,省委常委、省會城市市委書記錢永昌出乎所有與會者意料地提到了一個名字。
“另外,關於古城市白水縣的縣委書記李毅飛同誌,”錢永昌語氣平穩自然,仿佛在說一件很平常、理應如此的事,“我建議省委可以考慮給他加加擔子。
這位年輕同誌在白水的工作很有成效,尤其是在破解環保與發展難題方麵,思路新,魄力大,成效顯著,展現了優秀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
這樣的優秀年輕幹部,應該放到更重要的崗位上接受鍛煉培養。”
此言一出,會場出現了片刻極其短暫的、近乎凝滯的寂靜。
幾位省委常委的目光若有若無地快速交匯了一下,都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和探究。
一個省委常委,在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上,為一個處級幹部的任用專門發言,這本就非同尋常。
更何況,在場的老練政治家們誰不知道李毅飛在白水的鐵腕整治,觸動了不少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甚至隱隱有傳聞牽扯到某些與錢永昌並非毫無關聯的方麵。
這突如其來的舉薦,唱的是哪一出?是真心賞識,還是另有深意?
端坐在主位的省委曹書記麵色沉靜如水,看不出絲毫喜怒,隻是微微頷首,目光平和地掃過會場:“永昌同誌提出了建議,其他同誌有什麽看法?”
省委副書記、省長接過話頭,語氣穩健:“永昌同誌提到的這個李毅飛,我有些印象。白水縣去年的排名躍升很快,環保整治和綠色轉型確實抓得不錯,力度大,效果實,省報內參還做過專題報道。
年輕幹部有衝勁、有思路、有實績,是我們幹部隊伍中的寶貴財富,確實該重視培養。”這話聽起來是支持,但更像是一種基於已知事實的客觀評價,並未過多摻雜個人傾向,保持了適當的距離。
分管組織工作的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隨後補充,語調嚴謹規範:“組織部前期也收到了古城市委的相關推薦意見,並且按程序做過初步的了解。
從掌握的情況看,李毅飛同誌政治上堅定可靠,工作能力強,作風紮實深入,群眾口碑較好,業績突出,符合幹部選拔任用條件。”他的發言提供了組織程序上的必要支撐,滴水不漏。
會場氣氛微妙。有錢永昌的主動提議,有省長基於實績的客觀認可,有組織部長程序性的背書,這幾乎已經為這件事定下了調子。
其他常委自然不會在這種事情上提出異議。
曹書記最後總結拍板:“既然大家都認為這個年輕同誌不錯,那就納入省委的考慮範圍。
具體崗位安排,由組織部根據全省幹部隊伍盤子和實際工作需要,統籌研究提出方案,按程序辦理。”
沒有人知道,錢永昌在說出那番話時,內心是何等的憋悶、無奈與苦澀。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會被逼到親自出麵,在如此重要的場合,力薦一個“對頭”一派著力培養的年輕幹部、一個破壞了自己某些潛在利益鏈條的“先鋒幹將”。
這一切,都源於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蠢貨,竟然用了最愚蠢、最觸碰底線的方式去威脅李毅飛,徹底激化了矛盾,也留下了足以引火燒身的巨大把柄。
為了不讓火勢蔓延到自己身上,他隻能果斷斷臂求生,甚至要主動往火堆裏添柴,把李毅飛這尊“神”恭恭敬敬地、體麵地請走,送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上去。
這既是妥協,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賠罪”與交換,以期換取對方的不再深究和可能存在的更高層麵(比如蘇家)的諒解。其中的苦澀、算計與不得已,唯有他自己知曉。
這一切背後的驚心動魄與政治博弈,遠在白水的李毅飛自然無從得知。
他隻是在按部就班地工作,平靜地等待著組織的決定。
省調研組的考察在兩天後悄然結束,沒有盛大的送行儀式,就如他們來時一樣低調。
調研組領導與李毅飛握手告別時,臉上的笑容似乎比來時更真切了幾分,語氣也更為熱絡。
“李書記,白水的工作確實名不虛傳,思路清,措施實,效果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辛苦了!”
“期待白水在你的帶領下,未來能有更大、更好的發展。”
送走調研組,縣委大院似乎又恢複了年前的節奏,但一種共識已在悄然形成:李書記離開白水、奔赴新崗位的日子,恐怕真的進入倒計時了。
李毅飛回到辦公室,拿起一份需要緊急簽批的文件,目光卻不自覺地落在了辦公桌的台曆上——距離春節,隻剩下不到十天了。
這個年,或許真的會是他在白水過的最後一個年了。
他沉吟片刻,緩緩地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依次撥通了縣長徐誌國、辦公室主任牛正明以及紀委書記周天宇的號碼。
“誌國,你現在不忙的話,來我辦公室一趟。”
“正明,你過來一下。”
“天宇書記,麻煩你來一下。”
電話那頭很快傳來了簡短的回應。沒過多久,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徐誌國、牛正明和周天宇三人依次走了進來。
“書記,您找我們?”徐誌國率先開口問道,臉上帶著詢問的神情。牛正明和周天宇也看向李毅飛。
李毅飛從文件上抬起頭,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示意他們在沙發就坐:“快過年了,事情多,把你們幾位叫過來,隨便聊聊。”
李毅飛起身親自給三人倒了杯熱茶,看似隨意地說道:“年關歲末,各項工作頭緒多,安全穩定、走訪慰問、市場供應,樣樣都重要。
越是這個時候,我們當領導的越要沉住氣,各項工作要以‘穩’為主,確保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地把這個年過好。”
李毅飛的語氣雖然溫和,但“穩”這個字卻說得清晰而略重。
他的話看似在布置常規的年終工作,但在場的三人都是政治敏銳性極強的幹部,立刻從中聽出了更深層的含義和囑托。
在這個特殊敏感的時期,這個“穩”字,關乎大局,更關乎他們每個人年後的政治前程和發展走向。
徐誌國立刻率先表態,神色嚴肅:“書記,您放心!您的意思我們完全明白。
我們一定深刻領會,堅決落實!當前一切工作都會以確保穩定為首要原則,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絕對不會掉以輕心,確保不出任何紕漏和問題。”
他知道,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出現任何意外,不僅會影響大局,他們幾人的提拔很可能都會橫生枝節。
牛正明緊接著保證道:“是的,書記。辦公室一定做好統籌協調和服務保障工作,加強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確保上下聯絡暢通,各項工作有序運轉。”他的話語謹慎而到位。
周天宇也語氣堅定地補充:“紀委這邊會進一步加強節日期間的作風紀律提醒和監督,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氛圍,為全縣大局穩定提供紀律保障。”
三人的表態迅速而一致,他們都明白,此刻必須團結一心,共同維護好當前來之不易的局麵。
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不識大體、搞小動作,那就是犯了嚴重的政治錯誤,必將成為眾矢之的。
李毅飛看著他們,欣慰地點點頭:“好,你們能明白就好。
咱們白水能有今天的局麵,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好了,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