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夏侯武
字數:4353 加入書籤
當王三豐的意識從混沌中悠悠醒轉,映入“眼簾”的已非錫安的鋼鐵壁壘,而是全然陌生的天地。
古舊的四合小院,雨水在玻璃上留下的灰痕,一株迎春花倔強地綻放!
“一年伊始?現在是哪一年?
王三豐的意念波動,帶著深深的困惑。他感知著周遭,最終鎖定在院中。
那裏,姿勢怪異的站著一位身材勻稱的年輕男子,他的氣質如同晨曦中的陽光,明亮而溫暖,透著一股沉穩的力量。他的麵龐輪廓分明,棱角分明的下頜線條展現出他堅毅的個性。
他麵向東方,隨著太陽初升,全身沉浸在暖洋洋的陽光裏,周身縈繞著一種生機勃勃的氛圍。
“這個狀態?”
“是功夫上身了!”
王三豐一眼就瞧出這名姿勢怪異的青年是在“站樁”,是武術修煉中的一種練筋秘法。
所謂:”筋長一寸,勁添三分。”
易筋是內家拳術裏明勁的練法。
“是個練家子!而且還是練到功夫上身的武人。”王三豐心裏疑惑。“這不像是末日後的環境?我這是穿越了?這是什麽年代?看樣子還存在著武的傳承!”
隻見院中的青年雙臂平舉如抱滿月,脊椎似遊龍起伏。
“好個活弓!“王三豐忍不住稱讚。
拳諺有言“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人身如弓,大筋為弦。
內家高手,全身勁力扭成一股,一拳能將空氣都打響。核心的秘密就是練弓練筋,整個人猶如一張繃緊的牛筋大弓,能將全身勁力整合成一體,然後彈抖出去。
這就是內家功夫發力的奧秘。
那青年脊柱開合間分明在養一張人體大弓,肩胛骨就是弓梢,腰胯是弓把,整條脊椎繃得如牛筋絞弦。
這青年赫然是在練弓,練自己身體裏的弓!
這種練法他在小時候聽父親王超提過,這是形意門壓箱底的秘傳。
隻見蓄勢完畢的青年,突然擰腰轉胯,右臂如箭離弦般彈射。
轟!
好似空氣中有雷霆轟鳴!
拳鋒破空時竟扯出三疊氣爆,第一聲如裂帛,第二聲似悶雷,第三聲直接震得院牆青磚簌簌落灰。
轟隆隆!
他宛如一張持續被拉伸至極限的牛筋硬弓,院中空氣在他一次次揮拳中被猛烈抽離!拳風如悶雷般環繞在他四周,院內回蕩著呼嘯之聲!
呼
一套拳法完畢,青年將拳頭收於腹前,深深吐出一口長氣:
“千金難買一聲響!終於易筋大成,打出師父拳經裏麵的明勁了。”
易筋大成,發勁如拉強弓,一身勁力整合成一體,然後彈抖出去,一拳能將空氣都打響。
所謂千金難買一聲響!
這聲響,就是明勁!
“可惜,前途無路了!”
青年輕輕哀歎一聲。
遙想當年,自國父提倡我國民“以武強國強種”,並題字“尚武精神”,定下國術之名。
何為國術?即中國武術也!
百年時間,催生了多如過江之鯽的一眾國民武術宗師,湧現出來太極、八卦、形意等各種各樣的拳種體係。
然而。
一聲槍響,武術漸行漸遠。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武道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尤其是經曆了那次著名的運動後,傳統武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以太極、八卦、形意等內家拳法為主的昔日武林幾乎銷聲匿跡。
然而,雖傳承斷絕,但精神未斷,民間尚武的風氣依舊尚存,武林因此得以隱秘地延續下來。
不過,由於內家拳法的傳承斷絕,當今武林卻是以現代搏擊為主,在吸收融合了現代技擊一些技巧後,逐步演化形成了新的後武林體係:
拳
腿
擒拿
兵器
以及從昔日武林中殘存下來的寥寥內家。
總共五脈。
先拳後腿次擒拿,兵器內家五合一。
他叫夏侯武,出身佛山合一門。
合一門之名,源於其師嘔心瀝血,尋殘閱孤,從昔日武林殘存下來的一些殘本斷篇中拾起了一些殘缺的內家練法,撿起了一些殘缺不全的武術灰燼,耗費心血將其融合,內外合一,勉強保住了中華武術最後一點金貴的傳承。
但他師父也僅僅複原到明勁之境而已。
“接下來的路,就隻能靠自己了。”
想到那被卡在明勁大成,苦苦追索前路無果,最終撒手而去的師父。青年暗自思索:“古經有曰,傳統武術裏有三個境界、三步功夫、三重道理。而且聽說一甲子前的那個國術巔峰時代,明勁之後,尚還有暗勁、化勁等境界。”
武道之路,不進則退。
“前輩先賢既然踏出了那條通天之道,我一定要找到那條前路。”夏侯武暗定決心。
........
不知為何,王三豐竟能感知到眼前這名叫夏侯武的年輕人的心緒。
“這年輕人的心態,很適合練拳。”
武者,都欣賞能全身心投入練拳的同道。人隻要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總能練出一些成績。
“這是一個天生的武者,是個練武的好苗子。”
在末日劫土,王三豐睜眼,所見所聞,已經沒有一絲武的影子。王三豐始終感覺到與末日世界格格不入,那是一種心靈的孤獨。如今,難得見到武的蹤影,那是一種遇到同道的喜悅、欣慰。
從夏侯武心緒中感受到武的沒落、末途。王三豐感同身受,忍不住想將身上承載至王超夫婦的國術,傳承給眼前之人,延續武道薪火。
“嗯?”
在王三豐試圖與眼前武者溝通、聯係之時,竟然發現完全無法接觸。
因為是意識狀態,王三豐無法確定自己的存在方式。但自己似乎一直是順著夏侯武的感官感知周遭,確定自己應該是依附於夏侯武而存在。
那麽,眼前這武人,就是夏蚩那本古書那純粹武道精神的源頭?自己遵循著這時代信標的指引,來到了這曆史深水區?
不管王三豐如何嚐試,眼前的世界就好像虛假的投影一般。
他可以聽到,可以看到,甚至能感受到眼前之人,但卻無法觸摸得到。宛如一個孤魂野鬼一般,觸摸不到任何東西,無法留下任何痕跡。
對於這片時空來說,自己似乎隻是一個時空幽靈?
“逆旅者見天地如隙,觀眾生若蜉蝣。”
此刻的王三豐,開始有些明悟《推背圖》上那句神秘讖緯了,或許自己此時就是困在時空裂縫裏的蜉蝣,而眼前青年正是那道透光的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