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論功行賞
字數:8550 加入書籤
偌大的宴席大廳內。
此次北伐隨軍的所有文臣武將全都早早落位。
殿前都點檢張永德、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侍衛馬步軍指揮使李重進、新任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三大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等等,全都肅然坐立。
可這明明是場盛大的宴席,案上擺著豐盛的好酒好菜,所有人的神情卻都有些複雜,甚至除了韓通,其餘人臉上都看不出一點期待。
隨著內班太監的一聲通傳。
一身金黃龍袍的郭榮以器宇軒昂、睥睨天下的姿態,大步走了進來。
而郭宗訓卻也神情嚴肅地緊緊跟在他身後。
這場宴席,似乎除了大周皇帝郭榮,其餘絕大多數人都各有心思。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拜見梁王,梁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離座下跪行禮。
人群後方,降將姚內斌忍不住悄悄抬眼看向郭榮身邊的那些六歲孩童:
這、這就是能未卜先知、神機妙算的神童梁王?
大大的眼睛,圓圓的甚是漂亮的小臉,瘦小的身軀……
怎麽看都隻是個稚嫩孩童啊!
我以後真的要效忠這樣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娃……
在他的前方不遠,有個人同樣正悄悄抬眼看向那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娃。
“等著吧,臭小子,讓你針對我兄長!”
“乃公倒要看看,失去陛下庇佑,你還拿什麽針對我兄長……”
“眾愛卿請起!”
郭榮落座,掃視了一眼眾人,抬手虛扶。
那張英氣逼人的臉上,充滿了興奮。
待眾人落座,他才又扭頭看了眼乖乖坐在自己身邊的郭宗訓。
而後再次看向眾人,大聲道:
“自朕親率大軍離京,至今不過四十餘天耳!
“然我大周兵鋒所至,無往不利!”
“時至今日,凡得州三、縣十七、戶一萬八千三百六十。”
“王師數萬,不亡一矢,邊界城邑皆望風而下!”
頓了頓,他再次掃視了一眼眾人,嘴角勾了勾:
“各位愛卿,朕想問問爾等!”
“我大周此次北伐,緣何能有如此戰績?”
聞言,就像是事先排練過一般,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大聲說道:
“皆因陛下聖明……”
聲音整齊劃一,一字不差!
郭榮仰天大笑兩聲,道:“非朕之功,實乃諸位愛卿之功也!”
“諸位愛卿辛苦了……”
話音未落,所有人都再次整齊劃一地大聲說道:
“陛下辛苦了……”
見狀,郭宗訓不由地挑了挑眉:
果然都是訓練有素啊!
這默契,簡直了……
不由得,他腦海裏竟浮現出一段畫麵:
“同誌們好!”
“首長好!”
“同誌們辛苦了!”
“首長更辛苦!”
“同誌們曬黑了!”
“首長更黑……”
郭榮再次大笑兩聲,隨即正色道:
“不論是朕的功勞也好,還是你們的功勞也罷!”
“朕稍後自會論功行賞!”
“可今夜朕想說的卻並不是誰的功勞大!”
隨著郭榮的話音落下,大廳瞬間一片寂靜,隻有燭火劈啪炸響!
郭榮端起酒杯站了起來,目光再次掃過眾人:
“來!”
“今夜這第一杯酒,與朕同敬三州歸漢!”
眾人連忙起身端酒。
郭榮將酒一飲而盡,遂將酒樽頓在案上,用衣袖胡亂擦了一把嘴角,仰頭大笑:
“論功?”
“此刻功名利祿皆是虛物!”
“二十三年了!”
“自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至今整整二十三年了!”
“燕雲百姓裹胡服、忍胡語,夜裏摸著故土磚縫哭,盼的不是誰封官加爵,是咱們把契丹人趕出去,把‘漢家地’三個字,重新刻回每一座城牆上!”
“我郭榮帶你們北上,不是為掙軍功,是為讓稚子再識漢家字,讓老叟再祭漢家墳,讓燕雲十六州,再歸中原版圖!”
“今夜酒過三巡,明日便踏向幽州,縱是刀山在前,隻要能還故土於漢家,我與諸位,死亦無憾!”
氣勢如虹、聲如洪鍾!
郭榮的這段話,如響雷般直擊每個人的心頭,讓所有人都愣在原地,竟都忘了開口說話。
就連郭宗訓此刻都有些發呆,怔怔的看向老爹郭榮。
他看得到,老爹郭榮的眸子裏正在燃燒著一團火,於是,這團火,竟也燒進了他的眼中……
殊不知,郭宗訓雖然很擔心老爹生病,甚至很想讓老爹放棄北伐,先回京都,等除掉最大的威脅趙匡胤後,再圖北伐。
可此時,他突然覺得自己理解了老爹郭榮!
理解了為何曆史上,郭榮即便在生病後,還是要堅持北伐,直到他的身子實在扛不住了,這才不得不放棄!
這是一種感覺,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感覺……
可大廳內,卻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靜。
郭宗訓皺了皺眉,突然起身,大喊道:“收複故土、還我河山……”
見狀,韓通、曹彬等人連忙大喊“收複故土、還我河山……”
其餘人這才像是被從思緒中拉了出來,齊聲喊道:“收複故土、還我河山……”
郭榮皺了皺眉,郭宗訓也皺了皺眉!
父子眼中都不由地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寒光……
人群中,趙匡義卻不由地暗自冷笑:
果然!
趙普果然沒料錯,這些人應該都不想繼續北伐!
如此說來,這步棋雖然冒險,但終究是走對了……
片刻後,郭榮像是沒看到眾人反應一般,再次落座,沉吟了片刻,又大笑道:
“各位,朕今夜設此宴,除了向各位表明朕的決心,自然還是要論功行賞的!”
“此次三州收複,朕以為,首功當是韓通韓將軍!”
“若不是他兵不血刃,連克益津關、瓦橋關,也不會這麽順利地讓瀛州、莫州開城投降!”
“韓通何在?”
“末將在!”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韓通昂首挺胸,大步而出,雙手竟像是故意炫耀一般,扶在自己的腰帶上!
等等!
那腰帶……
見到這一幕,郭宗訓的臉上逐漸浮現出微笑:
韓通啊韓通,不愧是本王的腰膽!
他知道,韓通故意在這種場合亮出腰帶,這就是在向自己明誌……
對韓通的封賞,其實兩天前就擬旨了,但今日乃正式封賞!
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
見到這一幕,人群後方的趙匡義氣得手抖開始都抖起來了!
這些功勞,本該是我家兄長的!
他極力壓製著內心的不甘與憤怒,兀自喝了一口酒:
這什麽酒?
如此酸,是人喝的嗎?
接下來,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郭榮封賞的第二個人,竟然會是殿前都點檢張永德!
在郭榮的說明下,眾人這才得知,張永德竟然在納降瀛、莫兩州時,做了那麽多事:
查抄契丹人,張貼官府文書宣布由朝廷出資興修水利、鞏固城防……
最妙的是在兩州城門處立‘複土碑’,碑上寫‘兒皇帝石敬瑭割地之恥,大周顯德皇帝故土複之’!
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眾人看向張永德的目光,竟與以前都有些不一樣了:
我等怎不知張點檢竟然還有此等智謀?
而張永德也很清晰地感受到了這點變化!
在領完封賞後,他深深看了一眼郭宗訓,眸子裏滿是感激……
可沒人注意到,人群中的趙匡義隻覺得酒水更酸了!
他咬牙切齒地偷偷瞥了眼郭宗訓,又不甘地看向他那個始終麵無表情的兄長趙匡胤。
腦海中再次浮現出當日郭宗訓與他兄長搶納降一事的畫麵……
若不是郭宗訓,這些功勞原本全都是兄長的!
全都是!
可更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
在封賞完所有武將文臣,包括曹彬與三位宰相後,郭榮突然大聲道:
“郭宗訓何在!”
眾人的目光瞬間齊刷刷地看向郭榮身旁的梁王郭宗訓!
隻見郭宗訓先是愣了幾秒,隨後離開郭榮身邊,來到他麵前跪下。
“孩兒在!”
說實在的,他也有點懵!
老爹明明都知道自己是故意想扶持韓通、曹彬等心腹,封賞完他們就行了唄!
怎麽還有自己的事?
殊不知,除了極少的一部分人外,在場的絕大多數人此刻都有些不解:
什麽情況?
難道還要封賞梁王?
這梁王雖然是神童,但此次北伐他又未曾立功,頂多就是當初他把曹彬的建議告訴了陛下。
這種論功行賞的場合,陛下不至於如此徇私吧?
韓通、曹彬還有三位宰相雖然都知道梁王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功勞有多大,但他們都想不通,郭宗訓這都已經是梁王了,陛下還要如何封賞?
就連趙匡胤也皺了皺眉,眼裏閃過一絲不解。
趙匡義就更別提了,眼裏沒有不解,隻有不甘、不忿、不爽……
此時,隻見郭榮掃視了一眼眾人,隨即大聲說道:
“朕提兵北上,三州複歸,今宴慶功,更有國本大事告諸卿!”
國本大事?
人群中,三位宰相以及趙匡胤等人都不由地愣了愣,似乎隱隱覺察到了什麽。
就連郭宗訓此刻也似乎明白了什麽,整個人竟陷入了一種奇怪的狀態……
果然!
郭榮繼續大聲說道:“宗祧需固,儲貳當立!”
“皇子宗訓,隨朕出征,衝齡顯異,誦《尚書》明‘民本’,論兵事陳‘安邊’。”
“七歲參政,創內閣厘冗務,識人才、獻奇策!”
“‘神童’之譽,非虛言也,其仁孝明敏,臨事有斷,實乃社稷之基。”
“今昭告天地:立宗訓為皇太子,行在開府,即日起與朕一同臨朝,決斷天下事務!”
“朕若有事,諸般事務全憑太子決斷!”
“另!”
“太傅、少傅、東宮衛等人選,皆由太子宗訓親自指定,凡太子指定者,不得拒絕!”
說到此,郭榮又掃了一眼一眾文武,繼續道:
“諸卿當輔太子如輔朕,勿負托付!”
說罷,他又看向郭宗訓,正色道:
“朕北伐誌在全複燕雲,太子他日承統,須繼此誌,戒驕親賢,收複故土,平定亂世!”
隨後,他又再次看向一眾文武,沉聲道:
“若有負國輕儲者,國法無赦!”
轟!
原本寂靜的宴席大廳,瞬間變得更寂靜了。
但每個人都像有個巨石砸入他們的腦海,驚得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這、這就正式立太子了?
他、他才六歲啊!
六歲,就立太子?
這、這也太突然了吧?
而且還讓他行在開府,與陛下一同臨朝,決斷天下事務!
甚至陛下若有事,諸般事務全憑太子決斷!
而且,東宮的所有官職人選,全由太子自己指定!
這、這未免也太誇張了吧……
殊不知,就連咱們的梁王郭宗訓,此刻也徹底懵了!
他呆呆地看向老爹郭榮,滾了滾喉結,臉上卻沒有一絲的興奮與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