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軍議幽州
字數:9649 加入書籤
天降破曉。
睡夢中的郭宗訓隻感覺有什麽東西在蹭自己的臉,還黏糊糊的!
難道是上一世養的旺財?
旺財是條極品純種二哈,公的,花了幾萬買的!
為什麽要買它?
自然是在他上班的時候代替他陪伴女友,安慰她孤獨的靈魂與肉體……
“旺財,別鬧,一邊玩兒去,你爹我還沒睡夠呢……”
郭宗訓不耐煩地推了推,迷迷糊糊說到一半,突然意識到不對:
等等!
旺財?
難道是穿越體驗卡到期了?
還是說幫老爹郭榮避免像曆史上那樣生病後,我的穿越任務就完成了。
所以又穿越回來了?
太好了,我終於又不用十八禁了!
媳婦兒,想我了吧……
心中狂喜,郭宗訓一個鯉魚打挺直接坐了起來。
可下一秒,他卻不由地愣在了原地,呆呆地與老爹郭榮小眼瞪著大眼!
好吧,原來旺財是老爹郭榮……
心裏正莫名失落著,老爹突然沉聲道:
“旺財是誰?”
“你是誰的爹……”
誰舔我我說的就是誰!
額……我這麽說的話,會不會剛升職當太子,就成廢太子了?
擦了擦老爹留在臉上的口水,他支支吾吾道:“隻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見郭榮仍是一臉疑惑,他又連忙轉移話題:
“對了!”
“爹爹您可有什麽不適?”
郭榮白了郭宗訓一眼:“除了心裏有點不適,哪哪都好!”
小心眼,都說是做夢了……
郭宗訓連忙伺候老爹更衣,又哄著老爹讓禦醫仔細地檢查了一遍,這才與老爹吃完早餐一同前往議事大廳。
嗯!
現在可以徹底放心了!
在自己的嚴防死守下,老爹終於逆天改命了……
不過隻要最大的威脅趙匡胤還在,那就不能掉以輕心。
不過還是那句話,隻要老爹郭榮健健康康的,量他趙匡胤也沒那個膽子陳橋兵變!
至於昨晚消失的那個太監……
一念至此,郭宗訓腦海裏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他們會不會是因為自己的嚴防死守,所以被迫放棄下毒了?
如果真是這樣,不除掉他們的話,始終都是最大的隱患……
但很快他又搖了搖頭!
說實在的,無論是從上一世的曆史資料,還是這一世老爹權威看來,他還真不太相信有人敢對老爹下毒!
即便是趙匡胤與絕命毒師趙匡義,他也不太相信他們有這個膽子!
當然,想歸想,但該防的還是得防著。
隻是他很清楚,昨晚那個太監即便抓到了,隻怕也很難得到有用的信息。
畢竟自己也不確定他到底是不是想下毒,而且自己手上一點證據都沒有。
而且就算嚴刑逼供也無濟於事。
畢竟交代是必死,不交代還能活,他肯定打死都不承認……
跟著老爹往議事大廳走著,他又忍不住抬頭看了看他那“五代第一明君”的老爹郭榮:
那太監的事往後稍稍吧!
除掉趙匡胤的事也得往後放放!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托舉老爹的夢想—— 拿下幽州、收複燕雲十六州!
畢竟在上一世的曆史中,燕雲十六州可是老爹郭榮一生最大的遺憾!
更是漢人四百多年的遺憾……
想到此,他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一句話——“亮,再不能臨陣討賊,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那時,滿屏“丞相保重”的彈幕裏,就有他含淚打的字!
還好,老爹郭榮現在有了我……
來到大廳。
張永德、李重進、趙匡胤、韓通等大將早已在此等候。
見父子二人到來,眾人紛紛行禮。
郭榮腳步沒有絲毫停頓,大步流星地往主位走去,隨口道:
“別浪費時間了,都起來吧,說正事……”
郭宗訓一邊緊緊跟著,一邊掃視著眾人。
當他看到韓通時,不由地挑了挑眉:
沒帶本宮送的那條腰帶?
看來這韓瞪眼很是愛惜啊,隻留著宴席時候戴……
轉眼又看到了依舊麵無表情的趙匡胤:
咦?
這是昨晚沒睡覺嗎?
黑眼圈都趕上國寶了!
麵癱臉啊麵癱臉,你該不會是想了一夜要怎麽立功吧?
嗬嗬……
就在此時,郭榮已然來到了主位旁,但他並沒有坐下,而是直接拿起案上放著祥雲龍紋撫塵。
不假思索著地指著地圖上的一個位置,意氣風發地說道:“昨夜朕已命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率部先行拿下固安!”
“他是老將了,又曾在遼國任職,精通契丹語,與遼國不少漢將都有交情,固安城小,又無重兵把守,相信很快就會有捷報傳來!”
“拿下固安,距離幽州就僅有一百二十餘裏,我大軍隻要渡過安陽水(今永定河),便可直趨幽州!”
頓了頓,他掃視了一眼眾人:“雖然已有情報說遼國那睡王耶律璟要親臨幽州督戰,但他們想及時趕到幽州還需時日!”
“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奇襲幽州!”
說到此,他再次掃視了一眼眾人:“爾等可有何良策?”
誰也沒料到,韓通竟第一個站了出來:“陛下,末將願為先鋒攻打幽州……”
說著,他看了眼郭宗訓,那眼神似乎在說:“有太子殿下在,我韓通隻管衝便是……”
郭宗訓並沒有注意他,隻是皺著眉頭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此時,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也開口道:
“臣啟陛下,幽州遼兵雖止萬餘精銳,然其地為遼南京,城垣高峻、濠塹深固,險不可易。”
“敵帥蕭思溫係契丹貴戚,久曆戎事,斷無他城守將之降心,必堅壁拒守,待遼廷援軍至。”
“此時貿然突襲,非但難破堅城,更恐折損我軍元氣,其險甚巨,不可不察。”
張永德也不甘落後道:“臣啟陛下,取固安以徑襲幽州,此計固善,然涿州為幽州之藩籬,守禦尤需留意。”
“涿州遼師雖眾寡不敵,卻具躡後突襲之能!”
“若我軍專注攻幽,彼必乘隙自後掩擊,屆時腹背受敵,險象環生。”
“且一旦突襲之勢為其所緩,遼廷大軍踵至,非但幽州之取無望,我軍更恐困於重圍,墮入絕境,此乃心腹之患也……”
郭宗訓皺了皺眉,沉聲道:“爾等所言,朕豈能不知?”
“朕之所以讓你們來,就是要商議出一個好的奇襲戰術。”
“昨夜勸阻朕不要繼續北伐的話都已經夠多了,朕不想再聽著這些話!”
“記住,朕讓你們來是來想解決辦法的,不是聽你們在這裏畏難的……”
郭宗訓皺了皺眉。
果然,當領導的都是如此:不喜歡提困難的員工,隻喜歡提出解決辦法的員工!
想想也是,攻打幽州的風險有多大,難度有多高,老爹郭榮怎麽可能不比你們更清楚?
就像當初的諸葛丞相,他難道不知北伐魏國,匡扶漢室有多難?
可畏難就不打了嗎?
何為追夢?
就是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
郭宗訓知道,昨日在宴席上反駁眾人的那些話都屬於戰略層麵的。
而今日老爹隻召集這些武將來,就是為了商議具體戰術的。
戰略可以大而化之,但戰術必須詳實落地!
不由地,郭宗訓瞥了眼趙匡胤,卻見趙匡胤抬眼看向老爹郭榮,似乎在猶豫要不要開口。
嗯、這貨昨夜肯定一宿沒睡,都在想這個問題。
再看了看其他人,郭宗訓無奈地搖了搖頭:
看吧,這就是人家趙匡胤和你們的不同之處,不然咋就他能陳橋兵變、建立大宋呢?
隻可惜不好意思了,趙大!
你可能很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但本太子比你更早!
甚至在從酸棗門出師後的第二天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
而且,本太子可不是你這種土著!
還是那句話:我或許攔不住你立功,但最大的功勞,必須全是我的,我的!
確實!
從大梁到滄州的那十幾天的路程中,郭宗訓可是把後續所有的可能,所有的問題幾乎都考慮了幾十遍。
所以,當趙匡胤剛拱手行禮,甚至還沒來得及開口說話之際,郭宗訓便直接大聲說道:
“爹爹,孩兒有個辦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麵對郭宗訓的突然開口,其餘人似乎早就見怪不怪了!
畢竟昨夜宴席上的那番話更是早已讓所有人都愈發堅定地相信郭宗訓就是天縱奇才,就是不世出的“神童”!
神童是幹嘛的?
不就是為常人不能為嗎?
於是所有人都無比期待地看向他。
尤其是韓通,他自己都沒注意到他的嘴角已經咧到了耳根:
我就說吧!
有太子殿下在,我隻管衝便是!
不管什麽問題,他都會有解決辦法……
可沒人注意到,趙匡胤的喉結滾了滾,眼底閃過濃濃的不甘與懊惱:
可惡,我剛剛在猶豫什麽?
明知道太子在,還猶豫要不要開口,是不是傻……
等等!
或許太子的辦法不靠譜呢?
沒錯,且先看看他怎麽說著……
腦子想著,但心裏的不甘與懊惱卻愈發強烈。
左肩上似乎有個小人在說:“他可是神童,提出的辦法能不靠譜嗎?”
右肩上也有一個小人在說:“閉嘴,他的辦法一定不靠譜,一定……”
左肩小人道:“嗬嗬,走著瞧……”
郭榮也滿是期待道:“快快說來,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突襲幽州?”
郭宗訓往前一步,不緊不慢地說道:
“孩兒以為,最好的突襲辦法就是不突襲!”
他的聲音不大,像遠處傳來的一聲輕叩,可落在現場卻像鑰匙插進了鎖孔、猛地擰開了滿箱的驚雷 !
先是短暫的 “哢嗒” 式寂靜,下一秒驚雷炸響,議論聲像炸開的雷聲四處回蕩,有人瞪大了眼睛,有人張大了嘴巴,明明是輕得像叩門的聲音,卻掀起了比雷聲還熱鬧的波瀾。
“不突襲?”
“太子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這怎麽可能嘛!”
“昨夜太子不還支持陛下突襲幽州嗎?”
“怎麽今日竟說什麽最好的突襲辦法就是不突襲?”
“不是,這是神童能說出來的嗎?”
“這不自相矛盾嗎……”
韓通登時就撓了撓頭:太子爺這是咋了?
怎麽開始說胡話了……
與絕大多數人的震驚、意外、不解不同,趙匡胤嘴角輕輕勾了勾:
果然,神童也不是每一次都靠譜的!
很好,我還有機會!
不過我現在就不用著急說了,且看看你如何丟人現眼……
郭榮不解道:“最好的突襲辦法就是不突襲?”
“訓兒,你此話何解?”
見狀,大廳內瞬間安靜了下來,無數道目光齊刷刷地看向郭宗訓。
隻見郭宗訓昂著小腦袋,絲毫不在意眾人的反應,不疾不徐道:
“父皇可還記得孩兒昨日說的那四個字?”
“以戰養戰?”郭榮皺了皺眉。
郭宗訓點點頭,一副小大人模樣:
“沒錯!”
“正是以戰養戰!”
郭榮愈發不解道:“可這兩者有什麽關係呢?”
殊不知,郭榮問出了在場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郭宗訓卻笑道:“當然有關係……”
……………………………………
說明:
1、撫塵:是古代帝王、重臣在查看輿圖、沙盤時,用於指點方位、劃分疆域的專用器具。
通常為長約1.52米的細杆,材質尊貴。
帝王用的多為玉杆、金杆或紫檀木杆,杆身常雕刻龍紋、雲紋等皇家紋樣,頂端可能鑲嵌寶石(如東珠、翡翠),末端包裹錦緞(避免劃傷輿圖)。
重臣(如兵部尚書、大將軍)用的則為烏木或象牙杆,紋飾相對簡約(如回紋),以區分等級。
2、劉重進(899968),幽州(今北京)人,本名晏僧。他是五代十國時期至北宋初年的將領,曆仕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大宋五朝。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的記載也很有意思:
“劉重進,幽州人。梁末隸軍籍。晉初,以習契丹語應募使北邊,遷西頭供奉官,再使契丹,契丹主以其敏慧,留帳前通事。俄南侵,署忠武軍節度。漢初,移鎮鄧州。乾祐末,罷鎮來朝。周祖起兵至封丘,詔重進與左神武統軍袁義率兵拒之,重進望塵退走。周廣順初,從征兗州,未幾,封薛國公,曆武勝軍節度,改鎮邠州。恭帝即位,封開府。宋初,進封燕國公,後曆左領軍衛上將軍。重進善譯語,值契丹入中原,遂至方鎮。及在環衛,嚐從幸玉津園,太祖召與語,既退,謂左右曰:‘觀重進應對不逮常人,前朝以為將帥,何足重耶?’”
《世宗北伐次第 諸史將略》中提到:“是日,趣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先發固安。”
《下詔親征命親軍都虞候韓通等將水陸軍先發四》也有類似記載:“日趣促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先發據固安。”
另外:除了李重進、劉重進,還有一個名將田重進。
重名的困擾從古至今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