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真正首功

字數:8215   加入書籤

A+A-


    郭宗訓沒有再繼續表態,而是靜靜地看著老爹郭榮。
    郭榮卻是沉吟了很久。
    終於,他先是目光複雜地看了眼好大兒郭宗訓,而後直接看向趙匡胤,正色道:
    “趙指揮使,你真敢立軍令狀?”
    趙匡胤沒有半點猶豫,當即正色道:“末將願立軍令狀!”
    郭榮點點頭:“來人,讓趙將軍立軍令狀!”
    就在趙匡胤立軍令狀時,郭榮又正色道:“趙指揮使,你給朕聽好了!”
    “讓你立軍令狀並不是為了懲罰你,而是要讓你切記此次幽州決戰的重要性!”
    “你隻管放心去部署,朕自會全力支持你!”
    “記住了,若你真能在遼國援軍趕來前拿下幽州,此次北伐之首功,非你莫屬!”
    趙匡胤立完軍令狀,當即信誓旦旦地說道:“陛下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不辱使命?
    趙大啊趙大,有信心是好事,但希望你能一直保持下去……
    心裏想著,郭宗訓當即開口道:“父皇,可若找趙指揮使失敗了呢?”
    郭榮皺了皺眉:
    這小家夥今日是怎麽了?
    該不會是為了針對趙匡胤,所以才提出那般異想天開的建議吧?
    差不多得了,別太過分了!
    於是沉聲道:“你想怎樣……”
    正說著,趙匡胤突然開口道:“陛下切勿動怒,太子殿下也是擔心幽州決戰。”
    說到此,他轉而看向郭宗訓,恭敬行禮:“太子殿下放心,軍令狀上白紙黑字清清楚楚,末將若失敗了,甘受軍法,絕不逃避!”
    不愧是大周第一“魅魔”!
    竟然還在勸老爹別生氣……
    郭宗訓挑了挑眉,微笑道:“趙指揮使誤會了,你身為我大周重臣,又是父皇的心腹愛將。”
    “本宮當然是相信你的,也並不是要逼你如何如何。”
    “隻是想說任何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說到此,他又看向老爹郭榮,正色道:“父皇,既然您已經決定了,孩兒自然全力支持。”
    “但孩兒希望父皇能給孩兒一個機會,若趙指揮使失敗了,便采納孩兒的建議……”
    見老爹郭榮完全不為所動,郭宗訓暗自歎了口氣。
    他知道,自己這個說法在此時此刻多少有些觸黴頭,甚至影響士氣。
    所以父皇肯定不喜歡聽自己這樣的話。
    而且這也再次說明,老爹是真的很信任趙匡胤……
    於是委屈地看向老爹郭榮:“父皇恕罪,孩兒知錯了!”
    見狀,郭榮欣慰地點點頭:“無妨,你也是在為幽州決戰思慮,朕不會怪罪你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郭宗訓隻能乖乖地坐在一旁,安靜地聽著趙匡胤主導接下來的作戰部署。
    整個過程,他都十分安靜,一言不發。
    但就在眾人討論得差不多時,郭宗訓突然再次找準機會開口道:
    “父皇,孩兒有個建議,不知當不當講?”
    聞言,一旁的趙匡胤不由地皺了皺眉:
    這小家夥又要搞什麽鬼?
    難道還想勸陛下改變主意?
    笑話,陛下心意已決,戰術都討論得差不多了,怎可能輕易改變?
    北伐首功,非我莫屬……
    心裏想著,他又看向郭榮,隻見郭榮猶豫了片刻,道:
    “若還想勸朕采納你那異想天開的建議,那便不當講!”
    趙匡胤心底暗暗滿意:對嘛,這才是我認識的大周皇帝郭榮……
    郭宗訓委屈巴巴地說道:“爹爹誤會了,孩兒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麽意思?”郭榮皺了皺眉。
    郭宗訓“怯懦”地說道:“爹爹,孩兒是想說,既然剛剛趙指揮使已經說了要攻打涿州,以引蛇出洞、調虎離山。”
    “何不立刻下令,讓義武軍節度使孫行友發兵北上,先攻易州,再繼續發兵涿州,以配合趙指揮使造勢,引幽州守軍出城!”
    “另外,為了防止北漢趁機偷襲我軍腹背,也可下令昭義節度使李筠伺機進攻遼州。”
    “若他們能攻下易州、遼州,也可及時向我軍前線輸送糧草……”
    聞言郭榮不由地挑了挑眉,原本嚴肅的臉上瞬間浮現出欣慰的笑容:
    “很好!”
    “訓兒說得對,這兩條建議當真是及時查漏補缺!”
    “就這麽定了,立刻給他們頒旨……”
    嘴上表揚著,心裏卻暗道:
    這才對嘛!
    臭小子,你若是早這麽提建議,別整那些異想天開的餿主意,不還是朕的好大兒嗎……
    一旁的趙匡胤也不由地暗自佩服了一小下:
    雖然占據涿州、圍困幽州、靜待幽州有變的建議太異想天開了。
    但該說不說,就憑現在提出的這兩條建議,神童之名當之無愧……
    其餘人也都不禁讚歎起來:
    嗯,神童還是那個神童,剛剛隻是一時發揮失常罷了……
    見老爹郭榮采納了自己的建議,郭宗訓很是滿意。
    因為隻要采納了這兩條建議,就算老爹不同意自己占據涿州的建議,但真到了那一天,他一定會覺得很香……
    原因無它!
    在他看來此次北伐,突襲幽州的成功率實在太低了!
    雖然他不是專業的軍事家,但畢竟是曆史係畢業的,而且男人天生都對戰爭感興趣,古代的著名戰役他好歹也是研究過的。
    別的不說,史書上對宋太宗趙匡義(趙光義)兩征燕雲的記載他還是很清楚的。
    特別是成就趙匡義“高粱河車神”美名的高粱河之戰。
    趙匡義在平定北漢後,便直接發兵,大舉進攻幽州。
    和此次老爹郭榮的想法一樣,趙匡義也是想趁著大軍消滅北漢士氣大振,一口氣突襲幽州,進而徹底收複燕雲十六州。
    他也同樣親率大軍北伐,甚至攻至幽州城南,一度取得了“(宋)勢益張,圍城三周,穴地而進,城中民懷二心”的絕大優勢!
    可宋軍即便連續近二十日不停地猛攻幽州城,幽州城依舊久攻不下。
    最後遼國援軍趕到,宋軍大敗,死者萬餘人,連夜南退,爭道奔走,潰不成軍。
    趙匡義更是慌忙之中找了一輛驢車,急速南遁,驢蹄子都跑出火星兒了!
    而趙匡義即便腚上中了兩箭也絲毫不影響他“驢車漂移”的速度!
    當時趙匡義的部隊可比老爹郭榮現在的部隊人數更多,士氣更盛。
    甚至同樣采取了孤軍深入,奇襲幽州的戰術,但卻以慘敗告終。
    正是因為這樣的“前車之鑒”……
    不對,應該說是“後車之鑒”!
    畢竟此時的趙匡義還沒有升級為“高粱河車神”。
    得近二十年後了!
    不過有郭宗訓在,就不知道他趙匡義還有沒有升級成“高粱河車神”的機會了……
    反正就是因為這高粱河之戰,郭宗訓才覺得奇襲幽州的勝算很小。
    甚至是不可能取勝!
    而他提出的占據涿州、固守涿州、圍困幽州,靜待幽州有變的建議,則是充分吸取了“高粱河車神”第二次北伐的經驗與教訓!
    趙匡義的第二次北伐正是雍熙北伐!
    此次,趙匡義吸取了高粱河之戰的教訓,不再孤軍深入,而是集結二十多萬大軍,兵分三路,協同作戰,勢必報“腚中兩箭”之仇!
    初期,在潘美、田重進、楊繼業、曹彬等名將的猛攻下,捷報頻傳,宋軍可謂是戰無不勝。
    東路軍曹彬更是一路攻至涿州,順利占領涿州,隻待其他二路合圍幽州!
    然而,等遼國援軍趕到之後,東路宋軍的糧道卻經常被遼軍的騎兵給截斷,故而不得不後撤。
    這也直接導致後續的糧草供應出了大問題,影響了整個東路的進攻。
    東路一敗,合圍幽州的戰略就徹底泡湯了,遼國全力對付其他兩路。
    即便有楊繼業、潘美、田重進這樣的猛將,中西兩路也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但在他看來,比起第一次的孤軍深入、奇襲幽州,第二次占領涿州的決策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隻是因為糧草與具體的細節戰術出了問題!
    當然,這兩次戰鬥畢竟和現在老爹郭榮的這次北伐不同。
    無論是敵方將領還是我方戰況,都不可同日而語。
    總而言之:
    奇襲幽州的勝算太小,更何況敵方守將是鼎鼎大名的縮頭將軍蕭思溫,更加會堅守待援!
    等援軍一來,隻怕老爹定會與趙匡義第一次北伐一樣,落個慘敗的下場!
    而就算占據了涿州,現在的大周也沒有中西二路大軍來合圍幽州。
    等遼國援軍來了,拿下幽州的可能也同樣微乎其微!
    這是不爭的事實!
    難度也都擺在那裏……
    但別忘了,他畢竟是曆史係畢業的!
    雖然他變不出像趙匡義那樣的中西二路大軍,但他可以根據雍熙北伐的經驗,盡力固守涿州而與遼國對峙!
    更重要的是,他還很清楚遼穆宗耶律璟、蕭思溫,以及其他大遼官員的資料!
    這裏麵或許就大有發揮空間了……
    所以,在他看來,靠奇襲是絕拿不下幽州的,想要拿下幽州的關鍵就隻有兩個:
    據涿州而與遼軍對峙!
    靜待幽州有變,沒有“變”也得強行製造“變”!
    當然,這一切都隻是他反複構思設計無數遍後決定的方案,畢竟也沒有經過驗證。
    所以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勝算能有幾分……
    但還是那句話:既然上了賭桌,幹就完事了!
    老爹追夢,當兒子的怎能不盡全力托舉?
    而讓義武軍節度使孫行友發兵北上,先攻易州,再攻涿州,讓昭義節度使李筠伺機進攻遼州,這便是他整個計劃的第一步!
    至於第二步,當天下午,他就在自己的營帳中單獨召見了他的腰膽韓瞪眼。
    看著韓瞪眼沒精打采的樣子,郭宗訓笑了笑:
    “韓將軍這是怎麽了?”
    “莫不是在為父皇采納了趙指揮使的計策而不高興?”
    韓通歎了口氣,不甘道:“殿下,我隻是不服,陛下都說了,若他的計策成功,順利拿下幽州,此次北伐的首功,就非他趙匡義莫屬!”
    “如果真是這樣,隻怕日後殿前都點檢的位子也非他莫屬了!”
    說到此,他頗有些怒其不爭地看向郭宗訓,嘟囔著嘴:“殿下您也是的,怎麽就出了那麽個不靠譜的建議……”
    郭宗訓笑了笑:“放心吧!”
    “你可是本宮的腰膽!”
    “有本宮在,此次北伐,真正首功,非你莫屬……”
    聞言,韓瞪眼瞬間將眼睛瞪到了最大:
    “殿下,您、您這是……”
    ……………………………………
    說明:
    1、關於趙匡義腚中兩箭:
    據《默記》記載:“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其棄天下,竟以箭瘡發雲。”
    此外,還有眾多史料提及趙匡義在高粱河之戰中大腿中兩箭,如 “趙炅大腿中兩箭,隻身逃離戰場。”“趙光義大腿中箭後親自駕駛驢車逃命。” 等。
    這些記載都表明趙匡義在高粱河之戰中確實中了兩箭,且箭傷對他的身體狀況產生了長期影響,最終他也因箭瘡發作而去世。
    至於到底是不是屁股中箭,管他呢,不是也是了!
    2、關於趙匡義二兩北伐:
    第一次北伐是在太平興國四年,也就是979 年,宋太宗趙匡義在滅亡北漢後,不顧宋軍疲憊和糧草供應不足,企圖乘勝一舉奪取幽州,收複燕雲十六州,最後卻大敗而歸!
    第二次北伐是發生在雍熙三年,也就是986 年,趙匡義經過數年準備,認為遼帝年幼、承天太後蕭綽攝政、內部不穩,是可乘之機,於是決定再次分兵三路北伐遼國,企圖收複燕雲十六州。
    但這兩次都失敗了!
    內容太多,這裏就不詳細說明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一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