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領軍出征
字數:5488 加入書籤
郭宗訓接過曹彬呈上的密信,認真看完下一刻竟直接興奮地大笑了出來:
“好、好、好!”
“他果然沒讓本宮失望……”
“事情終於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
“太好了……”
見郭宗訓如此興奮,曹彬愣了愣,原本想開口問,但想了想,還是將一肚子的疑問強壓了下去。
自己隻需要踏踏實實效忠太子殿下就行了,不管什麽事情,殿下不說,自己也沒必要問……
殊不知,郭宗訓又怎能不興奮?
因為老爹的原因,計劃不得不加速,所以他一直擔心自己的突然提速會導致事情往不可知的方向發展,進而導致自己準備的“陳橋兵變攻略”徹底失效!
那自己這個普通人,就真的未必能扭轉局勢了……
但現在,王著的這封密信讓他確定,趙匡胤團夥肯定會按原有的方向發展!
如此一來,自己的“陳橋兵變攻略”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而他之所以如此確定,正是因為王著在信中寫了趙普要讓他幫著做什麽事!
接下來的幾天,京城格外平靜!
百姓們還沉浸在新年的氛圍中,高高興興地暢想著新一年的生活!
那些官員們也因為各種原因,都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
至少表麵是這樣!
但郭宗訓知道,這表麵的寧靜之下,早已經是波濤洶湧了!
直到這一天!
隨著一則由真州、定州方向傳來的八百裏加急送入內閣,平靜了七天之久的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遼國那新任的十一歲皇帝耶律賢,不,今年應該是十二歲了!
在耶律璟去世後,他便在北院大王、南院樞密使以及蕭思溫為代表的皇親貴胄的擁戴下順利繼承了皇位。
而在郭宗訓班師回京至今的短短幾個月內,耶律賢已經穩定了整個大遼內部!
於是,他們聯合漢國(北漢),合兵進犯鎮州、定州!
意圖切斷涿州、幽州的後路,使其變為孤城,進而將原大遼南京所在的幽州奪回去!
想想也是,對於一個政權、一個國家,皇帝耶律璟死了,南院大王耶律撻烈也死了,甚至連南京所在的幽州也丟了!
這樣的國恥怎能不報?
你以為是趙家的那幫貨……
而更重要的是,奪回幽州,為先帝耶律璟報仇,為原南院大王耶律撻烈報仇,這無疑是樹立耶律賢這個新帝威望的最好機會!
當然,這裏麵未必就沒有情報戰的因素。
大周皇帝這麽長時間沒有露麵,太子監國,這種消息定然是會傳到遼國的……
而如果真的被遼國與漢國得逞,那剛收複的幽州、涿州可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縱使有大名鼎鼎的侍衛司都指揮使李重進鎮守幽州,隻怕也是無濟於事!
因此,內閣不敢隨意票擬,太子也“不敢”妄下定論,當即便召集滿朝文武商議對策。
經過了整整一個上午的口水戰,以王著、王溥為首的一批文官,以及絕大部分武將,全都建議立刻讓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立刻集結重兵,北上拒敵!
而以魏仁浦為代表的一小部分文官,則擔心之前北伐消耗太大,如果貿然出兵,隻怕後勤難以跟上。
至於,楊徽之、鄭起為首的極小部分人,則建議讓韓通帶兵北上,他與留在幽州的李重進本就是侍衛司的一、二把手,配合起來也會更好……
若說大家都是為了國事,這自然是真的!
但要說有沒有私心,那肯定也是有的!
最起碼郭宗訓就有著非常大的私心!
但他要的就是這個局麵!
曆史資料記載得很清楚,趙匡胤這次陳橋兵變就是通過遼國入侵邊境的假消息才順利將隊伍帶出去,也才能發動陳橋兵。
而且,幽州一戰後,遼國同樣是元氣大傷,不可能這麽快就又能集結重兵入侵大周!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個消息一定是假的!
而更讓人玩味的是,滿朝文武,除了魏仁浦與範質等人提過要先核對情報,剩下的人幾乎都沒有想過要先核對消情報的真偽!
難道這些人的軍事敏感度真的這麽低嗎?
不可能,除了王著、楊徽之、鄭起是自己安排的,剩下的這批人中,隻怕除了陶穀等人,還有不少是他趙匡胤的人脈!
最起碼曆史上趙匡胤能團夥能捏造這個假消息,就證明他們的人脈絕不少!
範質肯定不是,魏仁浦也肯定不是,至於王溥,難道這家夥還沒有與趙匡胤劃清界限?
不應該啊?
他可是個人精,難道還看不出自己與趙匡胤已經是針尖對麥芒了嗎?
都這個時候了,他還要站在趙匡胤那邊?
還是說他真的就是個軍事盲……
至於皇後符金環,她似乎不太願意讓趙匡胤帶兵北上,這一點倒是和曆史資料的記載差不多。
郭宗訓一直沒有表態,隻是靜靜地看著眾人爭執不下。
唉!
這大周朝堂內部當真也有很多問題啊!
老爹啊老爹,難怪你要不斷的南征北戰,作為執政者,這何嚐不是轉移內部矛盾的一種方式、一種無奈……
直到中午!
郭宗訓還是“迫於無奈”,同意了絕大多數人的意見,“不情不願”地讓趙匡胤集結兵力,兩日後,領軍北上拒敵!
至於清查禁軍內部一事,自然也就到此為止了。
不過郭宗訓還是強勢表態:拒敵之後,還會繼續清查禁軍內部,望所有將士此次北上拒敵能奮勇殺敵,到時若真查出問題,也能將功抵過!
正月初十!
趙匡胤順利地帶領大軍出征了。
而曆史上,趙匡胤領軍離開大梁城的時間是正月初三(公元 960年2月3日)!
也就是說隻有七天的誤差!
嗯,這也能說明事情已經在最大程度上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很好!
非常好……
心情大好的郭宗訓,在親自給趙匡胤他們送行後,便迫不及待地回宮見老爹郭榮。
因為他很清楚,今明兩天,就是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間!
也是決定自己能夠徹底清除最大隱患,還老爹一個清朗朝堂的時間……
寢殿內。
郭榮低著頭,看著麵前的棋盤,幽幽道:“訓兒,你真的有把握嗎?”
“馬跳日!”
郭宗訓將手中棋子放下後,這才笑著說道:
“有,非常有!”
“多高的把握?”
“十層樓那麽高……”
“可朕還是覺得趙匡胤不會背叛朕……”
“父皇,要不要賭一賭?”
郭榮抬眼看了一下郭宗訓:“賭什麽?”
郭宗訓笑道:“如果他趙匡胤真的反了,待事情解決後,父皇您一定要乖乖聽話,好好把身子養好……”
郭榮皺了皺眉,又歎了口氣:“臭小子,你還是這麽自信!”
“好,就算是他,可你讓他將大軍帶出去了,真的能平息嗎?”
“京都留下來的兵力隻有兩三萬,他手中可是足有六七萬的兵馬,又都是精兵強將,優勢在他……”
與此同時。
大梁城外。
趙匡義拍馬趕上趙普,這段時間,他可是相當亢奮,像是不知疲倦一般忙前忙後。
看了看左右,他壓低聲音說道:“趙書記,我再問一遍,你莫覺得煩!”
“你確定一切都布置好了?”
“太子真的不會有反抗的力量?”
趙普笑了笑:“衙內放心,明日大軍就能直搗皇宮,路上絕不會有半點反抗!”
“至於太子衛的那三千人,在數萬大軍麵前,隻是螻蟻罷了,成不了氣候……”
趙匡義點了點頭:“那韓通呢?”
趙普笑道:“明年的明日,便是他的祭日!”
趙匡義又道:“那陛下與太子……”
趙普挑了挑眉:“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