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就去江南
字數:7667 加入書籤
見太子郭宗訓回過頭,陰鷙地看著自己,趙匡胤也不由地深深地看向郭宗訓。
“我想,應該是我的幕僚趙普所為吧……”
說著,趙匡胤那雙深邃的眸子裏無比複雜,甚至充滿了絕望與悲涼!
他並不怕死!
從他決定揮師逼京開始,他就做好了死的準備!
可就如太子郭宗訓方才所說,自己之所以見到陛下後就主動投降,還讓所有兄弟也跟著投降,甚至寧肯自縛於殿下麵前。
就是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沒錯,與之前趙普所料的完全不同!
換句話說,之前趙普對他的猜測根本就是錯的,錯到離譜!
用更直白的話說,趙普的猜測如果是在第三層,那他真正的目的就是在第四層!
因為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反逼太子郭宗訓!
也不是為了要在絕境中找到一絲反敗為勝的機會!
更不是為了讓大周都城陷入戰火,讓無數將士白白送死……
他的目的隻有一個:
犧牲他一個人,保住家人,保住所有兄弟!
他知道自己堅持聲稱兵諫是騙不過大周皇帝郭榮的!
他太了解郭榮了!
隻要自己主動投降,隻要自己將罪責全攬在自己身上。
陛下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絕不會為難自己的家人。
而為了大局考慮,陛下也絕不會對那些兄弟們下死手!
畢竟一次斬殺那麽多禁軍高級將領,誰都承擔不起這件事帶來的後果!
而他又並不信任一直針對自己的太子郭宗訓會放過自己的家人,放過那麽多兄弟!
畢竟太子為了針對自己能做出那麽多不計後果的事!
所以他必須逼陛下現身,讓陛下親口承諾饒所有兄弟一條命,饒自己家人一條命……
這也是為何,他會讓人將趙匡義與趙普送走!
因為趙匡義與趙普若留下來,一旦被抓了,他們暗中做的那些事一定會被查出來,到時候死的就不隻是自己一個人了!
趙普與趙匡義必死!
而自己弟弟是個什麽德行,自己比誰都清楚,他抗不過嚴刑逼供的,很有可能會連刺殺陛下的事情也交待出來!
那時,很有可能徹底激怒陛下,甚至導致自己的家人,那些兄弟們都跟著被殺!
所以,自己一個人死,把行刺陛下的事帶到九泉之下,這本就是最好的結果!
至少在太子來監獄之前,在太子說出那句讓所有人給王著陪葬之前,這都是最好的結果……
而他之所以會有這個目標,或許是與那場無緣無故的噩夢有關!
在他帶兵來到京都城下,發現城門是關著的時候,他就知道趙普的計劃已經失敗了!
一向謹慎、一直惴惴不安的他當時就反應了過來,甚至已經把太子回到京都後發生的所有事情全在腦海裏回溯了一遍!
於是,他得出了一個自己都很難相信的結論:
這一切很有可能都是太子郭宗訓給自己設下的圈套!
沒錯,盡管王著親口說了,自己甚至還找王繼恩確認過消息,但陛下病危,甚至被太子軟禁的消息很有可能是假的!
這一切很有可能都是太子精心謀劃的騙局!
為的就是騙自己現出原形,發動兵變……
而當陛下郭榮從城門出來的那一刻,他的結論得到了驗證:
這就是太子與陛下聯合給自己設下的圈套!
後悔?
他當然後悔!
可怪就怪自己的確一直都有這個心思,雖然最後一步是被兄弟們逼著邁出去的,可若自己當初沒有這個心思,又怎會被逼著走呢?
但還是那句話,後悔無用!
既然失敗已成定局,既然自己不願意讓那些兄弟白白送死,既然自己不願意看著都城變成屍山血海!
那死自己一個人,就是最好的結局!
至於王著的死,他是真的不知道,也沒想到!
而在太子郭宗訓告訴他這個消息後,他第一反應就是趙普幹的,也隻可能是趙普了!
畢竟是他逼得王著就範……
不!
王著就是太子故意安排靠近自己的!
那晚宴席上,太子和他就是在演戲!
自己被他們耍的團團轉……
但知道了又能怎樣?
他本不想說出來,打死也不想說出來!
但當他看到太子說出那句要自己一家人、要所有兄弟給趙普陪葬時露出的表情,他知道太子是真的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哪怕陛下承諾不對家人下手,承諾留那些兄弟們一條命,太子也絕對會做出這種事!
所以為了家人、為了那些兄弟,他隻能把自己的猜測說出來!
反正趙普與趙匡義都已經被自己送走了,就算太子知道了,也不可能抓到他們……
……
話說此時,一輛極速逃離京都地界的馬車內。
趙匡義痛苦地張開了眼睛,卻見趙普正在看著一封信。
“怎、怎麽回事……”
“我、我們不是在京都城下嗎?”
“怎麽會在馬車上?”
“我們這、這是要去什麽地方……”
趙普歎了口氣,臉上滿是淚痕,他將那份信遞到趙匡義麵前:
“衙內,你看看吧,這是明公寫給我們的信……”
趙匡義愣了愣,接過信認真地看了起來!
“什麽?”
“兄長要獨自赴死?”
“他瘋了嗎?”
“勝負還沒見分曉,他怎麽就要做出這種傻事?”
“就他不怕死是吧?”
“就他是英雄是吧……”
“我要回去找他,我要回去找他,我們兄弟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趙匡義說著,瘋了般往車外掙紮,趙普卻再次湧出了淚水。
他一把拉住了趙匡義,哽咽道:“衙內,相信明公吧!”
“他料定的事情不會錯的,你的家人不會有事的……”
“是我們太急了,是我們害了他……”
“不過衙內沒說錯,不到最後一刻,勝負還未見分曉!”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就算明公真的犧牲了,隻要衙內還活著,我們就還有替明公報仇的機會……”
然而,趙匡義卻像是根本聽不進去,仍舊瘋狂地往馬車外掙紮,若不是馬車前的兩名武夫極力阻攔,真可能被他逃出高速行駛的馬車。
突然!
“啪”的一聲!
趙普竟狠狠抽了趙匡義一巴掌,隨即緊緊抓著趙匡義的雙肩,聲嘶力竭地大吼道:
“不要再衝動了,衙內!”
“沒有家人的不止你一個,我也沒有家人了!”
“你就聽明公的安排吧,求你了!”
“這才是明公留給我們的後路……”
“明公在信上說了,隻要我們還活著,一切就都還有希望……”
“你難道想讓明公死不瞑目嗎?”
頓了頓,見趙匡義似乎冷靜了些許,他又轉而說道:
“明公說了,他之前已經派人緊急聯係過唐、西蜀等地的人,隻要我們不投靠契丹,去哪兒都行,太子不可能找到我們的……”
趙匡義捂著臉,呆呆地看著聲嘶力竭的趙普,腦海裏瞬間湧出著這些年與兄長的點點滴滴……
貪玩時,兄長逼自己讀書。
貪睡時,兄長逼自己練武。
犯錯時,兄長嚴厲嗬斥自己。
可他卻從沒有真的不管自己!
他總是對自己抱有最大的耐心!
總是說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
總是在自己最危險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保護自己……
片刻後,他看著手中早已被攥成一團的信,淚水竟再也控製不住,如洪水般湧了出來!
他沒有說話,也沒有擦眼淚!
隻是呆呆地看著那封信信,然後小心翼翼地將信件鋪平,又認認真真地將信件疊好,放進了懷中,還十分愛護地輕輕拍了拍……
終於,他擦幹了眼淚,那雙眸子裏似乎已然徹底種下了複仇的種子:
“我們去哪兒?”
趙普歎了口氣,也擦了擦臉上的淚痕,目光逐漸堅定:
“就去江南……”
……………………………………
說明:
1、關於之前石守信三人跳城樓自盡的情節,有很多朋友很不理解,甚至說降智。
其實我也有點不理解大家為何會理解不了?又為何會覺得降智?
1、這隻是一個意外!
這個世上本來就有很多意外的發生!
盡管太子囑咐過,但是人就會有疏忽,負責看押的是太子心腹姚內斌的手下,而當時他們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城下,被這三個一心求死、不想出賣背叛趙大的死忠找到自盡的機會,應該是有可能的吧?
人既然一心求死,總能找到機會,更何況他們還是武將,他們的手被捆著,腳又沒被捆著,不然怎麽走上城牆?
而且正常情況下,誰又會想到這三個人會如此果斷地求死呢?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主角也隻是個人,也會有疏忽,也需要成長!
另外,有人說直接對三人用刑,或者直接殺了三人,甚至還有人說直接開打,殺了趙匡胤!
一次性殺那麽多禁軍高級將領,對任何一個理智的執政者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直接在大周都城開戰,讓都城陷入戰火更不是一件好事!
可以參考文中提到的一些曆史案例!
主角的本意也是要通過善待他們來勸降,盡量避免交戰。
這個應該也能理解吧?(文中也有說明)
如果有人甚至覺得這種情況勸降很扯,不應該勸降,那就真的是無話可講了!
隻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2、為什麽要設計三人跳樓:
首先這是為了體現這三個人的人設,也是為了側麵體現趙匡胤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這三人的跳樓是為趙匡胤後麵的變化做鋪墊的,後麵會有相關情節!
另外,故意安排這個疏忽也是為了讓主角後期有成長的……
3、舉例:關於主角為何不殺石守信他們,反而要善待他們,文中已經舉了一些曆史案例,這裏就不多贅述。
但關於在看押下仍舊找到機會自殺的案例,曆史上也有:
宋欽宗的皇後朱璉(1102—1127年)在經曆“牽羊禮”後,又被金人強迫入金宮“賜浴”。她不堪淩辱,當晚先是上吊自殺,被救醒後,卻又在看押之下找到機會投井自盡。
再比如明朝歸善王朱當沍,在押送途中找到機會剛烈殉節!
還有抗戰時期,朝鮮間諜成時伯,在嚴密看守的狀態下,他找到機會用勺子插入喉嚨自盡。
不管在哪個時期,這種在看押狀態下找到機會自盡的例子都有很多!
負責任地講,在設計這個情節的時候,是有一定程度參考具體案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