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假途滅虢

字數:5350   加入書籤

A+A-


    趙匡胤愣了愣:“回殿下,罪臣不知!”
    郭宗訓挑了挑眉:“是不知還是不想說?”
    趙匡胤張了張嘴,卻沒有說話。
    郭宗訓笑道:“如果你說得好,讓你與你家人見上一麵,也不是沒有可能……”
    趙匡胤不由地皺了皺眉:
    又來了!
    又是這句話,三年來他已經聽郭宗訓說過無數次這句話了。
    讓他當老師給軍師院校的學生上課時,是這麽說的。
    讓他將這些年訓練、作戰心得寫成教材時,也是這麽說的。
    甚至讓他當著那麽多將領的麵,自述他是如何在陛下眼皮子底下結義,如何拉攏人,如何發動兵變時,更是這麽說的。
    可每一次,他都沒有見到他的家人,偶爾隻有家人寫的書信給他,內容也無非是家人都很好,讓他好好改造,好好給太子做事。
    筆跡倒是家人的筆跡不假,可這內容擺明了就是太子郭宗訓的意思!
    但沒辦法啊!
    母親、妻子、兒女、弟弟都在太子手上,甚至這三年來,自己完全不知道家人在什麽地方。
    如今自己也沒得選了,不是嗎?
    說實在的,這三年遭受的欺辱,以他以前的個性,早就自盡了!
    士可殺不可辱!
    可問題是,太子說了,若他敢自殺,他的家人都不會有好下場。
    他很清楚,太子是絕對能做出這些事的。
    別看他年紀小,隻有十歲,但他的手段自己已經見識過了。
    憋屈嗎?
    恥辱嗎?
    當然!
    可當初既然選擇為了家人主動投降,又怎能半途而廢了,活著至少還有與家人重見的機會不是嗎?
    所以即便知道太子會再一次戲耍自己,他也不得不老老實實配合。
    於是恭恭敬敬地說道:“殿下,南平武平從來都不是問題!”
    “可問題在於與其相鄰的西蜀與江南國。”
    “如果罪臣沒猜錯的話,殿下此次應該不隻是為了拿下南平與武平吧?”
    郭宗訓微微勾了勾嘴:
    不愧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祖啊!
    見郭宗訓沒有說話,趙匡胤繼續道真:“罪臣知道,殿下誌在天下,此次出征定是想借此機會平定南方。”
    “但還是太急了!”
    “雖然殿下這三年的改革的確讓大周的實力再上了一個台階,但大周四麵環敵,早已是周圍各個勢力的眼中釘肉中刺。”
    “所以,沒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很難一口氣平定南方!”
    “別的且不說,僅是那江南國,三年前就有差不多十五萬的兵力,這三年過去隻會更多……”
    “而大周雖然兵力遠超十五萬,可還要分兵防守北方遼國、偽漢等勢力,若貿然舉國之力南征,其他勢力肯定會蠢蠢欲動,到時若他們聯合起來,大周可就危險……”
    正說著,郭宗訓突然打斷道:“夠了!”
    “本宮不是來聽你說不可能的!”
    趙匡胤愣了愣,無奈地搖了搖頭。
    該說不說,他說的話是發自肺腑地站在大周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
    他很清楚太子郭宗訓的野心,但在他看來,太子縱然天縱奇才,這三年來更是讓整個大周煥然一新,特別是對禁軍的整頓!
    但太子終究是太年輕了,年輕人就是容易著急……
    可他並不知道,剛開始和他一樣覺得南征太著急的大周皇帝郭榮,在看到郭宗訓的那份戰略圖後,卻已經改變了看法。
    而他更不知道的是,郭宗訓當然明白他是真的在為大周考慮。
    曆史上趙家兄弟二人花了整整十九年才基本完成統一,甚至連燕雲十六州與越南都沒有拿下。
    可在郭宗訓看來,十九年太長了!
    十九年,老爹真的能活到那一天嗎?
    十九年,失地的百姓還要遭受多少壓迫?
    他承認他有些著急了,但他並不是沒有準備!
    這當然也得益於曆史上趙家兄弟南征北戰的經驗!
    既然曆史上,趙大能站在老爹的肩膀上建立大宋,那現在,自己也能站在趙家兄弟二人的肩膀上完成天下一統!
    “趙匡胤!”
    郭宗訓明顯有些不悅,沉聲道,“你可知本宮為何要帶著你出征?”
    趙匡胤愣了愣,沒有說話。
    郭宗訓卻冷笑道:“你還記得三年前在天牢裏你對本宮說的話嗎?”
    “本宮現在告訴你,本宮之所以要帶著你,就是要讓你好好看看!”
    “親眼看本宮是如何幫助父皇一統天下的!”
    聞言,趙匡胤像是終於被激起了壓抑三年的脾氣。
    他不由地皺了皺眉,眼底閃過一抹不屑:
    好!
    你不是要我看嗎?
    那我就好好看著,睜大眼睛看著!
    看著你如何失敗,看著你如何栽跟頭……
    那晚過後,趙匡胤以為自己還是看不到他的家人,可沒想到,在出發後,他卻驚訝地發現太子郭宗訓身邊多了一個小仆從。
    那不是別人!
    正是他的兒子趙德昭。
    那一刻,他的心情是複雜的:
    能看到自己的兒子好好的,就證明自己的家人應該都活得好好的,他怎能不激動?
    可他又很清楚,這十歲太子這麽做並不是發善心成全自己。
    太子這麽做,就是想以自己的兒子為人質,讓自己在行軍路上老老實實的,不要有任何異心!
    可惡!
    十歲的心思就能如此歹毒!
    等著看吧!
    你不會有好報的……
    荊南(又稱南平政權,治所江陵,今湖北荊州),自高季興立國以來,長期依附中原政權,轄境僅荊州、歸州、峽州三州,兵力不足三萬。
    至962年十一月,十七歲的高繼衝繼位時,政權內部因高保勖時期的暴政而人心惶惶,百姓苦於橫征暴斂,軍隊缺乏戰鬥力。
    而幾日後。
    金陵的皇宮的議政大廳內,十七歲的高繼衝正看著自己的兩撥臣子們吵得不可開交。
    原因無它,隻因大周派遣的使者到了,說是大周應武平的請求要出兵幫其平叛,並要求荊南提供糧草並允許周軍過境。
    首先,周軍的日漸強大是眾所周知的,特別是這三年,周軍的國力儼然突飛猛進。
    若拒絕借道很可能招致周軍直接攻擊荊南。
    可若同意借道又恐引狼入室。
    其實隻要不傻的人,都知道這件事的危險,更何況荊南的那些大臣們,誰又不知道假途滅虢的典故呢?
    可問題是,就算知道又如何?
    如今現實已經擺在麵前了。
    要怪就怪那武平的那幫傻子們,好端端的為什麽要請求大周出兵!
    為此,從得到消息後,荊南朝堂便一直吵到了現在。
    以孫光憲為首的重臣們主張妥協,認為“大周勢不可擋,不如歸順以保富貴”。
    想想也是嘛,荊南終究太弱小了,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麵前,明哲保身有什麽錯?
    而以兵馬副使李景威為代表的一些武將們則建議“設伏拒敵”,大周既然派了太子來,不如先假意同意,在荊門設宴款待,席間直接活捉那大周太子。
    聽說那大周太子可是天縱奇才,若擒了他,還擔心大周不乖乖退軍嗎?
    等大周退軍,然後馬上聯係南唐,畢竟南唐這三年來屢次派使者過來遊說,說要效仿“合縱伐秦”,組建聯盟一起對付大周。
    這樣的想法當然也是對的,好歹是一個國家,一個政權,怎能沒有風骨……
    要說這高繼衝終究也是年輕,用趙匡胤的話說就是年輕終究氣盛,他自然不甘心就這麽投降,於是最終還是拍板,采納李景威的建議——設伏活捉大周太子郭宗訓!
    可他並不知道,當晚,就有人秘密找到了孫光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