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君命不受

字數:5185   加入書籤

A+A-


    李煜又忍不住仔細地看了看奏報,趙匡義在奏報上寫的清清楚楚。
    在看待周軍西麵那支連戰連勝的三萬陸軍的態度上,趙匡義與林仁肇的觀點一樣,他也覺得很有道理。
    這三萬陸軍終究成不了氣候,絕不能影響整個戰局的成敗。
    但二人的計劃卻完全不同:
    林仁肇主張任由那三萬陸軍從路陸進攻,即使他們能連戰連勝,但孤軍深入再加上江南國的層層關卡,他們一定會被消耗殆盡。
    所以關鍵是要防止大周太子率領的水師主力渡過湖口!
    可按照趙匡義的建議,必須主動出擊,在周軍那三萬陸軍身上取得一場大勝。
    這場大勝對結果自然沒有多大影響,但卻能給西蜀看到希望,畢竟東麵戰事一直焦灼著,也需要一場大勝來鼓舞士氣。
    也隻有讓西蜀看到一場大勝,他們才能出兵,牽製周軍,也隻有這樣,其他政權也才有順利加入聯盟的可能性,改變整個大的戰局!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趙匡義看來,湖口一旦出兵,周軍定會趁機突破湖口,繼續東進!
    到時候,隻要湖口駐軍打贏那大周三萬陸軍,再返回湖口,完全可以與采石磯、秦淮河的駐軍一起前後夾擊大周太子率領的水師,一舉將其擊敗!
    若能活捉大周太子,那東麵的戰事即便再焦灼,江南國也贏定了……
    李煜隻是不精通兵法,但還不至於連這個奏報的精妙之處都看不明白!
    在他看來,林仁肇考慮的隻是具體戰術。
    而趙匡義考慮的不僅是具體戰術,還有升華到了整個天下局勢的戰略方麵。
    孰優孰劣,他心中已然明了。
    於是滿意地看向趙匡義:“朕果然沒有看錯你,就按照你說的做,朕這就擬旨,讓林仁肇主動出擊,務必要在大周那三萬陸軍的頭上拿下一場漂亮的大勝……”
    聞言,趙匡義恭敬地行禮:“陛下聖明……”
    怎能不聖明呢?
    這點小伎倆就能將他忽悠地團團轉,這不就是最大的聖明嗎?
    果然。
    幾日後,李煜的聖旨便已經八百裏加急送到了林仁肇手中。
    看到聖旨上的命令,林仁肇氣得直罵娘:
    “這又是哪個直娘賊蠱惑陛下的?”
    “蠢貨,就是個犬入的蠢貨……”
    “還前後夾擊,甕中捉鱉……”
    “簡直可笑!”
    “我江南國總共就二十來萬的兵力,東麵就已經耗費了近十萬。”
    “剩下的一半兵力中,還有一部分還要留守京都金陵!”
    “是,的確是可以夾擊周軍,可夾擊不也意味著兵力分散嗎?”
    “我要是周軍,直接不顧一切向東猛攻,以最快的速度與大周東麵軍匯合,到時潤州必失,金陵可就真的兵臨城下了……”
    “不行,還是那句話,決不能讓大周太子率領的水師突破湖口……”
    一直罵到心腹們紛紛出言勸阻,他這才憤然拿起筆,寫了一道拒接聖旨的親筆信。
    然而,他這封信送出去後,得到的回複還是讓他必須主動出擊,甚至措辭比之前更為嚴厲。
    殊不知,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
    李煜覺得林仁肇站的高度不夠,隻知打仗,不知天下局勢。
    林仁肇覺得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就是眼高手低,不切實際。
    這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於是,矛盾自然而然的變激烈了。
    直到第三次下令依舊被林仁肇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絕後,李煜徹底震怒了!
    甚至專門將此事拿到朝議上討論。
    而林仁肇這邊也一直惴惴不安!
    晚上。
    中軍營帳內,林仁肇獨自坐在案前喝著悶酒。
    該說的道理,該做的分析他都已經向李煜說了,他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到底會是什麽。
    他現在隻希望遠在都城金陵的陛下能相信他的判斷,不被人所蠱惑。
    可另一方麵,他對這個陛下實在沒有信心!
    而且,自從上次見完大周那個使者楊徽之後,他心中就被埋下了一個困惑!
    他還記得楊徽之那句“我家太子殿下已經部署好了,要不了多久,林將軍與你家君主必定會因為你的據守不出產生嫌隙……”
    如今,事情真的按照這句話發展了!
    他是怎麽也沒想到,陛下竟然會如此堅定地逼著自己主動出擊,即便自己已經把道理講得如此明白了,陛下卻還要信什麽“前後夾擊、甕中捉鱉”這樣的話!
    難道陛下之所以會如此偏執就是那大周太子搞的鬼?
    一念至此,林仁肇不由地皺了皺眉,心中頓時生出兩種可能性:
    會不會江南國內部有大周的間諜?
    而且還能影響陛下做出決定的這種間諜?
    那會是誰呢?
    趙高!
    沒錯,隻能是此人!
    他本就是大周的人……
    但也不對啊,這趙高若是大周的間諜,怎可能在這三年內幫助江南國禁軍改革?
    而且這三年來,江南國的禁軍的確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嗯,應該不是他!
    如果不是他,那就隻能是第二種可能性:
    那大周太子料到了一切!
    沒錯,那大周太子之所以率領水師在距離湖口一百多裏的地方安營紮寨,久久不進攻,就是料定了我絕不會讓他輕易渡過湖口,絕不會放鬆對湖口的守衛。
    所以換句話說:
    那大周太子郭宗訓就是故意用水師主力來將自己牢牢拴在湖口,然後利用偏師的進攻引誘陛下逼自己主動出擊!
    這個前提就是,郭宗訓料定了陛下會考慮所謂的“大局”而逼自己出動出擊,更清楚自己是絕不會放棄對湖口的守衛主動出擊的。
    想到此,林仁肇不由地後背一涼:
    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大周太子果然不簡單!
    小小年紀,竟然能如此精準地掌握人心,更以此來給自己製造一個如此困局……
    等等!
    如果真是這樣,那他當初派那個使者來,難道真的隻是為了好心叮囑自己?
    不!
    不可能!
    一個能把人心掌控到如此地步的妖孽,怎可能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
    一瞬間,他像是觸電般從椅子上彈射而起:
    “我知道了!”
    “他派使者來,就是為了在陛下心裏埋下一顆懷疑我的種子……”
    “陛下本就一直對我不喜,那郭宗訓應該是掌握到了這一點,所以設計讓使者來見我,偏偏我一時心軟沒有殺頭!”
    “這不就正好給了陛下懷疑我與大周太子暗中勾結的理由嗎……”
    想到此,他突然又搖了搖頭,無奈地看向案上的酒壺:
    “這麽荒唐的事,怎麽可能?”
    “就算陛下懷疑我暗中勾結,可總得有證據吧?”
    “陛下還不至於昏庸到隻憑懷疑就殺我吧……”
    “唉,以後還是少喝點酒吧……”
    一念至此,他再次拿起筆,將自己剛剛整理的思路寫了下來,準備上奏李煜。
    可就在此時,一道熟悉的聲音驟然響起,聲音竟有些緊張與不安:
    “將軍,陛下的聖旨到了……”
    “是、是朱令贇來宣紙……”
    朱令贇?
    林仁肇不由地皺起了眉頭,一股不祥的預感頓時湧上心頭:
    怎麽會是他?
    難道陛下真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