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氣

字數:4780   加入書籤

A+A-


    他等嶽母拎著籃子,心滿意足走後,將那塊桃肉遞給意猶未盡的媳婦。
    “小鳳,你吃!”
    鍾玉鳳看了看桃肉,又看看他,最後低頭咬了一小口,才笑道:
    “阿康哥,我已經吃飽了,剩下的你吃!”
    哪怕小兩口還沒洞房,但經過一兩個月的相處,還是挺了解彼此的。
    看出她是心疼自己,池康甜滋滋地將剩下那些桃肉給吃了。
    東西剛吃完,他就回過神,立即說:
    “小鳳,小姑說,這些果子的籽,到時候都要給她。”
    “成,那稍後我過去跟我娘說一聲。
    對了阿康哥,小姑是今天才回來的對吧?”
    “嗯!”
    “這會兒晚了,小姑應該也很累。
    我想,明天找個空閑去看看她。
    阿康哥,你說我送些什麽東西給小姑好?”
    池康哪裏知道?
    在他看來,小姑是仙人,本事大如天,什麽都不缺的。
    但看媳婦興致衝衝的模樣,他也不想掃興。
    想了想,他說:“嶽母名下有布莊,要不咱們拿點舒適又透氣的布給小姑?
    也不用多,夠小表弟做兩身衣服就好。
    不成的話,那給小表弟做一雙鞋子?
    我前兩天看到他的時候,已經會爬了,想來走路也快。”
    鍾玉鳳覺得明天就要去看人,現在做鞋子肯定來不及。
    不過布料,她倒是有不少。
    都是她小時候,娘看到有好布,給攢的嫁妝。
    前段時間,爹娘搬到這邊來後,順帶把她的嫁妝也帶過來了。
    眼下她隻需去庫房找一找就成。
    這般想著,她就說:
    “那就給小姑布,嗯,這天熱,穿絲衣最是涼快。
    我去找找,給小姑拿上一匹。
    不過壯壯穿的,什麽顏色好?
    要不幹脆就素一些,這樣小姑也可以用到?”
    說完這話,鍾玉鳳沒馬上去庫房找東西,而是把碗筷放到廚房,就去隔壁娘家了。
    池康等人走遠,想起小姑洞府中的那些地,心中的惆悵日漸加深。
    這見鬼的天氣,一天賽一天的熱,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
    小姑的洞府,仙人隻給她用三年。
    難不成,這災害要持續三年?
    想著這些,他又去看自家種下的那些紅薯跟土豆。
    唯有看著這些糧食,他才能心安!
    *
    極熱又無風的天氣,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讓人格外難受。
    這一天晚上,黃大妮跟陳小麥,是睡在空間裏的。
    難得一夜好覺,快到天明之時,她們就醒了。
    老池家的大門外,也傳來大夥兒刻意壓低的聲音。
    池魚要出去,剛好池大虎也想在人前露露臉,便也跟著出來了。
    其實不僅是他,一同出來的,還有池二熊跟池巧。
    池魚借著打水洗臉的工夫,把井水再次注滿。
    彼時已到天色熹微之際。
    池巧把門打開,池家坳的人,已然排好了隊。
    因池東一征人去北聯山脈圈範圍,故而來這挑水的壯勞力,男女都有。
    他們每個人,都用扁擔挑著兩個大木桶。
    看到老池家大門打開,大夥兒頓時不說話,目光齊刷刷看向老池家。
    等看見池魚的身影,改名成池珍珍的招喜,率先說:
    “大虎哥,門不用全部打開,隻要開個縫隙就好,我們在這外頭不進去。”
    是的,招喜自打決定嫁給劉青山後,就想給自己換個名字。
    隻是找沈昭辰取的時候,問她姓氏,她就說,想姓池。
    所以,哪怕她不是池氏一族的人,心裏也當自己是。
    等成親後,看著池家坳人的團結跟勤勞。
    她更是覺得,自己很幸運,才能來到這,融入這裏。
    昨兒她男人跟池氏一族的人去北聯山脈了,現在家裏的活,都是她自己來。
    此刻,她看見池魚,眼底有的不僅僅是感激,更多的,則是敬佩。
    池魚顯然也是看見她了,聞言朝她笑笑。
    在場其他姓氏的人,在聽到池珍珍的話,也紛紛出聲附和,更別說是池氏一族的人。
    已然走到門口的池魚,借著微弱的光線,朝外看去。
    待看到絕大多數人,幹瘦且蠟黃又被熱的不行的模樣,就忍不住問:
    “大家吃過飯沒?”
    池家坳的人,不管家裏缺不缺糧,現在都是一天隻吃兩頓。
    聽到這話,一個個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池魚卻說:“我熬了些薄荷紅薯湯,要不一人來一碗?”
    誰都沒想到,池魚會這麽說,一個個頓時感動的不行。
    紅薯是好東西,他們都知道。
    池魚這個時候願意拿出來給他們當糧食,還加了薄荷,全是在為他們考慮。
    所以,有些感性的人,直接紅了眼。
    池魚朝池大虎說:“大哥,你等會兒再給大夥兒打水。
    二哥你跟嫂子去廚房,幫我把東西拎出來。”
    說著,她率先去廚房,之後從空間,拿出兩個大木桶,跟三個碗。
    木桶中的東西,可不是單純的薄荷熬紅薯,而是還添了些粟米。
    這麽兩個大木桶,大概用了三斤粟米,五個大紅薯。
    等池二熊跟池巧把東西搬出門外,池魚才開口繼續說:
    “我這東西也不多,一共就這兩大桶。
    從今天開始,一共持續三天,分完就沒。
    這薄荷紅薯湯,我還添了些小米,可以裹腹,也可以清熱解毒,大家放心喝。”
    說完這話,她就退回院中。
    池家坳一共就三十多戶人家,每戶一人,也才三十幾人。
    一個個在等水的時候,看著碗中紅薯跟粟米,包括池珍珍在內的所有人,都忍不住鼻尖泛酸。
    他們池氏一族的姑奶奶,真的太好太好了。
    她不僅帶大夥兒度過一個個的災難,還給高產的糧食。
    現在怕大夥兒沒水用,給水不說,還怕他們肚子餓,又給熬粥。
    這麽多粥,她不會是半夜就起來熬了吧?
    甚至,她心地善良到,怕他們這天喝了燙嘴,還特意用井水給冰鎮過。
    在場有一個算一個,即便是向來硬氣的池家坳兒郎,挑水走得時候,眼眶泛紅,而走路卻格外沉穩。
    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氣一樣!
    池魚等所有人都走後,看木桶中,還剩下小半桶的薄荷小米紅薯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