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旱災預警

字數:7872   加入書籤

A+A-


    雪災的餘威尚未完全消散,朔北的清晨已透著一股反常的幹燥。黃玉卿推開將軍府書房的窗,一股帶著沙塵的風撲麵而來,吹得窗欞上未化的殘雪簌簌掉落。她伸手接住一片雪粒,指尖的涼意轉瞬即逝,雪粒在掌心迅速化作水珠,又很快被風卷走,隻留下一道淺淺的水痕。
    “夫人,您怎麽又站在窗邊吹風?” 貼身丫鬟春桃端著熱茶走進來,見她衣衫單薄,連忙上前幫她攏了攏披風,“蕭將軍特意吩咐過,讓您多歇著,別再為瑣事勞心。”
    黃玉卿接過熱茶,指尖貼著溫熱的瓷杯,目光卻落在院中的老槐樹上。往年這個時候,老槐樹的枝椏上還掛著厚厚的積雪,可如今,枝頭的雪已消融大半,露出灰褐色的枝幹,連樹皮上的裂紋都看得一清二楚。“春桃,你沒覺得今年的天氣不對勁嗎?” 她輕聲問道,“雪化得太快了,而且風裏帶著一股燥熱,一點都不像初春的樣子。”
    春桃愣了愣,仔細感受了一下窗外的風,點頭道:“確實比往年暖些,昨天去後廚時,還見水缸裏的冰化得隻剩一層薄殼了。不過暖點不是更好嗎?至少牧民們不用再受凍了。”
    黃玉卿卻搖了搖頭,將杯中熱茶一飲而盡。她轉身走到書桌前,攤開那本從空間裏找到的古籍 —— 書頁泛黃,上麵用小楷記載著朔北近百年的氣候變遷。其中一頁用紅筆圈出的內容,正是她昨夜反複研讀的重點:“朔北氣候殊異,雪災過後,若融雪過速,土地龜裂,不出三月,必有大旱。”
    “夫人,蕭將軍和幾位千戶大人來了。” 門外傳來親衛的通報聲。黃玉卿連忙將古籍收好,起身迎接。蕭勁衍帶著幾名武將走進書房,他們身上還沾著泥土,顯然是剛從牧區巡查回來。
    “玉卿,西牧區的保暖棚已搭建完畢,牧民們也都分到了種子,再過幾日,就能開始春耕了。” 蕭勁衍語氣中帶著一絲輕鬆,他走到書桌前,拿起桌上的輿圖,指著西牧區的位置說道,“今年有你帶來的耐寒青稞種,想必收成不會差。”
    黃玉卿卻沒有接話,而是將輿圖上西牧區的河流區域圈了出來,沉聲道:“勁衍,你看這裏。往年這個時候,這些河流的冰層要到四月才會完全融化,可今年,不過三月初,冰層就已經開始斷裂。而且我讓人去查看過,河床的土壤已經開始龜裂,最深的裂紋能塞進一根手指。”
    她的話讓書房內的氣氛瞬間凝重起來。一名姓趙的千戶忍不住開口:“夫人,您是不是多慮了?雪災剛過,怎麽會突然幹旱?再說,朔北的雨季很快就要來了,到時候雨水充足,哪用得著擔心缺水?”
    “就是啊夫人,” 另一名千戶附和道,“我們在朔北待了十幾年,從來沒見過雪災過後還會鬧旱災的。您要是擔心水源,我們多挖幾口井就是了。”
    黃玉卿知道,這些武將常年在戰場上廝殺,對氣候變化的敏感度遠不如她。她沒有直接反駁,而是從懷中取出那本古籍,遞給蕭勁衍:“這是我從空間裏找到的古籍,上麵記載了朔北近百年的氣候。其中明確提到,雪災過後若融雪過快,必會引發大旱。而且我這些天一直在觀察,白天的日照時間比往年長了近一個時辰,土壤的含水量也比往年低了三成 —— 這些都是旱災的前兆。”
    蕭勁衍接過古籍,仔細翻閱著,臉色漸漸變得嚴肅起來。他跟隨黃玉卿多年,深知她從不無的放矢,尤其是涉及到朔北百姓生計的事,她更是謹慎萬分。“玉卿,你想怎麽做?” 他抬頭望向黃玉卿,眼神中帶著全然的信任。
    “我想在朔北修建大型地下蓄水池和水渠。” 黃玉卿走到輿圖前,指著幾處地勢較高的區域說道,“這裏、這裏和這裏,都是修建蓄水池的絕佳位置。我們可以利用融雪的水,將蓄水池灌滿,再通過水渠將水引到各個牧區和農田。另外,我還想在各個牧區推廣耐旱作物 —— 空間裏有幾種經過改良的粟米和豆類,耐旱能力極強,就算幾個月不下雨,也能存活。”
    她的話音剛落,趙千戶就皺起了眉頭:“夫人,修建蓄水池和水渠可不是小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雪災剛過,百姓們本就困苦,哪有精力再去做這些?而且那些耐旱作物,我們從未種過,萬一不能存活,豈不是白費功夫?”
    “趙千戶,你覺得,是現在辛苦一點修建蓄水池,還是等旱災來了,看著百姓們餓死渴死好?” 黃玉卿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至於耐旱作物,我可以保證,隻要按照我教的方法種植,成活率絕不會低於八成。而且這些作物的生長周期短,就算遇到旱災,也能收獲一部分糧食,總比顆粒無收要好。”
    蕭勁衍放下古籍,沉聲道:“我支持玉卿的提議。”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武將,語氣嚴肅地說道,“當年若不是玉卿提前預警,我們也無法在流寇來襲前做好準備。如今她既然說有旱災,我們就必須提前應對。從今日起,暫停春耕準備,所有兵力和百姓,都投入到蓄水池和水渠的修建中。趙千戶,你帶五千士兵去西牧區,負責修建蓄水池;李千戶,你帶三千士兵去東牧區,開挖水渠;剩下的人,跟著我去北牧區,組織牧民種植耐旱作物。”
    有了蕭勁衍的支持,幾名千戶雖然仍有疑慮,卻也不敢再反對。他們紛紛領命,轉身離開了書房。書房內隻剩下黃玉卿和蕭勁衍兩人,蕭勁衍走到黃玉卿身邊,握住她的手:“玉卿,辛苦你了。每次遇到危機,都是你在前麵為我們指引方向。”
    黃玉卿搖了搖頭,靠在他的肩上:“我們是夫妻,本就該同甘共苦。隻是修建蓄水池和水渠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石料,朔北的木材資源有限,恐怕需要從西域采購。而且耐旱作物的種子雖然有,但要推廣到各個牧區,還需要時間和人手。”
    “木材和石料的事你不用擔心,” 蕭勁衍輕撫著她的長發,“我已經讓人去聯係西域的商隊,他們常年往返於朔北和西域之間,手裏有大量的木材和石料。至於種子推廣,我們可以讓學堂裏的少年郎們幫忙 —— 他們跟著你學了不少知識,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接下來的幾日,朔北上下都投入到了抗旱準備中。黃玉卿親自帶著學堂的少年郎們,前往各個牧區,教牧民們如何種植耐旱作物。她將空間裏的粟米種子分發給牧民,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翻土、播種、施肥。蕭明軒也跟著忙前忙後,他將黃玉卿教給他的種植方法編成通俗易懂的口訣,教給那些不識字的牧民。
    “深翻土,淺蓋種,行距三寸別太密;早澆水,晚施肥,耐旱作物長得肥。” 蕭明軒站在田埂上,大聲念著口訣,周圍的牧民們跟著重複,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一名牧民試著按照口訣播種,沒過幾日,種子就冒出了嫩綠的芽尖,這讓牧民們對耐旱作物的信心大增。
    與此同時,蓄水池和水渠的修建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趙千戶帶著士兵們在西牧區的山腳下開挖蓄水池,他們用鐵鍬和鋤頭一點點地挖掘,累了就坐在雪地上歇一會兒,渴了就喝一口隨身攜帶的熱水。李千戶則帶著士兵們在東牧區開挖水渠,他們沿著河流的走向,將水渠挖得又寬又深,還在水渠兩側用石頭砌起堤壩,防止水流滲漏。
    然而,困難也隨之而來。修建蓄水池需要大量的石料,西域商隊雖然答應供應,卻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 —— 用朔北的酒來交換。而且他們要的不是普通的酒,而是黃玉卿研發的新酒種 —— 果酒。
    “夫人,西域商隊的人說,他們隻要果酒,而且要一千壇。若是沒有果酒,他們就不肯把石料運過來。” 負責聯係商隊的管事一臉為難地說道,“他們還說,朔北的果酒在西域很受歡迎,就算是用十倍的糧食,他們也願意換。”
    黃玉卿聞言,心中一動。她研發的果酒是用空間裏的水果釀造的,口感清甜,而且度數不高,不僅深受朔北百姓的喜愛,還通過西域商路賣到了西域各國。隻是果酒的釀造周期較長,一次釀造一千壇,需要大量的水果和時間。
    “你告訴西域商隊,一千壇果酒可以給他們,但他們必須在十日之內將石料運到朔北。” 黃玉卿沉吟片刻,做出了決定,“另外,讓酒坊的工匠們加快釀造速度,再從空間裏多取出一些水果,務必在十日之內湊齊一千壇果酒。”
    管事領命而去,黃玉卿卻陷入了沉思。西域商隊對果酒的需求量如此之大,甚至不惜用石料來交換,這背後會不會有什麽隱情?而且她總覺得,西域商隊這次的態度有些反常 —— 以往他們對朔北的物資總是挑三揀四,可這次卻如此爽快地答應供應石料,隻是要求用果酒交換。
    “夫人,您在想什麽?” 春桃端著一碗剛熬好的銀耳羹走進來,見黃玉卿眉頭緊鎖,忍不住問道。
    “我在想西域商隊的事。” 黃玉卿接過銀耳羹,輕輕吹了吹,“他們這次的要求太奇怪了,按理說,石料在西域並不稀缺,他們沒必要非要用果酒來交換。而且他們要的數量太多,一千壇果酒,足夠他們在西域賣上一筆好價錢了。”
    春桃想了想,說道:“會不會是他們覺得果酒比糧食更值錢?畢竟西域那邊水果稀少,果酒肯定很受歡迎。”
    黃玉卿搖了搖頭,她總覺得事情沒有這麽簡單。她起身走到書桌前,攤開一張西域的輿圖,手指在輿圖上輕輕滑動。忽然,她的手指停在了西域的一個小國 —— 月氏國。月氏國與朔北相鄰,近年來一直與朔北相安無事,但據探報顯示,月氏國最近與北境的遊牧聯盟來往密切。
    “難道……” 黃玉卿心中閃過一個念頭,“西域商隊是月氏國派來的?他們想要果酒,其實是想打探朔北的實力?” 這個念頭讓她心中一緊,如果真是這樣,那朔北的處境就更加危險了 —— 不僅要應對即將到來的旱災,還要防備月氏國和北境遊牧聯盟的偷襲。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蕭勁衍的親衛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夫人,不好了!西牧區的蓄水池突然坍塌了,壓傷了十幾個士兵!”
    黃玉卿心中一驚,連忙放下輿圖,跟著親衛快步向西牧區趕去。一路上,她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蓄水池坍塌的景象 —— 是施工不當,還是有人故意破壞?如果是後者,那背後之人的目的又是什麽?
    趕到西牧區時,蓄水池周圍已經圍滿了士兵和牧民。蕭勁衍正指揮著士兵們搶救受傷的同伴,他的臉上滿是焦急。黃玉卿快步走到蓄水池邊,隻見剛挖好的蓄水池側壁已經坍塌,泥土和石塊堆積在池底,幾名受傷的士兵躺在擔架上,臉色蒼白,顯然傷得不輕。
    “怎麽回事?” 黃玉卿問道,她蹲下身,查看一名士兵的傷勢 —— 士兵的腿被石塊砸傷,鮮血染紅了褲腿。
    趙千戶一臉愧疚地走上前:“夫人,是我的錯。我不該讓士兵們連夜施工,導致他們疲勞過度,才出現了坍塌事故。”
    黃玉卿卻沒有責怪他,而是仔細觀察著坍塌的側壁。她發現,側壁的泥土有些鬆散,而且裏麵夾雜著一些細小的石子 —— 這些石子並非朔北本地的石料,反而與西域商隊之前送來的石料有些相似。
    “趙千戶,這些泥土是從哪裏運來的?” 黃玉卿指著坍塌的側壁問道。
    趙千戶愣了愣,說道:“是從附近的山坡上挖來的。怎麽了,夫人?”
    黃玉卿沒有回答,而是讓人取來一把鐵鍬,從坍塌的側壁上挖了一些泥土,仔細檢查起來。泥土中除了細小的石子,還有一些黑色的粉末 —— 這些粉末帶著一股淡淡的硫磺味,是她之前在空間裏研究炸藥時見過的。
    “不好!” 黃玉卿心中一沉,“這些泥土被動過手腳!有人在泥土裏摻了硫磺粉,導致泥土鬆散,才會出現坍塌事故!”
    她的話讓在場的人都驚呆了。蕭勁衍臉色一冷,沉聲道:“查!立刻去查,是誰負責運送這些泥土的!”
    士兵們很快就找到了負責運送泥土的牧民 —— 那是一名來自西牧區的中年牧民,他見到蕭勁衍和黃玉卿,嚇得雙腿發軟,當場就跪了下來。
    “將軍,夫人,我…… 我不是故意的!是有人逼我的!” 牧民哭著說道,“前幾日,有幾個穿著異族服飾的人找到我,說隻要我在運送泥土的時候,把這些黑色的粉末摻進去,他們就給我十兩銀子。我一時貪念,就…… 就答應了他們!”
    “那些異族服飾的人長什麽樣?他們有沒有說自己是誰?” 黃玉卿追問。
    牧民努力回憶著:“他們都戴著帽子,遮住了大半張臉,我隻看到他們的眼睛是藍色的。他們還說,如果我敢把這件事說出去,就殺了我的家人!”
    藍色的眼睛?黃玉卿和蕭勁衍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警惕。朔北的牧民都是黑眼睛,藍色眼睛的人,大多來自北境的遊牧聯盟或者西域的小國。
    “看來,有人不想我們順利修建蓄水池啊。” 蕭勁衍語氣冰冷,他看向黃玉卿,“玉卿,你說的沒錯,這場旱災背後,恐怕還有人在暗中作祟。”
    黃玉卿點了點頭,她走到那名牧民麵前,輕聲道:“你別怕,隻要你如實交代,我們不會為難你。那些人除了讓你摻硫磺粉,還跟你說了什麽?”
    牧民想了想,說道:“他們還問我,朔北的糧食和水源夠不夠,還問夫人您是不是有什麽特別的本事,能提前知道天氣變化。”
    聽到這裏,黃玉卿心中的疑慮更加深了。這些人不僅想破壞蓄水池的修建,還在打探她的底細 —— 他們到底是誰?是蘇清柔的殘餘勢力,還是北境的遊牧聯盟,亦或是西域的月氏國?
    “勁衍,我們必須加快速度了。” 黃玉卿轉身對蕭勁衍說道,“蓄水池的坍塌已經耽誤了不少時間,我們得盡快找到新的泥土來源,重新修建蓄水池。而且,我們還要加強邊境的防禦,防止有人趁機偷襲。”
    蕭勁衍點頭,立刻下令:“趙千戶,你帶士兵去附近的山坡重新挖掘泥土,這次一定要仔細檢查,絕不能再出任何差錯。李千戶,你調派一千名士兵,加強西牧區和北牧區的邊境防禦,一旦發現可疑人員,立刻拿下!”
    士兵們領命而去,黃玉卿看著重新忙碌起來的人群,心中卻沒有絲毫放鬆。她知道,蓄水池的坍塌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危機在等著他們。而那即將到來的旱災,或許不僅僅是天災,更是一場人為的陰謀。
    夜幕降臨,黃玉卿站在書房的窗前,望著遠處的星空。星星依舊被雲層遮蔽,看不到一絲光亮。她摸出懷中的青銅令牌,指尖輕輕摩挲著上麵的紋路。忽然,她聽到院中有輕微的響動,她警惕地看向窗外,隻見一道黑影閃過,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誰?” 黃玉卿厲聲喝道,同時拔出腰間的匕首。蕭勁衍聽到聲音,立刻帶著親衛趕了過來,卻隻看到地上留下的一張紙條。
    紙條上用潦草的字跡寫著:“旱災將至,朔北必亡。若想保百姓性命,速將耐旱作物種子和果酒配方交出,否則,三月之後,必讓朔北血流成河。”
    黃玉卿看著紙條上的字跡,心中一冷。看來,暗中作祟的人已經開始威脅她了。而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破壞朔北的抗旱準備,還要奪取她的核心資源 —— 耐旱作物種子和果酒配方。
    “玉卿,別擔心。” 蕭勁衍將她攬入懷中,語氣堅定地說道,“有我在,絕不會讓他們得逞。我們不僅要修好蓄水池,種好耐旱作物,還要讓他們知道,朔北不是好欺負的!”
    黃玉卿靠在蕭勁衍的懷中,點了點頭。她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更加艱難,但隻要他們夫妻同心,軍民協力,就一定能度過這場危機。隻是她心中還有一個疑問:寫下這張紙條的人,到底是誰?他們的背後,是否還有更強大的勢力在支持?
    夜色漸深,朔北的風依舊帶著幹燥的氣息,仿佛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而黃玉卿和蕭勁衍,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