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莫非忘了王莽之事乎?

字數:3995   加入書籤

A+A-


    “哦?竟有此事?”
    聽到兩人的話,原本還抱著幾分嘲笑心思的是李世民,立刻發現了事情有些不對。
    在他原本的預想中,因為科舉的事情,國子監和弘文館肯定是要受到一些影響的。
    畢竟那兩個地方所教授的東西和眼下大唐所需要的東西其實還是有些差距的。
    之乎者也,仁義禮智信這種東西大唐當然原是需要的,可對於李世民而言,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要不然,這朝廷上的大小議會開了又開,卻解決不了什麽問題,到了最後就會形成一個扯皮的局麵。
    隻是李世民低估了科舉的影響,沒想到這兩個地方的生員,一下子少掉了這麽多。
    確實是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了。
    李世民想了想,決定還是先安撫兩人一下,便故作輕鬆道:
    “此事說來還是朕的過失了,不想把試題出的有些難了點,讓你們的弟子受了一些刺激,下一屆吧,下一屆朕出題的時候,多照顧一些你們的感受,這樣一來,那些學生遲早還是會回來的,兩位卿家,覺得如何?”
    李世民說的時候,臉上不由自主地帶著一抹凡爾賽的笑容。
    畢竟自三皇五帝以來,親自出試卷,難倒天下學子的,便隻有他一人了。
    不過國子監和弘文館,畢竟也是他的心血所在,肩負著教化天下學子以及彰顯皇恩的重任,所以李世民也不希望讓這兩個地方麵子上太過難看。
    卻不想,在他說話之後,盧玉山以及謝恒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倒是把李世民給整不會了。
    “兩位這是……”
    李世民出聲詢問,卻見那盧玉山長歎口氣道:
    “哎……要是能像陛下說的那樣就好了,隻是老臣擔心這一次,要是讓那些人走了,怕是再也回不來了……”
    “是啊!陛下,微臣和盧祭酒這一次進宮,就是希望陛下能頒布一道旨意,讓那些準備退學的學子,不準另投他人,否則就取消他們下一次參加科舉的資格,非如此,不足以斷了那些人的念想啊!”
    謝恒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原本能擔任弘文館的館長,對於他們謝氏一族來說,簡直是莫大的榮耀。
    類似於國子監祭酒,弘文館館長這樣的職務,簡直是清貴中的清貴。
    一般說來,就連自家的姓氏品級都會水漲船高地提升好幾等呢。
    可誰能想到,就在他上任還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弘文館的學生眼看著就要走完了。
    這樣一來,他這個館長想不出名都難了。
    毫無疑問的,他謝恒將會成為長安城裏的笑柄,甚至將來在青史上,也會遺臭萬年。
    所以,他必須不遺餘力地將這件事情掐死在萌芽狀態裏。
    “你要朕下旨?”
    聽到這話,李世民眉頭不由一皺。
    正如之前所說,讓大臣的子弟們來這兩個地方讀書,是為了彰顯他皇室的恩典。
    在這個過程裏麵,當然也有大臣以各種理由,婉拒了這樣的邀請。
    比如是馬上就要奔赴外地,路途遙遠,不方便的,也有的是已經師從名家,不願意中斷學習的。
    可不管怎麽說,這件終歸是一個你情我願的事情。
    可如果下了這一道聖旨,那這恩典可就全變味了。
    除了這兩個地方之外,不許別人家的孩子在別處上學,光是聽上去,就有點霸道的不講道理。
    知道的是來自於上麵的恩典,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做要挾呢!
    下旨是不可能下旨了,不過李世民還是從這兩個人的話裏麵,聽出了一點別的東西。
    “你們兩個一直在說學子們要另投他處?朕想知道,這個他處是什麽地方?
    究竟有何本事,難道比咱們大唐的官學還厲害嗎?”
    李世民審視著麵前的兩人,心想真是世道變了。
    以前這兩家,尤其是盧玉山這邊,那在自己麵前從來都是端著架子,仿佛他來擔任這個國子監祭酒是給了朝廷天大的麵子。
    可如今,也不知道是這人年紀大了,還是真的服軟了,在他麵前竟然終於低下了那高傲的頭顱。
    如此看來,這科舉改革還真的得繼續搞下去才是。
    不然仕林的話語權,還真讓這些人給拿捏了。
    麵對李世民的提問,盧玉山和謝恒相互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默默歎了口氣,有氣無力道:
    “回稟陛下,臣等所說的,不是別處,正是那魏縣子在鄉間所設立的私學……礦場學堂!
    這學堂裏麵的事情,臣等已有所耳聞,聽說他們授課時,不學孔孟做人之道,隻知投機取巧,應對考試……如此風氣,要是彌漫開來,那我大唐將來的官員,豈不會成了隻知道危機牟利,荼毒百姓的貪官,惡官了嗎?”
    盧玉山深深看了李世民一眼,意味深長道:
    “想來,陛下想要的貞觀之治,便是如此模樣嗎?”
    不得不說,盧玉山真的是老江湖,一下子便刺中了李世民的軟肋。
    此時的李世民臉色已經變得沒有了之前的從容。
    做到貞觀之治,可以說是李世民前半輩子最大的政治抱負。
    在這個前提之下,他是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打亂他這個計劃的。
    想了想,李世民皺著眉頭說道:
    “你們說那裏隻教投機取巧之術,不教孔孟之道,可是此次科舉前三甲的文章想必兩位愛卿都是看過的,那裏麵引經據典,鞭辟入裏,這樣的文章若說沒有孔孟之道,怕是難以服眾吧……”
    言下之意,李世民的意思是朕又不是三歲孩童,別以為隨便扣別人一個帽子,就能拿來糊弄他。
    “這……”
    聞言,盧玉山和謝恒不禁一下子愣在了那裏。
    事實上,這也正是他們感到為難的地方。
    要是沒有房遺愛他們幾個的文章礙事,他們早就一上來就發起攻勢了。
    可偏偏有這幾篇極為精彩的文章,若是一上來就提出反對,那就會弄得像現在這樣,惹來李世民的懷疑。
    “陛下,那幾篇文章,確實是難得的佳品,可是從一個人文章的好壞,難道就能看出這人的品性如何嗎?”
    盧玉山深深看了李世民一眼,悠悠然地說道:
    “陛下莫非忘了王莽之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