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楊廣殺父
字數:7247 加入書籤
獨孤皇後去世後,再也沒有人敢管楊堅,這時他夜夜招幸宣華夫人,沒幾天便弄出一身病來。宣華夫人日夜不離侍奉湯藥;太子楊廣要博一個純孝的美名,也時刻在父皇龍床前周旋。
一天楊廣問候先帝病情後出來,正遇宣華夫人進宮。楊廣搶上前去深深一揖,宣華夫人嚇了一跳,定睛一看,卻是皇上的太子楊廣。
宣華朝楊廣欠了欠身子,待要繼續往前走,楊廣卻伸出雙臂擋住去路。他目不轉睛地盯著宣華說:“夫人天姿國色青春年少,天天陪侍父皇豈不委屈?俺楊廣久慕夫人仙姿,今日相逢實是天緣,若蒙夫人錯愛,楊廣死生不忘!”
宣華見楊廣言語輕佻,不由停下腳步義正辭嚴地說:“妾身雖賤,不過已蒙聖上恩寵,關乎名節,請殿下自重!”
楊廣見宣華雙眉緊皺櫻唇稍撅,雖是一臉怒容,卻越發顯得動人!當下淫心大發,一把扯住宣華衣服。宣華滿臉通紅,再也顧不得什麽禮儀,她用勁將身子一抽,然後跌跌撞撞地向文帝寢宮奔去。楊廣望著她的背影如癡如醉。
文帝這時正氣息奄奄地睡著,突見宣華夫人滿臉紅暈氣喘籲籲地進來,忙問其故。宣華夫人珠淚滾滾泫然哭訴道:“太子無禮。”隋文帝省悟過來後罵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誤我!”隨即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說:“召我兒楊勇。”柳述、元岩出閣向左仆射楊素請示,楊素將此事稟報太子楊廣,楊廣遣左庶子張衡進入文帝寢殿,不一會兒文帝就死了。
文帝死後,楊廣登上了皇帝大位。他假傳文帝遺囑,逼迫楊勇自盡。親弟楊秀及幼弟楊諒也被剝奪官爵貶為庶民,後來與諸子被一起軟禁,不得與妻子相見。
大業三年(607年)3月4日,楊廣誅殺侄兒長寧王楊儼,又把楊勇諸子貶到嶺南,並且在路途中全部處死。
楊廣即位後各處宮院都來朝賀,獨不見那位宣華夫人。楊廣預備下一個金盒,外麵封了口,又親自簽了字,然後打發一個太監去賜與宣華夫人。
那天宣華夫人不肯和煬帝做苟且之事,如今文帝死了,煬帝即位,她不知道自己要受怎樣的罪。忽然一個內侍雙手捧著一個金盒子進來說道:“這是皇帝賜給娘娘的,請娘娘親手開看。”宣華夫人見盒子四周封著皇封,盒口處又有禦筆畫押,疑心煬帝賜她自盡。想自己綺年玉貌陪伴年老皇上,本來心裏就十分委屈;為保全名節得罪皇帝,如今卻因此斷送性命,不由一陣心酸,兩行珠淚直落在粉腮兒上,宮女們也忍不住陪她流淚。這時太監等得不耐煩了,一迭聲地催她開盒。宣華夫人隻得把牙齒一咬小腳一頓,嗤的一聲揭破封皮。打開一看,原來金盒裏並不是什麽毒藥,而是端端正正地放著一個同心結子。左右宮女一齊歡呼道:“娘娘千喜萬喜!”宣華夫人不由歎了一口氣說道:‘新天子如此多情,我也顧不得名節了!’當下嫋嫋婷婷地站起來把結子取出,又向金盒拜了幾拜。那內侍接過盒子複旨去了。
這天二更時分,宣華夫人宮門外忽然傳來遠遠喝道的聲音,大家一齊搶到宮門外守候。隻見禦道上一簇紅燈,照著一位風流天子步行而來。
宣華夫人被宮女們簇擁著走出宮來,在滴水簷前和煬帝相遇,宣華夫人匍匐在地稱了一聲“萬歲”。煬帝慌忙上前用手攙住,然後一起走進宮去。
這時屋內紅燭高燒,階前月色橫空,煬帝把宣華的手兒引在懷前低低說道:“朕為夫人寸心如狂,前日之事幾蹈不測。算來都是因為夫人長得風流。如今天緣湊合,疏燈明月又見仙容,夫人如何慰藉朕心?”煬帝連問數次,宣華不覺流下淚來說道:“賤妾不幸已侍先皇,名分所在勢難再薦。前日冒犯之處出於無奈,萬望萬歲憐恕。陛下粉黛三千豈無國色?何必下顧殘花敗柳?既汙聖身又喪賤節,還望陛下三思。”煬帝聽後大笑道:“夫人的話原是好話,無奈朕見夫人後魂銷魄散寢食俱忘;夫人倘不見憐,誰能治得了朕的心病呢?”宣華夫人抬頭一看,月光正照在煬帝臉上,隻見他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宣華夫人心中早已‘肯’了,隻是羞答答地說不出口。
這時左右送上筵宴。煬帝滿斟一杯遞與夫人道:‘好景難逢,良緣不再;今夜相親,願以一杯為壽。’宣華夫人接過酒杯後含羞說道:‘天顏咫尺,恩威並重;今夜定情,但願陛下始終如一!’說著也斟滿一杯送在煬帝手裏。兩人一言一笑,漸漸親熱起來。看看月移鬥換,宮漏深沉,煬帝握住宣華夫人的手神魂顛倒,宣華夫人也風情畢露輕盈旖旎,兩人並肩攜手同進寢宮,早把文帝的恩情置之度外。
楊廣和宣華夫人夜夜歡樂,蕭皇後不由妒火中燒。一次她當著陳氏的麵大罵楊廣,楊廣無法還擊,陳氏更是羞愧難當,自己畢竟曾是楊廣名義上的母親。楊廣在蕭皇後的逼迫下將陳氏送到仙都宮居住,等於是被打入了冷宮。
沒有了陳氏的陪伴,楊廣整天悶悶不樂,有時還莫名其妙地大發脾氣,身體也日漸消瘦。蕭皇後看到楊廣這樣,不得已又將陳氏接回宮中。重新回宮的陳氏,已經不能麵對自己和楊廣的這段**之情了。所以一年後便鬱鬱而終,享年二十九歲。她死後,楊廣為她寫了一首《神傷賦》來寄托對她的哀思,並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隋仁壽四年(604),陳後主步入人生的終點,作為被俘虜的亡國之君,陳後主竟然比隋文帝晚死四個月,不得不說在保命上,陳後主堪稱一介奇才。
麵對陳後主的去世,統兵滅陳的楊廣十分瞧不起他。在置辦他的喪事時,楊廣給這個荒唐的昏君上諡號“煬”,意思是陳後主一生沉迷酒色、違反道德、虐待民眾、背逆天理。吊詭的是,楊廣身後也得了一個“煬”的諡號。
卻說楊暕是楊廣和蕭皇後所生的次子,他完美地繼承了父母的優點,“美容儀,疏眉目”。楊堅在世時便加封楊暕為豫章王,食邑一千戶,對楊暕的喜愛可見一斑。可楊暕紙醉金迷,驕縱不法,成天與一群佞臣為伍。
別看楊廣自己是個無道昏君,沉迷酒色,但他不希望皇子們這樣做,所以楊廣不太喜歡楊暕。
楊廣最喜歡的兒子是他的長子楊昭,也是蕭皇後所生,和楊暕一母同胞,但他的性格與楊暕不同。楊暕玩世不恭,楊昭德才兼備,是個文武雙全頗有人君度量的人,所以楊廣登基後不久,便將他立為太子。
隻可惜楊昭英年早逝。楊昭一死,楊暕自認為是皇二子,又深得皇祖父生前喜愛,太子之位肯定會落在自己頭上。因此楊暕的行事作風越來越放蕩,謀取太子之位的動機也越來越強烈。
一次,楊廣的姐姐楊麗華覓得一名柳姓美女,打算將她獻給楊廣。可是楊廣不知道什麽原因,楊麗華提出獻美女的事後,他卻半天沒有回複。
楊麗華以為楊廣對這個美女不感興趣,就將他獻給了楊暕。楊暕一見到柳美女,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當即把她迎娶回府。
過了一段時間,楊廣突然想起柳美女,於是問楊麗華:“姐,你之前準備獻給我的美女呢?”
楊麗華滿臉尷尬地說:“已經被你的兒子娶了,如今在他的府上。”
楊廣頓時臉色大變!但兒子娶了柳美女,自己又不能搶回來,他不是唐玄宗,但心理難免憤憤。
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但楊暕絲毫沒有察覺。一次楊暕與楊廣一同打獵,竟然讓部下阻止楊廣的隨從獵取動物,最後楊廣所部一隻兔子也沒有打到,楊暕卻滿載而歸。
楊廣漸漸疏遠楊暕。但楊暕仍舊任性而為,一次他竟然與楊廣妃子的姐姐私通,還生了一個女兒。楊廣氣得不行,對侍臣發泄道:“朕唯有暕一子,不然當肆諸市朝,以明國憲!”其實楊廣還有個少子楊杲。
楊廣喜歡巡幸,有時楊麗華也跟著同去。609年,楊麗華隨楊廣在巡幸河右地區的路上染病,臨終時楊麗華請弟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女兒和女婿。並把自己的食邑送給女婿李敏。楊廣答應了,並且厚葬楊麗華於定陵。
不過楊麗華的女兒女婿並沒有能夠善終。614年,隋朝流傳“李氏當為天子”的謠言。楊廣以為李氏指的是李敏,於是誅殺李敏,並且賜毒酒給外甥女宇文娥英。
可憐楊麗華,夫君王朝被父親篡奪,自己不幸病死,女兒女婿也被誅殺和賜死。
一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西出陽關無故人”,道出了漢武帝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兩關,“玉門關”和“陽關”,此兩關是西出敦煌,通往西域的必過關口。
“玉門關”因早期商貿多為和田玉而得名,而“陽關”因在玉門關南(約60公裏處)而得名。
出兩關,便是西域。自漢至隋,西域常指現在的新疆及周邊區域。
《資治通鑒》說隋煬帝“慨然慕秦皇、漢武之功,甘心將通西域”。
大業初年,煬帝平東方、恩南方、威北方、固中心,是躬擐甲胄,事必躬親,但他的眼睛始終注視著西方。
煬帝明白,要超越秦皇漢武,要建天國上邦,西域是繞不過去的坎,必須將眾藩邦納入華夏版圖。
有道是,帝王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就怕你猜不明白;朝中元老高穎、賀若弼等都勸煬帝體恤民力,固守文帝之業,煬帝恨其不明己願,殺之。
不過還真有猜明白的,就是隋煬帝時“選曹七貴”之一的重臣裴矩。
裴矩,字弘大,生於河東世家裴氏家族,生不滿歲喪父,由伯父撫養;少時勤奮好學,文章化美,甚有才智。時任北齊高官的伯父教誨矩曰:“觀汝神識,足成才士,欲求宦達,當資幹世之務。”一語成勵,裴矩開始關心時局,衷研人情世故。
然而順景不長,伯父被齊帝冤殺;裴矩憑己才學,任司州兵曹從事。
577年,北齊亡,裴矩入北周,投於楊堅門下,任記室;581年,楊堅建隋,裴矩主持內務省事務,代理內史舍人。
588年,楊廣任平陳元帥,裴矩為記室。
590年,裴矩奉詔巡撫嶺南,時遇江南諸地叛亂,嶺南也烽火四起。文帝阻止裴矩前往,而裴矩以責為天,堅持為國赴難,慨然而行。
裴矩潛行至贛州,聚收老弱軍士三千人,聞廣州戰急,竟去解難。裴矩雖一介文人,卻治軍有方。南下所過必克,平撫二十餘州;依隋製酌功勞,任命刺史、縣令,完成使命。
“及還報,上大悅,顧謂高穎、楊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憂!’”裴矩見危受命之誌可謂氣吞山河,一戰成名,任內史侍郎。
江南既穩,裴矩有獨見之慮,觀帝國威脅在北,便親請長纓,跟上長孫晟,馳驅突厥事務。
此時,突厥兵盛,前北周千金公主欲為娘家宇文氏報仇,教唆丈夫都藍可汗陳兵隋境,伺機南下。
大義公主(即千金公主)成了文帝的心腹之疾。
長孫晟獻策,說可利用都藍可汗家事,除掉大義公主,但需有一能言善辯,敢於蹈鋒飲血之士前往,裴矩便成了不二之選。
裴矩受此險任,孤身入突厥大營,以夫妻關係遊說都藍,以理誘,以情動,以言挑,都藍怒,刀斬大義。
文帝大喜,複任裴矩為副將,同史萬歲征伐西突厥,戰績不菲。
裴矩文膽略兼備,秀出班行,敢於冒險建奇功,甘為主子分憂不惜命,特有的文人俠氣,楊廣覺得氣義相投,甚是愛重。
煬帝即位,先任裴矩為營造東都修府省;繼遣裴矩到張掖監管藩邦互市。
俗曰“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裴矩明白煬帝惦記上了西域。自思帝慕漢武帝,我何嚐不願為張騫?發揚蹈厲,赴任河西。
裴矩深感自己任重道遠,是行或識之。主動與西域往來者“閑談”,留心各藩邦風土人情、山川地貌、各國間及內部的主要矛盾等;同時廣搜籍冊,存疑處,遣人實地考證,去偽存真,編纂成書,配以圖表,詳述西域四十四國國情,取名《西域圖記》。(可惜此書後失,僅能從序中一窺裴矩之略。)
605年7月,裴矩回京,向煬帝述職,呈上《西域圖記》;煬帝愛不釋卷,讚曰:“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未發之傾,則矩以聞;若非奉國用心,孰能若是!”裴矩與煬帝可以說是心照神交。
於是“每日引矩至禦坐,親問西方之事”。裴矩獻言道:“以國家威德,將士梟雄,泛蒙汜而揚旌,越昆侖而躍馬,易如反掌。何往不至,但突厥、吐穀渾分領羌胡之國,為其擁遏,故朝貢不通。今眾商人密送誠款,引領翹首,願為臣妾。皇華遣使,弗動兵車,諸藩即從,渾、厥即滅。”
意思是,西方四十多個國家都想來朝貢,但突厥控製著我們,吐穀渾控製著商道,是望莫能往;現在隋朝國力這麽強盛,期待暢通貢道,我們好來朝拜大隋天子。
裴矩說得心血澎湃,煬帝也聽得心血澎湃。
裴矩接著陳言:“西域多產奇珍異寶,胡人自古善於經商。自漢武帝擊潰匈奴,在河西走廊設‘西域都護府’,建武威、張掖、敦煌、酒泉四鎮,設陽關、玉門二關。西域諸藩國皆臣服;後來王莽篡漢,大漢自顧不暇,諸藩國被北匈奴控製;漢明帝時,竇固、班超北擊匈奴,匈奴北遁,班超出使西域,經營三十餘年,重開西域商道,收複五十餘國,再揚大漢之威;漢末至今,朝代更迭,胡族強盛,中原離弱,漢立都護府已名存實亡。“
接著又說:”先帝統一南北,臣服**厥,威加異域,西域諸國均有與我大隋通好之願,但因突厥和吐穀渾兵多地廣,盤踞河西要道,諸小國受此兩族統領、盤剝,是‘思通不能通,敢怒不敢言’。今若滅掉吐穀渾,降服西突厥,萬裏西域便可為帝所有,四十餘國均可為屬,重建都護府,施以管控,自可取其財富,據其領土,這樣陛下便可威服四海,功蓋漢武。”
煬帝聽得如醉如癡,問裴矩:“何以成就此功?”裴矩曰:“臣已有策,勿需勞師,便可拔眼中之釘,暢通河西之路,盡服西域餘邦,成陛下千秋之願。”
隋文帝時期,與傳統意義上的西域諸國交往較少,而與西突厥汗國往來較多。北周末年長孫晟出使突厥的經曆,使他獲得了豐富的突厥部族和地理的認知信息,並且在隋文帝初年應對北部邊患問題上發揮了出色的作用。隋文帝的西域經略觀隨著東、西突厥的勢力轉化而進行調整。西域形勢變化帶來的曆史契機,尤其是在裴矩的誘導下,使得隋煬帝時期的中西交往出現繁盛局麵,使節往來、西域用兵、建置郡縣等都發生在這一時期,極大地增加了隋煬帝的西域認知。
相較而言,隋文帝的西域經略觀同其執政方針的特點一樣,整體是穩健的,經略傳統的西域地區始終沒有列入其國家戰略,而隋煬帝的西域經略觀則有著超越現實並且浮誇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