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唐太宗與武則天

字數:8383   加入書籤

A+A-


    武則天是並州文水人,她的父親名叫武士彠,是高祖李淵的故交。高祖留守太原的時候,武士彠就是行軍司鎧參軍,後來高祖稱帝,封武士彠為光祿大夫,兼義原郡公,後來又升任工部尚書,加封應國公,曆任利州、荊州都督。
    當武則天還在幼年繈褓中時,袁天罡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來讓袁天罡相麵,袁天罡看後說他們可以官至三品,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後封韓國夫人),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最後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繈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子,若是女子,當為天下主!”
    袁天罡,四川成都人,隋朝的時候當過資官令,唐武德年間當過火井縣縣令。
    傳說他精通麵相和陰陽五行,可憑風聲風向斷吉凶,一斷一個準,著有不少有關麵相、天文、風水方麵的書,不過大多已亡佚不見。
    一天李世民問袁天罡,唐朝什麽時候滅亡?袁天罡就算了起來,沒想到他真的算出了唐朝的滅亡時間,他在心裏告訴自己不能讓皇帝知道,如果一不小心讓皇帝生氣,自己的小命也就難保了。可他又不能隨意敷衍皇帝,於是他就說了一個很模糊的話:豬能上樹的時候。
    李世民聽了這句話之後十分高興,因為袁天罡說的豬上樹這件事是不可能實現的,那唐朝應該不會滅亡。唐太宗不知道的是,滅了唐朝的正是梁帝朱溫,朱與豬是諧音,袁天罡說的是實話,隻是李世民沒有聽明白罷了。
    袁天罡和弟子李淳風還合著了中華預言第一奇書——《推背圖》。唐太宗讓他們為大唐推算國運,他們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李淳風推上了癮,不想住手,一推就推到了唐以後兩千多年中國的命運。袁天罡推他的背,叫他回去休息,別累死了,李淳風才住手,所以書名就叫《推背圖》。
    袁天罡預測武則天將來會當皇帝,後來果然如此。
    袁天罡相人之術如此精湛,民間流傳對其萬分尊崇。相傳武德年間,有人問他,你這麽會算,會看,可以知人前途壽命,那你自己的呢?袁天罡聽後默默不語,長久之後哀歎一聲道“泄露天機者,命終不壽,今年夏天四月就是我壽命終結之時。官職到此已是封頂了。”果真如其所說,袁天罡如期而逝,而官職也就在火井令上並未提升。
    在民間傳說中,袁天罡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生於開皇三年,他母親被獨孤皇後殺了,他被抱給姓袁的人家撫養,所以姓袁。
    還有傳說說李淳風與袁天罡是親哥倆,而且是雙胞胎,隻不過兩人分別由袁、李兩家養大,所以袁家養的叫袁天罡,李家養的叫李淳風。
    卻說武氏長到十四歲的時候,已經豔名遠揚,並傳到宮廷。太宗聽說有這樣的美人,於是就派人征召。武氏的母親楊氏接到詔書後淚流滿麵,武氏卻談笑自若地說:“女兒見天子是件好事啊,母親怎麽哭了呢?”母親聽了她的勸慰,這才擦幹眼淚送她上路。
    武則天入宮後李世民並沒有十分注意,兩個多月過去了,她也沒有見到皇上。武則天整日呆在掖庭宮裏,跟太監學一些規則、禮儀、用語等方麵的知識。而和她一起入宮的徐惠因父親在朝為官,有傳言說皇上近日要寵幸她。武則天於是千方百計討好徐惠。並提出與徐惠結為姐妹,徐惠答應了。兩個人燃香結拜互立誓言,如果誰先被皇上寵幸,誰就提攜另一個人。
    幾天後徐惠果然被皇上寵幸。皇上賞識她的才華,封她為婕妤,住到別處去了。徐惠有機會就在皇上麵前說武則天怎樣怎樣好,說得李世民心裏直癢癢。幾天後果然召見武則天。
    武則天入宮拜見太宗,她一點兒也不慌張,談吐非常得體。太宗命她起來仔細打量,真的是豆蔻年華麵如芙蓉,體態婀娜風情萬種。太宗當下讓她侍寢。
    武氏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很解風情。到了扶桑日上,太宗早起視朝,看那被底嬌娃,尚在朦朧之中。太宗越瞧越愛,便賜她一個芳名,叫作媚娘,輕輕地呼了幾聲,武氏才覺惺忪,急欲起床謝恩,那太宗已自走了。
    幾天後武氏再度侍候皇上。梅開二度,媚娘看起來更加容光煥發美豔動人。
    太宗立即冊封武媚娘為才人,武媚娘當然謝恩。太宗讓她住在福綏宮,接著把那些年老的嬪妃全都放出,就連最近新寵的蕭後也不再召幸,他要一心一意地愛戀這位武媚娘了。
    李世民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李世民說:”我能製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
    唐太宗很好奇,微笑著問:“你要這三種物品有何用呢?”
    武則天一字一句地說:“我先用鞭子抽它,作為警告,要是它不服,就用鐵錘錘它的頭。要是還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
    唐太宗心頭一驚,但還是哈哈大笑道:“那這匹馬不就被刺死了嗎?”
    武則天說:“如果這匹馬是良駒,就應該被聖上所騎;如果馴服不了,那還要它有什麽用呢?”
    唐太宗的心裏感到非常震驚:一個小小的弱女子,性格居然比男子剛烈,手腕如此狠毒,真是不可思議啊!
    後來,長安民間流傳出一種手抄本《秘記》,上寫:“唐朝三代以後,女主武王當有全國。”
    李世民見到李淳風就問:“民間流傳的“帝傳三代,武代李興”這件事會不會發生?”
    李淳風回答:”臣看了天象,推算過後基本與傳言相符。”李世民聽到李淳風這樣肯定的回答,心裏很害怕,急忙又問:“武是何人?”李淳風說:“其人已在陛下宮中”。
    李世民聞言大驚,想到自己一手打下來的王朝要被武氏取代,唐太宗寧願寧可錯殺三千也不可使一人漏網。唐太宗在濫殺了很多無辜以後,屠刀悄然無聲地舉向了武則天。
    這時李淳風說了一句“王者不死”,如果殺了她,上天又會生出一個姓武的人來,而這個人三十年之後是個年輕人,年輕人心狠手辣,那麽殺起陛下的子孫來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武則天於是逃過一劫。
    公元649年,彌留之際的李世民還是放心不下武則天,他想進一步探明虛實,就問她自己百年後將欲何往?武則天心中一顫,冰雪聰明的她冷靜睿智地回答了8個字:“青燈古佛,了卻此生。”
    李世民長籲一口氣,如果武則天到廟院裏出家當尼姑,這輩子應該不會興風作浪。李世民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來,沒有讓武則天陪葬。
    卻說唐太宗的嫡長子出生在承乾殿,所以命名為李承乾,這個名字飽含著父親的期待。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登上皇位後,就冊立年僅8歲的李承乾為太子。
    貞觀五年,李承乾生了一場大病,從不信佛信道的李世民破天荒地請了道士給兒子祈福。兒子病好以後,李世民下令給獄中的囚犯減免罪行,還召集三千出家人,建了兩座寺廟用來還願。
    李承乾積弱多病,每一次都讓李世民倍感揪心。所以他對李承乾非常溺愛。李承乾表現好了,從來都是大賞特賞。有一次李承乾寫了篇治國策略,李世民看了之後非常得意。
    同母弟魏王李泰體魄健全,學識淵博,聰敏過人,是太子位的有力競爭者,李承乾在叔父李元昌、侯君集等人的支持下,準備刺殺李泰,並試圖謀殺李世民。有其父必有其子,唐太宗當年弑兄殺弟,他就是兒子最好的榜樣。
    侯君集年青時曾經相過麵,相命先生對他說:“你的威骨隆起,威而有勢,性剛多謀,將來一定能當將軍,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你要記住,威骨千萬不可受傷,一旦失去了威骨,你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後來侯君集果然成了大唐的開國元勳,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沒想到,侯君集卻與太子李承乾幹了見不得人的事,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有一天夜裏 ,侯君集夢見二個穿盔甲的人把他抓到一個地方,看見一個戴高帽子滿臉大胡子的人喝令左右的人說:“來人啊,取出侯君集的威骨!”
    於是,有人拿著屠刀剖開了侯君集的頭頂和右臂各取出骨頭一片,形狀就像魚尾。
    就在這時,侯君集醒過來了。他覺得腦袋和右臂還在疼痛。從那以後,他心跳加速,右臂無力,甚至連三十斤力量的弓都拉不開了。他想向唐太宗自首,可又猶豫不決,最終還是宣告失敗了。
    李承乾被貶為庶子,充軍發配到黔州,最後死在黔州。唐太宗在獄中對侯君集說:“以後我隻能到淩煙閣看你的畫像了。”於是他被處死了。
    李承乾被廢後,李泰趁熱打鐵,對父皇說如果自己繼承皇位的話,將來會殺死兒子傳位給九弟李治。唐太宗幡然醒悟:殺死兒子傳位給弟弟,這明顯有悖常理。
    唐太宗把目光投向晉王李治。這個忠厚仁孝的孩子曾經為自己吸過膿。隻有他這樣的人品才能繼承皇位,才能保全自己的兄弟。作為年老的父親,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就這樣李治後來居上,被立為太子。
    李治開始扶著床學走路的時候,喜歡拿著筆亂劃,身邊的人讓他劃在紙上,李治在紙角上畫出來的竟然是個“敕”字(唐朝的敕代表詔令)。李世民叫人把紙燒了,而且命令不許外傳。
    一日太宗退朝入內,忽覺頭暈目眩支持不住,於是臥到龍床休養精神。第二天唐太宗傳出詔旨,命皇太子聽政金液門。太子聽政已畢入內請安。這時武媚娘侍立榻旁,見太子進來便輕移玉步向他行禮。太子留神一瞧,見她眉含秋水,臉若朝霞,光可鑒影,笑足傾城,身材嫋娜,模樣輕柔。武媚娘口中呼出“殿下”二字,早把太子的魂靈勾引了去。及媚娘禮畢回身,李治按定心神想道:“父皇年過半百病入膏肓,這等尤物卻陪著他,真是可惜。”一麵想一麵走到太宗榻前問疾。太宗道:“我服方士丹藥無效,如今筋力衰頹,看來不能久存了。”太子道:“陛下稍稍違和,但教服藥數劑自可複原,何必過慮?”太宗道:“我自弱冠典兵,經過數百戰才造成這個基業,目今四海承平,死亦何恨。”太子默然不答。
    唐太宗接著又說道:前不久,我將宰相李績從京城貶到外地去,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犯了錯誤,而是讓你繼位後再將他召回京城,直接官複原職,讓他記住你的恩情,就會好好地輔佐你了。說完便讓李治離開了。
    自此以後,太子心目中時時記著這位武媚娘。可巧太宗一病兩月,太子按日入侍,時常與媚娘相晤,媚娘知情識趣,仗著兩道柳眉一雙鳳目,去勾挑那東宮殿下。太子支撐不住,也不管青天白日,當下便來到側室與媚娘興雲布雨,心裏隻盼望太宗早死。
    李世民快要去世的時候,竟然也被一個術士給騙了,那個術士跟他說他已經活了很久,他將延年益壽的方法告訴唐太宗,還給他展示各種神奇的丹藥,李世民不知是病急亂投醫,還是被死亡的恐懼嚇到了,他竟然相信了這個術士的話,並且開始服用這些丹藥。
    可是李世民服藥後非但沒有實現不老不死的夢,反而病情加重,兩個月後就去世了。
    在李世民的後宮,有這麽一位妃子,她不是靠美貌被選入宮,而是憑借著她的聰明才智。這個女子叫徐惠,據說5個月就開始說話,4歲便開始飽讀詩書,8歲便能抬筆作詩,被當地的人們稱為“女神童”,父母對她更是寵愛有加。隨著她的名氣越來越大,她的事跡也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裏。
    李世民十分好奇,這是個什麽樣的女孩。於是11歲的徐惠被唐太宗召進宮,因為極具才華,同時也頗有姿色,李世民便將她留在宮中做了嬪妃。說實話,進宮並不是徐惠的本意。不過後宮這個地方條件優越,生活清靜,更適合學習。在三宮六院的妃子們每天勾心鬥角的時候,徐惠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儼然成了後宮中的一股清流。
    貞觀末年,李世民因為作了一些成就,不禁有些飄了。他開始揮霍國庫,做一些修建宮殿等勞民傷財的事情,這時候徐惠及時勸阻了他,李世民終於停止這些行為。
    在徐惠做嬪妃的13年裏,李世民對其非常疼愛,兩人的感情也不錯。李世民駕崩後,徐惠悲傷過度,身體逐漸虛弱,但是她拒絕太醫拿藥,她稱自己要早些去皇陵中伺候先帝,沒過多久徐惠便去世了,李治將其追封為“賢妃”,並將她與先帝一起葬在皇陵中。
    在中國古代,女子的社會地位比較低下,她們隻是男人的附屬物,一生都在為了男人而生活。不過在這種環境之下,依舊有一些女性憑借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成為萬人矚目的對象,比如高惠通便是這樣一個人。
    高惠通武功高強,憑借自己的實力成了李世民的保鏢;然而高惠通的生活並不幸福,而她的碑文更是讓人感到悲傷,因為這個碑文揭露了“武功再高也是玩物”的殘酷真相。
    21世紀初,人們在陝西發現了一座唐代古墓,古墓的主人便是唐太宗的貼身女侍衛高惠通。
    通過墓誌銘發現,高惠通生於公元595年,死於公元625年,是個英年早逝的可憐人。高惠通先祖為渤海高氏,父親高士達是隋末反王之一。
    高士達兵敗去世之後,高惠通被竇建德所得。竇建德投降唐朝之後,高惠通便進入了秦王府,成為李世民的刀人。刀人的身份比較特殊,她們從事武職,主要負責內廷後宮的護衛工作。
    墓誌銘中有一句話說,高惠通“ 靚洛神之詞,嗤宓妃之嬌態;觀鵲巢之泳,慕後妃之令淑”。從這裏我們不難發現,高惠通不僅需要負責安保工作,還要隨時等待李世民的臨幸。而這便是女俘虜的命運:不僅需要為敵人工作,還成了對方的玩物。
    李世民登基稱帝後,正妻長孫氏被冊封為皇後,韋珪被冊封為貴妃。唐朝的禮製,皇後娘娘是極品,大到不需要品級了。貴妃是正一品,是僅次於皇後的四妃之首。
    韋珪出身於高門令族京兆韋氏,她原來的丈夫名叫李瑉,是隋朝尚書李子雄的兒子。韋珪嫁給李瑉之後碰到大變故,她的婆家被隋煬帝滿門抄斬了。
    丈夫被處死之後,韋珪以女犯人的身份被隋煬帝沒入宮中,隋朝滅亡之後,李世民納韋珪為妾,除了喜歡韋珪之外,李世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拉攏京兆韋氏的支持。
    由於韋珪是女犯之身,還帶著女兒李氏改嫁。這樣的情況,能嫁給李世民當小妾,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了。韋珪在武德年間為李世民生了一個女兒李孟薑。李世民登基稱帝之後,又與韋珪生了兒子紀王李慎。
    按道理來講,長孫皇後薨歿後,地位僅次於皇後的韋珪應該進位皇後了。可李世民卻想立昔日的齊王妃楊氏為皇後的沒事,此事最後讓魏征給攪黃了。
    楊氏沒當上皇後,韋珪依然是貴妃。她雖然沒有接過長孫皇後的班,但依然是嬪妃之首,順順當當熬死了李世民。
    李世民駕崩之後,韋貴妃進位為紀國太妃,隨兒子李慎去了紀國。韋貴妃一直活到唐高宗麟德年間,享年68周歲。韋貴妃死後被陪葬在昭陵。
    韋珪有三個孩子,與前夫所生的女兒李氏被李世民冊封為定襄縣主,後來嫁給了鎮軍大將軍薛國公阿史那忠,兩人去世之後,都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
    韋珪與李世民所生的女兒李孟薑被冊封為臨川公主,嫁給了名將周道務,兩人有四個兒子。周道務與臨川公主死後,也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
    韋珪的兒子李慎是李世民最有才華的兒子之一。武則天要取代大唐的時候,李慎與宗室親戚們起兵,最後被武則天殺了。
    唐太宗駕崩後,太子李治繼位,唐朝都城遷至洛陽,唐朝兩京製從此開始。
    唐太宗死後,武則天等嬪妃被送到感業寺裏當尼姑。一開始武氏一心念佛,無奈春花秋月處處惱人,良夜孤衾時時惹恨,她哪裏禁受得起?隻好尋些野味聊作充饑。湊巧白馬寺和感業寺隻有一牆之隔,兩寺同飲一井水。白馬寺有個和尚名叫馮小寶,生得身材魁梧,相貌英俊。
    一天武媚娘和馮小寶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動水,正在為難。這時身材高大健壯有力的馮小寶也來井台挑水,就幫助武媚娘打好了水,還挑著送到感業寺的大門口,然後自己再去挑水,二人就此相識,武媚娘很喜歡他。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葷腥的,馮小寶半路出家當然戒不掉。有一天馮小寶又來井台挑水,有一隻山雞口渴,落在井沿上找水喝。馮小寶一扁擔打死山雞,然後到樹林子裏撿了一堆柴火,一個人烤山雞吃。
    偏巧武媚娘也來挑水,可是井台上隻見水桶不見人。這時順風刮過來一股烤肉的香味兒。武媚娘身不由己地朝小樹林走去。
    武媚娘見馮小寶正在火上烤肉,就向馮小寶要了一個雞腿,然後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這以後馮小寶經常偷情送暖,兩人湊成了一對禿頭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