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生子當如李亞子

字數:7255   加入書籤

A+A-


    卻說潞州是連接汴、晉的重要通道,其位置重要不消分說,汴軍守衛更是固若金湯;但當時的潞州守將丁會因為不滿朱溫殺害昭宗,竟然舉城投降,李克用心裏樂開了花,馬上將丁會接到晉陽,賜給他最好的府邸,讓其地位尊於其他將領之上,然後派李嗣昭守潞州。李克用開心,但朱溫很生氣,於是派陝州節度使康懷貞、亳州刺史李思安帶十萬人馬攻打潞州。
    這年六月,梁軍抵達潞州,對潞州發起猛攻,晝夜不停!不過李嗣昭也不是吃幹飯的,他率人奮力死戰,保住潞州不失。
    半月後,康懷貞、李思安見潞州城依然不破,便改變策略,他開始環繞潞州城建築夾寨,也就是圍著潞州城再建一座新城,內可以調撥兵馬,外可以抵抗援軍,誓要活活耗死潞州城。
    當時李克用就派周德威舉全國之兵前去救援,但周德威始終攻不破梁軍夾寨,這一來雙方打成了膠著的局麵,梁軍不應戰,李嗣昭困在城裏出不來,周德威圍在夾寨外進不去,雙方大眼瞪小眼,隻能幹瞪眼。
    李克用病逝,李克寧被殺,而周德威對於李存勖的態度還不明朗。麵對前有虎後有狼的近況,李存勖做出了一個誰都料不到的大膽決定,立即召周德威返回晉陽。
    這事兒其實很危險的,因為周德威手中所控的士兵乃是舉國之力。此時召周德威返回晉陽,搞不好周德威就得謀反!
    如果要謀反,周德威的理由很充足!因為李克寧和自己都是晉軍內部的最高將領,李存勖一上台就把李克寧殺了,下一個是不是就輪到我了?
    如果周德威帶兵打回晉陽,李存勖根本無法對抗;如果周德威投奔朱溫,那麽潞州爭奪戰很快就宣告梁軍勝利。之後的晉國一馬平川,李存勖這個新任晉王隻能當幾天!
    不過這一次李存勖贏了,周德威接到命令後立即率軍返回晉陽,為了避嫌又把大軍屯駐於城外,隨後徒步進城趴在李克用的靈柩前痛哭流涕。
    君臣之間的猜忌徹底消除,之後就是二人齊心協力共同禦敵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淩雲之誌。李存勖於是召集諸將會議,他首先開言道:“潞州為河東藩蔽,若無潞州便無河東。從前朱溫所患隻一先王,如今聽說我少年嗣位,必以為未習戎事,不能出師,我若簡練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掩其無備,以憤卒擊惰兵,何憂不勝?解圍定霸在此一舉!”
    張承業在旁應道:“王言甚是,請即起兵。”諸將也同聲讚成。
    梁軍前一陣被周德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襲擾搞得疲憊不堪,一聽說周德威撤回晉陽總算鬆了一口氣,對於夾寨之外的防備相當鬆懈,再加上梁軍上下對於潞州城勢在必得,都圍困一年了,城中哪還有糧食,隻要繼續圍困用不了多久自然不攻自破,而且李存勖剛繼任又是大喪期間,決計不會出兵。
    李存勖乃大閱士卒,命丁會為都招討使先行,自率軍繼進。到了三垂崗下,距潞州隻有十餘裏,天色已暮,李存勖命軍士少休,偃旗息鼓銜枚伏著。待至黎明,適值大霧漫天咫尺不辨,驅軍急進直抵夾寨。梁軍毫不設備,守將劉知俊尚高臥未起,陡聞晉兵殺到,好似迅雷不及掩耳,慌忙披衣趿履整甲上馬,召集將士出寨抵禦。那知西北隅殺入李嗣源,東北隅殺入周德威,兩路敵軍,手中統執著火具,連燒連殺,嚇得梁軍東逃西竄七歪八倒,劉知俊料不能支,領了敗兵數百撥馬先逃。梁招討使符道昭情急狂奔,用鞭向馬尾亂揮,馬反驚倒,把符道昭掀落地上。湊巧周德威追到,手起刀落剁成兩段,梁軍大潰,將士喪亡逾萬,委棄資糧兵械幾如山積。
    李存勖在各方麵形勢都不利於晉軍的情況下一舉大勝,整個戰役幹淨利落,指揮得完美無錯,其戰果更是讓人眼紅。
    朱溫接到潞州戰報時居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算以李克用之威,周德威之勇也拿潞州夾寨手足無措,李存勖不過就是個毛頭小子,怎麽就能把依靠夾寨的十萬梁軍打得潰不成軍呢?
    手持戰報的朱溫久久無語,沉默良久後仰天長歎:“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之相比,就像豬狗一樣!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猖狂如此!我觀其誌不小,天複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我無葬地也!”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最終數雄俱滅隻餘其三,北方曹操,蜀中劉備,江東孫權。這江東孫權年僅18歲,繼父兄之誌,展江東之業。曹操,劉備都是孫權父輩,孫權與其周旋,曹操歎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一代梟雄曹操如此說,可見孫權是個厲害人物。
    如今朱溫的話竟然和曹操的話一模一樣,可見李存勖也不是等閑之輩。正是:
    晉陽一鼓奮雄師,
    夾寨摧殘定霸基。
    生子當如李亞子,
    虎兒畢竟掃豚兒。
    夾寨已破,晉王李存勖與周德威等催馬來到潞州城下。李嗣昭命人大開城門迎接少主。潞州被圍一年,李存勖與李嗣昭君臣相見又喜又悲,喜的是八寨夾城被攻破,悲的是李克用已遠離人世。
    周德威請進攻澤州,李存勖令與李存璋等偕行。剛好梁撫遏使牛存節率兵接應夾寨,至天井關遇見潰兵,才知夾寨被破,且聞晉軍有進攻澤州消息,便號令軍前道:“澤州地據要害,萬不可失,雖無詔命,亦當趨救為是!”
    大眾都有懼色,牛存節又道:“見危不救,怎得為義?畏敵先避,怎得為勇?諸君奈何自餒呢!”
    遂舉起馬鞭麾眾前進,到了澤州城下,城中人已有變誌,經牛存節入城拒守,眾心乃定,周德威等率眾到來,圍攻至十餘日,牛存節多方抵禦無懈可擊。劉知俊又收集潰兵來援存節,周德威便焚去攻具退保高平。
    潞州一戰,新晉王李存勖揚名立萬,軍隊士氣大漲。李存勖乘勢以“光複唐朝”為口號,發兵討伐後梁。雙方在柏鄉又展開了一場血戰。在這次戰役中,梁軍有王景仁率領的禁軍和魏博兵八萬之多,而晉軍隻有周德威率領的三千騎兵和鎮州、定州的軍隊,實力相差很大。而且梁軍守柏鄉以逸待勞,而晉軍長途奔襲自然疲憊。所以此戰必須以計謀巧勝。李存勖沒有貿然攻城,而是用計引誘梁兵出城,然後故作不敵,主動後退。梁軍主將王景仁本來就自恃兵力戰備優勢而輕敵,一見晉軍後退,馬上發動全部軍隊出城追趕逃兵。結果正中了李存勖的計策,梁軍大敗,八萬餘人死傷殆盡。這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使梁軍喪失了對河北的控製權,大大地打擊了梁軍的氣勢,也為晉國的崛起謀求了可貴的時間。
    李存勖用心訓練兵士整頓軍紀,規定騎兵不見敵人不準騎馬,違犯軍令者一律斬首,從而將散漫的沙陀兵訓練成一支精銳嚴整的勁旅。他將父親給的三支箭供奉在家廟中,每臨出征,就派人去取來,放在一個精致的絲套裏帶著上陣,打了勝仗才送回家廟。他喜歡冒險搏鬥,將戰爭看作遊戲,常常隻身衝鋒陷陣,幾次陷入重圍,差一點被敵人生俘。部將們死戰將他救出,勸他要持重,他反說部將們妨礙他大殺敵兵。
    柏鄉戰役之後,晉軍成為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時間讓後梁君臣聞風喪膽。但是戰神李存勖並沒有發動更大規模的戰役,而是息兵行賞,命周德威為振武軍節度使,以兄事張承業,張承業升堂拜母賜遺甚厚。一麵飭州縣舉賢才,寬租稅,伸冤濫,禁奸盜,境內大治。又訓練士卒嚴定軍律,信賞必罰蔚成強國。潞州經李嗣昭撫治,勸課農桑,寬租緩刑,不到數年,軍城完複,依舊變作巨鎮。從此與朱梁爭衡成為勁敵。
    卻說劉仁恭喜歡享受,更喜歡結交一些道士,期望能夠長生不老。據《新五代史》記載,劉仁恭“驕於富貴,築宮大安山,窮極奢侈,選燕美女充其中。又與道士煉丹藥,冀可不死。令燕人用墐土為錢,悉斂銅錢,鑾山而藏之,已而殺其工以滅口,後人皆莫知其處”。
    劉仁恭妻妾成群,後宮人滿為患;不過和妻妾數量不成比例的是,劉仁恭兒子不多,而且質量都不高。
    有了父親做榜樣,兒子也不是省油的燈。次子劉守光玩膩了自己的妻妾,就把目光瞄準了老爺子的。劉仁恭有個愛妾羅氏,“生得杏臉桃腮,千嬌百媚”。一天劉守光趁老爺子不在把羅氏給“烝”了。從倫理學來說,這叫**。劉仁恭知道後鼻子都氣歪了,他立即下令把劉守光抓來,一通亂棍痛扁,“逐之”。這不像是父親教育兒子,倒像是對付情敵用的招數。
    不過劉仁恭還是有點能力的,尤其在打仗方麵,擅長挖地道攻城。這招不得了,一千年後中國人用此法攻打裝備精良的日本鬼子就很有效果。沒過多久,朱溫趁其不備派大將李思安去攻打他的老巢幽州。正在逍遙的劉仁恭聽到這個消息後頓時慌了手腳。
    正當劉仁恭束手無策的時候,他的兒子劉守光領兵疾奔幽州,搶在李思安軍隊前麵進了城。經過一番周旋,李思安敗退。劉仁恭知道後很是欣慰,這小子雖然作風不檢點,但娃還是個好娃,不記仇,知道我危險了還能第一時間來支援,不像某些人到了關鍵時刻跑得比兔子還快。
    正當劉仁恭欣慰的時候,另一件事卻讓他料想不到。劉守光搬進幽州城後,再也不肯挪窩了,甚至宣布由自己來擔任盧龍節度使,不聲不響地罷了父親的職務。劉仁恭知道後又把鼻子氣歪了。劉仁恭正準備糾集軍隊教訓一下兒子,不料劉守光引兵到來,遣部將李小喜、元行欽等襲入大安山,把劉仁恭拘來,幽住別室,自稱盧龍節度使。凡父親羅氏以下,但見得姿色可人,一概取回城中,輪流伴宿。
    乃兄守文為義昌軍【治滄州】節度使,聞父被囚,召集將吏且泣且語道:“不意我家生此梟獍,我生不如死,誓與諸君往討此賊!”
    將吏應諾,守文遂督眾至蘆台,與守光部兵對仗。戰了半日,互有殺傷,兩下鳴金收軍。越日,守文再進戰藍田,反為守光所敗,返兵至鎮。守光恐守文複至,差人至梁齎表乞降。朱溫即頒發詔命,實授守光為盧龍節度使。於是幽州一方麵也成為朱梁的屬鎮。
    無奈之下,劉守文隻好向契丹和吐穀渾請求支援,援兵四萬人到達後幫助劉守文打敗了劉守光。守文見外兵得勝,驟馬出陣且馳且呼道:“不要殺我弟弟!”
    見劉守文毫無防備,劉守光手下大將元行欽打馬出陣,向著劉守文就衝了過去,活捉了他。
    劉守光頓時精神煥發,指揮手下反敗為勝。劉守光和劉守文不同,要做就把事情做絕,他在打敗劉守文後又率領軍隊去攻打滄州。
    滄州守衛孫鶴知道情況後,擁立劉守文的兒子劉延祚為首領,率領將士堅守滄州。
    這一堅守就是幾個月,滄州城中糧盡,每斛米的價格達到三萬,於是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軍士吃人,百姓吃土,驢馬互相吃對方鬃尾。文弱的書生外出,常常被長得粗壯的人殺掉當糧食吃。無奈之下,劉延祚、孫鶴隻得投降。孫鶴為劉守光效力。
    滄州攻下之後,劉守光遣人刺死守文,佯為涕泣,歸罪刺客,把他殺死償命。
    劉守光鳴鞭奏凱得意班師。且遣使告捷梁廷,並代父乞請致仕。朱溫準如所請,命仁恭為太師,養老幽州。封守光為燕王,兼盧龍、義昌兩軍節度使。
    劉守光既封燕王,且貽書晉、趙,大略說燕有精兵三十萬,願為諸公前驅,但三鎮連兵,必有盟主,敢問當屬何人?王鎔得書轉遞存勖。存勖怒道:“是子也配稱盟主麽?我正要興兵問罪,他還敢夜郎自大麽?”
    諸將入諫道:“守光罪大惡極,誠應加討,但目今我軍新歸,瘡痍未複,不若佯為推尊,令他稔惡速亡,容易下手,大王以為如何?”
    存勖沉吟半晌,才微笑道:“這也使得。”
    於是複報王鎔,就尊守光為尚父。鎔即遣歸燕使,允他所請。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也依樣畫葫蘆,與晉趙二鎮共推守光為尚父,兼尚書令。
    守光大喜,複上表梁廷,謂晉、趙等一致推戴,惟臣受陛下厚恩,未敢遽受,今請陛下授臣為河北都統,臣願為陛下掃滅晉、趙。兩麵討好,恰也心苦。朱溫笑他狂愚,權令他任河北招討使,遣使冊命。
    守光命有司草定儀注,加尚父尊號。有司取唐冊太尉禮儀呈入守光。守光瞧閱一周問道:“這儀注中,奈何無郊天改元的禮節?”
    有司答道:“尚父乃是人臣,未得行郊天改元禮。”
    守光大怒,將儀注單擲向地上,且瞋目道:“我當尚父,誰當皇帝呢?方今天下四分五裂,大稱帝,小稱王,我擁地三千裏,帶甲三十萬,直做河北天子,何人敢來阻我!尚父微名,我不要了!你等快去草定帝製,擇日做大燕皇帝!”
    有司唯唯而退。
    守光遂自服赭袍,妄作威福,部下稍稍怫意,即捕置獄中,甚至囚入鐵籠,從外麵用火燎,或用鐵刷刷剔人的皮膚使其在痛苦中死去。孫鶴看不過去,時常進諫,且勸守光不應為帝,略謂“河東伺西,契丹伺北,國中公私交困,如何稱帝?”
    守光不聽,將佐亦竊竊私議。守光竟命庭中陳列斧鑕,懸令示眾道:“敢諫者斬!”梁使王瞳、史彥章到燕,竟將他拘禁起來。各道使臣,到一個,囚一個,定期八月上旬即燕帝位。孫鶴複進諫道:“滄州被攻破打敗,我本是負罪之人,受大王寬容,我才活到今天,臣怎敢愛死忘恩!為大王計,目下究不宜稱帝!”【與禽獸談仁義,徒自取死。】
    守光怒道:“汝敢違我號令麽?”把他推倒在鐵砧板上,命令軍士們割下他的肉生吃下去。孫鶴大叫道:“不出百日,必有急兵!”
    守光益怒,命用泥土塞住鶴口,寸磔以徇。
    越數日即皇帝位,國號大燕,改元應天。從獄中釋出梁使,脅令稱臣。即用王瞳為左相,齊涉為右相,史彥章為禦史大夫。這消息傳到晉陽,李存勖大笑道:“不出今年,我即當向他問鼎。”
    張承業請遣使致賀,令他驕盈不備。存勖乃遣太原少尹李承勳赴燕,用列國聘問禮。守光命以臣禮見,承勳道:“我受命晉王,為太原少尹,燕王豈能臣我?”
    守光大怒,械係數日,釋他出獄,悍然問道:“你今願臣我否?”
    承勳道:“燕王能臣服我主,我方願稱臣,否則要殺就殺,何必多問?
    守光怒上加怒,竟命將承勳推出斬首。晉王聞承勳被殺,再也不覺得可笑,乃大閱軍馬籌備伐燕。
    梁主朱溫正改開平五年為乾化元年,大赦天下,封賞功臣,又聞嶺南節度使劉隱病卒,假惺惺輟朝三日,令劉隱子劉岩襲爵。既而連日生病,無心治事。就是劉守光拘住梁使自稱皇帝,也隻好聽他胡行,不暇過問。劉守光更加躊躇滿誌忘乎所以。正是:
    貪心不足蛇吞象,
    禍福難明螳捕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