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閩國之亂
字數:7814 加入書籤
王審知,字信通,一字詳卿,生得隆額方口相貌雄偉。據說王審知的祖先是東晉開國丞相王導,到了王審知這一代,家道中落,日子過得很艱難。
王審知生於公元862年,雖然出身貧苦,但在母親的教導下,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在鄉裏頗有名望,與他的兩個哥哥王潮、王審邽一道被鄉人稱為“王氏三龍”。
王審知的大哥王潮(審潮)在縣裏擔任佐史,雖然隻是小吏,因為辦事公道,很受百姓推崇。
在黃巢打進長安,各地起義不斷時,壽州人王緒也起兵攻入固始,擴充軍隊發展勢力,聽說王潮兄弟很有名氣,便將他們招進軍中。據說王審知狀貌雄偉,隆準方口,因常騎白馬作戰,軍中美稱為“白馬三郎”。王緒兵少勢薄,為站穩腳跟,他投靠據守蔡州的秦宗權。秦宗權便任命他為光州刺史,讓他配合攻打黃巢起義軍。王緒不願意受製於人,遲遲不肯發兵。秦宗權便興師問罪,王緒寡不敵眾,隻好退出固始南下發展。他們一直打到了福建境內,軍隊也發展到了數萬人,但這時內部卻發生了變故。
王緒趁亂世起兵,雖然豪爽,但度量極小。當時有術士謊稱其軍中有暴亂之人,於是他借機將魁梧的和有才幹的人殺死,最後惹惱王潮兄弟。王緒領兵到了漳州,借口路險糧少,命軍中不得攜帶老弱。當時王潮兄弟扶著老母親隨軍而行,王緒命人殺了王潮母親,眾將士見狀紛紛為她求情,王緒隻好作罷。王潮擔心日後再被王緒借口加害,於是挑選了幾十個心腹勇士發動兵變,將王緒拿獲,不久被囚禁的王緒自殺。
王緒死後,眾將一起推選首領,王潮便當了軍隊主將。王潮整肅軍紀,禁止將士騷擾百姓,搶掠財物,又和得力將領結拜,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王潮兄弟孝敬母親,為母親不惜以性命相爭,這就足以令將士們由衷地欽佩。在王潮的大力整頓下,這支軍隊沒有搶掠惡習,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因此所到之處大受百姓歡迎,贏得了民心。
這時有位泉州人張延魯到軍前控訴泉州刺史橫暴不法的劣跡,泉州是天下聞名的通商口岸,財貨匯集,王潮吊民伐罪,於光啟二年(886年率兵攻占泉州。
王潮占據泉州不久,福建觀察使陳岩表奏其為泉州刺史。王潮兄弟得到朝廷認可,就此立足泉州。
公元891年,陳岩病重,臨終讓人召王潮入福州,想把福建托附給他。這是彼時典型的政權交接形式,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帥都是自己選定接班人,然後再向朝廷報備,朝廷隻能捏著鼻子蓋章認可。
然而,陳岩效法三國陶謙讓徐州的做法卻讓他的妻弟範暉大為惱怒。時任福州護軍的範舅爺二話不說,自稱留後發兵拒絕王潮。
此時的王潮業已鳥槍換炮,吞並福建的野心如野草般瘋長。加上範暉上台後驕狂奢侈,福州將士大失所望,一些與王潮交好的將領跑到泉州鼓動王潮,更加助長了王潮的討範之心。
翌年二月,王潮派堂弟王彥複為都統、親弟王審知為都監,統兵攻打福州。福州畢竟是重鎮,加上陳岩主政期間的修繕,城高池深,王審知兄弟苦戰一年也未能攻下。
王審知等人久戰力疲,就想班師。哪知王潮一口拒絕。王潮回信稱:“軍隊打光了,我再給你們招兵買馬;大將戰死了,我再提拔新將領;新將領再陣亡了,我就親自上陣攻城。”這等於是給王審知下了死命令。
王審知知道沒有回旋餘地,索性拚力攻城。
893年,王審知攻克福州。範暉棄城逃跑,最終被部將殺死。
進入福州的王氏兄弟為了籠絡人心,下令厚葬陳岩並撫恤其家屬,王潮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陳岩的兒子,一大批陳岩舊部終於安下心來。
不久,唐廷正式任命王潮為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副使,王氏兄弟從此合理合法地占有了福建全境。
根據《十國春秋》的記載,王潮擔任元帥的時候,曾請占卜師給自己的兩個弟弟算命,得到的結論是“一人勝一人”。當時王審知就在王潮身邊,渾身大汗而退。王潮在任期間執法嚴明,即便是王審知“有過”,王潮也“輒加捶楚,不以為嫌”。王審知也毫無怨色。王潮臨終之前,認為自己的兒子都沒有王審知有才能,便舍棄了自己的兒子,任命王審知為“權知軍府事”。王潮病逝後,王審知推戴次兄王審邽為泉州刺史,但王審邽認為王審知有功,於是推辭不受。王審知便自稱福建留後,上表於唐朝朝廷。
王潮死後,王審知在表麵上表現了謙讓的姿態。首先,王審知請二哥王審邽主持王潮葬禮,王審邽把王潮墓建在晉江盤龍山,減少王潮在福州的影響,符合王審知心意。其次,王審知聲稱把位子讓給王審邽,請二哥繼位,但暗中叫人散布童謠:“潮水來,岩頭沒;潮水去,矢口出。”意思是:王潮來了,陳岩死了;王潮去世,王審知繼位。“矢口”即審知的“知”字。王審知在一次廟會上還安排一個坐禪的和尚突然指著眾人中的王審知說道:“金輪王第三子降人間,專生殺柄”。在輿論導向下,民心也傾向王審知繼位。王審邽有自知之明,堅決推辭,王審知順利繼位。
王審知設立招賢院,吸取大批“賢能之士”,即使村僻野人,隻要有一技之長的,他都網羅而來,加以重用.他待人以誠,對來投的文人學士關懷備至。福建的文人學士,大多家居中原,這些人“東浮荊襄,南遊吳越”,走過很多的地方,他們不肯留在中州向朱溫稽首稱臣,也不肯北往河東充當沙陀貴族李克用的幕僚,卻願意不避艱難險阻,千裏迢迢,跑來偏僻的福建,他們不事別人,唯獨要事王審知,就更證明王審知是深得文人學士之心的。
王審知在位時,招攬海中蠻夷前來經商。當時海上有一個叫黃崎的地方,被波濤阻隔,一天傍晚被風雨雷電所震擊,開辟成為港口,閩人認為是王審知功德所致,稱為“甘棠港”。
王審知在位期間,始終奉中原王朝為正朔,每年都遣使入貢後梁。李存勖滅梁後,王審知又一如既往地遣使朝貢,李存勖頗為感動。
同光三年(925年)五月,王審知患病臥床,命由長子威武節度副使王延翰為“權知軍府事”。 十二月十二日,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諡號忠懿王。其子王延翰嗣位,自稱威武留後。 王審知生前有許多人勸他稱帝,但他力排眾議說:“我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始終沒有個人稱帝的野心。
王延翰身材高大,皮膚美白如玉 ,喜好讀書,頗通經史。王審知在世時,因對其管束嚴厲,尚能協助父親處理政務。父親病重期間王延翰作為長子,“力侍湯藥,寢食俱忘”。
王審知病歿後王延翰嗣位,後唐封他為節度使。王延翰好色,妻崔氏貌甚醜陋。延翰廣選良家女充當妾媵,崔氏接連加害,一年中傷斃八十四人。後來崔氏為冤鬼所祟暴亡。王延翰得拔眼中釘很是欣慰,樂得縱淫暴虐為所欲為。
王延翰選取很多民女來充實他的後宮,無止境地到處選取。弟延鈞上書極諫,反被黜為泉州刺史。延鈞很是不平,便與延稟私下設謀欲殺延翰。
延稟為審知養子,素與延翰有隙,時任建州刺史,王延翰給他寫信讓他幫助選取宮女,王延稟回信很不客氣,因此他們間的矛盾更為加深。
此次合兵進襲福州。王延稟順流而下先到福州,福州指揮使陳陶見狀,便倉促率眾抗拒,兵敗後,陳陶自殺。當天夜晚,王延稟率領一百多壯士直奔福州西門,踏著梯子進入城內,把看守大門的人抓起來,打開兵庫,取出武器。到寢門時,王延翰嚇得藏匿在其他的房間裏。
十二月初八日早晨,王延稟抓獲王延翰,說他與妻子崔氏合謀毒死王審知,然後在紫宸門外將他斬殺。
當天,王延鈞到達城南,王延稟打開城門讓他進去,並尊崇他為威武軍留後。王延鈞仍令延稟還守建州,一麵詳報唐廷。唐封延鈞為閩王。
王延翰死後葬於福州北關外天王寺東,俗稱“王墓山”。
天成二年(927年)正月十六日,王延稟回建州時,王延鈞到郊外餞行,王延稟臨別之前對王延鈞說:“好好繼承先人之誌,不要麻煩老兄再來!”王延鈞應允。
王延鈞殺兄攘位據閩數年,會遇疾不能視事,延稟率子繼雄自建州來襲福州。王延稟率兵攻擊西門,其子王繼雄從海路攻擊南門,王延鈞派王仁達抵抗。王仁達在船上埋伏精兵,樹起白旗假裝投降,王繼雄信以為真,於是登船,登船之後,王仁達伏兵齊發,刺殺王繼雄,割下首級掛在西門,兵士見到後都潰散逃走。
王延稟被俘,延鈞病已少愈,諷刺延稟道:“我沒有繼承先人之誌,果然麻煩老兄又來一趟!”王延稟不能回答,王延鈞喝令推出梟首示眾。
王延稟之子王繼升鎮守建州,聽說父親戰敗,就逃奔到吳越國。王延鈞遣弟延政往撫建州,閩地複安。
長興三年(932年),王延鈞上書後唐朝廷說:“楚王馬殷,吳越王錢鏐都是尚書令,現大都已去世,請封臣為尚書令。”後唐沒有應允,王延鈞於是拒絕向後唐朝貢。
王延鈞崇信鬼神、道家之言,曾取道號為玄錫。信任道士陳守元,並大興土木建造寶皇宮讓陳守元居住。陳守元對王延鈞說:“寶皇命王暫且退位,以後可當六十年天子。”王延鈞欣然退位,命其子王繼鵬掌管府事。不久複位,派陳守元問寶皇:“六十年後將幹什麽?”陳守元轉達寶皇的話說:“六十年後,將做大羅仙人。”
長興四年(933年),閩國有人說,王延鈞未成國主之前所住的真封宅有龍出現,王延鈞便把這所宅第改名為龍躍宮,並正式稱帝,在寶皇宮受封,改年號為龍啟,,國號“大閩”。追諡王審知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建五廟,設百官,改福州為長樂府。
閩國狹小,國用不足,任中軍使薛文傑為國計使。薛文傑經常派暗探查訪民間的隱情,憑空捏造罪名逮捕富人、土豪,並沒收他們的財產以資國用。為了查明他們財產的多寡,薛文傑還經常使用酷刑,拿銅熨鬥熨他們的全身,並捶打“犯人”的胸、背,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情況下,被虐殺的富人、土豪比比皆是,而中產以上的家庭大都破產。建州土豪吳光因為畏懼薛文傑的迫害,竟率眾萬餘人叛逃到南吳。
薛文傑與樞密使吳英不和,吳英患病請假,薛文傑對吳英說:“主上讓公擔任樞密使,但公屢次告病請假,主上想罷免公。”吳英說:“怎麽辦呢?”薛文傑哄騙吳英說:“如果主上派人來探病,就說‘頭痛而已,沒有別的病。’”吳英相信。第二天,王延鈞叫妖巫查看吳英的病情,妖巫說:“進入北廟,看見吳英被崇順王審訊,說:‘你怎麽敢謀反?’用金槌敲其頭。”王延鈞把妖巫說的話告訴薛文傑,薛文傑說:“不能輕信,應該去問一下他的病情。”王延鈞派人去問他,吳英說:“頭痛。”王延鈞確信了妖巫的話,把吳英抓進監獄,命薛文傑審訊他,吳英被迫招供,被殺。吳英曾主管閩軍深得軍心,士兵們聽說吳英被殺忿怒不已。
同年,南吳進攻建州,王延鈞派兵援救,士兵們不肯前去,說:“把薛文傑交出來就進軍。”王延鈞愛惜薛文傑不願交出,其子王繼鵬請求交出薛文傑以解燃眉之急,就用檻車把薛文傑送到軍中。薛文傑精通算命之術,雖然情況對他不利,但他卻絲毫不以為意,大言不慚地對押解官講:“我精通占卜之術,剛剛給自己算了一卦,隻要能在路上熬過三天,我就不用擔心了。”押解官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三天後皇帝必然會頒布赦令,彼時再想殺薛文傑就不可能了。所以押解官下令日夜兼程,隻用兩天時間便趕到前線。
前線官兵見到檻車中的薛文傑後,不約而同地奔向他,頃刻之間便將他亂刃分屍,其屍體一下子被分食一盡。
薛文傑被殺後的次日,王延鈞果然派來使者赦免他,可他已經沒有了。
當初薛文傑為王延鈞造檻車,認為以前的檻車太鬆闊,就設計新檻車,讓上下貫通,裏麵鐵芒相對,一不小心就碰到鐵芒,做成後,他自己首先嚐到滋味。
薛文傑作惡多端,最終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實屬罪有應得。
王審知有個小妾叫陳金鳳,出落得十分漂亮,善歌舞,通音律。王審知選良家女充實後宮,把她給選上了,召為才人,極受寵幸。
王延鈞稱王之後,覺得後宮無一佳麗,很不痛快。有個叫李仿的內侍向他推薦金鳳的美貌。王延鈞一見之下大為傾倒。
928年,陳金鳳被王延均立為淑妃,成了他的第三位夫人。933年,王延鈞稱帝,立陳金鳳為皇後。值得注意的是,陳金鳳是王審知的侍妾,現在成了兒子王延均的皇後。這情形頗似武則天與唐高宗的關係,屬於**。
延鈞既貪女色,複愛孌僮。有小吏歸守明,麵似冠玉,膚似凝酥,他即引入宮中與之歡狎,號為歸郎。金鳳姑娘也願意與歸郎作並頭蓮,歸郎樂得奉承。於是金鳳與歸郎夜夜同床時時並坐。金鳳多多益善,又招入百工院使李可殷與其通奸。可殷是個偉岸男子,仿佛戰國時候的嫪毒。當時王延鈞曾命錦工作九龍帳掩蔽大床,國人探悉宮中情形,作一歌詞道:“誰謂九龍帳,隻貯一歸郎!”
無獨有偶,閩國除了皇後陳金鳳外,又出了一個李春燕。
李春燕為延鈞侍妾,妖冶善媚不下金鳳。姿態比金鳳尤妍。延鈞也加愛寵,令居東華宮。用珊瑚為棁榆,琉璃為檽瓦,與長春宮一般無二。
這天延鈞在宮中歇息,春燕在旁侍候。一會兒延鈞鼾聲漸起,春燕料他一時半刻不會醒來,急忙回自己寢所打扮一番,又匆匆趕回皇宮。
這時路邊閃出一人,對著春燕深深一揖。春燕嚇了一跳,定睛一看,卻是不久前剛剛探望過皇上的太子繼鵬。
春燕朝繼鵬欠了欠身子,待要繼續往前走,繼鵬卻不避嫌疑,伸出雙臂擋住春燕。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春燕,肆無忌禪地說,夫人天姿國色,青春年少,天天陪侍父皇豈不委屈?若蒙夫人錯愛,繼鵬死生不忘!
春燕見繼鵬言語輕佻,不由停下腳步,義正辭嚴地說:妾身雖賤,不過已蒙聖上恩寵,關乎名節,請殿下自重!
繼鵬見春燕雙眉緊皺,櫻唇稍撅,雖是一臉怒容,越發顯得動人!當下淫心大發,一把扯住春燕衣服。春燕滿臉通紅,再也顧不得什麽禮儀,她用勁將身子一抽,然後跌跌撞撞地向延鈞寢宮奔去。繼鵬望著她的背影,如癡如醉。
繼鵬自見了春燕十分著迷,願替父代勞作長久夫妻。乃運動金鳳乞她轉告延鈞,令兩人得為配偶。王延鈞本來不願,經金鳳巧言代請,隻好將春燕賜給繼鵬【子納父妾也是傳統】。
王仁達因替王延鈞殺王延稟有功,掌管親兵,王延鈞心中提防他,曾問王仁達說:“趙高指鹿為馬愚弄二世,真有這樣的事嗎?”王仁達說:“秦二世糊塗,所以趙高指鹿為馬。現在陛下聖明,朝廷官員不滿一百,起居動靜陛下都知道,有人膽敢欺君霸上,滅其九族就是了。”王延鈞退朝後對人說:“王仁達有智有略,我在世時可以用他,不能給後世留下遺患。”最終勒令他自盡,一切政事統歸繼鵬處置。
皇城使李仿與春燕同姓,冒認兄妹,遂與繼鵬作郎舅親,自恣威福。一日竟使壯士持梃闖入可殷宅中。正值可殷出來當頭猛擊,李可殷腦裂而死。
這李可殷是皇後情夫,驟然慘斃,陳金鳳何以堪?慌忙轉白延鈞,延鈞力疾視朝。呼入李仿詰問李可殷何罪?李仿自然不能說他與皇後私通,隻好含糊對付倉皇退出。
李仿急與王繼鵬商議對策,王繼鵬正想篡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號召皇城衛士鼓噪入宮。
王延鈞高臥九龍帳中,驀聞嘩聲大至,亟欲起身,怎奈手足疲軟無力支撐。那衛士一擁突入,就在帳外用槊亂刺,把延鈞搠了幾個窟窿。金鳳不及奔避也被刺死。歸郎躲入門後被衛士一把抓住,斫斷頭顱乃去。
延鈞在九龍帳中尚未斷氣,宛轉啼號痛苦難忍,令宮人刺斷喉管方才畢命。
延鈞被弑繼鵬即位,改名為昶。冊李春燕為賢妃。命弟王繼嚴權判六軍諸衛。皇城使李仿為弑君幫凶,繼鵬恐他對外人言,命人將他拿下梟首,懸示啟聖門外。李仿部眾不服,攻應天門,未能得手;轉焚啟聖門,將李仿首級取下,投奔吳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