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陸家大姐終於要見人了
字數:3947 加入書籤
陸錚一把握住她嬌嫩的手:“等你過門,我一定把所有家底,雙手奉上……”
沈佳期呆呆怔住:“你還真有別的家底啊……”
這個陸錚也太能藏了……
“好了,不跟你鬧了,我知道你今天受了刺激,難免衝動了些,提親的事,我先跟我媽商量,大後天我四哥就要結婚了,等他的婚事忙完,你們再上門吧!”
沈佳期收起戲謔,也不跟他胡鬧了。
這幾天,家裏都在置辦四哥結婚的東西,還得準備辦流水席的食材。
這個節骨眼上,沈家確實挺忙的,陸錚理解地點了點頭:“好,那就等婚禮過後,我再提起吧!”
“這就對了嘛……”沈佳期讓他這些天也別閑著,叫上他家的陸恒和陸媛過來幫忙,對了,你大姐陸玲如果有時間,也過來熱鬧熱鬧吧!”
“她整天躲在家裏也不是個事兒,還是得多出來走動走動。”
從他們認識開始,陸錚的大姐就從沒露過麵,整天就躲在屋子裏不肯見人。
就算上次葉昭昭和陸錚退婚,那麽大的事,她都不曾露麵。
陸錚沒想到,期期居然這麽關心他大姐。
提起大姐,陸錚的神情微微有些黯然。
他緩緩說道:“大姐以前不是這樣的,曾經她也是個開朗活潑的姑娘。隻是後來帶著孩子,被趕出夫家,她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和人接觸,我們全家都很擔心,可又不知道該怎麽辦,正好,趁著這大喜事,讓她出來見見人。”
沈佳期輕輕點了點頭,安慰道:“是啊,正好,我也想見一見你大姐和侄兒,相信慢慢的,她一定會好起來!說不定借著這個契機,讓我勸慰勸慰她,能讓她打開心扉呢。”
陸錚也覺得在理,便說回去後勸勸他大姐。
“不僅是他們,還有易狗蛋家,你也替我通知到位,早點過來幫忙……”
“遵命……”
馬上就要娶新媳婦,沈家全家老小都忙活起來。
就連在縣城上班的老大兩口子,得知喜訊後,也跟領導請了兩天假,提前回來布置、招待客人。
沈佳期看著家裏忙碌的景象,心裏滿是期待。
等四哥的婚禮熱熱鬧鬧地辦完,就該輪到自己和陸錚的喜事了。
想到自己馬上就要當新娘子,她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陸家回到家,把期期的話傳達給了陸恒和陸媛。
陸恒一聽有熱鬧可湊,還能幫未來三嫂的忙,立刻來了精神,拍著胸脯保證會按時過去。
陸媛也笑著點頭,說這都是應該的,她早就想跟未來三嫂熟絡熟絡了。
猶豫再三,陸錚來到大姐陸玲的房門前,抬手輕輕敲了敲門。
屋裏沒有回應,陸錚又敲了敲,輕聲說道:“大姐,是我,期期家四哥大後天結婚,想讓我請你去沈家吃喜酒。”
過了好一會兒,屋裏才傳來陸玲低低的聲音:“我就不去了,你們去吧。”
陸錚心下一沉:“大姐,你整天悶在家裏也不好,出去走走,散散心,期期也想見見你和孩子。”
陸玲知道沈佳期是好意,隻是她的情況,實在是不想見人,被人給指指點點。
“你也知道我的情況,你姐夫早亡,我被人罵是掃把星,被人趕了出來,我是個不祥的人,這大喜的事,我還是別湊熱鬧了,不想給人添麻煩。”
陸錚心疼地深吸一口氣:“大姐,你別這麽想,姐夫的事跟你沒關係,那是他們張家人為了搶占姐夫的房子,故意給你潑的髒水,你別放在心上……”
陸玲知道自家三弟的性子,不達目標決不罷休,今天要是不答應他,他能在她門口站上一整天。
正在猶豫,懷裏就冒出一個怯生生的小腦袋,上麵紮著倆羊角辮。
“娘,我想去吃喜酒,有糖糖吃……”
妞妞吧嗒吧嗒地舔著嘴唇,懇求的嗓音讓陸玲的心軟了下來。
看著女兒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想到自從丈夫去世,被趕出夫家後,孩子就沒怎麽見過人,也沒有好好開心過。
想起陸錚說的話,還有沈佳期的好意。
陸玲終於輕聲說道:“那好吧,娘帶你去……老三,我會去的!”
陸錚聽到屋裏傳來的回應,心中暗喜:“大姐,就當帶著妞妞去散散心了。”
接下來的兩天,陸家人和易家人都在沈家幫忙。
沈家上下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大家都在為這場婚禮精心籌備著。
有人負責在院子裏懸掛紅燈籠,一個個紅燈籠如同燃燒的火焰,隨風輕輕搖曳,映照著人們臉上的笑容。
大紅喜字被端端正正地貼在每扇門上、窗戶上,為整個沈家增添了濃濃的喜氣。
廚房裏,更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鄰裏的趙嬸子、桂秀嬸子、李嫂子等人,熟練地切著菜、炒著菜,把能提前準備的菜都先備著,各種美味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
易狗蛋也沒閑著,一直忙前忙後,幫著迎來送往,熱情地招呼著每一位前來賀喜的客人。
看到客人到來,他們笑臉相迎,引導客人入座,遞上茶水和瓜子。
還沒到正式娶媳婦那天,沈家就已經熱鬧起來,不乏上門恭喜的客人。
看著家裏井井有條的,沈佳期忙裏偷閑,去了一趟縣城,找到了農科所的顧所長。
她推著自行車,身上的挎包裏裝著一份厚實的牛皮紙文件袋。
見到顧望山,沈佳期禮貌地打了招呼,便從挎包裏拿出文件遞給了他。
“顧所長,這是我根據一些古籍,整理得出的關於稻穀和生薑提高產量,以及改善土壤的拙見,還請您過目。”
顧望山接過文件袋,迫不及待地打開,仔細地翻閱起來。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眼睛逐漸瞪大,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情。
他沒想到沈佳期一個年輕的鄉下姑娘,竟能從古籍中整理出這麽有價值的見解。
那些關於稻穀和生薑種植的方法,以及改善土壤的思路,雖然看似簡單,卻是結合了古籍智慧和實際情況,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顧望山抬起頭,眼中滿是讚賞:“小沈同誌,你這份資料太寶貴了!這方法要是能實踐、推廣,肯定能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你那本古籍還在嗎?能不能一並捐給我們?”
聞言,沈佳期變了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