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詢問,青州!

字數:5200   加入書籤

A+A-


    “知道的不是特別多。”
    王文正老老實實的回答。
    “八大家族的人大部分都在康郡之中,清河郡雖然也有他們的人,但都是其他家族代為行事。”
    “我們對他們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不過,聽說八大家族都是鎮北王的擁護者,現在怎麽突然內訌了?”
    王文正畢竟沒有步入官場。
    對有些事情知道的並不是特別多。
    李楓點點頭。
    這些事涉及的範圍確實不在王文正的掌握之中。
    想了想,李楓讓人把剛剛離開的楊林叫了回來。
    沒一會兒。
    人就被帶到庭院之中。
    等進入庭院後,楊林還是一臉懵,他呆呆的看著李楓和王文正,有些不解的問道:“還有什麽事嗎?”
    發生這麽大的事情。
    本來就沒怎麽睡好,現在好不容易消停一會兒,他還準備回去休息一下呢。
    還沒躺床上,又被人撈了起來。
    要不是叫他的人是李楓,他鐵定把人打一頓。
    “你對鎮北王知道多少?”李楓問道。
    “鎮北王?”楊林愣了一下:“這不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嗎?”
    李楓看了他一眼。
    楊林秒慫,然後便開始敘述鎮北王。
    鎮北王勇武過人,但卻窮兵黷武。
    此人喜好戰功,曾在戰場之上立下赫赫功名,乃大梁戰神。
    後被傳喚入朝,擔任兵部尚書兼鎮北大將軍。
    實則名存實亡,手中的權柄並不是特別大。
    然許多年前。
    北涼和大魏來犯,鎮北將軍率兵出征,將敵國擊退,後被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一時權勢無雙。
    當時在整個大梁,提及鎮北將軍,都會讚歎兩聲。
    那會兒,鎮北王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被民間稱之為大梁戰神,一時風頭無量,甚至蓋過了為帝者。
    可臣子的名望蓋過帝王,就不見得是件好事了。
    帝王猜忌心較重。
    開始有意收回兵權,鎮北王自然不滿意。
    甚至大放厥詞,這無疑惹怒了陛下。
    兩方差點僵持不下,大戰一觸即發。
    就是吳王從中調和,才避免了一場爭端。
    也就是此時,吳王提議封鎮北將軍為鎮北王,從此坐鎮北方,永不回京。
    且給予對方三郡之地, 讓其自我管轄。
    然而。
    在兩方滿意之時,清河郡卻突發黃金失竊一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清河郡便血流成河。
    也就是那時,鎮北王走馬上任。
    鎮北王坐鎮大梁以北,吳王坐鎮大梁以南。
    本來相處的頗為融洽。
    清河郡盛產鐵礦的事情也是眾所周知之事,大家都不覺得奇怪。
    可鎮北王成為北郡之主之後,便開始遍訪尋金之人,讓其搜尋清河郡未開發的鐵礦。
    不查還好。
    這一查可不就了不得了嗎?
    清河郡的鐵礦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多。
    甚至有人曾估算過,清河郡的鐵礦可以足足支撐百萬大軍。
    利益動人心。
    吳王得知此事之後,曾多次和鎮北王交涉,想要與之共享鐵礦。
    可是到嘴的鴨子,鎮北王怎麽可能就這麽讓呢?
    這一來二去。
    南方和北方便有了隔閡。
    鎮北王先是發動雷霆攻擊,把吳王留在清河郡的人一網打盡。
    斷其耳目,讓吳王的人不再清楚北方的情況。
    吳王雖然不滿,但又礙於鎮北王的武力威懾。
    根本不敢大肆用兵。
    可這幾年。
    尤其是去歲,北方先是大旱,後又有洪水決堤,神玉河決堤,大水傾瀉而下,淹沒良田,導致沿河兩岸的田間收成十不存一。
    吳王看到時機。
    再次派人侵入北郡。
    這一次,吳王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趁其不備,在北郡三郡之地都安插了他的人。
    鎮北王得知此事之後,大為惱火。
    立刻開始了反擊。
    這一來二去,兩邊都損失了不少人手。
    加上先帝逝世,新帝登基,朝堂不穩,吳王和鎮北王都是有野心之人。
    如此天賜良機,他們怎會放過?
    在這種情況之下,兩方就此停手。
    可經過多方消耗,無論是鎮北王還是吳王,都損失了不少好手。
    再加上兩人有意圖謀天下。
    這兩地可不就亂了起來?
    北三郡因為鎮北王要籌措軍糧的緣故,不僅沒有減免賦稅,反而為了籌措軍糧,賦稅與之往年相比,更增加了三成有餘。
    這一來二去。
    北三郡的百姓可不就苦不堪言了嗎?
    他們清河郡還算是好的。
    尤其是淮陽府。
    因為這裏地靠大魏,再加上群山環繞,不依靠河水澆灌,之前的洪澇和旱災並沒有殃及淮陽府。
    雖然也有波及,但並不算太嚴重。
    李家村就好似上天的寵兒,但沒有受到影響,收成反而比往年好了不少。
    這也導致李家村成了清河郡內,淮陽府地界最為出眾的村落之一。
    他能在這裏擔任縣令,也是他的福氣。
    隻不過。
    在來李家村之前,他還收到了一紙調令。
    因為要準備戰事的緣故,鎮北王在大肆征兵。
    他們已經收到了征集令。
    凡是家中有青壯者,皆會被官府強行征走為兵。
    這一來二去,怕是會民怨四起。
    李家村倒是為數不多的淨土之一了。
    而且這則調令他還沒有下發下去,現如今,他連官印都交給李楓了,後續事情如何發展,都與他無關。
    “吳王和鎮北王之間,不是還有一個青州嗎?”
    “兩王相爭,青州難道就沒什麽影響?”李楓突然插了一句。
    鎮北王和吳王一南一北。
    但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青州。
    青州和其他地方不一樣。
    郡的地方就已經是最大的地方區域劃分了,可在這兩者之間卻夾雜了一個青州。
    這種情況還不少見。
    大梁除了一個青州以外,還有好幾個州。
    比如吳王南邊的南部州。
    上林郡旁邊的錦州。
    東郡旁邊的禹州。
    這幾個州的實力和其他郡相差無幾,還都是聽命於朝廷的。
    鎮北王和吳王鬧出這麽大亂子,青州不可能沒有向上匯報。
    可目前卻沒有收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也沒有青州兵員動向的消息,這是為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