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年禮和書信
字數:3378 加入書籤
過完除夕守歲,王明遠便收斂了心緒,開始有條不紊地操辦遊學前的各項事宜。
首要的,便是給師長和摯友送年禮,既是年節禮數,也是辭行。
給師父崔巡撫的禮,他斟酌了許久。尋常文人間的贈禮,無非是筆墨紙硯、古籍字畫或是上好的茶葉。
這些他自然備了,選的都是精品。
但他總覺得還缺了點什麽,想起每次去師父書房,瞥見師父似乎清減了不少的身形(其實最近已經複胖了一些,但是,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覺得你瘦),再聯想到師父平日案牘勞形、公務繁重,時常飲食不定的狀態,他心裏便有些不是滋味。
他記得管家曾無意中提過一嘴,說老爺近來胃口似乎不太好,唯獨對城東那家新開的“好再來酒樓”的幾樣辣菜頗感興趣,偶爾會讓下人買些回來佐餐,能比平日多吃半碗飯。
這不就巧了嗎?
於是,他讓狗娃將酒樓裏幾樣最受歡迎、又相對不那麽刺激腸胃的辣鹵、炒菜的方子,仔仔細細地謄寫下來,包括選料、火候、調味的關鍵之處。
又特意裝了一大包品質上乘、香氣濃鬱的幹辣椒和辣椒粉,連同那些文雅的禮品一起,仔細打包好。
而且還貼心的告知管家,若是辣椒沒有了,就是城東的好再來酒樓去拿。
唉,希望下次重逢,能再見到那個“胖胖的”師父。
從師父處出來,王明遠又去了柳教諭府上。
柳教諭今年冬日染了風寒,病了一場,雖已好轉,但精神氣色大不如前,靠在榻上,說話間還帶著些許咳嗽。
王明遠見狀,心中憂慮更甚。
他除了備下常規的年禮,還特意托張文濤尋了些上好的老山參、靈芝等滋補之物。
柳教諭見他帶來這麽多補品,又是感動又是好笑,虛指著他說:“你這孩子,送這些年禮作甚?老夫不過是年紀大了,偶感風寒,將養些時日便好了。這些東西,留給更需要的人便是。”
話雖如此,眼角的皺紋卻舒展開來,透著暖意。
王明遠恭敬道:“教諭身體康健,才是學生我最大的福氣。您定要好好保重,學生還盼著日後金榜題名時,能再聆聽您的教誨。”
柳教諭聞言,渾濁的眼睛裏放出光來,掙紮著坐直了些,笑道:“好!好!老夫這把老骨頭,定要撐到那一天!看著你蟾宮折桂,成為於國於民有用的經世之臣!到時候,老夫便是閉了眼,也心滿意足了!”
這話說得王明遠鼻尖發酸,連忙低下頭,掩飾住情緒,心中暗暗發誓,定要早日有所成就,不負師長厚望。
接著,他又去拜訪了陳嗣、李明瀾等一眾舊日同窗好友。
至於遠在湘江府打理茯茶生意的李茂,王明遠也沒有忘記。
他深知李茂兄在外奔波辛苦,是張家生意的重要支柱,絕不能寒了兄弟的心。
他備下了一份厚禮,托可靠的鏢局送去了李茂父母家。
同時,他得知,張文濤私下裏早已和張伯父商量好,打算將湘江府那邊產業的一部分固定分紅劃給李茂,既是酬勞,也是情誼,讓李茂更能安心在外經營。
這份心思,王明遠是讚同的,兄弟之間,錢財上明朗大方,情誼才能長久。
就在這忙碌的辭行中,一日,王明遠終於收到了來自湘江府的厚厚一疊書信。
他迫不及待地拆開,最先看的便是李昭的信。
信紙上的字跡依舊帶著李昭特有的跳脫和興奮勁兒,隔著千山萬水,王明遠仿佛都能看到他眉飛色舞的樣子。
李昭在信中激動地告訴他,自己這次鄉試,竟是吊著車尾,堪堪中了舉人!
“明遠兄!你是不知道!放榜那日,我看到自己名字掛在最後頭,差點以為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看,還真是我!哈哈哈哈哈!真是祖宗保佑,運氣爆棚啊!定是明遠兄你時常替我輔導的功勞!”
看到這裏,王明遠不禁莞爾,能想象出李昭當時是如何的欣喜若狂。
然而,李昭接下來的話,卻讓王明遠的心情複雜起來。
李昭在信中說,中了舉人,家裏自然是歡天喜地,但他自己卻異常清醒。
他知道,自己的才學到此已是極限,若再往上考,不過是徒耗光陰,自取其辱。
他已經想好了,就憑著這個舉人功名,在湘江府謀個閑散的官職,或是掛個虛銜,領一份俸祿,然後便將所有心思都投入到音律之中。
“明遠兄,不瞞你說,自從得了你給的那些……呃,‘啟發’,我對音律之道愈發癡迷,隻覺得其中天地廣闊,奧妙無窮,遠比那些枯燥經義有趣得多!此生若能在此道上有所成就,於願足矣!當然啦,”
信末,李昭又恢複了幾分嬉皮笑臉,“明遠兄你可是答應過我的,日後你若飛黃騰達,做了朝堂重臣,那宮廷首席樂師的位子,可得給我留著!我可等著呢!”
王明遠看著信,又是好笑又是感慨,李昭終究是選擇了那條更適合他的路。
雖然看似“不求上進”,但能認清自己,找到心中所愛並為之投入,何嚐不是一種幸運和智慧?
他提筆回信,先是祝賀他中舉,然後對他的選擇表示理解和支持,並再次半開玩笑地重申了那個“宮廷首席樂師”的承諾,叮囑他保重身體,莫要太過廢寢忘食。
也簡單說了自己即將遠遊遊學的計劃,隻是信寫完後,他心中不免有些悵然,此去經年,山高水長,下次再收到李昭的信,不知會是何時了。
除了李昭,也收到了嶽麓書院其他幾位相熟的同窗的書信,亦有數人此番鄉試得中,各有前程。
王明遠一一回信,或祝賀,或勉勵,或敘舊情,忙活了幾個晚上才寫完。
這一封封信件,仿佛將他在湘江府三年的歲月又重新連接起來,卻又清晰地預示著,那段時光正漸行漸遠。
離別的日子,終究還是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