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1 章

字數:4213   加入書籤

A+A-


    秦四海:“梁女士是民族資本家。”
    解放後,資產階級分為三類:官僚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後者是團結統戰對象。
    林桑榆神情變得微妙。
    這位梁女士的資產繼承於亡夫鍾懷民。鍾家一直暗中支持革命,解放後主動捐出一半家產。因此鍾家被劃分為民族資產家,身為股東的梁淑貞也隨之成為民族資產家。
    梁淑貞情況和林重樓有點像,她是寄居在鍾家的故舊遺孤,算是半個養女。
    大抵如此,兩人一見如故,再見傾心。
    奈何有情不能飲水飽,兩人離不開林鍾兩家的錢,不敢反對封建包辦婚姻,隻敢暗通款曲。
    通著通著通出個孩子來,鍾懷民有所察覺,調查到一半,卻因組織抵製日貨運動被特務暗殺。一家三口就此逃過一劫,還繼承了巨額遺產。
    不得不說,他們的運氣是真好。
    林澤蘭一直覺得林重樓運氣好,好得出奇。
    明明窮苦出身,遇上老爺子這種把女婿當兒子養的嶽父,逆天改命。
    過河拆橋離婚,偏偏老爺子去世,他們家破人亡無力找他麻煩。
    和有錢人再婚,解放後是不會被清算的民族資本家。
    這運氣真好啊!
    就不信,他能一直好運下去。
    林澤蘭詢問:“秦連長,我們去單位的報到時間確定了嗎?”
    秦四海回:“醫院和藥廠八月一號報到,學校都是九月一號報到。”
    林澤蘭連忙致謝,現在五月中旬,給的時間相當寬裕。
    秦四海擺擺手:“不用謝我,我就是個跑腿的,是我們首長和對麵領導商量的。”
    都挺同情的。
    離婚另娶的見多了,一般都會養著原配及子女,林重樓這種的少見。林家好歹養大了他,還供他上完了大學,恩同再造,他卻恩將仇報。
    一般人都咽不下這口氣,想討一個公道。考慮到這一點,推遲了單位報到時間。
    傳完話,秦四海離開。
    林奶奶咬牙切齒:“怪不得在北平找不著他,原來跑海城去了。找他算賬去,讓他身敗名裂,讓他還錢。”
    林桑榆想舉雙手雙腳讚成。
    林澤蘭三人的工資加起來,大概一百萬出頭。聽著不少,可一斤大米1700,一斤豬肉5600,一件襯衫8萬,一輛自行車180萬。
    隻憑工資,一家六口豬肉自由都做不到,更別提高質量生活。
    為了過上好日子,這個錢必須連本帶利要回來。
    人不能為了清高連錢都不要!
    “多少錢?”
    林梧桐和林楓楊眼前一亮,沒人不喜歡錢,尤其苦著長大的人。
    “他上的是外國人開的私立大學,一年光學費就要180個大洋,每月20個大洋的生活費,衣服筆墨另外給錢。八年大學下來,至少花了4000個大洋。加上之前十年,往少了算也有5000個大洋。那會兒的大洋值錢,一個大洋能買三四十斤米。”
    林奶奶越說越生氣,收養的林重樓少爺一樣長大,出去上大學都有小廝專門照顧衣食住行。親生的孫子孫女卻是苦著長大,兩個大的還享過兩三年福,兩個小的那真是一天好日子都沒過過。
    “5000個大洋!”林楓楊驚呆了,“我們家以前這麽有錢!”
    林奶奶曲起三根手指放在手腕上:“你爺爺這三根手指頭一搭就是三個銀角,出診一趟至少五個大洋。他還跟人合夥做藥材生意,加上田地鋪麵的租金,一年能掙個萬兒八千。”
    知道家裏曾經闊過,但真不知道這麽闊,林楓楊心痛到無法呼吸:“咱們家被搶走的錢就不能要回來一點?”
    林奶奶苦笑:“上哪兒要去?大房三房沒享幾天福,就被當官的安了個罪名抓起來,家產全部沒收,死的死,殘的殘,還活著的過得還不如我們。你們爺爺能守住家業是因為他醫術好,一些達官貴人用得著他。那兩房有錢無本事,連名聲都臭了,可不就成了別人砧板上的魚肉。”
    老太太不勝唏噓:“說白了,當時那種世道,我們孤兒寡母注定守不住那麽大的家業,不是族裏人也會是別人,好歹我們保住了命。”
    林楓楊抓了抓後腦勺,知道自己異想天開了。民國都倒台了,難不成追島上去要錢。可心真的好痛,那麽多錢呢!
    “家業是要不回來了,我們家花在林重樓身上的錢必須要回來。”林奶奶問林澤蘭,“什麽時候去找他?”
    林澤蘭:“待會兒我寫封信給鬆柏,看他那邊能不能請出假。”
    林奶奶點頭:“光咱們幾個出遠門不安全。”
    *
    轉眼到了表彰大會當天,林家三姐弟、林澤蘭、村長、魏專家等表現突出者,身披大紅花上台接受表揚。
    舉著榮譽證書的林桑榆眉開眼笑,這是政治資本也是護身符。
    除了榮譽證書,部隊還發了一個搪瓷缸子作為獎品,搪瓷缸子上麵印著一個碩大的‘獎’字,林桑榆覺得應該印‘全村的救星’。
    下麵看熱鬧的觀眾正議論得興致勃勃,忽然聽見台上領導宣布為了表彰林家在這次事件中的突出貢獻,省城人民醫院錄用林澤蘭,省城製藥廠錄用林楓楊,省城中師錄取林梧桐,省城求是高中破格錄取林桑榆。
    林家低調,一直沒對外提過。
    乍聞這一連串的獎勵,台下轟得一聲熱鬧起來,驚訝、羨慕、嫉妒和不解……這麽好的上學機會,咋給了女娃子?
    便是來捧場的程家人亦不能免俗,問林奶奶:“怎麽不叫楊楊去上學?”
    林奶奶:“楊楊不是讀書的料,跟著他哥學手藝更好。”
    旁邊有人羨慕:“學好了手藝,這輩子都餓不著。這下你們家可算熬出頭了,家裏三個人有正經工作,大孫女畢業就能當老師,小孫女上高中是打算考大學?”
    林奶奶覺得自家小孫女就是文曲星轉世,肯定能考上大學,但在外麵不會把話說滿,隻說:“讀讀看再說。”
    林家得了這樣的大造化,村裏人少不得嘲笑嚴家撿了芝麻丟西瓜。
    看上趙家的錢,趙家錢被沒收了。看不上的林梧桐成了師範生,林家三個人有正式工作,漫說在他們村,就是在十裏八鄉都是數得著的好人家了。
    好事之徒故意調侃嚴家人:“反正你們和趙家的婚事作廢了,不如去林家服個軟。梧桐多好的姑娘啊,石頭錯過了可惜。”
    好懸沒把嚴家人氣得背過去,他們才不會去巴結林家。兩家鬧成這樣,林梧桐再有出息也不會讓他們沾光,隻會哄得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
    嚴父氣急敗壞:“有什麽了不起的,我家石頭是軍官,軍屬也能安排工作,讓石頭給他弟弟安排個工作還不容易。”
    好事之徒看熱鬧不嫌事大:“等富貴有了工作,誒呦喂,你的好日子來了。”
    嚴富貴順杆往上爬:“爹,我拿了工資天天給您買酒買肉。”
    哄得嚴父心花怒放,腦子一熱脫口而出:“這就去找你五哥,讓他給你在海城安排個工作。海城可比省城還好,是全國最有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