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龍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A+A-


    華天的聲音已經嘶啞,每一個字都像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從胸腔裏撕扯出來。
    那股不成功便成仁的決絕,化作了實質的音波,在過分安靜的校長辦公室內,撞擊著牆壁,震得空氣嗡嗡作響。
    何宇的目光,沉靜如淵。
    他凝視著眼前的年輕人。
    雙目赤紅,布滿血絲,那是極度疲憊與精神高度緊繃的證明。
    身體在無法自控地微微顫抖,那是壓抑到極限的激動與恐懼。
    但何宇穿透了這些表象。
    他從那雙燃燒著火焰的瞳孔深處,看到的,不是一個被孝心衝昏頭腦、試圖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的兒子。
    他看到的,是一個醫學生,一個頂尖的科研者,對自己嘔心瀝血創造出的技術,那份近乎於信仰的、最極致的、不容任何質疑的自信!
    這份自信,純粹、滾燙,甚至帶著一種毀滅性的光芒。
    “好。”
    何宇的喉結滾動了一下,隻吐出了這一個字。
    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沒有片刻的猶豫權衡。
    這個字,沉重得仿佛一顆定音的磐石,砸進了華天那早已波濤洶湧的心湖。
    “我批準你的申請。”
    何宇站起身,寬厚的身軀投下的陰影,將顫抖的華天籠罩。
    他走到華天麵前,那隻曾簽署過無數重大決議的手,輕輕地、卻無比堅定地,拍在了年輕人瘦削的肩膀上。
    力量不大,卻仿佛有一股暖流,瞬間貫穿了華天的脊梁。
    “學校,會給予你,最高級別的支持。”
    何宇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金石之聲的鄭重。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的背後,是整個龍河大學!”
    校長的承諾,擲地有聲!
    這不再是安撫,而是一道啟動指令!
    就在何宇話音落下的瞬間,他親自授意之下,整個龍河大學——這台平日裏以嚴謹、有序著稱的龐大精密機器,其內部的無數齒輪,瞬間開始為了這一場即將到來的、必將載入史冊的手術,進入了超負荷的、堪稱瘋狂的高速運轉狀態!
    龍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院長辦公室的紅色緊急通訊燈,在深夜裏驟然亮起。
    接到通知後,院方沒有絲毫遲疑,命令被逐級下達,快得隻剩下電子指令的傳遞聲。
    安保和醫療設備等級最高的十六樓,原本住著身份最尊貴的病患,此刻卻在半小時內被徹底清空!
    病人被妥善轉移,家屬被禮貌請離。
    整整一個樓層,在午夜之前,變成了一片空曠的、寂靜的白色空間。
    緊接著,無數閃爍著藍色作業指示燈的施工機器人,如同沉默的工蜂,從專用的運輸通道內,潮水般湧入。
    切割、拆卸、重組、安裝……
    金屬與牆體的碰撞聲,高精度激光焊接的滋滋聲,機械臂安裝精密儀器的輕微卡合聲,交織成了一首狂野而高效的交響曲。
    僅僅一夜之間!
    這個原本普通的頂級病區,就被徹底顛覆、重塑,改造成了一個擁有全球最頂尖無菌標準、冗餘度最高的生命維持係統、以及能夠監控到單顆細胞能量反應的實時監控矩陣的……超級病房!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嶄新的防輻射舷窗照進來時,一個由特殊合金打造的銘牌,被安裝在了樓層的唯一入口處。
    上麵沒有複雜的編號,沒有華麗的辭藻。
    隻有一個名字。
    【希望】。
    與此同時,十幾封由何宇親自簽署、並加蓋了龍河大學最高級別密級的電子邀請函,通過軍用級別的加密量子通道,化作無形的數據流,跨越山川與海洋,精準地投送到了全球十幾個不同時區的終端之上。
    這些終端的背後,是十幾位在神經外科領域,如同神祇一般存在的泰鬥級專家。
    邀請函的內容簡單到近乎粗暴。
    核心隻有一句話——“誠邀您親眼觀摩並參與評估‘微光子神經再生技術’的首次臨床應用。”
    這個誘惑,無人能夠拒絕!
    這就如同向全世界最頂尖的物理學家,發出了親眼見證“曲率引擎”首次點火的邀請。
    蘇黎世,一位剛剛走下手術台、準備享受假期的老教授,直接撕掉了飛往馬爾代夫的機票。
    東京,一位正在主持重要學術會議的會長,當場宣布會議中止,衝向機場。
    波士頓,一位正在進行關鍵動物實驗的首席科學家,毫不猶豫地終止了實驗,任由價值千萬的設備進入待機模式。
    這些平日裏神龍見首不見尾,預約需要排到三年後的頂級存在,在這一刻,紛紛放下了手中的一切。
    他們乘坐著最快的航班,不計代價,從世界的四麵八方,向著同一個坐標——龍河大學,集結而來!
    而在龍河大學的腹地,被譽為“科技心髒”的【未來製造工坊】內。
    負責【羲和】光刻機核心軟件維護,那個名叫林曉靈的天才少女和她的精英團隊,也接到了史無前例的、標注著“最高優先級”的血紅色任務指令。
    工坊內所有的咖啡機,全部被設定成了最大功率運轉。
    沒有人合眼。
    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種混雜著疲憊與極致亢奮的神情。
    他們根據華天小組提供的、那如同天書一般的理論模型,開始不眠不休,專門為這場手術,從底層邏輯開始,優化和編寫一套全新的操控程序。
    一套精度和穩定性,都將在原有基礎上,再提升數個數量級的……
    “神經專屬”操控程序!
    整個龍河大學,所有最頂尖的實驗室、最寶貴的設備、最傑出的人才、最龐大的資金……
    所有的資源,都開始以一種不計成本的方式,向著十六樓那個小小的、卻承載了無數人期盼的房間——【希望】病房,瘋狂傾斜、匯聚!
    兩天後。
    一架深綠色的軍用運輸機,撕裂長空,在巨大的引擎轟鳴聲中,以最快的速度,降落在了龍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專用停機坪上。
    艙門開啟,隨行的軍醫和護士小心翼翼地推下一個維生擔架。
    上麵躺著的,正是華天的父親。
    那位在地下幾百米深處,與煤塵和岩石搏鬥了一生的老礦工。
    他的臉上刻滿了風霜的溝壑,粗糙的手上布滿了無法褪去的老繭。
    他從遙遠的、塵土飛揚的家鄉,被以國家級的效率,接到了這個代表著人類科技最前沿的地方。
    他,將成為這項足以改寫人類醫學史的劃時代技術。
    在全球範圍內,第一位。
    勇敢的臨床試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