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我們的大腦,被龍河大學一鍋端

字數:4806   加入書籤

A+A-


    繼團長之後,“風神”專家團的其他十一名成員,也紛紛,在同一時間,向自己所屬的國家和機構,提交了辭呈。
    並,集體宣布,將全職加入龍河大學,參與到後續的【神農】和【海洋之心】等全球性科研項目之中!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淩晨三點。
    一封加密郵件,穿透防火牆,靜靜地躺在了所長的私人郵箱裏。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深夜十一點。
    一通緊急電話,讓氣候預測中心的主任,從床上猛地坐起。
    日本,氣象廳。
    英國,氣象局。
    法國,國家氣象局。
    ……
    在地球的不同時區,在同一絕對時間,十一個在世界氣象學界,名字足以引發山呼海嘯的頂級學者,用十一種不同的語言,遞交了內容與格式,卻幾乎完全一致的辭呈。
    行動,整齊劃一。
    決心,無可撼動。
    這個消息,最初,隻是在各國氣象機構的最高層,引發了一場小範圍的恐慌與混亂。
    但信息的傳遞,如同多米諾骨牌倒塌的第一塊。
    恐慌的漣漪,正以指數級的速度,瘋狂擴散。
    最終,所有的信息流,所有的質詢電話,所有的恐慌情緒,都匯成了一股無法阻擋的洪流,衝向了那個位於全球氣象科學金字塔最頂端的機構——
    世界氣象組織(WMO)。
    日內瓦,萊蒙湖畔。
    WMO總部大樓,頂層會議室。
    清晨的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在光潔如鏡的會議桌上,映照出二十幾張,代表著全球氣象領域最高權力的麵孔。
    總幹事安東·佩特羅夫先生,正用他那帶著濃重東歐口音的英語,不疾不徐地,主持著這場每周一次的例行晨會。
    議題,一如既往地,充滿了官僚主義的枯燥。
    關於下一季度的預算分配,關於即將在南美召開的氣候變化峰會的議程安排……
    一切,都顯得那麽的平靜,有序,盡在掌控。
    直到,會議室那扇厚重的橡木門,被人,用一種近乎是撞開的方式,猛地推開。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都聚焦在了門口。
    總幹事的首席秘書,一位以冷靜和優雅著稱的瑞士女士,此刻,卻臉色煞白,呼吸急促,手裏緊緊攥著一部正在震動的衛星電話。
    佩特羅夫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他對這種打破既定秩序的行為,感到本能的厭惡。
    “安娜,我應該說過,在例會期間,天塌下來,也不要打擾我。”他的聲音,冰冷而低沉。
    “先生……”
    安娜的聲音,帶著一絲無法掩飾的顫抖。
    “天……真的,快要塌了。”
    她將那部還在嗡嗡作響的電話,用一種近乎是獻祭的姿態,遞了過去。
    “是,東亞分部,李先生的緊急線路。”
    佩特羅夫的眼神,閃過一絲不耐。他接過電話,用一種不容置喙的語氣,貼到耳邊。
    “李,我希望你有一個,足以說服我,不把你從現在的位置上,踢回大學去教書的理由。”
    電話那頭,傳來了一陣,夾雜著巨大電流聲的,語無倫次的,急促匯報。
    佩特夫臉上的不耐,在第一秒,就凝固了。
    第二秒,他的瞳孔,開始收縮。
    第三秒,他握著電話的手,青筋暴起。
    會議室裏,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們從未見過,這位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著稱的,執掌了WMO十年的鐵腕人物,露出這樣的表情。
    那是一種,混雜著極致的荒謬,與極致的驚駭的,徹底的,失控。
    終於。
    “什麽?!”
    一聲巨響。
    佩特羅夫,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從他那張象征著全球氣象界最高權力的座位上,猛地,彈射了起來!
    椅子,被他巨大的動作,向後帶倒,砸在地毯上,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
    但他,毫不在意。
    他,也根本沒有意識到。
    他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理智,所有的情緒,都凝聚在了電話那頭,那個來自東方的,那個匪夷所思到,足以擊碎他畢生認知的信息上!
    他對著電話,用一種,撕裂了所有外交辭令與優雅偽裝的,近乎是咆哮的語氣,怒吼道:
    “你再說一遍?!”
    會議室裏,死寂一片。
    隻有佩特羅夫那因為極度憤怒與震驚,而變得扭曲、沙啞的嘶吼,在巨大的空間裏,瘋狂回蕩。
    “我們派出去的,那支匯聚了全球最頂尖氣象學家的‘風神’專家團……”
    他的聲音,因為情緒的劇烈波動,而出現了破音。
    “去龍河大學,開了個為期三天的學術交流會……”
    “然後……”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是在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理解和複述那個,他根本無法相信的,事實。
    “就,一個不剩地,全都辭職,加入他們了?!”
    “Are you&ne?!”
    這句英語,從一個俄國人的嘴裏,用一種撕心裂肺的語調吼出來,帶著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荒誕的悲愴!
    他那隻沒有拿電話的手,在空中,徒勞地,揮舞著,顫抖著,仿佛想要抓住什麽,卻什麽也抓不住。
    他感覺自己的心髒,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攥住,然後,又被扔進了冰窟。
    大腦!
    那十二個人!
    他們不是普通的專家!
    他們不是可以被替代的螺絲釘!
    他們是WMO的大腦!是驅動這個龐大機構,在混沌的全球氣候係統中,摸索前行的,最核心的,思考單元!
    是他們,構建了全球最先進的颶風預測模型!
    是他們,定義了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判定標準!
    是他們,撰寫了每一份,遞交到聯合國安理會,足以影響全球能源政策的,氣候變化報告!
    他們,就是WMO的王冠!是這個機構,之所以能夠,被稱為“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根本的,合法性來源!
    而現在……
    “我們的‘大腦’!”
    佩特羅夫的咆哮,變成了絕望的哀鳴。
    “我們整個WMO,最寶貴的‘大腦’!”
    “就這樣,被他們龍河大學,給一鍋端了?!”
    電話,從他無力的手中滑落,掉在地毯上。
    會議室裏,二十幾位來自世界各國的頂級官員和科學家,麵麵相覷,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與佩特羅夫同款的,見了鬼一般的,呆滯與茫然。
    沒有人說話。
    也沒有人,敢說話。
    這起,在後來,被各大媒體,用一種充滿了調侃與敬畏的語氣,戲稱為“21世紀,最成功,也是最不可思議的學術挖角”事件。
    讓龍河大學的國際聲望,和它那神秘莫測的吸引力,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敬畏的,恐怖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