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從“世紀騙局”到“全球聖諭”

字數:5531   加入書籤

A+A-


    網絡上的喧囂與嘲諷,如同一場盛大的狂歡。
    無數媒體為了博取流量,紛紛給那篇匿名論文冠上了極具煽動性的標題,尤其是早就看著啟蒙平台異軍突起而不爽的其他科學雜誌。
    《世紀騙局:一個匿名者妄圖用鍵盤終結阿爾茨海默症!》
    《癡人說夢!起底【啟蒙】平台年度最大科學醜聞!》
    然而,在這場由外行主導的輿論審判之下,一股截然不同的暗流,正在真正的學術殿堂內瘋狂湧動。
    【全球生命科學聯盟】分部,瑞士。
    夜色深沉,萊芒湖的波光被厚重的窗簾隔絕在外。
    白發蒼蒼的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教授,正死死地盯著屏幕上的論文。
    他渾濁的雙眼此刻卻迸發出駭人的精光。
    他麵前的咖啡早已冰冷,嫋嫋升起的熱氣不知何時就已消散。身邊的助手已經連續呼喚了他數次,他卻置若罔聞,整個人仿佛化作了一尊凝固的雕塑。
    作為“攻克阿爾茨海默症”課題的全球總負責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領域的探索有多麽艱難。那是一片迷霧籠罩的沼澤,吞噬了無數天才的智慧與光陰。
    他曾對何宇立下軍令狀,卻在現實麵前一次次地撞上冰冷的牆壁。
    當【啟蒙】平台將這篇論文推送給他時,他的第一反應與網絡上的那些評論家一樣。
    荒謬。
    可當他耐著性子,指尖滑動,讀完第一段時,那股盤踞在他心中的輕視便瞬間煙消雲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源自靈魂深處的震撼與戰栗!
    論文中對tau蛋白和β澱粉樣蛋白相互作用機製的全新解讀,沒有繁複的引經據典,隻有直指核心的論斷。
    那論斷如同一道閃電,悍然劈開了他數十年來認知中的重重迷霧。
    後續的基因編輯靶點。
    藥物分子模型。
    每一個字,都蘊含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真理。
    每一個模型,都精準地敲打在他研究中最困惑、最無力的節點上。
    這不是在探討。
    這是在宣告。
    這不是在研究。
    這是在啟示!
    “推演!”
    沃森教授的聲音突然炸響,沙啞,顫抖,帶著一種近乎瘋狂的激動。
    他的身體猛地從椅子上彈起,把身旁的助手嚇了一跳。
    “立刻!把論文裏提出的所有模型,用最高算力進行模擬推演!”
    他枯瘦的手指重重地戳在屏幕上,仿佛要將那一行行文字刻進自己的視網膜裏。
    “召集所有核心成員,立刻召開最高級別的線上緊急會議!立刻!”
    這一夜,注定是全球生物醫學界的不眠之夜。
    不僅僅是沃森教授。
    聯盟內部所有收到推送的核心成員,那些站在人類智慧金字塔頂端的頭腦,在最初的質疑過後,無一例外地陷入了與沃森同樣的狂熱狀態。
    東京。
    麻省。
    倫敦。
    慕尼黑。
    他們旗下的實驗室燈火通明,遍布全球的超級計算機陣列,全部開足了馬力。
    一行行代碼被瘋狂輸入。
    一次次模擬在虛擬空間中運行。
    屏幕上反饋出的結果,讓這些見慣了風浪的科學巨匠們,雙手開始不受控製地顫抖。
    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工程中心,死一般的寂靜。
    隻有超級計算機“神諭”的冷卻風扇在低沉地轟鳴。
    一位頭發花白的院士死盯著主屏幕上最終彈出的結果,嘴唇哆嗦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理論……完美無瑕!”
    他身邊的年輕學者,聲音裏帶著哭腔。
    “基因靶點的切入角度……我的上帝,這不是科學,這簡直是神執行的藝術!”
    “藥物分子的穩定性與靶向性,模擬成功率……”
    主屏幕上,那個鮮紅的、刺眼的數字,讓整個控製室的空氣都凝固了。
    100%?
    “再來一次!”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重置所有參數,再跑一次!”
    第二次模擬。
    第三次模擬。
    結果,依舊是那個冰冷的,卻又滾燙到足以灼傷所有人理智的數字。
    100%。
    黎明時分。
    當第一縷晨曦刺破日內瓦的夜空,一場持續了整整八個小時的線上會議也終於結束。
    沃森教授疲憊地靠在椅子上,眼窩深陷,布滿血絲。
    但他的精神,卻前所未有地亢奮。
    他感覺自己不是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而是親眼見證了一個新紀元的誕生。
    次日清晨。
    一則由【全球生命科學聯盟】牽頭,聯合了牛津、劍bridge、麻省理工等全球二十所頂尖高校的生物醫學部門,共同簽名的聯合聲明,通過最官方的渠道,向全世界發布。
    沒有多餘的辭藻,沒有複雜的解釋。
    聲明內容簡潔而有力:
    “關於【啟蒙】平台發布的匿名論文《A&nplete Clinical Resolution&ner"s Disease》,經聯盟及各合作機構連夜進行的嚴謹理論推演與數據模擬,我們共同證實:該論文所提出的臨床解決方案,理論完美,邏輯自洽,具備極高的臨床可行性。”
    “這並非騙局。”
    “而是一項足以改變人類曆史的偉大突破。”
    “我們謹代表全球生命科學界,向這位匿名的先驅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
    這不是石頭。
    這是一顆投放在全球輿論海洋中的核彈!
    前一日還在瘋狂嘲諷的媒體和網絡大V們,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地扼住了喉嚨。
    緊接著,一記響亮至極的耳光,抽得他們暈頭轉向,顏麵盡失。
    他們的質疑與嘲笑,在【全球生命科學聯盟】這尊,由何宇以及龍河大學親自建立起來的龐然大物,攜二十所頂尖學府發布的聯合聲明麵前,顯得如此蒼白、可笑、渺小得如同塵埃。
    輿論風向,在短短幾分鍾內,完成了180度的驚天逆轉!
    從鋪天蓋地的質疑,變成了山呼海嘯般的狂熱崇拜!
    “我的天!這是真的!阿爾茨海默症真的被攻克了!”
    “昨天我還轉發文章罵人家是民科,我錯了!求求這位大神原諒我的無知,我給您跪下了!”
    “打臉來得太快了!我的臉現在是腫的!但我高興!我太高興了!”
    “這位匿名的作者到底是誰?他是神嗎?!”
    全球熱搜榜單被兩個全新的詞條瘋狂屠榜。
    “#阿爾茨海默症被攻克#”
    “#盤古開天是誰#”
    後者是無數網友在震撼與敬畏之中,自發給那位神秘的匿名作者取的外號。
    盤古,開辟天地。
    這位作者,則為人類的生命科學,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紀元。
    這個外號,充滿了東方式的神秘與至高無上的敬畏。
    無數患者家庭在看到新聞後,爆發出的不再是日複一日的哀嚎,而是喜極而泣的歡呼。
    積壓了多年的絕望與痛苦,在這一刻化作了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當最初的狂喜與激動慢慢沉澱。
    當全世界都開始接受這個顛覆性的事實。
    一個更深層次、更終極的問題,開始在每一個人的心底浮現,並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熱議。
    它像一粒種子,落入了人性最深處的土壤,瞬間生根發芽。
    “既然連阿爾茨海默症這樣的絕症都能被一夜攻克……”
    “那麽……”
    “‘衰老’本身呢?”
    “它是不是,也可以被治愈?”
    這個問題,如同一道神諭,叩問著每一個渴望永生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