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沉睡”的國之瑰寶
字數:5477 加入書籤
元勳蘇醒事件,在國內高層引起的震動是難以估量的。
這不僅僅是一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元勳奇跡般地重獲新生。
更是龍河大學,乃至何宇本人,向整個龍國高層進行的一次最直觀、最無可辯駁的實力展示。
何宇和龍河大學“國之重器”的地位,再也無人可以質疑,更無人可以動搖。
所有針對龍河大學的資源傾斜和綠燈,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落實。
夜深人靜。
龍河大學,校長辦公室內,隻亮著一盞孤燈。
何宇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城市的璀璨燈火在他腳下鋪陳開來,延伸至遙遠的天際線。
他的腦海中,卻反複回蕩著元勳那雙充滿欣慰和激動的眼睛。
老人離開療養院前,緊緊握著他的手,將那個一直隨身攜帶的密碼箱,鄭重地交到了他的麵前。
“孩子,這是我這條老命換來的‘成果’,現在,它是你的了。”
那句話的分量,此刻依舊壓在何宇的心頭。
他轉過身,視線落向辦公桌。
燈光下,那個軍綠色的合金密碼箱靜靜躺著,像一頭蟄伏的鋼鐵巨獸。
箱體是上個世紀的軍工產物,通體由厚重的特種合金打造,表麵的軍綠色噴漆早已斑駁,露出下麵金屬的冷硬色澤。
幾道深刻的劃痕橫貫箱體,無聲訴說著它曾經經曆過的崢嶸歲月。
何宇走到桌前,手指輕輕拂過箱子冰冷的表麵。
它的密碼鎖結構極其繁複,並非現代的電子鎖,而是一種由多個轉盤、推杆、卡榫構成的純機械聯動裝置。
在那個沒有集成電路的年代,這是智慧與精工所能達到的巔峰。
他伸出手,指尖觸碰到第一個冰冷的金屬轉盤。
按照元勳告知的那個極其繁瑣的順序,他的手指開始穩定而精確地動作。
向左三圈,停在刻度“甲”。
向右五圈半,對準字符“乾”。
食指按下側麵的一個隱藏推杆,第二層轉盤應聲彈出。
轉動、按壓、歸位。
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分毫不差,順序、圈數、力度,任何一個環節的微小失誤,都會導致內部機括的永久性鎖死。
安靜的辦公室內,隻聽得見金屬機件之間輕微而悅耳的摩擦聲,以及何宇自己沉穩的心跳。
終於,在完成最後一個步驟後。
“哢噠。”
一聲清脆的機括彈開聲,在死寂的房間裏驟然響起。
鎖,開了。
何宇停頓了片刻,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他緩緩抬起手,搭在箱蓋的邊緣,用力向上掀開。
箱蓋開啟的瞬間,一股濃重的、塵封已久的氣味撲麵而來。
那不是金錢的銅臭,也不是權力的腐朽,而是一種混雜著陳年紙張、幹涸墨水與淡淡機油的獨特味道。
那是屬於一個激情燃燒、用算盤丈量宇宙的時代的,獨有氣息。
箱內沒有金銀珠寶,沒有秘密文件,甚至沒有一枚元ax勳的功勳章。
隻有一疊疊碼放得整整齊齊,邊緣已經泛黃卷曲的……純手繪工程圖紙。
何宇的瞳孔,在那一瞬間猛地收縮。
他伸出手,動作輕柔得仿佛在觸碰一件絕世的瓷器,從最上麵拿起一張圖紙。
紙張的質地是一種極其堅韌的特種繪圖紙,但歲月依舊在上麵留下了痕跡,觸感幹而脆。
圖紙上的內容,讓他的心跳開始失序。
那上麵沒有一行電腦打印的字符,所有的線條、數據、標注,全都是用老式的鴨嘴筆和墨水,以一種近乎偏執的精度,一筆一劃手繪上去的。
線條的粗細代表著不同的結構層級,標注的字體工整到堪比印刷,每一個數據都清晰無比。
這是一種現代工程師已經無法想象的工作方式。
圖紙的標題,是用最嚴謹的仿宋體手寫的——
《“昆侖”級垂直起降空天戰機·引擎推力矢量概念圖(手稿)》
何宇的呼吸停滯了一瞬。
他立刻翻開第二張。
《“長城”計劃·天基動能武器·固態線圈炮原型設計》
第三張。
《“女媧”項目·可控核聚變小型化反應堆理論模型》
第四張。
《“東風”係列·全球快速打擊高超音速飛行器氣動布局》
……
何宇的心跳,從最開始的失序,逐漸轉為一種擂鼓般的轟鳴。
他的手在微微發顫。
這些圖紙的設計極其精妙,充滿了上世紀中葉那種天才般的、奔放不羈的工業想象力。它們的設計理念,與現代工業體係截然不同,仿佛走向了另一條完全相異的科技進化路線。
一種更加純粹、更加機械、更加暴力美學的路線。
他猛地站起身,帶著一種近乎朝聖的急切,將這些圖紙一張張地送入辦公室角落裏的高精度掃描儀。
“【盤古】!”
他的聲音打破了室內的寧靜。
“啟動最高權限分析,解構這些圖紙背後的所有理論基礎!”
“指令收到。”
【盤古】係統的冰冷電子音響起。
“正在掃描……正在建立三維結構模型……”
主服務器的指示燈由藍色瞬間轉為代表極限運算的赤紅色。
辦公室的主屏幕上,那些泛黃的線條被瞬間數字化,重構成一個個精密複雜的三維模型。
無數的數據流如同瀑布般在屏幕兩側瘋狂刷過,每一個字符都在進行著億萬次的碰撞與驗算。
分析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
在這一個小時裏,何宇沒有坐下,隻是站在屏幕前,一動不動地看著那些失落的構想在數字世界中重獲新生。
終於,數據流停止了滾動。
【盤古】係統那冰冷的電子音,最終念出了分析報告的結論,每一個字都敲擊在何宇的神經上。
“報告:圖紙理論模型全部成立,邏輯自洽,無悖論。”
“報告:該係列圖紙,代表了一條已‘失落’的科技樹分支。若能實現,其核心產品的性能,將超越現代同類技術一個代差。”
何宇胸口一陣起伏,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能複現嗎?”
“複現可能性:0.001%。”
【盤古】的回答冰冷而殘酷,像一把淬了冰的利刃,瞬間刺穿了何宇心中剛剛燃起的火焰。
“原因。”他的聲音有些幹澀。
“該科技樹依賴的工業基礎並不存在。”
【盤古】的回答不帶任何感情,同時在屏幕上調出了詳細的物性要求和工藝流程。
一幅幅三維動畫開始在屏幕上演。
“圖紙所需核心材料【鎢錸碳化鋨三相合金】,其要求的‘梯度晶格’結構,當前冶金技術無法實現。”
屏幕上,一個複雜的金屬晶格模型在旋轉,標注著現代技術無法企及的原子鍵合角度。
“圖紙所需核心工藝【超高壓非線性熱處理】,其工藝曲線要求在0.01秒內完成三萬攝氏度的溫差變化並施加特定的變頻磁場,當前工業設備無法滿足。”
屏幕上,一塊虛擬的金屬部件在模擬環境中瞬間由白熾變為暗紅,其內部的應力變化用彩色光譜標注,複雜得令人頭皮發麻。
“圖紙所需核心加工技術【百萬噸級超精度冷鍛】,其公差要求達到原子級,當前無可替代工藝。”
……
一條條,一款款。
【盤古】在屏幕上列出的每一項“滅絕”的技術,都像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
何宇沉默了。
他緩緩走回辦公桌前,伸出手,再次撫摸著那些泛黃的圖紙。
它們不再僅僅是圖紙。
它們是一張張來自上一個時代的絕世食譜,上麵詳細記載著一道道足以讓人“飛升”的珍饈。
然而,食譜上所需的所有“食材”,都早已在曆史的長河中滅絕了。
這,是來自上個世紀的、最天才的遺產。
也是最沉重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