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林帆的“歸來”
字數:5385 加入書籤
數日後,千裏之外,一輛漆黑的龍河大學專車,正無聲地滑入南方一座繁華的二線城市。
車體線條流暢,沒有任何多餘的標識,卻在穿行時,讓沿途的監控探頭都自主地轉開了角度。
林帆坐在後排。
他看著窗外飛速倒退的街景。
高樓,商場,廣告牌,還有那些熟悉到已經烙印進記憶裏的路口。
一切都和兩年前離開時別無二致,卻又隔著一層無法穿透的玻璃,顯得疏遠而陌生。
他回來了。
這個當年從燕京大學毅然退學,被所有親戚朋友定義為“叛逆”、“癲狂”、“自毀前程”的失敗者,時隔兩年,終於回到了這座生養他的城市。
車內安靜得隻剩下輪胎壓過路麵的輕微噪音。
“林先生,到了。”
駕駛位上,那個男人開口。
他自稱“學校安全顧問”,對外身份是“司機”。
他從上車到現在,一共隻說了三句話。這是第三句。
他的氣息沉穩得像一座山,握著方向盤的手,指關節粗大,虎口處有一層洗不掉的暗色老繭。
林帆的目光從窗外收回,看向小區門口。
然後,他微微一頓。
樓下,站滿了人。
黑壓壓的一片,幾乎堵住了整個單元門洞。
車門打開。
林帆邁步而出。
下一秒,鼎沸的人聲轟然炸開。
“哎呀!是小帆!小帆回來了!”
一個燙著誇張卷發的中年女人,臉上堆滿了笑,第一個擠了上來,那熱情的樣子,仿佛是迎接凱旋的將軍。
林帆記得她,兩年前,就是她對自己父母說:“這孩子心理出問題了,燕京大學都不要了,趕緊領回來治治吧,別耽誤了。”
“我就說嘛!小帆這孩子從小就聰明!什麽燕京大學,眼光太淺!去龍河大學,那才是人中之龍啊!”
另一個挺著啤酒肚的男人,用力拍著自己的胸脯,聲音洪亮。
林帆也記得他,當初這位“叔叔”語重心長地勸他父親:“老林,聽我一句勸,把他綁也要綁回來,不然你們家這根獨苗,就徹底廢了。”
那些曾經對他父母“痛心疾首”的麵孔,那些說著“惋惜”、“可憐”的親友們,此刻全都換上了一副近乎諂媚的嘴臉。
他們簇擁著,讚美著,聲音大到整棟樓都能聽見。
人群的縫隙中,林帆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他的父親,一個老實本分了一輩子的男人,此刻挺直了腰杆,眼眶卻紅了。
他的母親,正用手背用力地擦著眼睛,淚水卻止不住地從指縫裏湧出來。
那不是悲傷的淚。
是揚眉吐氣。
是苦盡甘來。
林帆沉默地走過去,輕輕扶住母親的胳膊。
母親的身體在微微顫抖,她反手緊緊抓住林帆,仿佛一鬆手,眼前的一切就會變成一個易碎的夢。
更大的“排場”,緊隨而至。
就在這片混亂而又榮耀的歡迎儀式中,幾輛掛著政府牌照的黑色轎車,緩緩駛入了老舊的小區。
當地市政府,在通過某種特殊渠道得知這位“龍河高材生”返鄉後,竟將其作為“榮歸故裏”的重大典型。
市長親自設宴款待。
規格之高,前所未有。
宴會廳裏,水晶吊燈璀璨奪目,衣香鬢影。
市長緊緊握著林帆的手,手心溫熱,帶著一絲官場中人特有的急切。
“林帆同學啊,你可是我們市飛出去的金鳳凰!是我們全市的驕傲!”
市長的笑容十分真誠,他指著在場的一眾企業家和部門領導。
“今天,我們市的‘智慧城市’項目組也來了。建設中啊,遇到了一些瓶頸,尤其是交通調度這塊,老大難了!你可是這方麵的頂尖人才,可一定要為家鄉‘指點迷津’啊!”
麵對這一切,林帆的表現異常平靜。
他的視線越過市長熱情的臉,越過滿堂賓客的笑意,落在了宴會廳角落。
他的“司機”,那個氣息如山的男人,正安靜地站在那裏,穿著一身普通的西裝,卻像一尊雕塑,與周圍的喧囂格格不入。
男人察覺到他的目光,微微頷首。
一個無聲的提醒。
林帆收回視線,心中一片空明。
指點迷津?
在龍河大學,他曾親眼見證代號【昆侖】的超級計算機組,用足以模擬星係演化的算力發出咆哮。
他曾親手參與代號【太乙】的人工智能核心的搭建,目睹過那近乎“創世”的邏輯奇跡。
眼前這種地方上的項目和應酬,在他看來,如同兒戲。
盛情難卻。
宴會後,他被一群人簇擁著,請到了所謂的“智慧城市交通AI調度中心”。
這是一個巨大的房間,正麵是一整麵牆的拚接屏幕,上麵布滿了閃爍的數據流和城市地圖。
“林帆同學,請看!”
一位頭發花白、戴著金絲眼鏡的市政總工程師,滿臉自豪地張開雙臂,如同在展示自己最偉大的作品。
“這套係統,是我們聯合國內頂尖的科技公司,耗資數十億,曆時五年,精心打造而成!它匯集了全市超過十萬個傳感器的數據,是我們的驕傲!”
總工程師的語氣中充滿了激情。
“但……”他話鋒一轉,臉上露出一絲苦惱,指著屏幕上幾條深紅色的、幾乎凝固不動的線條,“它在高峰期的擁堵調度上,總是不盡如人意。
我們嚐試了無數種算法優化,效果都不明顯。”
屏幕上,代表著城市交通大動脈的幾條主幹道,被刺眼的紅色徹底覆蓋。
無數微小的光點,代表著車輛,在紅線中艱難地蠕動。
林帆隻是平靜地看了一眼。
他的目光沒有停留在炫目的動態地圖上,而是直接掃向了屏幕角落裏不斷滾動的、他們引以為傲的後台核心數據流。
【盤古】係統的數據處理能力,早已將他的邏輯思維錘煉到了一個恐怖的維度。
那些在別人眼中複雜無比、眼花繚亂的數據,在他腦中,被瞬間拆解、重構、分析。
隻用了幾秒鍾。
他甚至不需要思考。
答案,就那麽自然而然地浮現在了腦海裏。
根源,是一個極其幼稚的、純粹線性的邏輯模型。
它試圖用加減法去解決一個充滿了變量和突變因素的複雜係統。就像一個小學生,試圖用算術去解一道微積分的難題。
可笑。
又可悲。
他沒有多言。
解釋是徒勞的,更是浪費時間。
在總工程師和在場所有“專家”期待的注視下,林帆一言不發,轉身走到了旁邊的白板前。
他隨手拿起一支記號筆。
筆尖與白板接觸,發出“吱”的一聲輕響。
這個聲音,讓整個調度中心瞬間落針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聚焦在他握筆的手上。
他開始書寫。
沒有草稿,沒有停頓,一串串複雜的符號與公式,從筆尖流淌而出,精準而優雅地排列在白板上。
那是在場所有人都看不懂的語言。
那是混沌的語言。
在場的“專家”們麵麵相覷,眼神中充滿了困惑與茫然。
這……這是什麽?
天書嗎?
林帆寫下的,隻是他從龍河大學《混沌動力學入門》課本裏學到的,一個最基礎、最簡單的混沌擺動模型。
一個用來給大一新生做入門科普的模型。
寫完最後一個符號,他放下筆,轉過身。
他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仿佛隻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試試這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