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大道至簡醉豆腐,這凍豆腐的狀態有些不太對勁...
字數:4537 加入書籤
根據順序,試吃是從黎大廚開始的,洛樹榮被推到灶台前,看了一眼桌上的料理。
從外觀上來看,方碗裏很簡單的擺了一塊正方形的豆腐,褐黃色的醬汁從豆腐上流下,約莫占了1/3個小碗。
拿起碗放到鼻尖,能聞到微微酒香味,除此之外,盤中再無任何裝飾。
用手搖動了一下方碗,洛樹榮嘴角微翹,而後拿著勺子就舀了下去。
隻見這豆腐碰到勺子後,沒有如同想象中直接被分割,而是好似啟動了什麽開關,瞬間碎裂成了很多小塊。
見到這一幕,一旁的謝庭鋒眼睛都瞪大了。
“不是一塊豆腐?”
隋戊佰笑了笑。
“當然不是一塊豆腐,不然哪能一碰就分開呢~”
說罷,他直接將豆腐舀了起來,放入嘴裏。
隨著豆腐入嘴,醬汁在嘴裏先一步化開,入口先是一點點酒的柔香,而後就是香醋帶來的絲絲酸味。
略微一咀嚼,豆腐在嘴裏碎開,隋戊佰眉頭一挑。
看起來一模一樣的豆腐,在嘴裏竟然爆發出了不同的口感...
“三種,不,應該是四種豆腐!”
說著,他也沒急著嚐味,直接將嘴裏的部分咽下,然後用勺子舀了一個很小的豆腐嚐了嚐。
“沒有任何處理的嫩豆腐。”
接著再試吃了兩個,然後嗬嗬一笑。
“這是用鹽水焯過的嫩豆腐。”
又多吃了幾口,他點點頭。
“底下是焯過糖水的老豆腐,還有正常的老豆腐。”
“我知道了,黎大廚你先將豆腐帶“皮”的位置,切成需要的厚片,然後分別處理,之後拿出後將皮去除,然後疊在一起進行修整。”
“修整完後從外觀上看與正常豆腐無異,內裏卻是四層疊在一起的結構。”
“當然,這種結構隻憑刀工肯定無法處理,因為層與層之間沒有粘連的部分,所以一切下去就散了。”
說到這,他在黎大廚桌上找了找,終於在邊角,找到了頂端纏著魚線的兩隻筷子。
“但極細的魚線卻可以避免這種外觀上的損壞,搭配上醬汁,和方形的碗,從俯視視角上一眼看過去,就和一塊完整的豆腐一樣。”
一旁的譚知風也開了口。
“與其說是醬汁,不如說是醉汁。”
“華餐冷碟手法中,麵對生鮮,多有用酒的醇香去腥的做法。”
“醉的處理又分「生醉」與「熟醉」,本質區別是食材的生熟與否,可黎大廚,你這個...倒是兩者兼具了!”
一旁的洛鈺敏也是點了點頭。
“雖然都是豆腐,但處理與否會導致口感有差別,用兩種不同特性的豆腐,呈現了四種口感,再搭配上恰到好處烘托氣氛的醬汁...”
“看似簡單,但內裏卻精巧,可謂大道至簡!”
洛樹榮吃著豆腐也是點了點頭。
前麵三人基本將這道菜的手法全剖析了一遍,從設計上來看,這道菜步驟確實不複雜。
但實際操作卻是有難點的,嫩豆腐焯水易碎,需要很高的控製力,老豆腐又難以快速入味。
控製力是黎大廚多年修行的體現,而老豆腐,他則是用了針紮的處理方式,讓老豆腐上多出了一些孔洞,方便糖的味道進入。
短短十分鍾,在不依靠任何配菜的情況下,隻通過手法處理,就能最大程度烘托豆腐的味道,足以可見黎誌安經驗之老道,涉獵之廣泛。
眾人品嚐完後進入了評分環節,思慮再三後,譚知風,洛樹榮打出拒絕牌。
其餘五人一致通過。
譚知風的理由是,味型處理的很好,但老豆腐還是有點沒入味,影響了層次。
洛樹榮的理由是,調汁可以更加優化,在酒味,甜味,鹹味之外,可以用八角花椒等香料...進行配香,層次會更好。
黎誌安自己也明白「色」「香」「味」中香味稍稍遜色了幾分,但時間太緊了,而且他本身在香料這一塊,處於一個標準水平。
貿然使用不如不用,再者料理也不是完全沒有香味,酒香雖淡但也能托起這道豆腐!
看著最後自己這邊亮起的通過,黎誌安大廚拿過毛巾擦了一把汗,就近找了把椅子坐下。
“哎呦,可算結束了,再不結束我這把老骨頭真撐不住了。”
說著,他又猛灌了一口啤酒,整個人長舒了一口氣...然後將目光投到了王青銳這邊。
王青銳最終的料理是一道「包豆腐」。
將豆腐通過精湛的刀工處理成豆腐皮,然後快速油炸後,放在炭火上烘烤,最終形成類似「千張」的模樣。
然後將豆腐製作成豆腐辣醬,並使用豆腐粒與豆腐段混合成餡料,最終加入辣醬,裹上裹粉,炸成了「豆腐脆殼春卷」。
吃完春卷後,所有評委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王青銳也明白自己這輪是凶多吉少...
其實,所謂的料理道路選擇,本質上是為了不容易與別人重複...
例如黎誌安,他雖然七道都是冷碟,但技法各不相同,想要與別人撞車,就必須,別人在選擇冷碟的情況下,還選擇與他同等的技法,類似的味道或者味型。
這三者疊加起來,查重概率會大大降低...
夏鳴那邊也是如此,因為王青銳選擇了展示刀工,所以他走熱菜的路子,屬於是各憑本事,都不耽誤。
洛洛哼哼唧則是所有廚師裏麵選擇最基礎的,她選的是味道,無時無刻都有與別人撞車的可能。
但恰好她又是所有廚師裏麵,除了黎誌安以外,對西餐接觸最多的人,在發現黎誌安選擇了冷碟後,她盡可能的將自己的料理與甜品,點心靠攏。
這樣至少在表現形式上,能與其他人拉開差距...
當然,這種選擇也不單是為了避戰,更多是因為想要不受幹擾。
可二十多道料理下來,評委怎麽可能一點都不受影響?
恰似王青銳現在一樣...他的料理處理手法,也就是「片」「末」「粒」「段」,都是他自己之前做過的。
唯一有亮點的豆腐辣醬,在前麵已經有了高度類似的豆腐酸醬,至於千張的這個做法,更是與夏鳴第五道料理「百味幹烤豆腐」高度重合,脆殼就更不必說了。
也就是說,比賽到了現在,王青銳的料理上,已經找不到一個之前沒有出現過的元素了。
他自己也很清楚這點,但時間太緊迫了,這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
幾位特邀評委看了眼王青銳,也明白他確實是盡力了,隋戊佰開口對料理的味道誇讚了幾句,李商虎也順勢走了個過場。
之後眾評委對視一眼,最終投出了一個4:3的評分。
4張拒絕,3張通過...算是給王青銳這位勤奮的廚師,留下了最後一絲體麵。
結束完王青銳的試吃,眾評委轉到了洛洛哼哼唧這邊,謝庭鋒看著碗裏的凍豆腐眼前一亮。
相比於嫩豆腐還有老豆腐,凍豆腐的口感先天就與前兩者不同,相應的,最終呈現的味道也就有更大的可能性。
可與謝庭鋒的興奮不同,隋戊佰看著碗裏的凍豆腐,眉頭微微一皺。
“這孔洞,這顏色,這狀態,看著怎麽有些不太對勁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