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砥柱中流,鳳鳴朝堂

字數:5125   加入書籤

A+A-


    蕭辰重傷失蹤的消息,如同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雲錦的心頭,也懸在整個靖朝命運的天平之上。
    然而,雲錦深知,此刻她絕不能流露出半分脆弱。京城需要定海神針,邊關需要穩固的後方,而蕭辰……需要她爭取到足夠的搜尋時間。
    她強行壓下所有翻湧的情緒,將蝕骨的擔憂與恐懼深埋心底,以驚人的冷靜和鐵腕,接管了蕭辰留下的權力真空。
    攝政王府,淩霄院書房,如今成了臨時的決策中心。
    雲錦身著素服,未戴釵環,麵容清減,但那雙因血脈初步覺醒而愈發深邃明亮的眸子,卻透著一股令人心折的堅毅與威嚴。
    她端坐於蕭辰平日處理政務的巨大書案之後,案頭上堆積的不再是錦瑟閣的賬冊,而是來自邊關的軍報、朝堂的奏折以及各方勢力的密函。
    影煞與淩風如同忠誠的影子,肅立一旁,隨時聽候調遣。而原本隻聽從蕭辰命令的暗衛係統與部分軍方將領的信使,此刻也恭敬地垂首立於下方,匯報著各方動向。
    “王妃,北狄殘部已退守狼山,李將軍請示,是繼續追擊,還是固守防線,等待王爺消息?”一名身著戎裝的信使躬身問道。
    雲錦目光掃過巨大的邊境沙盤,腦海中飛速權衡。追擊,或許能擴大戰果,但也可能陷入北狄的陷阱,更會分散搜尋蕭辰的力量。固守,雖顯保守,卻能穩定軍心,集中力量。
    “傳令李將軍,固守玉門關,派出所有能調動的小股精銳,化整為零,深入赤水河流域及狼山邊緣,不惜一切代價,搜尋王爺蹤跡!同時,加強戒備,嚴防北狄反撲或幽冥司再次偷襲。”雲錦的聲音清晰而冷靜,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告訴將士們,王爺不在,軍心不可散!守住國門,便是對王爺最大的支持!”
    “是!”信使領命,快步離去。
    “王妃,京城九門提督來報,近日城中似有流言暗湧,隱約提及邊關……不利。”影煞低聲道。
    雲錦眼神一冷。消息果然還是走漏風聲,或者說,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攪動風雨。
    “查!源頭在哪裏,就掐斷哪裏!”雲錦語氣森然,
    “傳令九門提督、五城兵馬司,即日起,京城實行宵禁,嚴查所有往來人員,尤其是與西域、與某些府邸往來密切者!凡有散布謠言、動搖民心者,無論身份,一律下獄,嚴懲不貸!”
    她的命令帶著鐵血的味道,與蕭辰如出一轍。影煞毫不遲疑地執行下去。
    處理完軍務和京城防務,雲錦又將目光投向波譎雲詭的朝堂。
    慶元帝在蕭辰失蹤後,態度變得愈發曖昧。一方麵,他需要蕭辰留下的勢力來穩定邊境和朝局;另一方麵,他又似乎想借此機會,收回部分權力。
    以幾位皇室宗親和守舊派老臣為首的一股勢力,開始頻繁活動,或明或暗地提出“國不可一日無主”,暗示應由慶元帝親政,或另立輔政大臣。
    這一日,大朝會。
    這是蕭辰失蹤後,第一次正式的大朝會。氣氛凝重而微妙。龍椅上的慶元帝,麵色平靜,眼神卻不時掃向下方空置的攝政王位,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
    朝議開始,所議之事無非是邊境戰事後續、糧草調度、撫恤傷亡等。
    雲錦雖未親臨朝堂,但她的意誌,卻通過忠於蕭辰的將領和官員,清晰地傳達出來。
    每一項決議,都圍繞著穩定邊境、全力搜尋蕭辰、肅清內部這三個核心進行,條理清晰,措施有力,讓那些試圖攪混水的人,幾乎找不到插手的機會。
    然而,當議題進行到一半時,一位須發皆白、德高望重的皇室老親王,顫巍巍地出列,手持玉笏,沉聲道:
    “陛下,攝政王為國征戰,不幸失蹤,老臣等亦是痛心疾首。然,國事繁重,不可久曠。如今邊境戰事雖暫歇,但百廢待興,朝政亦需人主持大局。老臣鬥膽,懇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早日……親攬朝綱,或另擇賢能,輔佐陛下,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此言一出,滿殿寂靜。無數道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龍椅上的慶元帝,以及下方那些屬於攝政王派係的官員。這是赤裸裸的逼宮,要趁著蕭辰不在,重新劃分權力格局!
    慶元帝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並未立刻表態,目光掃視全場。
    支持蕭辰的官員們麵露憤慨,正要出言反駁,一個清冷而沉靜的女聲,卻自殿外清晰地傳了進來,如同玉磬輕鳴,瞬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賢能?老親王以為,何為賢?何為能?”
    眾人驚愕回頭,隻見大殿門口,逆著光,一道纖細卻挺直的身影,緩緩步入殿中。
    來人正是雲錦!
    她未著王妃朝服,隻穿著一身莊重的玄青色繡金鳳常服,烏發簡單地綰起,簪著一支素銀鳳簪,臉上未施粉黛,卻因那份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沉靜氣度與隱約的威壓,讓人不敢直視。
    她一步步走入這象征著靖朝最高權力核心的金鑾殿,步伐從容,目光平靜地掃過在場每一位大臣,最後落在臉色微變的老親王身上。
    “王妃娘娘!”有官員驚呼,“後宮不得幹政!您怎可擅闖金鑾殿?!”
    雲錦並未理會那官員的質疑,她走到禦階之下,對著慶元帝微微屈膝行了一禮:
    “陛下萬安。臣婦並非幹政,隻是聽聞有人質疑朝局無人主持,特來向陛下及諸位大人,回稟王爺臨行前,對朝政的安排,以及……臣婦近日代為處理些許事務的進展。”
    她語氣不卑不亢,直接將“代為處理”擺上台麵,堵住那些想要以“後宮幹政”攻訐她的人的嘴。
    慶元帝眼神複雜地看著她,沉默片刻,才道:“王妃請講。”
    雲錦直起身,目光再次轉向那老親王,聲音清晰而有力:
    “老親王問何為賢能。臣婦以為,能於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穩定朝局,安撫軍民,使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使後方百姓安居樂業者,便是賢,便是能!”
    她頓了頓,不等老親王反駁,便繼續道:“王爺臨行前,已將京城防務、邊關軍報渠道、以及部分緊急政務的處理之權,交由可信之人協同處理。
    近日,邊境雖王爺暫未歸營,但軍心穩定,防線穩固,北狄未能越雷池一步!京城之內,流言蜚語得以遏製,治安井然,糧草軍械亦在有序運往前線!
    敢問老親王,此等局麵,可算得上‘朝政久曠’?可算得上‘無人主持大局’?”
    她一連串的反問,擲地有聲,列舉的事實更是無可辯駁。支持蕭辰的官員們頓時覺得揚眉吐氣,紛紛出言附和。
    老親王被問得啞口無言,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雲錦卻不打算就此放過,她目光轉向龍椅上的慶元帝,語氣轉為沉痛卻堅定:
    “陛下,王爺為保靖朝江山,浴血奮戰,至今生死未卜。此刻,朝野上下,更應同心同德,穩定局勢,全力搜尋王爺下落,方不負王爺一片赤膽忠心!若有人在此刻急於爭權奪利,擾亂朝綱,豈非令前線將士寒心,令天下人齒冷?!”
    她這番話,既點明蕭辰的功績與犧牲,又將“爭權奪利”的帽子扣在那些別有用心之人頭上,站在道德製高點。
    慶元帝看著殿中那個明明身形纖細,卻仿佛蘊含著巨大能量的女子,心中震動不已。
    他一直知道雲錦不簡單,卻沒想到,在蕭辰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她竟能展現出如此驚人的魄力和政治手腕,生生將這洶湧的暗流壓下去!
    他深吸一口氣,終於開口,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卻也帶著決斷:
    “王妃所言極是。攝政王為國征戰,功在社稷。如今搜尋王爺下落乃是頭等大事!朝中一應事務,仍按攝政王既定章程辦理,不得有誤!若有妄議朝政、動搖人心者,嚴懲不貸!”
    皇帝的金口玉言,為這場朝堂風波暫時畫上了句號。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在雲錦展現出的強硬姿態和皇帝的明確表態下,不得不暫時收斂。
    雲錦微微頷首,不再多言,轉身,在一片複雜目光的注視下,從容地離開金鑾殿。
    陽光灑在她挺直的脊背上,仿佛為她鍍上一層金色的光暈。
    鳳鳴朝堂,初展鋒芒。她用她的智慧與勇氣,暫時穩住這風雨飄搖的帝國核心。
    退朝回到王府,雲錦還未來得及喘息,玲瓏便麵色凝重地呈上一封密信:“夫人,江南急報!我們的人……在赤水河下遊的一個漁村,似乎發現了王爺的蹤跡!
    但是……情況有些蹊蹺,王爺他……好像失去記憶,被一個當地女子所救,而且……慕容翊的人,似乎也在那裏出現了!”
    雲錦的心,猛地揪緊!找到了!可是失憶?慕容翊?
    ……
    江南,赤水河下遊,一個名為“楊柳渡”的偏僻漁村。
    這裏與京城的肅殺和朝堂的波詭雲譎截然不同,小橋流水,煙雨朦朧,仿佛世外桃源。
    濕漉漉的青石板路,搖曳的烏篷船,以及空氣中彌漫的淡淡魚腥和水汽,構成了此地獨有的寧靜氛圍。
    村東頭一座臨水而建的簡陋木屋裏,蕭辰,或者說,一個失去所有記憶、被村民稱為“阿辰”的男人,正靠坐在窗邊的竹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