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金秋的希望
字數:3643 加入書籤
第115章異樣的苗情
秧苗破土後的日子,像是被拉長了的糖絲,每一天都過得緩慢而清晰。蘇瑤幾乎長在了育苗棚邊,清晨露水未幹時,她便蹲在苗床邊,一株一株地看過去,看那嫩綠的葉片是否舒展,顏色是否正常。傍晚,夕陽給嫩苗鍍上金邊,她還要再檢查一遍,才肯拖著蹲麻的雙腿回臨時搭的草棚。
頭幾天,秧苗長勢喜人。鵝黃的嫩芽迅速轉綠,抽出細長的葉片,在秋日溫和的陽光下,像一片柔嫩的綠色絨毯。負責看守的村民臉上都帶著笑,連二柱子走路都輕快了幾分,仿佛已經看到了來年稻浪翻滾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大約在出苗後的第十天,蘇瑤照例清晨巡查時,敏銳地察覺到一絲不對勁。
她蹲下身,指尖輕輕拂過幾株位於苗床邊緣的秧苗葉片。觸感有些異樣,不像其他葉片那般柔韌,反而帶著點脆硬感。顏色也不對勁,本該是鮮活的嫩綠,這幾株卻隱隱透出一層不健康的、過於濃重的墨綠色,葉脈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突兀。
她的心微微一沉。
“蘇婉,”她喚來正在旁邊給秧苗灑水的蘇婉,“你看這幾株,感覺怎麽樣?”
蘇婉湊過來,仔細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眉頭也蹙了起來:“是有點怪……顏色太深了,摸著也硬邦邦的,沒旁邊那些水靈。”
“把老周叔和二柱子也叫來。”蘇瑤的聲音裏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凝重。
老周和二柱子很快趕了過來。老周蹲在苗床邊,眯著眼看了半晌,又用手捏了捏葉片,甚至還湊近聞了聞,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這苗……不太對勁。”老周吐出一口濁氣,煙袋鍋子在手裏無意識地轉動著,“像是……僵住了。”
“僵苗?”二柱子一聽就急了,“怎麽會僵苗?咱們這底肥施得足,水也沒缺著啊!”
蘇瑤沒說話,目光銳利地掃視著整個苗床。她發現,出現問題的秧苗並非均勻分布,而是主要集中在苗床靠近邊緣、日照更充足、前些天她曾重點用靈泉水補澆過的幾個區域。一個模糊的、令人不安的猜測在她心中形成。
她站起身,快步走到育苗棚外,舀起一桶清澈的靈泉水,又找來一個空木盆。她小心翼翼地將一株出現墨綠、僵硬症狀的秧苗連根帶土挖出,放入空盆中,然後緩緩注入普通的、未加靈泉水的井水,直至淹沒根部。
“蘇瑤,你這是……”老周不解。
“做個比對。”蘇瑤簡短地回答,目光緊緊盯著水盆裏的秧苗,“再看看旁邊這幾株長勢正常的,也標記出來,正常管理,隻用井水。”
她又吩咐二柱子:“去,找幾塊舊的、透氣的粗麻布來,用井水浸濕。”
接下來的兩天,蘇瑤幾乎寸步不離苗床。她嚴格控製著用水,出現異狀的秧苗區域徹底停用靈泉水,隻使用浸濕的粗麻布覆蓋在土壤表麵保持濕度。而那些正常區域的秧苗,則繼續按原有方式,使用稀釋後的靈泉水澆灌。
對比實驗的效果,在幾天後逐漸顯現。
那些被停用靈泉水、隻接受井水和濕麻布保濕的“問題秧苗”,雖然生長速度明顯放緩,但那種不正常的墨綠色開始減退,葉片雖然依舊不如旁邊的茁壯,卻慢慢恢複了些許柔韌,僵硬的態勢得到了遏製。
而繼續使用靈泉水的正常秧苗,則保持著鮮活的綠色和穩定的長勢。
結果一目了然。
傍晚,蘇瑤、老周、蘇婉和二柱子圍在苗床邊。蘇瑤指著兩邊截然不同的秧苗,聲音平靜卻帶著沉重:
“看來,是靈泉水的問題。”
“啥?”二柱子瞪大了眼睛,“泉水不是好東西嗎?玉米、板藍根用了都那麽好!”
“好東西,用過頭了,也會變成壞事。”老周吧嗒著旱煙,渾濁的眼睛裏透著了然,“就像人吃補藥,吃對了強身,吃多了上火。這秧苗太小,太嫩,禁不住那麽濃的‘補’。”
蘇瑤點了點頭:“老周叔說得對。之前玉米、板藍根都是成株,耐受力強。這秧苗太嬌弱,我們又是浸種,又是澆灌,濃度可能沒掌握好,加上那幾天日頭好,水分蒸發快,實際留在苗床土壤裏的有效成分濃度可能超出了秧苗的承受範圍。”
她想起之前浸種和初期澆水時,為了保證出芽率和苗勢,她下意識地采用了效果更顯著的、稀釋度較低的靈泉水比例,生怕虧待了這些金貴的種子。
“那……那現在咋辦?”蘇婉看著那一小片恢複緩慢的僵苗,憂心忡忡,“這些苗還能不能要?會不會影響收成?”
蘇瑤沉默了片刻,目光掃過那片略顯孱弱的秧苗,又看向大部分長勢良好的區域。
“受影響是肯定的了,”她實話實說,“這片僵苗,就算緩過來,長勢也會落後一大截,移栽後能不能跟上大部隊,還很難說。”
一陣壓抑的沉默籠罩了幾人。本以為躲過了暴雨,迎來了希望,沒想到在育苗這最基礎的一環上,竟然因為自己的“精心”過度而出了岔子。
“怪我,”蘇瑤深吸一口氣,聲音裏帶著自責,“太心急了,總想著把最好的都給它,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老周磕了磕煙袋鍋,“想想接下來咋弄。這些苗,是留是棄?”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蘇瑤身上。
蘇瑤看著那片僵苗,眼神複雜。丟棄,意味著本就寶貴的種子雪上加霜;留下,則要投入更多精力,承擔可能影響整體產量的風險。
片刻後,她抬起頭,眼神恢複了堅定:“不棄。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這些苗,我們單獨劃出一小塊田來移栽,精細管理,就當是積累應對這種情況的經驗。”
她轉向蘇婉和二柱子:“記錄要更詳細,這兩批秧苗,從移栽到收獲,所有的數據都要分開記錄,長勢、分蘖數、穗大小、產量,一個都不能漏。”
“另外,”她看向老周,“老周叔,接下來所有秧苗的管理,全部改用更低濃度的靈泉水,具體比例,我們根據這批正常秧苗的長勢,再小心調整。寧可慢一點,穩一點,也絕不能再出問題。”
“成!”老周重重點頭。
二柱子和蘇婉也立刻應下。
夜色漸深,育苗棚裏點起了馬燈。蘇瑤獨自一人站在苗床邊,看著燈光下明暗分明的兩片秧苗。一片生機勃勃,一片掙紮求生。
這一次的挫折,像一盆冷水,澆熄了她因前期順利而滋生的一絲急躁。科學種植,來不得半點想當然,任何一個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讓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她伸出手,指尖輕輕觸碰一株僵苗略顯堅硬的葉片,低聲道:“對不住,是我太急了。以後,咱們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