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太空水稻精準移栽
字數:4481 加入書籤
天剛蒙蒙亮,田埂上還沾著層薄露,踩上去軟乎乎的,泥點順著鞋邊往下掉。蘇瑤拎著竹筐走在最前麵,筐裏碼著捆削好的竹片,每片都有半臂長,邊緣被砂紙磨得溜光,不會勾破秧苗的根須。
她走到秧苗田邊,先蹲下來扒開育苗盤。太空水稻的秧苗比普通秧苗細些,葉尖泛著淺綠,根須白生生的,像攢了把細棉線,沾著的育苗土還沒幹透。蘇瑤指尖碰了碰葉尖,涼絲絲的,帶著點潮氣——這苗得趁著露水沒散移栽,不然太陽一曬,葉子容易蔫。
“蘇瑤,咱這就開始插竹片?”
身後傳來二柱子的聲音,他扛著把鋤頭,肩上還搭著塊粗布,顯然是剛從家裏跑過來,。
蘇瑤點頭,從筐裏抽出片竹片:“你跟我一起插,按之前量好的尺寸來,20公分寬,25公分長。”
她拿起竹片往田裏紮,竹片沒入泥裏兩指深,露出的部分剛好能看清刻在上麵的橫線——是前晚她用鉛筆一點點畫的,就怕栽秧的時候沒個準頭。
二柱子學著她的樣子,剛紮完一片,就被蘇瑤攔住了。“你這紮歪了!”
蘇瑤指著竹片,
“得跟旁邊的對齊,不然株距就亂了。”二柱子吐了吐舌頭,把竹片拔出來重新紮,這次眼睛盯著旁邊的竹片,直到蘇瑤點頭才敢鬆手。
村民們陸續趕來,張嬸手裏攥著個布包,裏麵裹著幾個窩頭,
邊走邊喊:“蘇瑤,我把早飯帶來了,等會兒忙完了墊墊肚子。”蘇瑤笑著應了聲,手裏的活沒停——這時候正是移栽的好時候,耽誤不得。
太陽慢慢爬上來,露水漸漸收了,田埂上的泥也幹了些。蘇瑤直起身捶了捶腰,看了眼日頭,已經快到辰時。她拎起旁邊的秧苗筐,蹲在田裏示範:“栽的時候,手要托著秧根,輕輕往泥裏按,深度就按竹片上的橫線來,不能超過 3公分。”
她捏起棵秧苗,理順根須,往泥裏一放,手腕輕輕一壓,秧苗穩穩立在泥裏,剛好沒過根部一寸。
“去年種玉米,有幾戶栽得太深,苗悶在泥裏,緩了半個月才活,這太空稻更金貴,栽深了直接就爛根了。”
張嬸蹲在旁邊學樣,剛栽完一棵,就緊張地問:“這樣行不行?我看根須好像有點彎。”
蘇瑤湊過去看了看,伸手把秧苗輕輕拔出來,重新理順根須:“根得舒展開,不然吸收不上養分。”
張嬸趕緊按她說的重新栽,這次連大氣都不敢喘。
二柱子栽得最快,沒一會兒就栽完了一壟,剛想歇口氣,就被蘇瑤叫住:“你回頭看看,有幾棵栽得太密了,得拔了重新栽。”二柱子回頭一看,果然有幾棵挨得太近,趕緊蹲下去調整,嘴裏念叨著:“這太空稻可真嬌氣,比伺候我家娃還上心。”
蘇瑤忍不住笑了:“等收了稻子,讓你家娃吃上白米飯,就知道值不值了。”二柱子嘿嘿笑起來,手裏的動作也更仔細了。
晌午的太陽越來越毒,田埂上的土都曬得發燙。蘇瑤拎著水壺給大家遞水,自己喝了口,冰涼的泉水滑過喉嚨,才壓下了暑氣。“先歇會兒,吃點東西再幹。”她從張嬸手裏接過窩頭,掰了一半遞給二柱子,自己拿著另一半慢慢啃。
窩頭有點幹,蘇瑤就著泉水咽下去,心裏盤算著:上午栽了大概一半,下午得加快進度,爭取天黑前栽完,不然過夜的秧苗容易脫水。
歇了大概半個時辰,蘇瑤就起身繼續幹活。下午的太陽更烈,她額頭上的汗順著臉頰往下流,滴在泥裏,沒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村民們也都沒叫苦,張嬸還哼起了小調,田埂上的氣氛倒也熱鬧。
終於,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最後一棵秧苗栽完了。蘇瑤直起身,看著田裏整整齊齊的秧苗,心裏鬆了口氣。她拎起旁邊的水桶,桶裏是按 1:50兌好的靈泉水——這是她早上特意從泉眼挑來的,比普通水更養根。
“大家幫著澆下定根水!”蘇瑤喊了聲,率先往田裏走。她往每棵秧苗根邊澆了小半瓢,水流順著泥縫滲下去,秧苗好像一下子精神了不少。“這水得澆勻,少了不管用,多了會淹根。”她邊澆邊叮囑,眼睛盯著秧苗,生怕漏了哪棵。
二柱子拎著水桶跟在後麵,澆得太急,水濺到了秧葉上。蘇瑤趕緊說:“慢著點,水別濺到葉子上,太陽一曬容易燒葉。”二柱子趕緊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往根邊澆。
澆完水,天已經擦黑了。蘇瑤從口袋裏掏出個小本子,借著最後一點光,在本子上記著:“七月十二,太空稻移栽完畢,靈泉水定根,共三百二十棵。”她把本子揣回口袋,心裏琢磨著:明天一早得來看看成活率,可別出什麽岔子。
第二天天剛亮,蘇瑤就往田裏跑。遠遠地就看見田裏的秧苗綠油油的,心裏先鬆了一半。她蹲在田裏,一棵一棵數著活下來的秧苗,數到最後,嘴角忍不住揚了起來——三百零四棵,成活率差不多 95%!
她又去看了眼旁邊用普通水澆的試驗田,那裏的秧苗蔫了不少,活下來的隻有兩百六十五棵,成活率剛過 80%。“靈泉水果然管用!”蘇瑤興奮地拍了下手,聲音在清晨的田埂上格外清亮。
正在田邊喂雞的張嬸聽見聲音,趕緊跑過來:“咋了蘇瑤?是不是秧苗活了?”蘇瑤指著田裏的秧苗,眼裏閃著光:“活了九成五!比普通水澆的好多了!”張嬸也笑了,伸手摸了摸秧苗葉,又軟又嫩:“這可太好了,等收了稻子,咱村就能吃上白米飯了。”
兩人正說著,就看見二柱子氣喘籲籲地跑過來,手裏攥著個信封,臉上滿是焦急:“蘇瑤!縣裏來的信,說是省農科所的人下月初要來考察!”蘇瑤心裏一緊,趕緊接過信封,指尖有點發顫。
她拆開信封,裏麵是張印著紅章的通知,上麵寫著省農科所將在八月初派人來考察太空水稻種植情況。
“這可是個好機會!”
蘇瑤把信遞給張嬸看,“要是他們認可咱的稻子,說不定能申請上省級示範基地!”
張嬸看完信,激動得手都有點抖:“那咱可得好好準備,可不能讓人家看笑話。”
蘇瑤點頭,心裏已經開始盤算:得把田裏的雜草除幹淨,再做塊牌子,把種植的時間、方法都寫清楚,讓考察的人能看明白。
可就在這時,蘇瑤突然發現田邊有幾棵秧苗的葉子有點發黃。
她趕緊蹲下去,扒開根部的泥一看,根須有點發黑,還沾著些爛泥。“不好,是悶根了!”蘇瑤心裏一沉——昨天澆完水後,傍晚下了場小雨,泥土裏的水沒滲下去,把根給悶壞了。
“二柱子,你趕緊去家裏拿些幹稻草來!”
蘇瑤急聲喊,“張嬸,你幫我把發黃的秧苗旁邊的泥鬆鬆,別讓水再積著。”二柱子沒敢耽擱,拔腿就往家跑,張嬸也趕緊蹲下來,用小鏟子輕輕扒著泥。
蘇瑤則蹲在田裏,小心翼翼地把發黃秧苗根部的爛泥清理掉,又往根邊澆了點靈泉水。她心裏暗暗祈禱:可千萬別死,不然考察的人來了,看到這樣的秧苗,肯定會有想法。
接下來的幾天,蘇瑤幾乎天天守在田裏。早上天不亮就去看那些發黃的秧苗,中午太陽最毒的時候,就撐著個布棚子在田邊坐著,時不時給秧苗澆點水。晚上回家,還得琢磨著怎麽改進排水,免得再出現悶根的情況。
第三天早上,蘇瑤蹲在田裏,驚喜地發現那些發黃的秧苗冒出了新葉,淺綠色的嫩芽在陽光下格外顯眼。“活了!終於活了!”蘇瑤忍不住笑出聲,眼眶有點發熱——這幾天的擔心總算沒白費。
張嬸提著早飯來的時候,看到蘇瑤的樣子,就知道是好消息:“是不是秧苗緩過來了?”蘇
瑤點頭,
指著那些新葉:“你看,都冒新芽了。”張嬸湊過去看,也笑了:“這下放心了,考察的人來了也能拿出手了。”
蘇瑤站起身,看了眼整片稻田。綠油油的秧苗在風裏輕輕搖晃,像一片綠色的波浪。
她深吸了口氣,空氣中滿是泥土和秧苗的清香。還有半個月,省農科所的人就要來了,她得抓緊時間,把一切都準備好,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她從口袋裏掏出小本子,在上麵寫下:“七月十五,部分秧苗悶根,用幹稻草排水+靈泉水救治,已恢複。
後續需注意雨後排水,避免再次悶根。”
寫完,她把本子揣回口袋,轉身往村裏走——得去跟村支書商量下,看看能不能做塊像樣的展示牌,讓考察的人能更清楚地了解太空水稻的種植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