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盧大

字數:3619   加入書籤

A+A-


    按照曾經看過的影視劇套路,崔清漪瞬間想到了不少惡霸為害鄉裏的橋段
    但轉瞬又推翻了,畢竟東平縣的前任知縣可是周硯修,若是真有那樣的人怕是墳頭草早就三尺高了。
    黑臉漢子抹了把臉:“前些日子,一場冰雹將鎮上的稻子都打了,眼瞅著都能收了,咱們一年到頭就指著這兩天吃幾頓飽飯,可如今大家夥搶收上來的那點糧食怕是連今年冬天都熬不過去。
    鄉主,您可得救救我們。”
    黑臉大漢說著說著都快哭了,此刻就連京魏氣勢迫人的黑臉也不能叫他有所反應,整個人隻知道盯著崔清漪。
    可崔清漪卻叫他說的越來越糊塗了,“等等,我想你們是不是誤會了什麽。
    朝廷雖將蘆花鎮賜予我做封邑,但本朝製度,我雖有鄉主封號卻並不能直接參與地方的實際管理,出了這樣的事你們該去縣衙找縣令大人。”
    她這個鄉主,也隻是得封地每年稅收的一部分,怎麽著這些人也不該找上她來。
    黑臉漢子哪裏知道這些,年初官府有人到裏正家裏傳信,說他們蘆花鎮今後便是朝廷新封的東平縣主的封地了,要他們好好幹活今後每年年底向鄉主府繳稅,那他們理解的意思就是今後他們便歸鄉主管了,出了事兒他們便想著第一時間來找鄉主了。
    可剛剛鄉主說什麽?他們得去找縣令大人,可他連縣衙大門朝哪邊開都不知道呢。
    這場簡單的會麵,雙方都很麻就是了。
    好歹是自己封地的百姓,人家好不容易來一趟,崔清漪吩咐陳媽給做了碗實惠的麵,然後吩咐好好將人送出去了。
    等著盧山回去將今次見到東平鄉主的過程跟叼著水煙槍的盧大,也就是蘆花鎮現任裏正這麽一說。
    盧大因為年老和常年辛苦勞作垂墜的眼皮使勁兒掀了掀,吧嗒兩口水煙問:“你覺得鄉主人咋樣?”
    盧山咂摸回味了一下今天的兩大碗幹麵條,肯定的點了點頭:“鄉主是個善心人。”
    有了盧山這句話,盧大心裏有了底,“你回去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帶著我再去一趟縣城,我和你嬸子去給鄉主請安。”
    他們蘆花鎮現如今是鄉主的封地,他這個裏正帶著家小去給鄉主請安合情合理。
    崔清漪萬萬沒想到 ,剛過去一晚,蘆花鎮的人又來了。
    崔清漪有些頭疼,她估摸著這些人來就是為了昨日盧山說的事情,可地方的政務她是真的插不上手,這要是上門找事的直接趕走就是了,可麵對那一張張苦巴巴的臉,崔清漪壓根狠不下心。
    盧大帶著老婆子進了鄉主府,他今年已經快奔古稀之年了,彎腰駝背拄著個拐走的顫顫巍巍,桃枝在前麵帶路也帶的心驚膽戰,畢竟這老人家看著像是隨時會壽終正寢的模樣。
    好不容易將人帶到了會客的前廳,包括坐在上首的崔清漪都紛紛鬆了口氣。
    盧大拉著自家老婆子就要給鄉主磕頭,桃枝眼疾手快上去就跟人攙住了,崔清漪:“給盧大爺搬個凳子。”
    盧大剛站穩,凳子已經被塞到了屁股底下,桃枝幾乎是壓著他的肩膀:“鄉主賜座,盧大爺快坐下吧。”
    盧大娘有些忐忑的在自家老頭子身邊坐下,她這輩子還沒進過這麽漂亮的宅子呢,上頭的鄉主也跟仙女似的。
    她不禁心底直犯嘀咕,這樣的人真的能幫他們蘆花鎮的百姓嗎?
    盧大一張臉上褶子摞褶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叫崔清一覺得滿滿的苦味兒,“鄉主,咱們蘆花鎮的百姓日子苦啊。”
    蘆花鎮的人已經來了兩次,崔清漪不可能還毫無準備,早在門房通報盧大上門的時候,崔清漪便使人去縣衙請王小錢了。
    蘆花鎮屬於屬於東平縣,既然她今後每年都會得到這個地方的一部分稅收,那幫幫忙也是理所當然的。
    王小錢來的很快,身邊仍舊帶著周奇。
    闊別幾月再次見到王小錢,崔清漪差點沒將人認出來,在她的印象裏王小錢是個蒼白,略顯陰鬱但很有些少年感的人,初初到本地上任時這人身上還多了些意氣風發。
    可這才多久,仍舊蒼白瘦削的臉上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占據了半壁江山,整個人神情恍惚無精打采的活像是現代具有某種特殊嗜好的人員。
    王小錢進門朝崔清漪點頭示意時不小心打了個哈欠,坐下時那單薄的身體一晃,若不是周奇從背後托了一把,險些栽到一邊去。
    等著人好不容易在椅子上坐穩了,頂著兩個碩大的熊貓眼朝著崔清漪歉意一笑:“鄉主失禮了,我這昨晚沒睡好有些困倦。”
    崔清漪控製不住自己盯著王小錢瞧.....不是東平縣縣令的位置這麽容易腐蝕人心嗎?瞧把一個好好的有誌青年給腐蝕成什麽樣了。
    就在崔清漪胡思亂想時,周奇忍不住 開口說話了,“鄉主,我家大人近來時常熬夜巡視河道,您請他過來是有什麽事?”
    言下之意:說完了縣令還要回去睡覺呢。
    崔清漪:“今年縣裏的雨水確實多了些,辛苦大人了。”
    王小錢壓根提不起力氣和崔清漪客套,他現在每日忙完公務就是想,當初怎麽就沒堅持住底線,安安分分做個仵作多好,非得信了周硯修的話走仕途做官。
    照如今的情況來看,沒等實現周大人給他許下的宏圖偉業,他就要因為操勞過度猝死在東平縣縣令這個位置上了。
    大晉官員晉升有兩種途徑,一為科舉,二為推薦製度,隨著大晉國情的發展也為了防止大臣們之間裙帶勾連,推薦製度基本已經慢慢消失,且要想達成舉薦需要很多的先決條件。
    一是需要在朝廷裏有一定分量的人推薦作保,二是被推薦的本人要為朝廷做出過傑出的貢獻,恰巧這兩樣王小錢都符合。
    大晉皇帝開明,向來奉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策略。
    周硯修回歸京城,正是需要組建屬於自己班底的時候,東平縣作為他為官生涯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哪怕他回了京城也依舊至關重要。
    他不能丟掉東平縣,便需要一個自己人來擔任東平縣縣令的位置。
    可擺在他麵前的事實也很殘酷,他離開京城太久了,回歸容易站穩腳跟不容易,他需要更多的人來為他的 人臣之路保駕護航。
    原本季允之該是東平縣縣令最合適的人選,可季允之留在京城遠比回到東平縣的價值更大。
    周硯修想來想去,便將目光對準了王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