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一課

字數:3299   加入書籤

A+A-


    第一堂課發生於清涼山營地的中央演訓場,晨時大集會時所用的那些物件早已搬空,留下空空的操場,草黃色的衛戍士兵立於營口。
    學員們各自落位之後,終於逮住機會互相熟絡了一番,男人間的友情往往用一根煙,或是聊上幾句娘們相關的話題就簡單建立,互相就能夠熟絡的稱兄道弟了。
    這其間也傳來一個好消息,被仲逸風開瓢的那位兄弟僅僅隻是外傷,並沒有生命危險,經過包紮最終問題不大。
    日正中天。
    明泉攜著三位副隊長恭候大家多時。
    三位副隊長選自軍中,分別來自駐國民革命軍87師某連連長、國民革命軍第36師某團部參謀與中央教導總隊某團部參謀。
    這個陣容在當時也能稱得上是全明星教官了,87,36是最早完成整備的徳械師之一,經曆的是德軍訓練標準,其基層軍官往往由黃埔的青年軍官擔任,不少軍官和明泉一樣,有德國留學的經曆。
    中央教導總隊自不必多說,是國民政府上上下下選出的最精銳的部隊,其存在的意義,本身就是為其他軍隊的打造提供標杆,從教導總隊出來的軍官,無不成為載入史冊的抗日名將。
    明泉給大家準備的第一課,自然是體能訓練,當兵以練為先,靠的就是一個身體素質。
    負責體能訓練的是87師的連長賀智峰,賀智峰軍齡已超七年,講武堂出身,能做到連長,既不靠資曆,也不靠背景,完全憑著自己一場戰鬥一場戰鬥打出來的。
    他給參謀團設定的標準是:
    每日徒步十公裏,強行軍五公裏、負重越野十公裏、山地障礙行軍五公裏、槍械與射擊訓練每天兩小時、軍事對抗演習每周一次。而清涼山也成為很好的拉練場地。
    對於這個標準,竹石清並不吃驚,早在燕子磯的時候,就聽伍誌清營長介紹過德軍的訓練情況,如果真是要是嚴格遵照德軍標準,恐怕賀連長的這些數據得翻上一倍。
    參謀團大都是年輕小夥子,對於體能上的訓練其實並不抗拒,這裏麵沒有老兵油子,絕大部分來自門第家庭,對於是非有基本的判斷,如果連體能都練不好,日後到了戰場上被鬼子追殺。
    他媽的連跑都跑不過,那這仗還打雞毛呢。
    中央教導總隊的參謀張誌傑和明泉師出同門,是明泉在柏林陸大的師弟,其主要負責參謀團的軍事理論課程,課程的核心框架參照德國軍校的框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主要包括如下科目:
    戰術學、兵器學、戰術與一般參謀技術、軍事衛生學、軍事地形學、測繪與製圖學、戰役分析學、Auftragstaktik(任務戰術)、Schwerpunkt(重心戰術)等。
    第36師的參謀嶽行止則負責全參謀團的考核與日常報告批閱,同時帶領參謀團進行沙盤演練與對抗,學習當下國際局勢與中國國情。
    明泉作為總負責人居中調度,參謀總隊的建設隻有三個月的時間,想要有所建樹,則需要有所取舍,也要求學員更快地進入狀態。
    體能訓練並非參謀團所關注的重點,隻要跟著賀智峰的計劃走,三個月下來,即便是不如原黃埔那些人的身體素質,但絕對比大部分雜牌軍要強出許多。
    明泉真正想給參謀團傳授的是——參謀究竟需要參謀什麽?
    晚間,半日的體能訓練把大部分人折騰的不行,方文堅習武出身,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竹石清大口喘著粗氣,常年坐在辦公室,身體素質的確是落後了一些,好在也是堅持了下來。
    賴天佑就沒那麽走運了,由於個子太小步子不大,導致一直跟在隊伍最後追,跟住隊伍往往需要花更大的力氣,這一頓訓下來已經有些麵色發白了。
    方文堅給他灌了好幾口水才緩了過來,宋明陽體能沒什麽問題,就是喜歡撚著手,一直叫喚著今天不宜遠行、不宜劇烈運動之類的話語...
    營區的最東部是一個室內禮堂,足以容納下所有的參謀團成員,眾人被帶到了這裏,上第一日培訓的閉幕課程。
    課程主講教官,正是明泉。
    方文堅一隻手提溜著賴天佑,另一隻手攙著竹石清,三人一搖一晃隨著人流進入禮堂。
    禮堂的正前方除了一個案台和擴音設備,其背後懸掛著一幅巨幅的中國地圖,明泉身著軍裝,已然在上方站定,靜靜地注視著諸位學員落座。
    宋明陽一點也沒受高強度訓練的影響,跑起來還是一蹦一跳的,左看看右竄竄,最後找到第一排,把三個舍友帶了過來,樂道:“這裏這裏,這裏風水好,是個不錯的地!”
    竹石清哭笑不得,趕緊一屁股坐下,和賴天佑依偎在一起。
    “想必大家一日苦訓,大概是累得不輕。”明泉掛著笑容開啟講話,“我明泉在這裏不想給大家講非常專業的軍事理論,我知道大家此時此刻隻想倒頭就睡,能聽進去什麽?估計心裏還在罵呢,這個明泉狗日的怎麽這麽能折騰人!”
    這話一出,底下不少人樂出了聲,明泉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主題。
    “今晚我們上百號人聚在這裏,就探討一個問題,假如明天就爆發戰爭,我們應如何應對?”
    明天就爆發戰爭...竹石清非參謀出身,此時對國內的可調用力量並不明晰,但這讓竹石清腦子裏不得不去想起不久前的國防工程問題,貿然開戰似乎不是理智的選擇。
    仲逸風下午被明泉治了一番,現在也是乖巧了不少,看見沒人發言,當即接話: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唄!”
    “不錯,兵來將擋,日寇來襲,唯有如此,但中國是如此的寬大遼闊,日軍若是要進攻中國,有著非常廣泛的選擇。”明泉舉起指揮棍,順著地圖上的標點一一指出,
    “民國二十年,日軍侵襲了東北的廣袤土地,東北軍退回關內,民國二十一年,日軍攻擊了南京的側翼上海,後麵,又進一步逼近熱河、長城一線,如今已經把手伸到了華北。”
    明泉忽然停下,凝視眾人,問道:“以目前國府的軍力儲備,兩線作戰斷無可能,諸位認為,應布防北線,還是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