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時代特色車隊
字數:4010 加入書籤
羅家棟幾個哥哥和大嫂都去上班了,隻有他父母、妹妹和幾個侄兒侄女在家。這樣也好,不用受人白眼。
羅家棟是想要在臨走前和父母好好聊聊告個別的,可幾個小的一會兒哭、一會兒鬧,羅家棟父母壓根就顧不上他。
無奈之下,羅家棟簡單說了一下要走的事兒,拿上幾樣東西然後就出了門,沉默著跟在路平安身後朝著公交站牌走去。
這會兒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電車上難得有座,羅家棟一邊和路平安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一邊看著窗外略過的京城風景。
"路哥,你覺得京城好嗎?"
路平安不是那種特別有上進心的人,無憂無慮且安逸的生活才是他的追求。
若是按照路平安的真實想法,這個年代的京城不僅不好,反而很差勁。
未來改開以後倒是可以置些房產,當個包租公,可若是讓他常年生活在這座城市裏,他打心眼裏依然是不樂意的。
生活在京郊還差不多,那裏有山有水,不比在城裏呼吸汽車尾氣強啊?
京城人多、車多、企業多、機會多,適合那些努力奮鬥的人,自己到時候可以把房子租給他們,讓他們給自己創造價值,想想就美滋滋。
羅家棟見路平安沒有回答,自顧自的接著說道:
"我是很想留在這座城市的,奈何人家卻打定主意不要我了。
即便如此,這裏總歸是我的家,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城。或許,我要在鄉下種一輩子地了。
唉……說出來都是淚啊!"
"不用那麽悲觀吧?我覺得未來政策肯定會變,而且還是朝著好的方向變。說不定將來還能放開,讓大家參加高考、進入大學深造學習呢。"
"嗬嗬,我可不敢像你這麽樂觀,做夢都不敢想那好事兒。能按時讓我回城,再安排個旱澇保收的工作,我就謝天謝地了。"
雖說下鄉的時候有政策說是知青插隊六年就能回城,但誰敢打包票?
萬一到時候出現啥變動,還真有可能回不來了,畢竟知青的戶口都要落在當地。
路平安和羅家棟不同,他知道在未來別管是戶口還是工作,亦或是年節福利什麽的,最終都會變得不再那麽重要。
衡量一個人有沒有能耐的標準,不再是他當沒當過勞模或生產標兵,也不是他為廠裏做過多少貢獻,而是變成了這人一年能掙多少錢。
經濟發展為首要任務的年代,掙得多了是好漢,拿死工資是孬蛋!
這幾年人人喊打的做小買賣的、黑五類和那些回城以後沒有工作、走投無路的知青,反而成為第一批吃到蛋糕的人,被尊稱為——款爺!
………………………………………………
"咚得嚨咚鏘,咚得嚨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胸懷朝陽何所懼,敢將青春獻人民。??"
"紮根農村幹事業,廣闊天地練紅心~"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幾輛卡車排成車隊,打頭那輛卡車的車頭上架著兩個廣播大喇叭,激昂的廣播聲響徹雲霄。
幾輛卡車車廂上都拉著橫幅,紮著大紅花和彩旗,一個個背著行囊的小青年們身穿綠色仿軍裝,胸口別著代表著無上榮光的大紅花。
有的小青年很興奮,有的小青年偷偷抹眼淚,有的小青年跟送行的家長揮手告別,更多的小青年迷茫而又失措,顯得呆呆的。
路平安和羅家棟乘坐的無軌電車公交行駛到路口,突然被這個車隊和送行的人群攔住了去路,隻能停下略做等待。
窗外,隻見卡車上站滿了即將要下鄉的知青,他們在學校集合坐上了知青辦準備的卡車,由車隊統一送往火車站坐車。
這個法子能避免某些人心存僥幸、逃避下鄉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現知青辦的工作成績,順便還能在路上好好宣傳一下,讓小青年都不要抗拒,積極的下鄉去。
卡車後麵跟著孩子家長,有的跑著,有的騎著自行車,盡最大努力送孩子一程。
兒行千裏母擔憂,這些半大孩子不過十五六歲,就要離開家去一個陌生到聽都沒聽過的地方插隊,孩子父母怎能不擔心?
可擔心又如何?不舍又能怎樣?風暴來臨,沒有哪片葉子能獨善其身。
送行的父母反而還得把那份不舍和擔憂藏起來,轉頭對著緩緩向前開動的卡車強顏歡笑,以免讓孩子看見自己的脆弱;
此外更要避免那些知青辦的領隊幹部發現,給孩子臉上抹黑,連累孩子受批評。
"兒子,到了那邊記得寄信回來,聽大隊領導的話,別淘氣。"
"閨女,照顧好自己,你從小身子骨就弱,一定要多喝水,吃飽飯。別因為不合胃口就不吃飯,要不然幹活頂不住的。"
"車上看好自己的東西,要是需要啥了,沒錢了就給媽寫信。"
"回去吧媽!別送了,我可以的,您別擔心。"
"放心吧爸,我一定不給咱家丟人。"
"媽……"
麵對這一份化不開的親情,帶隊的知青辦領導可不會覺得感動,反而無比窩火,眼前這副場景明顯不符合他的心意。
按照他的理解,此時別管是即將下鄉的知青、還是他們的父母,都應該正氣凜然,積極主動,氣勢如虹,口號喊的震天響,激動的滿臉通紅,感動的熱淚盈眶。
一副我們就是想要去鄉下受苦,誰不讓我去/讓我家孩子去,我就死給他看的場景。
"草踏馬的,鑼鼓隊,你們沒吃飯麽?給我使勁敲,把他們的聲音壓下去。
上山下鄉是多光榮的事兒啊!
一個個思想覺悟低下,眼裏隻有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娃,絲毫不知顧全大局,哭哭啼啼的丟人現眼,真應該拉回去給他們上上課!
敲,給我敲,大力點兒。廣播,把聲音開到最大……"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咚鏘……"
""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光榮屬於你們……"
路平安和羅家棟看著窗外那一幕十分具有時代特色的潮流運動,白眼都快翻到天上了。
別看這場麵十分熱鬧,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與參軍入伍時送兵的場麵十分相似…
可這畢竟不是入伍參軍,兩者壓根沒有可比性。
一個激動的淚水,一個是難過的淚水,一個是光榮的奔向前程,一個是悲催的麵朝黃土背朝天的修理地球,其中的差距猶如雲泥之別。
一個在天,一個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