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小夥伴

字數:4148   加入書籤

A+A-


    桂琴嬸做了一鍋酸辣湯,裏麵放了蘑菇丁、黃花菜、木耳、辣椒,臨出鍋甩兩個雞蛋,淋上些醋,再來上幾滴香油,嘖嘖……
    酸、香、辣、鮮,配上烤土豆,熱熱乎乎的來上一大碗,別提多爽了。
    時間緊迫,吃完飯後支書就拉著羅家棟和路平安說起了墾荒點兒的事兒了。
    說是墾荒點,其實已經變成執勤點了,需要按照計劃立即派人過去值守。
    羅家棟好說,他要去的地方前一段時間已經開建定居點了,有人提前過去打了兩個地窨子,倒騰了一些生活物資,這會兒分配幾個人手,把羅家棟加進去就行。
    路平安這邊就難了,他分配的地方最偏遠,地理位置也不咋地好。
    簡單來說,就是一片山間的溪流匯聚成的小水泡子,水泡子旁邊有一片草塘子,以及一個平緩的土坡。
    水泡子旁邊的草塘子沒什麽開墾的價值,一旦漲水就得被淹,隻有那個還算平緩的土坡能開墾出來一些坡地,沒什麽發展前途。
    沒什麽發展前途自然就沒人樂意去,現在是執勤,好歹有上麵支援的補助。若是未來讓大家就地墾荒定居,那不慘了麽?
    路平安倒是無所謂,他也沒耐心搞什麽大墾荒。興致來了自己種點兒蔬菜糧食也行,但如果讓他完成什麽任務,爭當什麽先進,他是絕對不能幹的。
    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路平安自己一個人太過於無聊了,而且他沒在當地生活過。
    原始森林與荒野可是隱藏著無數致命陷阱的,哪怕是經驗豐富的老跑山人也得小心,就別提路平安這個生瓜蛋子了。
    哪怕是有個當地人在旁邊提點一下也是好的,總比路平安自己胡亂摸索要好吧?
    "不是我不派人,是真沒人了,屯子裏也得戒備,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上哪兒給你找人去?"
    "爹,讓我去唄,我也會打槍~"
    支書的小閨女冬香正值青春期,壓根就不知道什麽叫做厲害,好不容易逮著機會,很想表現一番。
    支書氣得胡子都是抖的,脫下鞋子就要揍她,桂琴嬸子比支書動作還快,撈過笤帚疙瘩拽著冬香就是一頓抽,抽的她嘰哇亂叫的,連連討饒。
    路平安也被這彪悍的丫頭嚇到了,這年頭雖說倡議男女平等,說什麽女人能頂半邊天,但讓一個沒出門的丫頭和一個大小夥子成雙成對的出去,怎麽想都不靠譜吧?
    男女大防可不是說說而已,一到上學的年齡,小小子和小丫頭都是分開玩的,誰要是總往小丫頭堆兒裏湊,那是要被小夥伴嘲笑的。
    年齡再大點兒就更得注意了,哪裏都少不了喜歡說閑話的長舌婦。
    男孩子還無所謂,女孩子名聲壞了,嫁人都得受影響,搞不好一輩子都得落人口舌,被婆家看不起。
    支書沒搭理慘兮兮拉著他告狀的小閨女,剛剛小閨女的話倒是提醒了他,真被他想到個合適的人選。
    "平安,咱屯子有個可憐孩子,今年十三了,他爹躺床上不能動,他媽一個人拉扯著仨孩子,日子過得老淒慌了。
    這孩子懂事兒,人也很勤快,早就拉著我說要多掙點工分。
    他打小就跟著大人往山裏跑,對咱們這片山林都熟悉。
    你要是覺得還行,就讓他跟你去吧,我按壯勞力給他記個滿工分,也算屯子照顧照顧。"
    "成啊,我就是圖有個伴兒。
    等明天見麵我和他聊聊,要是還行,他也願意跟著我去,咱們就這麽定了。"
    "還等啥明天啊?老三,去把莽子喊過來,就說是有好事兒找他。"
    沒一會兒,一個半大孩子跟在支書三兒子建國身後進了門。
    "平安,這個就是莽子,你跟他嘮嘮吧,行不行看你的意思了。"
    這個叫莽子的半大孩子個頭不高,頭上戴著個毛都快掉光的皮帽子,身穿補丁摞補丁的破棉襖,袖子口黑黝黝的,在馬燈下泛著光,估計是經常抹鼻涕。
    圓臉,塌鼻子,也不說話,就是一個勁兒的笑,一笑就露出兩個小酒窩,看起來挺老實的,甚至有些憨憨的。
    說真的,路平安對他第一印象不咋滴好,不是因為其他,而是這孩子有些悶,不愛說話,也不講個人衛生。
    不講衛生好辦,改了就好麽,這個路平安可以理解。
    無非就是家裏條件不好,就一套棉衣,想換都沒得換。他媽每日裏要幹活,還得照顧他爹,也沒功夫給他洗洗涮涮的。
    關鍵是他對山裏熟不熟悉,知不知道啥情況危險,啥事兒不能幹。
    路平安此時也沒得選了,屯子裏是真分不出來人了,管他黑貓白貓的,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當即就拉著莽子聊了起來。
    莽子隻是外號,這孩子姓李,大名李大勇。
    路平安大致問了問他,這孩子七八歲開始就跟著屯子裏的人進山。
    打鬆子,摘木耳和猴頭菇,采藥,啥都幹,努力幫著家裏掙錢,對這片山林絕不陌生。
    隻不過他不太懂打獵,這個屯子是後來新建的,屯子裏的老百姓淨是後來遷過來的,大都是來了這邊後才跟著別人簡單學過幾招,加上自己摸索的土方法,連一個能稱為炮手的能人兒都沒有。
    支書當年在四平作戰時受了傷,不再適合上戰場了,幹脆就留在了東北。
    後來響應國家號召支援邊疆建設,支書帶著媳婦兒孩子來這裏搭了個窩棚,所以這裏才被命名為林家窩棚屯子,最開始就支書他們一家人。
    屯子裏哪的人都有,有魯省的,有晉省的,也有遼省和冀省的,很複雜。
    比如莽子,他爹老家是豫省山區的,就是修紅旗渠的那個地方。後來家裏窮的活不下去了,逃荒過來這邊了。
    這邊能吃飽,總算過了幾年好日子,又娶了莽子他媽,生了他們兄妹三個。
    再後來這邊不是建了林場麽?
    當時林場初建,還沒那麽多機械和車輛,人也不多,生產任務抓的又緊,於是林場領導就號召老百姓都去林場幹活,倒是讓老百姓有了個掙外快的機會。
    林場的活兒可不是那麽容易幹的,危險性極大,伐木工的傷殘死亡率直到後世依然都還是排名遙遙領先的高危職業。
    當時剛有了莽子的小妹妹,家裏也挺緊巴,於是莽子他爹就動了心思,也想去林場幹活掙錢。
    老爺們兒顧家,想要多掙點,這當然也不能說是什麽錯誤,包括莽子他媽,大家都挺支持的。
    哪知有些人天生就不受命運之神眷顧,還沒幹幾天呢,莽子他爹就在歸愣的時候出了事故,成了個高位截癱,躺在床上動不了了。
    這下子可完蛋了,莽子他爹又不是人家林場的正式工,很多福利待遇享受不了。
    當年那個林場的領導人不錯,倒沒說不管,奈何莽子他爹成了個活死人,治也治不好,還需要有人專門照料,即便是按最高的標準給了醫藥費,還號召大家都給他們家捐款,也填不滿這個無底洞。
    弄的林場領導也沒了辦法,後來幹脆和莽子爹媽商量,給了他們家一個工位。
    等莽子兄妹啥時候夠年齡了,林場就安排一個孩子過去上班,算是給了他們家一個希望吧,盡管這個希望有些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