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2章 貨幣與行商之辯
字數:3707 加入書籤
範修的這個問題,對於其他人來說,或許就是廢話。
但作為女帝,範修的這個問題,卻是直接問到了她的心坎裏,問到了事情的本質。
曆朝曆代,都想用紙幣來代替銀子。
為此想過無數的手段,但最後全部都以失敗而告終,無一成功!
卻從來沒有人想過,紙就是紙,為什麽會有人願意拿銀子去換一張廢紙?
蕭若卿思索了兩秒後,問道:“為什麽?”
“那咱們換個問題。”
範修說道:“換成你,如果是你,你願意拿你辛苦賺到的銀子,去換一張紙嗎?”
蕭若卿皺眉道:“不願意。”
她好像明白了一些東西,但又覺得有些雲裏霧裏的,看不清楚。
“為什麽?”範修問道。
旁邊的範鐵翻了個白眼道:“這不是擺著的麽?沒人用唄!”
蕭若卿歎息一聲道:“因為發行失敗了,民眾不認可。”
範修把剛才遞給蕭若卿的銀票,問道:“這也是一張紙,為什麽卻有人用?”
蕭若卿的臉上,浮現出若有所思之色。
“因為可以隨時換到銀子?”蕭若卿問道。
範修欣慰地點頭道:“聰明!就是因為可以隨時換到銀子!放在國家層麵也是一樣,要保證讓人們隨時可以用紙幣換到銀子,人們自然願意用。”
蕭若卿歎息一聲道:“此事說起來簡單,但真若實施又談何容易,但大胤王朝不是知遠縣,想要讓所有人都能隨時兌換銀子,簡直比登天還難。”
身為皇帝,這件事情她比任何人看得都清楚。
紙幣的發行,最難的也就是這個問題。
範修嘿嘿笑道:“其實很簡單,隻需要用到一個‘準備金’的模式就行了。”
“準備金?什麽意思?”蕭若卿不解的問道。
範修回道:“簡單來說,就是為了保證人們兌換銀子,而準備的朝廷存銀!人們把銀子換成紙幣,這些銀子有一部分需要作為準備金,同時建立遍布全國的銀行係統,由朝廷總行朝廷控製銀子的兌換,可以保證人們隨時都能夠兌換到需要的銀子!”
蕭若卿聽到這話,頓時眼前一亮。
她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準備金的名詞。
範修繼續說道:“但這需要一個穩定而又強大的國家做背書!銀子在曆朝曆代都是通用的,但紙幣卻不是,紙幣說白了就是一個國家的信譽,一旦遇到動亂或者是改朝換代,紙幣立刻就會變成廢紙!當一個國家不穩定時,人們更會持有銀子,而隨時都可能變成廢紙的紙幣。”
“原來如此。”
蕭若卿感慨道:“聽君一席話,真的是勝讀十年書,你說的這些,簡直把關於貨幣的問題全部都說明白了。”
範修驕傲的嘿嘿笑著說道:“讀十年書,可讀不明白這些!”
這些東西,可不是隻靠讀書就能讀明白的,而是穿越前的世界,經曆了成百上千年,許多國家綜合得出來的結論!
蕭若卿笑道:“是是是,你最聰明了!”
這一次,她是發自肺腑地稱讚範修。
大胤王朝以文立國,讀書人不知道有多少,但真正能夠說明白這些的,隻有一個範修。
蕭若卿繼續道:“也就是說,想要發行寶鈔,就是讓國家穩定,然後建立準備金製,再發行紙幣,是這樣吧?”
“不不不。”
範修搖頭道:“你還是沒有明白。你這樣發行,最後依然是一個失敗。”
“為什麽?”蕭若卿不解的問道。
範修回道:“因為人們對於這種東西,天性就是排斥的!你需要先讓他們接受,而要讓他們接受,需要上行下效!先要讓朝臣接受,先把朝臣的俸祿換成紙幣,人們自然而然就會認可紙幣,然後以京城為試點城市,推行紙幣兌換,以朝臣帶動京城紙幣兌換,然後以京城帶動地方城市!”
蕭若卿眼前一亮道:“好辦法!上行下效,人們對於上層所使用的東西,會本能地學習和模仿,隻要朝臣使用紙幣後,民眾自然會自動兌換紙幣。”
範修嘿嘿一笑。
上行下效之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永不過時的東西。
喝紅酒為什麽會有固定的動作?
因為上層議員喝紅酒用的這個動作,中產階級就會將這個動作,作為喝紅酒的動作標準,誰要是不會就是落後,就是盧瑟。
“隻是……”
蕭若卿皺眉道:“紙幣就算發行成功,還要麵臨第二個問題,紙幣泛濫,這個有沒有什麽好的辦法解決?”
“喲嗬?”
範修驚訝地笑道:“沒想到你看得還挺長遠的,竟然已經想到這個問題了!確實,紙幣泛濫是紙幣發行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建立紙幣回收機製,把發行的紙幣回收回來。”
“比如呢?”蕭若卿問道。
範修思索了兩秒,回道:“比如稅收改為紙幣,不僅能加大民眾對於紙幣的認可,還可以防止紙幣泛濫!還有加大商業支持,讓紙幣流通起來,同時建立國債,比如災時向全民發放債務,不僅可以快速振災,同時可以回收市麵多餘紙幣。”
蕭若卿聽到這話,微微皺起眉頭道:“加大商業支持?這也和紙幣發行有關係?”
“當然有關係!而且關係大了!”
範修翻了個白眼道:“不過這是係統性的東西,我一兩句話也給你說不清楚,你就看我就行了,我們範家讀書種地幾十年,累死累活,經商半個月,不說腰纏萬貫,但也差不多!放在國家層麵也是一樣,大胤想要強盛,隻有通過經商,靠種地和讀書隻能解決溫飽,但不可能讓大胤強大!”
蕭若卿思索了兩秒,回道:“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但無數曆史證明,商人隻會讓社會變得不穩定,動搖朝廷的根基!敲骨吸髓說的正是商人!”
“確實。”
範修點頭道:“商人隻看重利益,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商人會直接無視律法,但士大夫階層也同樣如此,曆朝曆代後期嚴重土地兼並,幾乎所有土地都掌握在士大夫和地主手中,這些人同樣也是對人們敲骨吸髓,同樣無視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