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章 招兵買馬,隊伍擴編

字數:4386   加入書籤

A+A-


    之所以沒在晚上行動,一是視線不好,擔心有漏網之魚,二是害怕耽誤當地老鄉睡覺。
    劍河縣沒有城牆,部隊可以直接進入,但是進城之前龍文成特地強調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準打擾當地老鄉睡覺,打土豪也要等到天亮了再說。
    龍文成倒是不擔心這些地主土豪還有貪官汙吏逃跑,因為在這些人的府邸外圍,他會特地部署了人員,進入縣城的隻有三百多精銳。
    這天深夜,紅18團的士兵們便悄無聲息地進入劍河縣縣城內。
    一部分士兵,就圍堵在那些地主土豪府邸的外圍,這些都是彭洪森提前踩好點,已經確定好要收拾的目標。
    還有一部分士兵,則是控製好縣政府,以及維持好街道上的治安,防止打地主的時候引起當地百姓恐慌。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冬日的霧氣裹挾著水汽,在紅18戰士們的發絲之間凝結成清晨的晶瑩露珠。
    出門的百姓們,看到街道上,屋簷下,大批紅軍戰士們都靠在牆壁上。
    他們甚至不知道這些紅軍戰士們,什麽時候進入的劍河縣城。
    龍文成揉揉腰,這在野外露宿睡不舒坦,在城裏露宿睡得更不舒坦。
    這時代的百姓們起床很早,甚至天還沒亮起來就出門勞作了。
    可龍文成注意到,不管是那些清晨進入縣城的百姓們,還是在劍河縣城生活的百姓們,大多是瘦骨嶙峋,身上衣物更是打滿補丁。
    多數人都穿著草鞋,甚至還有赤著腳行走的。
    這些勤勞的百姓們,本不該如此赤貧才是。
    還有一些百姓,一大清早地就在街頭,帶著隻有六七歲的小女孩兒,蹲坐在那裏。
    在女孩兒的腦袋上,還插著一根稻草,那是在賣孩子。
    有的不止是小女孩兒,甚至是一些成年的女性也成為販賣的對象。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當地的上位者,無止盡的剝削。
    有一個老伯,佝僂著身軀,拄著一根竹杖走到龍文成麵前。
    “長官,你們是、、、、是紅軍嗎?”
    “沒錯,我們是紅軍,老伯見過紅軍?”
    龍文成有些詫異,心想難道中央縱隊也從劍河縣經過了?
    “沒見過,聽說過,他們說紅軍來了,天就亮了。”
    老伯說著,開始老淚縱橫起來,似乎有無盡的冤屈要訴說。
    有冤屈要訴說的又何止是這個老伯,劍河縣數萬被剝削壓迫的百姓們,哪一家沒有血淚要訴說?
    隊伍很快集合,龍文成下達命令,按照昨晚計劃開始行動。
    一整個上午的時間,紅軍戰士們便衝入到這劍河縣城的地主,豪紳,官員的家中,沒收家產,脖子上套上牌子,開始遊街。
    至於這些豪紳吞並的田產,地產等等,則物歸原主,返還給那些窮苦的百姓們。
    除此之外,龍文成還讓人設置粥棚,發放糧食。
    這些糧食是從豪紳的糧倉裏麵搜集到的,他們留下一部分自用,剩下的則都發給窮苦百姓們。
    可憐這些骨瘦如柴的百姓們,一輩子辛勤勞作,將整個生命都耗在那一畝三分地裏,最終卻連飯都吃不飽。
    在粥棚旁邊,就是募兵處。
    負責募兵的是田立心,他戴著黑框眼鏡,看上去就像個文化人,此時正用鋼筆寫著一個個名字。
    那些窮苦百姓家的子弟,報名參加紅軍的積極性前所未見,很快募兵處那排起長龍。
    很多人甚至是剛領完糧食,還有返還給他們家裏的田契,就迫不及待地到募兵處報名。
    原本龍文成還有些擔心,在這陌生的地方募兵,工作會不會不好開展。
    畢竟打仗可是要送命的活兒,而且紅軍還不發軍餉,而是每個月根據部隊的財政情況發點兒零花錢。
    當然,現在的紅18團很有錢。
    在龍文成帶領士兵們勤懇努力地打土豪之下,現在他們簡直富得流油。
    於是龍文成心情一好,大手一揮,又給18團士兵們發了不少零花錢。
    紅軍戰士們,可以用這些零花錢去劍河縣集市上,自行采購物資,這又反過來拉動了當地的經濟。
    至於那些打土豪弄來的物資,則是被文頌帶著炮兵連的人,去往集市上販賣。
    這人不愧是商人世家出身,耳濡目染之下,對於經商之道倒是相當有一手。
    這些物資他們帶上也是累贅,都被兌換成金條,銀元等可以在其它地區流通的硬通貨。
    至於彭洪森,龍文成讓他去隔壁台江縣城也去一趟,看看那裏是什麽情況。
    這兩個縣城離得很近,也就是一天腳程就能抵達。
    沒多久,彭洪森也帶人回來了,匯報那裏的情況和劍河縣大差不差。
    龍文成二話不說,就讓楊剛帶著人,直接去往台江縣城如法炮製。
    打土豪,分田地,發給窮苦百姓糧食,再招募良家子弟入伍。
    這次龍文成打算將隊伍規模,擴充到兩千人左右。
    當然,他整個隊伍的武器裝備,足夠讓他將隊伍規模再擴充到四千人上下。
    可那樣對於部隊整體戰鬥力影響很大。
    擴充到兩千人左右,一個紅軍老兵可以帶兩個新兵,傳授他們戰鬥技巧和作戰經驗。
    在這裏停留了一個星期,長途行軍而疲憊的隊伍總算得到休整,士兵的招募也相當順利,甚至已經有些超員了。
    目前整個紅18團,已經擴充到了兩千一百多人,四個營的兵力。
    每個營編製在四百多人。
    新增的四營營長是彭洪森,他以原紅34師的士兵為基底,整個四營規模擴充到四百餘人。
    除了四個營之外,還有警衛連,連長由小石頭擔任,炮兵連,連長由文頌擔任,以及一個騎兵偵察連,連長是經驗豐富的老騎兵林通擔任,最後是輜重連,負責輜重運輸,暫時由黃克誠帶領。
    士兵招募自然是要訓練,留給龍文成他們訓練新兵的時間有限,而且需要教授的東西也很多。
    首先是軍事學習,讓士兵們能理解基本的口令,隊列,強調紀律性,組織性,還有基本的槍械知識。
    其次是政治學習,讓士兵們能夠明白,為什麽要加入紅軍,加入紅軍要做什麽,以及會遇到的困難等等。
    最後是文化課學習,讓這些士兵們能夠看書識字,提高文化水平,對於提高隊伍的整體戰鬥力相當重要。
    長征時期的紅軍,也會在路上教授士兵文化課,開辦識字班。
    應該說當時的紅軍隊伍,是整個中國文化素養最高的一支隊伍,幾乎所有的士兵都能認字。
    像是《亮劍》李雲龍這種老紅軍,連字都認不全,絕對是紅軍掃盲教育的漏網之魚。
    在龍文成招兵買馬,整編部隊的時候,另外一邊,在距離兩座縣城百裏的凱裏市,駐紮在這裏的黔軍保安第五旅營地來了幾個客人。
    這幾人都是劍河縣,以及台江縣城的土豪們派出的人,或是家仆,或是管家。
    來到第五保安旅,他們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請求第五保安旅旅長白家生“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