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章 鴨池河阻擊戰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A+A-


    中央軍一個旅人數不少,像是110旅這樣的,少說也有五千人左右。
    之前被龍文成滅掉一千人,現在也還有四千多人。
    要說兵力的話,其實和龍文成的相差不多,火力方麵,龍文成占據優勢。
    要說110旅最大的優勢,就是屁股後麵還有滇軍3個旅,看上去有些唬人。
    但是龍文成可以肯定的是,滇軍這三個旅和110旅一起作戰的前提是,110旅有突破紅18師鴨池河防線的可能。
    隻有這樣,他們才會協助進攻,以最小的傷亡來換取最大的作戰成果。
    若是雙方相持階段,亦或者是110旅損失慘重,那滇軍這三個旅很可能會選擇在一旁看戲。
    “能吃掉,不過他們屁股後麵滇軍的三個旅會有些麻煩。”
    齊德隆這麽說著,“要不俺帶兵過去和滇軍過過招?牽製一下他們?”
    “不用,先看看具體的情況。”
    龍文成這麽說道,“首先得消耗一些敵軍士氣和實力,否則吃不掉敵人不說,還有可能被敵人反咬一口,那就得不償失了。”
    文頌覺得這人八成是個瘋子,看到對麵來了四倍於己方的敵人,不是想著到時候怎麽撤退,而是想著怎麽吃掉對麵先頭部隊。
    不過文頌也清楚,這龍文成雖然好搞點兒騷操作,一肚子歪點子,可偏偏贏得總是他。
    當天傍晚的時候,110旅就抵達鴨池河河畔。
    原本在此處的浮橋,已經在之前就被破壞掉了。
    甚至是沿途的船隻,竟然也消失不見了。
    情報轉過去,110旅旅長張成仁就覺得不太妙,不用想也知道,河對麵肯定有敵人阻擊部隊。
    他派遣幾個水性好的士兵,直接遊到河對岸偵查,結果剛到河中央的位置,就被幾顆子彈打爆了腦袋。
    那是寶包帶著的狙擊連,拿這些國軍士兵當移動靶打了。
    “砍樹,造木排和浮橋,明天一早渡河!”
    張成仁當機立斷。
    貴州就是樹和山最多,那些士兵們也耽誤時間,開始吭哧吭哧地砍伐樹木,製造最簡易的木排。
    這種木排相當粗糙,也就是鴨池河的水流平緩,否則甚至無法再河麵上行駛。
    除了這些,工兵營的人也在尋找地點,想辦法搭建浮橋。
    直到第二天清晨的時候,大批的木排已經做好,進攻部隊也做好了戰鬥準備,隻等待著一聲令下,就要開始渡河。
    根據情報,在對岸駐守的是紅18團。
    張成宗心想不就是一個團嗎,能有多少戰鬥力,等到滇軍加入戰鬥,紅軍在鴨池河沿岸部署的防線,應該可以輕鬆突破。
    滇軍三個旅,也慢慢悠悠地來到鴨池河畔,隻不過駐紮在更靠後的位置。
    雖然不情願,不過他們還是象征性地派遣了幾個營的兵力,打算和110旅一起參加渡河作戰。
    這讓張成宗喜出望外,還以為是滇軍轉性了,竟然打算馳援友軍。
    實際上是長凱紳親自給龍雲發送電報,讓他的部隊務必協助中央軍,突破鴨池河防線。
    這會兒的長凱紳,還在某處溶洞內躲著呢,因為走得匆忙,沒帶幹糧,已經兩天沒吃飯了。
    這貴陽的紅軍一日不走,他就得在這鬼地方繼續餓著肚子。
    張成宗信心滿滿,覺得一天就能將對岸陣地拿下。
    河對岸,壕溝內的紅軍士兵們,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
    田立心和彭洪森兩人,分別負責兩處河段,東側和西側。
    寶包的狙擊連,分散到各處陣地上作戰,為防禦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專門攻擊對麵的機槍手以及指揮官。
    更後方的一處高地上,則是炮兵連所在的地方。
    六門火炮已經對準鴨池河對岸,隻要敵人開始進攻,他們就會開炮射擊。
    經過文頌一段時間的培養,現在能夠熟練操控火炮的不止是他和小石頭,炮兵連還有七八個炮手,都能獨立完成火炮的全套射擊流程。
    和之前不一樣,這次龍文成沒有限製火炮射擊的炮彈次數。
    主要是現在迫擊炮彈相當充裕,前後繳獲的,加起來足足有七百多發,甚至連那門37MM平射炮的炮彈,也有上百發了。
    所以不管是文頌還是小石頭,都能敞開了打。
    隨著張成宗命令下達,滇軍和中央軍組成的聯合部隊,開始向鴨池河岸邊靠近。
    與此同時,這次滇軍和中央軍帶來的火炮,也開始咆哮起來,對準河對岸的紅軍陣地展開猛烈轟擊。
    不得不說,這次他們倒是下血本,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在紅軍陣地上傾瀉了上百顆炮彈。
    好在之前的訓練之中,龍文成就讓手下的士兵們,在挖掘壕溝的時候必須挖掘出可以用於防炮的貓耳洞。
    這種掩體最早應該是出現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關家堖戰鬥之中,就曾經使用這種掩體對付八路軍。
    這場戰鬥也是《亮劍》中,八路軍圍攻山崎大隊的原型。
    當時八路軍吃了很大的虧,對這種掩體進行逆向研究,將這種掩體的使用進行了完善和擴展。
    往後的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甚至是中越戰爭期間,這種掩體都被廣泛使用。
    對麵滇軍和中央軍的火炮,也基本都是小口徑,以迫擊炮為主,滇軍倒是有幾門從法國進口的山炮。
    不過總體的打擊效果一般,對於三團和四團的防禦陣地,造成的殺傷有限。
    田立心拿著望遠鏡,從沙袋堆疊出的觀察孔中,看著鴨池河對岸。
    對岸的滇軍和中央軍,已經使用大批的木筏開始渡河。
    鴨池河隻有五十多米寬,而且水流速度相對平緩,這些木筏熬夜足夠完成渡河。
    他們在木筏上方,堆疊起來沙袋,架設輕機槍,同時在對岸的高地上,也部署大量的輕重機槍陣地,持續壓製著對岸紅軍防禦陣地。
    第一批進攻的部隊,大概有兩百多人,其主要目的應該還是火力試探,摸清楚對岸紅軍的火力部署,以及防禦重點。
    看到對麵進攻人數不多,田立心和彭洪森這兩個經驗豐富的老紅軍,自然也看出敵人意圖。
    所以兩人幾乎同時命令,讓側翼的機槍陣地不必開火,保持隱蔽,隻有部分正麵的機槍火力開火射擊。
    後方,炮兵陣地,文頌拿著指揮鏡,然後用鉛筆快速地勾畫著,他在標記地方機槍陣地的坐標。
    完成標記之後,文頌立刻開始大喊起來,讓手下的幾門火炮調整射擊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