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汝州

字數:4422   加入書籤

A+A-


    河南地區地靈人傑,地廣人多,各個朝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隻是如今,卻因為幹旱,多少顯現出了一些創痕。
    薑宸這一路走來,越往東邊走,很明顯能感覺到一股生機凋敝之感。
    不知道是不是偶然,薑宸這次,恰好經過了當初和承覺和尚對峙的地方。
    原本的稻田中尚且還有一絲水氣,棕黑色的土壤龜裂出一道道紋路。
    原先的稻穀已經被人收去,隻留下田地裏的秸稈。
    他們從長安行至此前,已經走了一天,比上次進京,卻是要快了足足一倍。
    “薑道長,此地雖然幹旱,但還是能感受到一絲水氣,但再往前,恐怕就真是赤地千裏了。”
    鑒真有些不忍道。
    “確實奇怪,此地的太陽並不比長安熾烈,卻感覺要比長安燥熱一些。”
    和薑宸鑒真兩人一起的,還有兩個負責記錄的不良人。
    他們負責記錄薑宸兩人這一路上的所為,屆時評定功績,便以此為準。
    隻是不良人沒有和薑宸兩人一起走,而是遠遠地跟在兩人身後,甚至偶爾還下意識的隱藏行蹤。
    畢竟一個是考生,一個是監考。
    若是走在一起,難免有作弊嫌疑,引人遐想。
    隻是以薑宸的修為,自然能感覺到那兩人的存在。
    已經從長安一路快跟到京兆尹外了。
    “薑道長,那兩人......”
    “無妨,不相幹。”
    “此地雖然不屬淮南河南兩道,但也隱現旱災之征兆,若再不降雨,恐怕遲早也會波及至此,薑道友,不若我們在這裏祈一場雨再走吧?”
    “甚合我意!”
    ......
    ......
    與此同時,另有兩人也在朝著河南道方向趕去。
    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龍虎山的張懷義和張高顯兩人。
    隻是和鑒真不同,他們兩人並未分開,而是結伴而行。
    “這次陛下出此題目,實在利於我道門,祈雨求風之術,實乃我道門拿手好戲。
    “至於那些禿驢,哼,他們哪懂什麽祈雨之法。”
    “這次,年輕一輩鬥法,你奪得頭籌,想必十拿九穩。”
    “淨明道投機取巧之輩,不足為懼。”
    “樓觀道主修星占之術,論祈雨之法也不是你的對手。”
    “三皇法脈修地脈之術,也不通此道。”
    “全真一脈,更是不過爾爾。”
    ”至於其他道門道觀,全是土雞瓦犬耳!”
    “此番,你隻需要注意那茅山宗的薑宸,之前在長安,我觀其修為,恐怕不遜色你多少,茅山大真人收其為弟子,必然有過人之處,不可小覷!”
    張懷義一路上,叮囑張高顯已經不下三五次。
    張高顯其實早已不耐,薑宸不過初出茅廬,走了狗屎運拜了個好老師。
    自己寒暑不休,勤奮修煉,若還是比不過他,那不是白修煉了嗎!
    但他麵上絲毫不嫌,依舊表現地恭恭敬敬,虛心接受。
    “師叔,我知道了。”他說道。
    然後張高顯繼續問道:“師叔,你與我同行,恐怕落後其他人許多,就不怕在陛下那裏得不到好的評價?”
    張懷義胸有成竹一笑,這才說道。
    量他們“這次我等如此多人前去降伏妖邪,但那妖邪隻有一個,因此最後能成功降妖除魔的,才能得到陛下垂青。”
    “而且,這妖邪能令淮南河南兩道,赤地千裏,餓殍遍地,恐怕不是什麽尋常妖怪,他們一時半會兒,未必能拿下此妖邪。”
    “不妨讓他們先前麵去打個前鋒,我再去收尾,自然能讓我龍虎山威望無雙!”
    聽到張懷義一時半會兒還不會走,張高顯心中有些失望,但麵上還是表現得極為佩服。
    “師叔此招當真妙極,可坐收漁翁之利,名利雙收!”
    張懷義也是得意至極。
    “等再過兩日,我便去往那妖邪所在處,屆時,自然會有個分曉。”
    兩人走著,看方向,和薑宸他們所在是兩個位置。
    但若是要去淮南道,卻最終都要匯集到一條道上,恐怕到時候,還會有一番說法。
    “師叔,我看這裏稻田幹枯,有些地方可見山火,像是旱災的情形,莫非是已經到河南道了?要不要在這裏祈一場雨?”
    “還有段路程,這裏還在京畿道,還是加緊趕路,莫要浪費了真炁性意才好。”
    “好!”
    而在他們身後,遠遠跟著的不良人則是記下:
    ‘龍虎山道人張懷義,張高顯心懷淮南,河南兩道百姓,一路未歇,過都畿道伏牛山,直奔鄭州中牟。’
    ......
    ......
    ‘茅山宗道士薑宸,同律宗僧侶鑒真,過葉縣,往汝州,見天幹物燥,心生不忍,於是茅山宗道士手握雷霆,呼風喚雨,頃刻間,鄭州大地雨如牛毛!’
    兩位不良人記好筆記,這才小心翼翼跑到避雨的地方。
    ......
    一場大雨下來,澆散了汝州幾絲燥意,原本已經瀕臨枯死的花草,此刻竟然有青苗露頭,有春回大地之勢!
    原本躲在家裏避暑,或是節省體力的百姓,驟聞大雨,也是有幾分激動地從家裏找出各種鍋碗瓢盆去接雨。
    “這雨下的好啊,這雨下的可太好了!”
    薑宸和鑒真走在路上,偶爾就能在路上看到用各種器具接雨的百姓。
    “薑道長,你的元氣不要緊吧,方才祈雨,還得多虧了你。”
    鑒真麵色略顯蒼白的問。
    薑宸搖搖頭道:“貧道並無大礙。”
    事實上,他的真炁充沛,是同境界修行者數倍之多。
    而且方才祈雨,也是鑒真最為賣力,因為這是他提議出來的,所以他認為有必要身體力行。
    隻是因為他不太擅長祈雨之法,導致耗費真炁頗多,最後成效也不如薑宸。
    不過兩人合力,還是成功地在汝州喚出一場大雨。
    “小僧這裏有一顆蓮子,乃是寺院裏的靈蓮誕出,食之可滋補性意,補充真炁,便作為小僧的補償之物。”
    鑒真眼底有些不舍,但麵上表現地雲淡風輕,從懷裏摸出一塊幹淨的布,布裏包裹著的是一顆泛著蓮花粉光的小小蓮子。
    薑宸看了看他去,知道若是不收下,恐怕鑒真會一路自責下去。
    於是也就大方接過,“那貧道就謝過道友了。”
    鑒真這才喜笑顏開。
    “應該的,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