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羊君一字可換千金

字數:3817   加入書籤

A+A-


    羊衜愣愣地看著眼前的弟弟,那眼神之中既有陌生,更有萬分的欽佩。
    羊衜本以為自己的弟弟是驟然成名得誌,一時忘了家學教導,繼而忘了氣節開始大肆攬財。
    可讓羊衜怎麽都想不到的是,羊耽所懷著的是一顆仁心。
    舍名聲而行仁舉……
    這在羊衜看來更是難得,甚至已超了堅持操守一生的父親羊續。
    羊衜頓生出無限欣慰,眼中有淚花閃著,抬手拍了拍羊耽的肩膀,道。
    “耽弟已遠勝愚兄多矣。既然耽弟願舍了清名,我泰山羊氏上下又豈會不支持耽弟行仁德之舉?”
    “謝謝二哥。”
    “走,這等事當速速與母親、大哥商議一番,再向族人說明。”
    “理應如此。”
    而在有了羊衜的初步支持,此事在羊氏內部並不難壓服其他異議。
    如今的泰山羊氏論官職最高的是羊續,在外聲望最高的是羊耽,兼之羊衜操持族內諸事多年也有一番威望。
    羊續不在家中,羊耽隻要取得了母親以及兩位哥哥的支持,那麽其餘族人就算想要反對,也難以動搖羊耽的決定。
    麵對羊耽的決定,頗感震撼的大哥羊秘並未反對,而是選擇了支持。
    反倒是羊李氏頗為憐惜羊耽如此毀了清名,嚐試出言勸阻羊耽。
    在母親看來,無疑是不想愛子羊耽做出這等決定。
    事實上,羊李氏的反應也不是個例,當羊耽在羊氏內部宣布這一決定之時,支持者多,但也有部分族人提出了異議。
    或是認為如此行事會損了羊氏累世積攢的清名,即便羊耽欲行仁舉,也該采納更妥善的兩全之法。
    又或有族人提醒如此行事,容易讓泰山羊氏成為眾矢之的,也容易招致一些刻意賺取名之嫌。
    畢竟,從來不缺世家豪強在私下行兼並土地,買官牟利之舉,如此世道,泰山羊氏此舉大有幾分異類感。
    麵對這部分異議,有意維持族內團結的羊衜還欲一一說服,羊耽卻是豁然起身,拱手而高聲道。
    “大丈夫立身天地間,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徒守清名何足貴,不若濟作萬民粟。”
    “或今天下未有幾家如此行事。”
    “不若我等敢為人先,不求能去盡百姓之苦,但願能使世人能如臨摹我字那般多摹仁舉。”
    “如此,縱會引來一時非議又有何妨?史書自會為我,為諸位正名。”
    頓了頓,羊耽微微躬身,道。
    “小子鬥膽,還請族人相助。”
    此時此刻,羊耽所沒有注意到的是麵板中的“家寧子賢”與“仁德昭烈”兩個特質在隱隱生輝。
    而在聚集在此的一眾同族眼中,今日之羊耽,就似是那竹簡中的先賢走了出來一般,使人心折,也使人願效死力。
    一部分與羊耽年齡相差不大的青壯,一個個的呼吸都不自覺地粗重了起來。
    不少已是垂垂老矣的族老,那渾濁的眼睛也似多了灼熱,一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模樣。
    一些不甚聽懂的稚童,也覺得族叔羊耽說話施禮的時候似乎好看了。
    除此之外,本來隻是純粹因動靜而來旁聽的劉備等人折服之餘,恨不得為羊耽這一番話擊節而讚。
    “如此,方是大仁大義……”劉備臉色有些發紅地對著左右的關羽、張飛讚道。
    關羽正色而讚,微微躬身地跟著感慨出聲。“真君子也。”
    “大哥二哥,我聞此言,一時恨不得與叔稷痛飲美酒十壇。”張飛有些壓不住聲音地說道。
    客居在羊氏族地的荀攸,此時臉上毫無癡愚之色,目光炯炯地看著羊耽,那藏在袖中不自覺地抖動的手掌預示著難以平複的心情。
    至於那原本遠遠站在另一角的華佗師徒,不說樊阿與小黃連那止不住的敬佩之色,不乏功利心的華佗隻覺得自慚形愧。
    一時間,羊耽注意到有大量羈絆值提升的提示,卻是無暇細看,而是看著一個又一個朝自己躬身行禮以表支持的族人,忍不住笑了起來。
    “小子,在此拜謝諸位了。”
    這一刻,也不知是否錯覺,羊耽隱隱覺得族人們的精神氣都似乎有所變化。
    隨後,在羊耽的安排下,依序接受著外麵已然堵塞道路的一車車禮物。
    那一車車禮物的種類繁多,既不乏一些奇珍古玩、筆墨硯台,也有大量的布帛錢糧……
    為此,有如暴發戶一般的羊氏,不得不開始專門興建庫房進行分門別類的存放。
    羊耽也是逐一接待前來送禮之人,除了一支在羊氏田地裏種出的稻穗外,唯有一卷手書回贈,在其中言及答謝之餘,盛情邀請前來參加大同雅集。
    而縱是有劉備等友人協助,且友人所贈之禮中也包含了一些健奴壯仆,泰山羊氏也是將那些奴仆收下進行使用,仍是日日忙碌不止,來往贈禮拜訪求字的車馬不停。
    如此直至六天過後,羊氏族地外麵的道路堵塞方才有所緩解,此事也被南城百姓引為奇談。
    羊耽之名,倒是以這等羊耽自己都預料不到的方式,開始傳入百姓耳中,坊間戲稱羊君一字可換千金。
    ……
    而在一輛從奉高城前往南城的馬車上,諸葛珪、諸葛玄帶著諸葛三兄弟有些擁擠地坐在一輛馬車之中。
    幸好諸葛亮與諸葛均的年歲還小,倒是勉強能坐得下。
    除此之外,跟在這輛馬車之後的,還有整整一車禮物。
    此刻的諸葛珪臉上仍還有幾分病懨懨的感覺,但整體的狀態比之十天前不知好了多少,自有著一份氣度在身。
    諸葛玄小聲地說著。
    “大哥,近來若論泰山以何事最是引人矚目,莫過於泰山公子,那前去拜謁送禮之象可謂是車水馬龍。”
    “車水馬龍?這可不是好話。”
    諸葛珪放下著手中的竹簡,意有所指地道了一句。
    作為世家中人,諸葛珪如何不清楚“車水馬龍”這一說的出處是源自於名將馬援的後人。
    昔有馬援之女馬氏入宮為皇後,而後被尊為皇太後,馬氏之名一時無兩,使得往馬氏的兄弟家中拜候、請安、送禮之人,車如流水馬如龍,繼而漸有了車水馬龍這麽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