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再來點裝甲車和榴彈炮

字數:4452   加入書籤

A+A-


    電話那頭的趙振國,笑聲聽起來有些複雜。
    “林先生,你的胃口,比我想象中還要大。”
    “既然是驗證戰術構想,我總得有點像樣的東西。”林墨的語氣聽起來理所當然。
    趙振國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拒絕。
    他在快速評估。
    一個能拿出癌症根治方案的人,一個掌握著蜂群戰術核心思路的人。
    這樣的人,他的要求,就不能用常理來衡量。
    “無人機的事,我需要看到成果。如果驗證成功,這項技術,我們要了。”趙振國的聲音變得嚴肅。
    “可以。”林墨回答得幹脆。
    廢土的技術,拿到現代來換取資源,本就是他的目的。
    “除了炸藥,我還需要一些別的東西。”林墨順勢提出了新的要求。
    “說來聽聽。”趙振國似乎早有預料。
    “你們那邊肯定有替換下來的裝備吧,我要求也不高,來點裝甲車和榴彈炮之類的就行。”
    電話裏,趙振國的呼吸聲消失了。
    如果說一百噸炸藥隻是讓他警惕,那裝甲車和榴彈炮,就完全是另一個性質。
    這已經是一個輕型機械化步兵營的火力配置。
    “林先生,你這個‘戰術構想’,準備去哪驗證?非洲還是中東?”趙振國的語氣裏,帶上了一絲探究。
    “海外有個項目,安保壓力比較大。”林墨給出了一個模糊但又合理的解釋。
    “我不管你有什麽項目。”趙振國沉默了片刻,做出了決定。
    “東西我可以給你想辦法,都是更新替換下來封存的,但保養的很好,到手就能用。”
    “但是,所有裝備的編號都會被抹掉。我會給你一個坐標,你自己去提貨,自己負責運輸。出了那個倉庫,這些東西就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成交。”林墨的目的達到了。
    “一周之內,東西會準備好,到時候到指定地點提貨。”
    趙振國說完,便直接掛斷了電話。
    林墨放下手機,小賣部裏恢複了安靜。
    他靠在椅子上,手指在桌麵上有節奏地敲擊著。
    有了這批重火力,搭配上蜂群無人機,新城衛隊的戰鬥力將會再上一個台階。
    等到整合完四大勢力的武裝部隊,就可以去把雷神8號電池拿回來,然後想辦法去海州市獲得開拓者機甲。
    ……
    與此同時,京郊,追光者生物實驗室內。
    氣氛凝重到了極點。
    會議室裏坐著的,是十幾位頭發花白的老人。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華夏生物工程、基因學、精密製造領域的泰鬥級人物。
    此刻,這些平日裏德高望重的院士們,全都死死地盯著中央全息投影上的數據流。
    那是從加密硬盤裏解壓出來的資料。
    負責操作的技術員,額頭上全是汗。
    他麵前的屏幕上,無數代碼和分子結構式飛速閃過,龐大的數據量讓超算中心的指示燈瘋狂閃爍。
    “李老,基因修複方案的逆轉錄病毒載體模型,已經完成了三萬次虛擬環境測試。”
    一名年輕的研究員聲音發顫,他看著屏幕上的結果,像是看到了神跡。
    “所有測試中,脫靶次數為……零!”
    “零?”
    坐在主位上,一位戴著老花鏡,須發皆白的老人,猛地抬起頭。
    他就是工程院的李建國院士,國內基因編輯領域的奠基人。
    “一次都沒有?”李建國追問,聲音裏充滿了難以置信。
    “一次都沒有!”年輕研究員的回答斬釘截鐵,“它的靶向識別精度,超出了我們現有的所有理論模型。它就像是有自己的意識,能精準找到並敲除病變的基因片段,而且對周圍的健康基因秋毫無犯。”
    會議室裏,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另一邊,負責分析“細胞序列打印機”圖紙的精密製造專家組,情況同樣震撼。
    “老李,你來看這個!”一位負責材料學的院士,指著投影上一個複雜的零件結構圖,激動地喊道。
    “這個分子探針的驅動結構,它竟然用到了可控磁單極子的概念!天呐,提出這個設計的人是個瘋子!不,是個天才!”
    “還有這個生物墨水輸送係統,精度達到了皮米級!比我們最先進的光刻機還要高出兩個數量級!這根本不是打印機,這是一台分子層麵的創造機器!”
    李建國院士快步走了過去,他看著那些他窮盡一生都未曾觸及過的設計理論,雙手開始微微顫抖。
    這不是激動,而是一種敬畏。
    “能造出來嗎?”
    一直沉默不語的周海,終於開口。
    他的聲音,將所有沉浸在技術震撼中的院士拉回了現實。
    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建國身上。
    李建國摘下眼鏡,用力揉了揉眼睛,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難。”
    他隻說了一個字。
    周海的心沉了下去。
    “理論上,是可行的。”李建國話鋒一轉,他的眼睛裏,重新燃起了光。
    “圖紙非常完整,從材料配方到生產工藝,甚至連操作手冊都有。我們缺的,不是理論,是能把理論變成現實的工業能力和足夠的時間。”
    他看向周海,表情變得無比嚴肅。
    “周主任,我需要授權。調動全國所有相關領域的頂級實驗室和最好的工廠。我們需要攻克上百個材料學和精密加工的難題。這是一場硬仗,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
    “如果所有條件都滿足,需要多久?”周海追問。
    李建國伸出了一根手指。
    “最快,一年。”
    “一年?”周海眉頭緊鎖,這個時間太長了。
    “這已經是奇跡了!”李建國的情緒有些激動,“如果讓我們從零開始研究,一百年都未必能摸到門檻!現在我們有完整的圖紙,相當於有人把世界最高峰的地圖畫給了我們,我們隻需要一步一步爬上去!”
    周海沉默了。
    他明白李建國的意思。
    一年時間,換來一項足以改變國運的技術,這筆買賣,無論怎麽算都值。
    他拿起桌上的紅色加密電話,撥通了一個號碼。
    “是我,周海。”
    “我申請立即啟動燭龍計劃。”
    “目標:不計一切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內,複刻‘細胞序列打印機’。”
    “第一階段目標,”周海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響徹在寂靜的會議室裏,“六個月內,拿出第一台可運行的工程樣機!”